第18節 《紅樓夢》所描寫的官場現象(2)
關燈
小
中
大
三是官僚多系翻雲覆雨的人。
他們不識友誼為何物,而隻有利害關系。
當你有權有勢之時,他們雖然鞠躬如也拍馬,一旦你失去權勢,他又眼睛朝天,侃侃如也訓你一場。
訓猶可也,最可怕的是落井添石,再加以重重的打擊。
賈雨村依賈府之力,由革職之知縣(第二回),起複為應天府尹(第三回),步步高升(第五十三回、第九十二回)。
當賈府尚未落敗以前,雨村在京之時,常往來甯榮兩府,以表示同宗之誼。
到了賈府被參,他倒狠狠地踢了一腳。
據街上行人說: 那個賈大人(雨村)更了不得!我常見他在兩府來往,前兒禦史雖參了(參甯榮兩府罪狀),主子還叫府尹(雨村,他已升為刑部尚書,為着一件事,降了三級,見第九十二回)查明實迹再辦。
你道他怎麼樣?他本沾過兩府的好處,怕人說他回護一家兒,他倒狠狠的踢了一腳,所以兩府裡才到底抄了。
你道如今的世情還了得麼!(第一百七回) 兩府既已抄家,薛蝌告訴賈政,說道:“可恨那些貴本家都在路上說:‘祖宗撂下的功業,弄出事來了,不知道飛到那個頭上去呢?大家也好施為施為。
’”(第一百五回)賈家宗族如此,其他親戚朋友如何呢?他們聽到皇上旨意,将榮國公世職着賈政承襲,“那些趨炎奉勢的親戚朋友,先前賈宅有事,都遠避不來;今兒賈政襲職,知聖眷尚好,大家都來賀喜”(第一百七回)。
王符說得好:“富貴則人争附之,此勢之常趣也;貧賤則人争去之,此理之固然也……俗人之相于(相親相疏之意)也,有利生親,積親生愛,積愛生長,積長生賢,情苟賢之,則不自覺心之親之,口之譽之也。
無利生疏,積疏生憎,積憎生非,積非生惡,情苟惡之,則不自覺心之外之,口之毀之也。
是故富貴雖新,其勢日親。
貧賤雖舊,其勢日疏,此處子(即處士)所以不能與官人競也。
”(《潛夫論》第三十篇《交際》)人情不過如此,官場尤甚。
其能于人困厄之際,不斷地訪問慰勞,或于人受了群小圍攻,而能奮然而起,拔劍相助,而又無求于人,其在今日,說他不是君子,吾不之信。
以上是以賈雨村為主幹,說明豪門權貴的勢力可令官人助其為虐。
以下再以賈政為主幹,說明吏胥如何脅制官人,使其不能不聽其播弄。
(一)賈政為工部郎中,以考績優異,外放為江西糧道(第九十六回)。
糧道管理錢谷,猶如财政廳廳長。
凡在糧道衙門工作的,都有發财的機會。
那知賈政一心想做好官,“州縣饋送,一概不受”。
門房簽押等人本想在外發财,“向人借貸,做衣裳,裝體面”,以為“到了任,銀錢是容易的了”。
不想賈政為人正派,許多傭人“來了一個多月,連半個錢也沒見過”。
于是管門的李十兒就同糧房書辦詹會“咕唧了半夜”,叫差役們全體怠工。
賈政出門拜客,轎夫久久不來。
轎子擡出衙門,炮隻響了一聲。
鼓吹“隻有一個打鼓,一個吹号筒”,而“執事卻是攙前落後”。
勉強拜客回來,便喚李十兒問道:“跟我來這些人,怎樣都變了?你也管管。
”李十兒說道:“那些書吏衙役都是花了錢買着糧道的衙門,那個不想發财?俱要養家活口。
”上頭太過清廉,下人得不到好處,隻有典當為生。
“衣裳也要當完了,帳又逼起來,那可怎麼樣好呢”(第九十九回)。
案吾國不知何時開始,地方衙署的職役均無薪俸,與漢制之有百石小吏者不同。
宋時,民戶分為九等,上四等給役,餘五等免之。
推立法之意,應該是許人以錢雇役,即欲有錢的出錢,無錢而出力的得錢。
隻因宋之職役太過苛酷,上戶雖欲出錢雇人,而貧者亦不肯就,于是上戶隻有自己往役,王安石變法,熙甯三年始制天下吏祿,然而積弊難除,吏胥赇取如故(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
自是而後,地方衙署職役原則上均無薪俸,即朝廷是坐聽他們受赇枉法以維持生活。
(二)賈政拜客回來,“隔一天,管廚房的上來要錢,賈政将帶來銀兩付了,以後便覺樣樣不如意,比在京的時候倒不便了好些”。
李十兒又趁賈政缺少銀錢之時,出了花樣,使賈政一時無法應付。
李十兒禀道:“老爺說家裡取銀子,取多少?現在打聽節度衙門這幾天有生日,别的府道
