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謁先師上升文華殿 晤顏帝又到文範宮

關燈
玉象,騶虞麒麟,端端守立,爪牙如生,門楣上懸四箇大字曰:「至聖宮門」左右有聯雲: 喜將來儒敬當興,挽回未運。

     蔔異日文明大啟,焜耀全球。

     匾額字大如鬥,對聯字大徑尺,均篆體金描,光輝射目,下聯旁註小字一行雲:「天運辛酉年元旦撰」,門左右有值門官將,文士四人,武士四人,有嚴有翼,分立兩邊,真君上前,向那文士拱揖說道:「吾柳奉 上皇之命,領紹壇遊生,到杏壇面謁先師,因先師自兜率宮歸來,稅駕在此,命我等到此面謁,望乞代為轉稟是荷。

    」內有二文士說道:「先師有命,若柳仙領遊生到此,即命我二人帶領進見可也。

    」真君道:「好極了,有勞二賢士了。

    」於是跟隨二士進了門,一連進了七、八重,精一忙中瞻望,兩廊房屋,俱是雕梁畫棟,繡戶綺窗,較之杏壇宮,精潔十倍。

    由第一重至第八重,沿途金磚鋪地,玉石為階,院中廣植桃李千株萬株,花萼盛開,香風流溢,精一見此景緻,不勝羨慕,對真君道:「人間的桃李,焉得有這樣芬芳,真乃未曾見過。

    」真君道:「聖門桃李,乃是經化雨春風培養而成,人間那能比得。

    」 正言話間,隻見有數十儒生,由桃李叢中出來,雍容儒雅,談談笑笑,直進第九重去了。

    精一愈加歎賞,說道:「凡人得為聖人之徒,能常常居此,真幾生修來也。

    」真君道:「師弟平素立德立行,又兼孝友克全,將來證果,何患不到此間?以吾師料之,一定是聖人之徒也。

    」二人且行且談,隻見那二文士,捷足上前去了,此時已到了第九重,真君道:「師弟不可造次,且在此靜候聖命罷了。

    」精一趁此機會,仰望殿宇威儀,見正殿也是九大間,十分崇高壯麗,當中懸一直匾,上書:「文華殿」三箇大字,每字有八尺餘,亦是篆書,金光炫目,左右有聯雲: 溯五老於鴻濛,位列水精,早造聖神之極。

     傳千秋之大道,功垂木鐸,允為儒教之宗。

     精一正在觀看對聯,忽聽殿上傳呼道:「先師有命,傳柳仙與遊生進見。

    」精一聞呼,連忙隨真君俯伏而進,到了丹墀之下,九叩行參,又聽見殿上說道:「免禮了,爾精一到此,也是難得,速上階來,吾先師有要言訓爾。

    」精一答道:「弟子遵命,於是隨真君上了臺階,直抵先師座前,重行叩拜,先師道:「不必了,元陽請坐。

    趙弟子一旁侍立,待吾訓當今士子文一篇,爾好好靜聽。

    」精一遵命,側立一旁,隻聽見先師口中宣諭道: 至聖先師訓士子文 ?茫茫堪輿,生有萬類,人處其中,以士為貴。

    士重操守,為四民首,身為模範,烏容或苟。

    立德根基,先戒自欺,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語默動靜,無慚衾影,九思勿忘,三畏足懍。

    克己復禮,〈(顏子聖功)〉要法顏子,陋巷簞瓢,樂道不已。

    三省吾身,〈(曾子學問)〉要法曾參,質雖魯鈍,一貫傳心。

    人道之鵠,不外誠篤,欲別聖狂,先辨理欲。

    〈(聖學下手工夫)〉名教綱常,一力擔當,鄉閭式化,訓俗型方。

    達而在上,蒼生繫望,緻君澤民,擴其志量。

    〈(兼善天下)〉窮則隱居,志勿卑污,希賢希聖,與古為徒。

    〈(獨善其身)〉縱遇亂世,毋渝厥志,守正不阿,常變一緻。

    大道陵夷,力任扶持,補偏救敝,風俗轉移。

    異端蜂起,舉世披靡,要挽狂瀾,作中流砥。

    德立道明,不愧儒生,士能如此,吾道幹城。

    〈(以上論儒生當以道自任,不可以常變易操守。

    )〉胡今士習,品行不立,蕩檢踰閑,妄誕已極。

    正道弗履,倫常弗體,讀聖賢書,昧厥宗旨。

    隨波逐流,醉心西歐,主張新學,平權自由。

    放棄宗教,違悖聖道,立說著書,亂由斯肇。

    尊卑無倫,上下不分,秩序一紊,世界泯棼,皇天震怒,大降劫數,水火刀兵,寰宇遍佈。

    溯厥由來,誰為厲階,端從士子,釀此禍胎。

    〈(以上論近令士子叛道離經,邪說惑世釀成亂階。

    )〉,文人流毒,害及種族,造孽彌天,罪無從贖。

    世道如斯,寧不知之,緣爾敗類,叛教背師。

    吾今訓諭,醫爾沈痼,所望士子,大齊覺悟。

    」 〈【聖人學問,數語包羅,儒生循是而學,入室何難。

    】〉 先師訓畢,精一已一一記在心中。

    先師道:「趙弟子可聽明否?」精一答道:「弟子已一一聽明,并默識之矣。

    」先師道:「好極了,吾訓語雖淺俗,卻為當今士子痛下鍼砭,爾回壇後,可將此段訓語,刊入記中,以警士林,亦吾先師之木鐸也。

    〈(誠然誠然)〉但今日士子,中了洋毒,讀吾之書,反背吾教,以緻釀成今日現象,寧不可歎可悲!此後若不改絃易轍,復敦古處,吾恐天降大戾,世界為墟,那就不堪言狀了。

    」先師訓諭已畢,慨然長歎,黯然垂淚,閉目不語。

    〈(儒生乎可以思矣,可以返矣,大劫來矣。

    )〉 柳真君在旁起立稟道:「今夕蒙先師訓誨周詳,真乃萬幸,弟子等就要告辭,還要到文範宮去見顏帝一番。

    」先師道:「既是如此,也不再贅了。

    吾命仲由送爾二人出宮,先師不遠送也。

    」說畢,真君與精一九叩告辭起身,仲氏夫子一路送出宮來,到了門外,握手而別,真君呼喚禦車使者,仍駕起風火輪,向「文範宮」而來,卻說這「文範宮」與「文華殿」,相距不遠,轉瞬已到其門,二人到了門外,同下了車,隻見門上直立一匾,上書:「文範宮」三個大字,金光炫耀,左右有五字聯,字大徑尺,文雲: 紹尼山道脈, 壯金闕功勳。

     門左右有值門使者,真君即向使者道其來意,使者道:「來得真真湊巧,我帝君剛由文華殿回宮,待我為爾師徒通稟就是。

    」少刻、即有二童子出來,說道:「帝君請柳大仙並遊生進見。

    」真君聞說,即領精一隨二童子進宮,連進了數重,屋宇俱輝煌華麗,比到了第五重,那二童子說道:「請大人佇立片刻,待我先去稟知。

    」真君道:「應該如此。

    」精一見童子進內,正好乘此機會,觀看對聯匾額,見宮殿當中立一直匾,上書「復聖內宮」四箇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