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話十四·祥異
關燈
小
中
大
堕,卻無恙。
青石一塊重二百餘斤,亦随風而去,不知所之。
曹家墳前荒田中,有湖廣劃子船一隻,自空而下,中無一人,惟有青錢四百千。
一家卧房内,忽發大響,墜一包裹,内有錢七千文、銀二錠。
又有二人自運河塘上同行,皆飛上天。
一堕吳江,一堕常熟,各傷折一手一腳。
更有奇者,即于是月十四日晚,馬橋、闆村、鴻山一路發水,頃刻二三丈,居人逃避倉皇。
凡草屋土室,盡為漂沒。
至吾家西莊橋,水勢略緩,然亦至門檻而止。
此故老所未聞也。
◎小牛 乾隆戊申年四月,有江西客二人,持小牛一頭來吳門,寓于東華嚴寺。
來觀者,每人索錢七文,日以千萬計。
其牛八足二尾,四足在腹,四足倒植于背,反覆皆可行。
是年五月,徽、嚴二府俱大水,田廬俱沒。
餘無他異。
◎貓異 乾隆庚戌年,闵峙庭中丞鹗元撫吳已數年矣,時有内升之望。
署中蓄一貓,潔白如雪,為中丞所愛。
公餘之暇,每置之膝上而撫摩之。
一日,見貓尾上漸有朱斑,三四日間則純赤矣。
中丞大喜,抱視諸幕客,鹹以為祥。
且曰:“此得花翎之兆也。
”未匝月,為高郵巡檢陳倚道叩阍入奏,遂被逮。
時馮墨香外翰在幕中,親見其事。
◎雪中人迹 乾隆辛亥正月大雪,一晝夜堆積盈尺。
雪中有男女履迹各一,兩兩相并,屋上尤多。
蘇、松、嘉、湖一帶皆然。
不知其理也。
◎雙面人 乾隆辛亥秋,餘姚儀家橋謝姓産一兒,兩面,五官皆備,作直聲啼。
鹹為不祥,棄置野田中,聚觀如市。
嘉慶丙子七月,常熟西南鄉羊尖鎮北塘岸上,朱姓家生一女,有兩頭,眉目鼻口皆具。
遠近觀者數千人。
案《述異記》,漢平帝元始二年六月,長安女子生兒,兩頭異頸,頭面相向,四臂共胸。
即此類也。
◎一乳六男 乾隆五十七年,嘉定縣菜區南四圖地方有周姓者,一胞生六男。
此亦僅見者。
知縣吳盤齋謂餘言。
載入縣志。
◎神龍攫珠 河南蘭陽城東有王家林,離城四裡許。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廿一日,大雷雨。
雨止後,但見紅光燭天,人以為火,鹹往趨救,并無影響。
惟見大楊樹上有爪痕深寸許,寬四寸,從根直上,樹瘤中出煙,蓋白楊自焚也。
先是,有兩人避雨,立林旁小屋中,見有圓光一團,從窗孔中入,大寸許,其光四繞不定。
頃之,又有一物如水獺,從梁隙中入,四足方頭,長尺許,盤旋梁棟間。
忽向東壁伸爪一攫,圓光瀉地,又漸縮小而上,仍從窗孔中出,其物亦随而出。
忽聞霹靂一聲,但見此物身長數丈,已飛上天,大雨又至,始知所謂如獺者,神龍也;圓光者,珠也。
此蕭縣劉君竹一為餘言之甚詳。
◎老母雞 楓橋市浜高家橋顧姓為兒期歲,使庖人殺老母雞。
方執刀,劃然自斷,人皆詫之。
及烹熟,和面食之,受毒者四十餘人,三人立斃。
蓋此雞已畜七年矣。
此乾隆五十八年事。
◎二龍 乾隆癸醜夏,予友周竹珊寓于蜀之犍為。
一夕,旋飚突起,屋瓦皆飛,天地晦冥,霹靂山傾,雨雹齊發,耳訇神眩,食頃始定。
平地水深尺許。
有巨舟為風所掣架大樹上者,有持傘行人飄去數十裡之外者,庭中卷篷門窗俱吹出城外之翠屏山前者。
惟文廟未損一椽,完好如故。
是夕風雷時,有鄉人見二龍空中追逐,向東南而去。
◎大龜 乾隆甲寅六月,太倉浏河口有沈姓者,以鲞貨為業。
于海中網一大龜,長一丈二尺。
載至梁姓行,數十人曳之上岸。
沈臆念此龜必有明珠,索價二千兩,久之無有售者。
越二十三日,不飲不食,觀者填門。
梁厭其喧擾,詭言:“有司查訊,幸即持去,無累我也!”沈懼,仍曳上船,放入于海。