他們不識友誼為何物,而隻有利害關系。
當你有權有勢之時,他們雖然鞠躬如也拍馬,一旦你失去權勢,他又眼睛朝天,侃侃如也訓你一場。
訓猶可也,最可怕的是落井添石,再加以重重的打擊。
賈雨村依賈府之力,由革職之知縣(第二回),起複為應天府尹(第三回),步步高升(第五十三回、第九十二回)。
當賈府尚未落敗以前,雨村在京之時,常往來甯榮兩府,以表示同宗之誼。
到了賈府被參,他倒狠狠地踢了一腳。
據街上行人說: 那個賈大人(雨村)更了不得!我常見他在兩府來往,前兒禦史雖參了(參甯榮兩府罪狀),主子還叫府尹(雨村,他已升為刑部尚書,為着一件事,降了三級,見第九十二回)查明實迹再辦。
你道他怎麼樣?他本沾過兩府的好處,怕人說他回護一家兒,他倒狠狠的踢了一腳,所以兩府裡才到底抄了。
你道如今的世情還了得麼!(第一百七回) 兩府既已抄家,薛蝌告訴賈政,說道:“可恨那些貴本家都在路上說:‘祖宗撂下的功業,弄出事來了,不知道飛到那個頭上去呢?大家也好施為施為。
’”(第一百五回)賈家宗族如此,其他親戚朋友如何呢?他們聽到皇上旨意,将榮國公世職着賈政承襲,“那些趨炎奉勢的親戚朋友,先前賈宅有事,都遠避不來;今兒賈政襲職,知聖眷尚好,大家都來賀喜”(第一百七回)。
王符說得好:“富貴則人争附之,此勢之常趣也;貧賤則人争去之,此理之固然也……俗人之相于(相親相疏之意)也,有利生親,積親生愛,積愛生長,積長生賢,情苟賢之,則不自覺心之親之,口之譽之也。
無利生疏,積疏生憎,積憎生非,積非生惡,情苟惡之,則不自覺心之外之,口之毀之也。
是故富貴雖新,其勢日親。
貧賤雖舊,其勢日疏,此處子(即處士)所以不能與官人競也。
”(《潛夫論》第三十篇《交際》)人情不過如此,官場尤甚。
其能于人困厄之際,不斷地訪問慰勞,或于人受了群小圍攻,而能奮然而起,拔劍相助,而又無求于人,其在今日,說他不是君子,吾不之信。
以上是以賈雨村為主幹,說明豪門權貴的勢力可令官人助其為虐。
以下再以賈政為主幹,說明吏胥如何脅制官人,使其不能不聽其播弄。
(一)賈政為工部郎中,以考績優異,外放為江西糧道(第九十六回)。
糧道管理錢谷,猶如财政廳廳長。
凡在糧道衙門工作的,都有發财的機會。
那知賈政一心想做好官,“州縣饋送,一概不受”。
門房簽押等人本想在外發财,“向人借貸,做衣裳,裝體面”,以為“到了任,銀錢是容易的了”。
不想賈政為人正派,許多傭人“來了一個多月,連半個錢也沒見過”。
于是管門的李十兒就同糧房書辦詹會“咕唧了半夜”,叫差役們全體怠工。
賈政出門拜客,轎夫久久不來。
轎子擡出衙門,炮隻響了一聲。
鼓吹“隻有一個打鼓,一個吹号筒”,而“執事卻是攙前落後”。
勉強拜客回來,便喚李十兒問道:“跟我來這些人,怎樣都變了?你也管管。
”李十兒說道:“那些書吏衙役都是花了錢買着糧道的衙門,那個不想發财?俱要養家活口。
”上頭太過清廉,下人得不到好處,隻有典當為生。
“衣裳也要當完了,帳又逼起來,那可怎麼樣好呢”(第九十九回)。
案吾國不知何時開始,地方衙署的職役均無薪俸,與漢制之有百石小吏者不同。
宋時,民戶分為九等,上四等給役,餘五等免之。
推立法之意,應該是許人以錢雇役,即欲有錢的出錢,無錢而出力的得錢。
隻因宋之職役太過苛酷,上戶雖欲出錢雇人,而貧者亦不肯就,于是上戶隻有自己往役,王安石變法,熙甯三年始制天下吏祿,然而積弊難除,吏胥赇取如故(參閱拙著《中國社會政治史》)。
自是而後,地方衙署職役原則上均無薪俸,即朝廷是坐聽他們受赇枉法以維持生活。
(二)賈政拜客回來,“隔一天,管廚房的上來要錢,賈政将帶來銀兩付了,以後便覺樣樣不如意,比在京的時候倒不便了好些”。
李十兒又趁賈政缺少銀錢之時,出了花樣,使賈政一時無法應付。
李十兒禀道:“老爺說家裡取銀子,取多少?現在打聽節度衙門這幾天有生日,别的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