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齊桓稱霸前的國際形勢

關燈
緒論黃河下遊的諸國中,以形勢論,以國力論,最容易發展的,本來是齊國。

    但因這時西方的壓力剛去,東方各國一時還透不過氣來。

    同時周室的尊嚴尚在,與王家關系較切近的國家到底占些便宜;而鄭莊公又是一位不世出的雄主,敢于力征經營,所以春秋最初期的曆史竟成了鄭國獨強之局。

    但一時的機會畢竟敵不過自然的形勢,東方的霸權終于漸漸落入齊國的手裡。

     鄭國的中衰魯桓公十一年的夏天,鄭莊公去世,國内發生變亂,鄭國就中衰了。

    原來莊公的太子名叫做忽,是鄧國的女兒鄧曼所生。

    莊公又娶了宋國雍氏的女兒叫做雍篯,生個兒子叫做突。

    雍氏是宋國的貴族,為宋國的君主莊公所寵。

    鄭莊公死後,太子忽即位,是為昭公。

    宋國人氣憤不過,設法誘騙了鄭國的大臣祭仲到宋國來,把他拘住,硬逼他擁立公子突為君。

    祭仲本是昭公的保護人,到這時因為自己的性命要緊,隻得答應宋人,與他們結盟,帶了公子突回國,擁他即位,是為厲公。

    昭公便逃到衛國去了。

    當厲公将要回國的時候,也被宋人拘住,逼着要賄賂,厲公隻得答應。

    厲公即位以後,宋國逼讨賄賂很急,逼得鄭國喘不過氣來,宋、鄭間的國際感情就日趨惡劣,将要打起仗來。

    那時魯國連同宋國會盟,想出來做調和人。

    魯桓公十二年,魯侯又同宋國在句渎之丘結了一次盟,但講和的事情仍不見頭緒;再會于虛和龜兩處地方,宋國到底不肯答應和議。

    那時激惱了魯國,便與鄭國會盟于武父的地方,聯兵伐宋。

    到了第二年,鄭國又聯合了紀、魯兩國,與齊、宋、衛、燕(南燕)四國開戰,結果四國聯軍打得大敗。

    于是魯、鄭兩國格外交好,連次會盟,聯成一氣。

    在這裡可以看出鄭魯與宋衛到底是兩個國際的集團(齊本也是鄭黨,這次所以加入宋、衛一邊,乃因紀與魯聯合的緣故,參看下文),此時差不多又恢複了春秋開始的形勢。

    又可看出鄭究竟比宋強,所以在這個時候鄭還能占到勝利,真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了。

    但宋國吃了虧那裡肯服,就又聯合了齊、蔡、衛、陳諸國的兵伐鄭,焚了鄭國的渠門,一直打進大街;又侵擾鄭國的東郊,奪取了牛首的地方,把鄭國大宮(祖廟)的椽子搶回去做了宋國盧門的椽子。

    這一次的戰事,因為寡不敵衆,卻是鄭國吃了虧了。

     鄭國在敗弱之際,内部又發生變亂起來。

    原因是厲公為祭仲所擁立,所以政事很被祭仲把持;厲公頗忌他,就派他的女婿雍糾設計去殺他。

    不料雍糾是個沒用的腳色,他不知怎樣把消息透漏給他的妻子雍姬。

    雍姬便去問她的母親道:“父親與丈夫是哪一個親近些?”母親道:“隻要是個男人,都可以做女人的丈夫;但父親卻隻有一個!”雍姬聽了這話,便把雍糾的陰謀暗示給祭仲,于是祭仲把雍糾殺了。

    厲公一看事情不穩,逃到蔡國去。

    昭公就回國複了位。

    先前被鄭所滅的許國也乘這機會複了國。

    厲公又引動鄭國栎地的人民殺了守将檀伯,占居栎地,做昭公的敵人。

    魯國本與厲公交好,便結合宋、衛、陳、蔡等國一再伐鄭,想送厲公回國,結果沒有成功;于是魯、鄭也分裂了。

    在這裡,我們知道伐鄭的五國中,魯本是鄭黨,這次伐鄭還是為了鄭;宋、衛、陳、蔡四國卻是鄭的敵人,他們隻不過想乘機打劫罷了。

     衛國的第二次内亂鄭國的内亂未定,跟着衛國又發生了内亂。

    原因是衛國的宣公收納了他的庶母夷姜為妻,生個兒子叫急子,把他交給宗親大臣右公子職保護。

    急子長大以後,宣公替他娶了齊國的女兒;因為齊女長得美麗,宣公舍不得配給兒子,自己收用了,是為宣姜。

    宣姜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做壽,一個叫做朔。

    宣公又把壽交給另一宗親大臣左公子癢保護。

    夷姜因為失了寵,自己吊死。

    宣姜與他的小兒子朔日夜在宣公面前說急子的壞話,宣公信了讒言,就派急子到齊國去,暗遣刺客在莘的地方等待着殺他。

    宣姜的大兒子壽聽得這消息,忙去告與急子,叫他趕快逃走。

    急子不肯,說:“天下哪裡有沒有父親的國家可以逃奔呢!”壽看勸他不醒,便用了一計:在他動身的時候,替他餞行,把他灌醉,壽自己載了急子的行旌先去,想犧牲了自己來救急子,果然給刺客殺了。

    急子卻不肯對不住他的弟弟,急忙趕去,對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