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謁先師上升文華殿 晤顏帝又到文範宮

關燈
苟天君降壇詞 〈〔調寄:人月圓〕〉 古來篝火狐鳴計,譎智惑人多,笑他民國,同胞主義,同室操戈。

     中原鼎沸,風潮湧處,震吼鯨鼉,誰憂時局,狂瀾既倒,手挽天河。

     〈【民國之同胞主義,與迎闖王不納糧同一譎智,欺民惑世,類皆如此,可勝浩歎。

    大道淪亡,人心皆死,奈何!奈何!】〉 柳真君降壇詞 〈〔調寄:醉花陰〕〉 世運衰微天地閉,大道誰維繫?異學各爭鳴,廢棄詩書,是孰階之厲? 儒生不作中原砥,一任綱常墜,附和競趨時,藉博功名,都把良心昧。

     話說昨宵守一子遊過西天、北極兩處,本日苟天君奉聖帝命,早早臨壇鎮攝,並傳諭趙生精一要他去遊杏壇、文範兩宮,均已豫計,不在話下。

    這杏壇、文範兩宮,必要命精一去遊,又是甚麼原故呢?因為精一平日,孝友克全,兼他品行端方,木訥寡言,粹然有儒者氣象,方好見至聖先師,復聖顏帝,這也是因地擇人,因人派職的妙用。

    〈(遊杏、壇文範二宮,而特命精一,妙合無倫。

    )〉 當晚苟天君降壇未久,柳真君亦相繼而來,真君到後,即喚醒精一子說道:「精一師弟,快快醒來,今夕吾柳領爾去遊杏壇、文範兩宮,如先師不在杏壇宮,必須又到文華殿,事故繁冗,不可耽延,爾知之否?」精一剛睡熟冥床,聞真君喚,連忙起來,即向二仙座前行禮,真君道:「師弟不必拘禮,快快起來,吾賜爾壯神通慧丹各一粒,爾試服之,大有妙處。

    」精一雙手捧接,立刻吞下,果然精神煥發,志氣清明,乃拜謝真君道:「帝君賜此靈丹,俾弟子脫胎換骨矣。

    」真君道:「何謝之有。

    」乃對苟天君道:「煩勞大元帥在後鎮壇,吾柳領精一登程去也。

    」說畢,領著精一出了壇門,真君道:「吾師今夕帶來這輛風火輪車,有得力侍者推挽,師徒二人同坐其中,又穩又速,勝過駕雲多矣。

    師弟快快上去。

    」 精一遵命,也不推辭,首先跳入,坐在右邊,虛左以待,真君隨即一躍而上,坐定,命禦車使者,速速駕禦,那使者將車駛入半空,方欲發軔,真君道:「今晚不走陰陽界,亦不過鬼門關,可直往東北,逕經過蓬萊可也。

    」使者遵命,將車撥動,風發火起,其輪轆轤而轉,果然一霎時間,便歷了數千裡途程,精一在車中遠望前面,有一大海,如鏡一般,不知其名?以問真君。

    真君曰:「此瀛海也,前番吾師領抱一、定一到此,均一一指示,今再為爾告之。

    你看那大海之中,有無數仙山島嶼,即蓬萊三十六峰,瀛洲海島也。

    而其中最高者有三峰,即世傳海上三神山,可望而不可即,未識師弟可望見否?」 〈【瀛洲仙境,得能見之,原非易易。

    】〉 精一遠遠望去,果見有三山,隱隱約約,在虛無縹緲之間,忽沈忽浮,與波上下,對真君道:「弟子遠望此山,果爾奇妙,真仙境也。

    先師之宮闕,即在此山上否?」真君道:「先師之宮闕,如「杏壇宮」,乃在第七重天。

    「文華殿」,又在第九重天。

    較此三山尤高數重天也。

    」二人方談論間,使者將風火輪,扶搖直上,駛入天際,〈(何等逍遙)〉精一頗有畏懼之狀。

    真君笑曰:「師弟未讀過《論語》乎?子貢曰:『他人之賢者,邱陵也,猶可踰焉。

    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

    』又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

    』師弟時切升堂入室,不由下學幾於上達,何從得見先師?」精一聞言,心中了解,急欲親炙先師將那畏懼退縮之心,都消滅了。

    果然那輪風火輪上升極速,愈上愈高,又不知超越了多少途程。

    真君道:「師弟你看到了甚麼地方?」精一舉目一望,見對面有崇山峻嶺,樹林森密,瞭望周圍,極其寬闊,另是一重天界,〈(聖人之域)〉精一不知是何仙境?以問真君。

    真君曰:「此名:『廣野』,先師「杏壇宮」,即在此矣。

    」精一聞將到杏壇,心中大喜,漸入其境,果覺得和風藹藹,瑞氣融融,〈(風景便自不同)〉又見前面現出一座高山,山腳下建有無數宮闕,雲蒸霞蔚,氣象萬千,〈(美富中藏)〉方顧盼間,不覺漸漸逼近,真君道:「先師杏壇,距此不遠了。

    我師徒快下車來,須要步行而入,以表恭敬。

    」精一遵依下了車,行不數步,見前面有三架玉石牌坊,一高兩低,行抵其下,見中一架,上懸一匾,上書:「龍門集英」四個大字。

    左一架,上題曰:「禮門」,右一架曰:「義路」中一架,左右有聯雲: 萬國人心宗泗水, 千秋師範仰尼山。

     〈【真君引論語為精一釋驚,真是善誘循循,引人入勝。

    】〉 由龍門進去,見道旁值有大樹千章,齊齊整整,幹霄蔽日,並無?曲之枝,精一深為羨慕,問真君道:「此樹何以竦直若斯?人間未曾見過,望乞示知。

    」真君道:「此名楷模樹,惟杏壇有之,他處未之見也。

    」言話間,不覺已抵宮門,望之非常高峻,上書「杏壇宮門」四個大字,乃是篆體,金光射月,左右有聯雲: 由忠恕體行而來,始能聞道。

     非德行純粹之士,未許登門。

     〈【循是行之,何難入室。

    】〉 大門外建一堵大照壁,高約三十餘丈,長約四十餘丈,上畫一麒麟,如活的一般,照壁之後,有古柏二株,亭亭如蓋,翠色參天,照壁前面,左右建鼓樂兩廳,側邊置一小房,若肩輿狀,乃是字紙鑪,上書:「惜字如金」四字,大門兩邊,接以圍牆,其高數十丈,堊以赤土,色若丹砂,精一問:「此牆何以崇高若此?」真君道:「此宮牆也,師弟可知『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

    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乎?』 我二人閒話少敘,吾柳在此消停一刻,師弟可上前向那幾位值門使者,交涉一番,就說我師徒要進宮謁見先師,煩為帶領可也。

    」精一道:「弟子遵命,即忙步上前,見值門者有數十人,皆序立裏邊,其外邊左右,立定二人,一文裝,一武裝,均皆溫文爾雅,乃奉揖說道:「請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