始舍之,圉圉焉不動,船乃還。
約離三裡許,見龜頭一伸,放白光三丈餘,悠然而去。
觸浪排空,左旋右轉,海水為之沸騰。
乃知前此之任人捕之曳之視之載之放之而巍然不動者,恐傷人耳。
真靈物也。
◎鐵人 杭州城隍山東嶽廟有鐵人高四五尺,俗謂之“鐵哥哥”。
厲樊榭有詩,翟晴川《湖山便覽》亦載之,言江上浮來也。
或傳李宮保衛築錢塘,挑土出之。
杭人雲此鐵甚靈顯,凡有人盜竊銀錢物件者,失主禱之,十日内必有應驗。
餘監修表忠觀時,暫寓湧金門外王氏祠堂,一日失去銀十兩,心疑是燒飯人張姓者,問之不認。
餘以危言吓之,其人計無所出,乃到東嶽廟叩禱曰:“十日不報應,則投爾于西湖。
”其事僅隔七日,祠丁之妻忽發痧脹,半日而死,此銀尚未用也。
後張姓告餘如此,事亦奇。
◎龍皮 乾隆五十九年五月,吳郡有龍鬥于空中,風雨驟至,吹坍洞庭山湖濱民居無算,壓死若幹人。
至六月二十九日昧爽,吳江垂虹橋畔忽堕龍皮一張,約長三四丈,鱗大于茶杯。
◎海獸 乾隆甲寅六月朔日,海鹽八團地方大雨雹。
海潮退後,有一獸涸轍沙灘,長八尺餘,色純黑,毛如海虎,尾尺許無毛,四足如魚刺,頭如駱駝,眼口若塗朱。
以挺擊之,不動;以刀示之,則垂淚。
土人觀者數百,人鹹以為不可殺。
擡至海口,遂躍起入海中。
不知何物也,志之以俟博物者。
◎元旦雷雨 乾隆六十年元旦,餘在福建按察司署中,先一日,天氣甚熱,僅能著單夾衣,垂晚更甚,如四五月。
下走廚夫,皆赤身用扇。
黃昏時,雷聲殷殷不絕。
元旦辰刻,霹靂數聲,大雨如注,平地水深二三尺,至午後始止。
其年四月,鎮閩将軍魁公倫入奏閩省虧帑六百萬,自總督、巡撫、藩、臬、道、府、州、縣皆伏法。
◎棺影 陝西臬司某,山東人。
其誕日前一日,于署中廳事陳設燈彩壽聯鋪墊之類,時有西安太守同幕中客高晴江俱在座。
晴江忽見玻璃屏影中,有黑漆棺木一具,太守亦見之,兩人失色僵立。
臬司某者來問,亦見之。
某遂不樂,怃然去,棺影頓滅。
其次日,某以舊案被逮入京。
乾隆六十年事。
◎異事 西藏及苗匪邪教未起事先,川中所種包谷,根下宛如人首,眉目畢具。
李樹忽生刀豆。
一日早起,成都北門忽緊閉,不得開,視之,有大蟾蜍百萬填塞,日高始散。
皆異事也。
◎錦江巨龜 《隴蜀餘聞》載:成都東門江岸有巨龜,不輕易出,出則小龜千百随之。
康熙癸醜,滇藩謀逆時曾一見之。
嘉慶丙辰三月,巨龜見于城東之九眼橋,後随小龜無數,遊漾水面者三日。
是歲即有黔苗石三保之亂。
逆苗未靖,而達東教匪接踵起事,蹂躏七載,人民死傷至億萬計。
此龜豈預知之耶?按《物類相感志》載秦惠王破蜀之後,張儀掘土築城,随時頹圮。
後有大龜從澗而出,周旋行走。
儀命依龜行處築之,城始成。
又雲龜嘗處其中,出則境内有賊。
觀此則是龜由來久矣。
◎白孔 餘自幼居鄉,鄉間有白孔之患。
每當白露、秋分節間,稻禾初熟,于四更時,忽起大霧,漫空遍野。
霧中有白氣一條或兩三條,隐隐如白龍,而無頭尾。
其行甚疾,人呼之曰白孔。
此物一過,秋收頓減,轉熟為災。
農民苦之,告荒不準,而州縣官亦不能據實具詳,最為民害。
此物總在蘇、常、嘉、湖之間,别處無有也。
案字書無孔字,猶言白虹也。
然此究竟何物,殊不可解。
大約明季始有之。
◎星異 嘉慶戊午十月廿八九日夜,衆星交流如織,人人共睹。
庚辰七月十八日夜,亦有星移之異。
廿五日初更,有大流星隕于南方,光如白晝。
先是五六月内,太陽旁有一點小星,與日同行。
八月十五日夜,太陰旁亦有一點小星,與月同行。
甲申十一月初十夜,西北方星隕如雨。
乙酉十月廿四五兩夜,星移如織,俱由西北而至東南。
