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尋公于獨訪禅寺

關燈
去了鞋,蓋上了被。

     他們又一前一後的回到客廳之中。

     麥小雲說:“你們不知道你們的公子去了哪裡?但他平常所去的地方你可知道?” “我們公子平常都在書房中讀書,他很少外出,偶而出去,那也隻有去普濟寺和方大大師論論詩詞,弈弈棋子。

    ” 阿春又擡頭看了麥小雲一眼說:“不過,最近他出去勤了,時間也長了。

    ” “哦——去哪裡?” “依舊是普濟寺。

    ” “那我就到普濟寺去問問看!” “不用了。

    ”阿春立即接口說;“我家主母已經叫家院去問過幾次,都說沒有,後來,她自己也去了兩次,由我陪同着,結果……” “結果還是沒有?” 阿春點點頭說:“是的。

    ” “或許我運氣好也說不定呢!” 麥小雲步出院子,正待舉腳跨出拱門的時候,忽然看見門口有一位姑娘在探頭探腦地朝裡面觀望着。

     “姑娘找誰?” 那位姑娘羞澀地瞄了麥小雲一眼,說:“喔!你這裡可是林家?” 麥小雲憶起老婦人曾經叫他林崇文,是以點頭地說;“不錯,這裡正是林家。

    ” 姑娘籲了一口氣說:“那林公子可有在家?” “林公子……”麥小雲感到有些應對困難。

     而那位姑娘卻誤會了他的意思,說:“婢女是說你的弟弟,林崇文林公子。

    ” 她竟然将麥小雲當成了林崇文的兄長。

     “他不在。

    ” 那位姑娘略一猶豫,然後小心翼翼地由懷中摸出了一個信封,說:“那就請你将它交給你的弟弟吧!” 麥小雲伸手接了過來,說:“姑娘貴姓?” 那位姑娘已經掉頭而去,她邊走邊說:“你隻要将信交給他就知道了。

    ” 人家不報姓名、麥小雲焉能勉強? 他隻有回頭向阿春說“你可認識這位姑娘?” 阿春搖搖頭說;‘沒有見過。

    ” 麥小雲幾經思慮,認為這封信必定與林崇文的行蹤有關,但是,他未敢專擅,遂将信交給阿春說:“阿春姐,你拿去看看,裡面寫些什麼?” 阿春傻傻地笑笑說:“小婢識字不多,還是麥公子你抽出來看看吧!” 麥小雲既然要徹查林崇文的去處,些微的小節也就不容放過。

     他随手抽出了信箋,随口客套地說:“那我就越權了。

    ” 首先,一股淡淡的幽香鑽進了他的鼻孔,接着,幾行娟秀的字迹映入他的眼臉,那是一首搗練于令。

     “深院靜, 小庭空, 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睬, 數聲和月到簾栊。

    ” 這首詞意味着期待,意味着盼望,意味着懷念,也意味着相思! 丫環阿春伸長着頭頸,迫切地說:“裡面寫些什麼?” “一首詞。

    ” “是普濟寺老和尚寫來的?” “應該不是。

    ” “除了他還會有誰?” “這首詞中情意殷切,該是送信來那位姑娘的主人。

    ” 阿春困惑地說;“那會是誰呢?” “難道你家公子沒有意中人?” 阿春搖搖頭說:“沒有。

    ” 這條線索由此斷了,不過,就算不斷,也算不了什麼線索,因為寫詞的人不也在等待着林崇文嗎? “那我走了。

    ”麥小雲間明了普濟寺的所在,就出了南門。

     南門外有一個山嶽,那是莫幹山迤俪下來的支脈. 曾濟寺就在這個山嶽之中。

     “山殿秋雲裡, 煙霞出草微, 客尋朝罄空, 僧背夕陽歸。

     下界千門在, 前朝萬事非, 看心兼送目, 葭-自依戀。

    ” 麥小雲繞過了照壁.邁入了山門,知客增就展着笑臉迎出來了。

     他,四十來歲,大概是多與世人俗客接觸的關系,故而精明而圓滑。

     不是嗎?這位知客增剛才還和一個服飾華麗的年輕人在彼此歡愉地交談着。

     麥小雲目光如炬,他當然也注意到那個年輕人了.但是,見對方形态高傲,舉止輕佻,該不會是一個整日與詩書為伍的人——林崇文—— “施主是來朝山,還是上香?” “先上香,後朝山。

    ” “是,施主請。

    ”知客僧單掌憑胸,身形微彎.他在肅容。

     麥小雲是佛門弟子,他當然十分虔誠地随殿上了香,然後摸出一錠五兩重的元寶,去進了香油箱内。

     幾束香一串銅尚且化不完,何用錢?何用兩? 知客僧見了不由眉開眼笑地說:“施主請到禅房奉茶。

    ” “好的。

    ” 知客僧閱人無數,他知道對方或非王孫公子,但至少不是一個吝啬的人,是以交待了其他僧人一聲,就親自陪着麥小雲到了一間十分精緻的禅房。

     禅房内有紅木的大師椅,紅木的茶幾,還有一張紅本的禅床。

     壁上有聯,一邊是: “雲來雲去,山林留穹影, 煙聚煙散,湖水映波光。

     另一邊是: “蒼松鳴風聲, 翠竹搖月影。

    ” 正中則是一個很大很大的“佛”字。

     彼此落了座,沙彌上了茶,知客增遂同麥小雲聊了起來。

     “施主不是本地人?”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 “哦!怎麼說?” “弟子藉隸南方,但卻在北方長大。

    ” “原來如此。

    ” 麥小雲是有為而來,因此他對各方面都很注意,如寺内的香客,寺内的僧衆,尤其是這位知客大師! “入空山焉能空手而返?是以弟子想谒見一下貴寺方丈。

    ” “敝寺方丈行腳在外,他不在寺内。

    ” “嘎!出去多久了?” 知客增眼中閃過一縷谲爍之光,臉蔔現出一絲詭異之色,他遲疑了一下說:“大概有一個月了。

    ” “真是不巧。

    ”麥小雲惋惜地說。

    “那就麻煩大師替我準備一間客房,弟子意欲在貴寺參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