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滅莽興漢業

關燈
uo衆皆應允,各自赴任去了。

     卻說朱賄,胡殷聽得衆将散去,心中大喜:蕭王中吾計也。

    衆賊臣又議曰:&ldquo雖然散了手下将,怎生殺得他?&rdquo朱賄曰:&ldquo我有一計,叫劉秀巡按河北,撥五百人跟随;現今諸處賊盜生發,若劉秀到彼必然殺了。

    &rdquo張昂曰:&ldquo劉秀聲名極大,人若見了多肯皈依他,吾觀胡殷貌相蕭王,可假作劉秀先往陵欺官府,苦害人民,待劉秀去時,必然殺他。

    &rdquo衆人大喜,胡殷即日私地離京,假裝做蕭王去到州縣,若無羊酒,責罰官吏要取錢物,官司欲待陳告,不交相見,且出掩面低頭,不能遍認,過了一二十州皆是如此利害。

    一日到懷州,懷州主張國期聽送文書,說蕭王到處拘刷美女,拷打官吏,便索百姓,要取錢物。

    張國期聽訖曰:&ldquo盡說劉秀仁德,緣何今行此不仁不義之事?乃得虛名也?&rdquo人報蕭王至近,張國期怒引五百軍來迎,約行二十裡迎着蕭王,令軍一路的殺将去,胡殷見了,慌勒馬回長安去了。

     卻說胡殷回至長安,将前事說與衆人大喜。

    次日朱賄入朝奏帝:&ldquo今河北州郡盜賊生發,百姓不發,可令蕭王巡按河北平安州縣。

    &rdquo皇帝準奏。

    令使命赍旨與蕭王,蕭王接了即領五百軍親往河北來。

    行數且至洛陽,朱賄先令人與洛陽太守董期說教暗殺蕭王。

    蕭王至城,董期接至館驿中安歇。

    至夜遂喚出一壯士焦休雄,吩咐曰:&ldquo今有上司來文,道蕭王不仁不義,教我暗殺;你若殺了他,我賞銀十錠,之後封你大官。

    &rdquo焦休雄曰:&ldquo既太爺言語,小人不敢有違矣。

    &rdquo遂持刀推做采辦混入館驿中。

    至夜深,潛身向于窗子下觑看。

    隻見蕭王于燈下看《八烈荊轲傳》,喟然失聲歎曰:&ldquo刺客好無決斷。

    誤了你去。

    &rdquo焦休雄心慌,隻道蕭王看見了他,忙跪下告曰:&ldquo不幹小人事,乃太守得上司文字,道大王不仁,故教我刺大王。

    &rdquo蕭王曰:&ldquo前番來的不是我,乃是賊臣胡殷。

    假妝做我,故教天下人怨罵我。

    &rdquo焦休雄曰:&ldquo若大王饒了小人罪,待天明先去州縣備情說知,不教人怨望如何?&rdquo蕭王曰:&ldquo此乃朝中八賊害我,你并無罪過。

    &rdquo焦休雄謝了,遂先去告說諸處知得。

     次日蕭王至懷州,張國期知急令官吏遠接蕭王入城。

    至衙坐定。

    蕭王道:&ldquo太守你如何遠接我?&rdquo國期曰:&ldquo小臣聽焦休雄說,先前來的大王乃賊臣胡殷也,臣是以來接。

    &rdquo蕭王聽罷大喜,歎曰:&ldquo秀若非有命在天,幾不免于虎口,尚望到處稱揚。

    &rdquo張國期遂排筵席款待蕭王。

    後人看到此處有詩一首為證: 八賊欺君太不仁,暗教刺客害英明。

     乾坤自合歸真主,反使威名到處聞。

     正飲酒間有門人急報道:&ldquo碗子城混天大王引三千軍馬殺來,今到城内也。

    &rdquo其人遁了,唬太守魂散魂飛。

    蕭王教急備人馬來迎。

    須臾間西門迎着一陣軍馬,當頭捧一員大将,使一條長槍,騎一匹駱駝高馬,望見蕭王,忙跳下馬來俯伏于地。

    蕭王認看,乃是大将軍姚期也。

    随蕭王入衙坐定。

    蕭王曰:&ldquo你許多時卻在那裡去來?&rdquo姚期曰:&ldquo自離長安不曾為官,去碗子城聚兵。

    聽得主公來巡按河北,特來尋主公。

    &rdquo蕭王大喜。

    筵席了同往河北來。

    經白水渡過黃河來至東王山前,有人報曰:&ldquo前有一千軍兩員将擋住去路。

    &rdquo姚期曰:&ldquo有吾在此何懼草寇。

    &rdquo遂行至近,乃是馮異、王霸,亦言不曾為官,此處聚軍積糧,聽得主公消息,特來跟随。

    蕭王大喜,合兵一處,約有四千。

    姚期、馮異、王霸一齊同往河北,至邺城縣。

    縣将香花鼓樂迎接蕭王,至廳上坐定。

    再聞本處官吏起建學校,令民間子弟入學讀習經書,勸化風俗,人民樂業。

    蕭王問:&ldquo此處有甚先生為教授?&rdquo縣官曰:&ldquo乃是南陽人氏,不知其姓。

    &rdquo蕭王令吏請至。

    (按後漢列傳:鄧禹酆城人,策杖見帝。

    )蕭王認得,叫:&ldquo仲華卻于此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