廿六日夜,東南
青石一塊重二百餘斤,亦随風而去,不知所之。
曹家墳前荒田中,有湖廣劃子船一隻,自空而下,中無一人,惟有青錢四百千。
一家卧房内,忽發大響,墜一包裹,内有錢七千文、銀二錠。
又有二人自運河塘上同行,皆飛上天。
一堕吳江,一堕常熟,各傷折一手一腳。
更有奇者,即于是月十四日晚,馬橋、闆村、鴻山一路發水,頃刻二三丈,居人逃避倉皇。
凡草屋土室,盡為漂沒。
至吾家西莊橋,水勢略緩,然亦至門檻而止。
此故老所未聞也。
◎小牛 乾隆戊申年四月,有江西客二人,持小牛一頭來吳門,寓于東華嚴寺。
來觀者,每人索錢七文,日以千萬計。
其牛八足二尾,四足在腹,四足倒植于背,反覆皆可行。
是年五月,徽、嚴二府俱大水,田廬俱沒。
餘無他異。
◎貓異 乾隆庚戌年,闵峙庭中丞鹗元撫吳已數年矣,時有内升之望。
署中蓄一貓,潔白如雪,為中丞所愛。
公餘之暇,每置之膝上而撫摩之。
一日,見貓尾上漸有朱斑,三四日間則純赤矣。
中丞大喜,抱視諸幕客,鹹以為祥。
且曰:“此得花翎之兆也。
”未匝月,為高郵巡檢陳倚道叩阍入奏,遂被逮。
時馮墨香外翰在幕中,親見其事。
◎雪中人迹 乾隆辛亥正月大雪,一晝夜堆積盈尺。
雪中有男女履迹各一,兩兩相并,屋上尤多。
蘇、松、嘉、湖一帶皆然。
不知其理也。
◎雙面人 乾隆辛亥秋,餘姚儀家橋謝姓産一兒,兩面,五官皆備,作直聲啼。
鹹為不祥,棄置野田中,聚觀如市。
嘉慶丙子七月,常熟西南鄉羊尖鎮北塘岸上,朱姓家生一女,有兩頭,眉目鼻口皆具。
遠近觀者數千人。
案《述異記》,漢平帝元始二年六月,長安女子生兒,兩頭異頸,頭面相向,四臂共胸。
即此類也。
◎一乳六男 乾隆五十七年,嘉定縣菜區南四圖地方有周姓者,一胞生六男。
此亦僅見者。
知縣吳盤齋謂餘言。
載入縣志。
◎神龍攫珠 河南蘭陽城東有王家林,離城四裡許。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廿一日,大雷雨。
雨止後,但見紅光燭天,人以為火,鹹往趨救,并無影響。
惟見大楊樹上有爪痕深寸許,寬四寸,從根直上,樹瘤中出煙,蓋白楊自焚也。
先是,有兩人避雨,立林旁小屋中,見有圓光一團,從窗孔中入,大寸許,其光四繞不定。
頃之,又有一物如水獺,從梁隙中入,四足方頭,長尺許,盤旋梁棟間。
忽向東壁伸爪一攫,圓光瀉地,又漸縮小而上,仍從窗孔中出,其物亦随而出。
忽聞霹靂一聲,但見此物身長數丈,已飛上天,大雨又至,始知所謂如獺者,神龍也;圓光者,珠也。
此蕭縣劉君竹一為餘言之甚詳。
◎老母雞 楓橋市浜高家橋顧姓為兒期歲,使庖人殺老母雞。
方執刀,劃然自斷,人皆詫之。
及烹熟,和面食之,受毒者四十餘人,三人立斃。
蓋此雞已畜七年矣。
此乾隆五十八年事。
◎二龍 乾隆癸醜夏,予友周竹珊寓于蜀之犍為。
一夕,旋飚突起,屋瓦皆飛,天地晦冥,霹靂山傾,雨雹齊發,耳訇神眩,食頃始定。
平地水深尺許。
有巨舟為風所掣架大樹上者,有持傘行人飄去數十裡之外者,庭中卷篷門窗俱吹出城外之翠屏山前者。
惟文廟未損一椽,完好如故。
是夕風雷時,有鄉人見二龍空中追逐,向東南而去。
◎大龜 乾隆甲寅六月,太倉浏河口有沈姓者,以鲞貨為業。
于海中網一大龜,長一丈二尺。
載至梁姓行,數十人曳之上岸。
沈臆念此龜必有明珠,索價二千兩,久之無有售者。
越二十三日,不飲不食,觀者填門。
梁厭其喧擾,詭言:“有司查訊,幸即持去,無累我也!”沈懼,仍曳上船,放入于海。
始舍之,圉圉焉不動,船乃還。
約離三裡許,見龜頭一伸,放白光三丈餘,悠然而去。
觸浪排空,左旋右轉,海水為之沸騰。
乃知前此之任人捕之曳之視之載之放之而巍然不動者,恐傷人耳。
真靈物也。
◎鐵人 杭州城隍山東嶽廟有鐵人高四五尺,俗謂之“鐵哥哥”。
厲樊榭有詩,翟晴川《湖山便覽》亦載之,言江上浮來也。
或傳李宮保衛築錢塘,挑土出之。
杭人雲此鐵甚靈顯,凡有人盜竊銀錢物件者,失主禱之,十日内必有應驗。
餘監修表忠觀時,暫寓湧金門外王氏祠堂,一日失去銀十兩,心疑是燒飯人張姓者,問之不認。
餘以危言吓之,其人計無所出,乃到東嶽廟叩禱曰:“十日不報應,則投爾于西湖。
”其事僅隔七日,祠丁之妻忽發痧脹,半日而死,此銀尚未用也。
後張姓告餘如此,事亦奇。
◎龍皮 乾隆五十九年五月,吳郡有龍鬥于空中,風雨驟至,吹坍洞庭山湖濱民居無算,壓死若幹人。
至六月二十九日昧爽,吳江垂虹橋畔忽堕龍皮一張,約長三四丈,鱗大于茶杯。
◎海獸 乾隆甲寅六月朔日,海鹽八團地方大雨雹。
海潮退後,有一獸涸轍沙灘,長八尺餘,色純黑,毛如海虎,尾尺許無毛,四足如魚刺,頭如駱駝,眼口若塗朱。
以挺擊之,不動;以刀示之,則垂淚。
土人觀者數百,人鹹以為不可殺。
擡至海口,遂躍起入海中。
不知何物也,志之以俟博物者。
◎元旦雷雨 乾隆六十年元旦,餘在福建按察司署中,先一日,天氣甚熱,僅能著單夾衣,垂晚更甚,如四五月。
下走廚夫,皆赤身用扇。
黃昏時,雷聲殷殷不絕。
元旦辰刻,霹靂數聲,大雨如注,平地水深二三尺,至午後始止。
其年四月,鎮閩将軍魁公倫入奏閩省虧帑六百萬,自總督、巡撫、藩、臬、道、府、州、縣皆伏法。
◎棺影 陝西臬司某,山東人。
其誕日前一日,于署中廳事陳設燈彩壽聯鋪墊之類,時有西安太守同幕中客高晴江俱在座。
晴江忽見玻璃屏影中,有黑漆棺木一具,太守亦見之,兩人失色僵立。
臬司某者來問,亦見之。
某遂不樂,怃然去,棺影頓滅。
其次日,某以舊案被逮入京。
乾隆六十年事。
◎異事 西藏及苗匪邪教未起事先,川中所種包谷,根下宛如人首,眉目畢具。
李樹忽生刀豆。
一日早起,成都北門忽緊閉,不得開,視之,有大蟾蜍百萬填塞,日高始散。
皆異事也。
◎錦江巨龜 《隴蜀餘聞》載:成都東門江岸有巨龜,不輕易出,出則小龜千百随之。
康熙癸醜,滇藩謀逆時曾一見之。
嘉慶丙辰三月,巨龜見于城東之九眼橋,後随小龜無數,遊漾水面者三日。
是歲即有黔苗石三保之亂。
逆苗未靖,而達東教匪接踵起事,蹂躏七載,人民死傷至億萬計。
此龜豈預知之耶?按《物類相感志》載秦惠王破蜀之後,張儀掘土築城,随時頹圮。
後有大龜從澗而出,周旋行走。
儀命依龜行處築之,城始成。
又雲龜嘗處其中,出則境内有賊。
觀此則是龜由來久矣。
◎白孔 餘自幼居鄉,鄉間有白孔之患。
每當白露、秋分節間,稻禾初熟,于四更時,忽起大霧,漫空遍野。
霧中有白氣一條或兩三條,隐隐如白龍,而無頭尾。
其行甚疾,人呼之曰白孔。
此物一過,秋收頓減,轉熟為災。
農民苦之,告荒不準,而州縣官亦不能據實具詳,最為民害。
此物總在蘇、常、嘉、湖之間,别處無有也。
案字書無孔字,猶言白虹也。
然此究竟何物,殊不可解。
大約明季始有之。
◎星異 嘉慶戊午十月廿八九日夜,衆星交流如織,人人共睹。
庚辰七月十八日夜,亦有星移之異。
廿五日初更,有大流星隕于南方,光如白晝。
先是五六月内,太陽旁有一點小星,與日同行。
八月十五日夜,太陰旁亦有一點小星,與月同行。
甲申十一月初十夜,西北方星隕如雨。
乙酉十月廿四五兩夜,星移如織,俱由西北而至東南。
廿六日夜,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