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石家在廣羅群英

關燈
石鏡濤一行人興高采烈,揚眉吐氣地回到了石家莊。

    他們就廣排宴席,阖莊慶祝了三天。

     接着,石素心于歸之期到了,他們又大大地狂歡一番。

     可是,父子二人在金陵遇到了麥小雲,想報複,結果卻斷了羽.這才感到懊悔與難過。

     “紅花筆”卓小倫為求表現,他遂提出了一些建議。

     “莊主,本莊為防麥小雲兄弟前來尋事,繼而更進一步,發揚光大,統馭天下武林,那還得充實自已,網羅宇内英雄豪傑,以及散落隐逐在八荒化外,一些身具奇才異能之士來投,那大事底定。

    ” 石鏡濤微一颔首,說:“卓供奉所見極是,石某在未進地獄門之前,也曾禮延了不少高手在莊,但是……” 他悠悠地歎息了一聲,又說:“有還是‘樹倒猢狲散’,後來,自我們父子受了挫,蒙了難,除忠貞如“四大金剛’和‘石家五蟹’之外,其他的人也就挂冠而去了。

    ” “那是因為向心力失去,他們無所依據,感到彷徨,感到迷惘,意志也就動播了。

    這是常情,也無可厚非。

    如今.石家莊雄威重振,擔這些人必然又會望風來歸。

    ” “但願如此。

    ”石鏡濤說得有些意興闌珊。

     卓小倫又鼓起了他如簧之舌,說:“隻是,南邊的幽冥教積極崛起,聲勢浩大,這就導緻部分英豪,不免也會依附過去。

    ” “那石家在又待如何?”石鏡濤的興緻似乎來了,精神也跟着旺了。

     卓小倫審慎地說:“幾經幹慮,門下已有一愚之得,但未悉莊主以為然否?” “敬聆卓供奉高見。

    ”如今石鏡濤已經是十分的注意,十分的熱衷。

     “目前,有兩點我認為必須加速進行。

    ” “哪兩點?清說。

    ” 真是急驚風區上了慢郎中,一個開始在火燒屁股,一個則仍然冰水濯足,遲遲疑疑,畏畏縮縮。

     卓小倫慢吞吞地說:“第一,二雄并立,各募賢士,英豪們就會左右顧盼.猶豫躊躇,舉棋不定了。

    ”他略一駐足,略一沉吟,又接着說:“是以,我們該遣人遊說,邀請敦聘.方不緻落人之後。

    ” “唔——那第二點呢?” “第二,幽冥教現在雖不能算數,但由于利害相關,權政相悖,日後恐也難以成友,因此,也須央人前去談判說項.彼此約法三章,劃定區域界限,各行其事,互下侵犯。

    ” “對!”石鏡濤欣然地說:“卓供奉所言無差,石某這就教‘四大金剛’他們四出延攬敦聘,至于南邊那方面嘛!卓供奉與幽冥教主相處日久,有所關連,那何如勞動作跋涉一趟?” 卓小倫歉然地說:“不是門下有意推辭,我與幽冥教主之間有所隔閡,彼此年歲有差,功能有差,二人的立場見解也有所差别。

     說來慚愧,當時以‘孟婆湯’毒藥毒人,解藥解人,還是全在淫威下被迫使用,因此實感人輕言微,必難竟功,鄭重建議莊主另物人選。

    ” “那誰又是适當的人選呢?” 石鏡濤臉色凝重了,心要甸沉了。

     “龔供奉。

    ” “不錯!”石鏡濤聽了不禁振奮地說:“龔供奉武林耆宿,江湖德碩,旗馬一到,必然成功!” 翌日.石家莊的人馬紛紛出動了,“四大金剛”備分一路,“石家蟹”二人一隊,總管尤建庭也算上一份,因為他能言善道,舌粲蓮花,顯然是不谙武功,但有五蟹之一“青蟹”朱兆東伴同着,保護着。

     人總有幸與不幸的時運.有些人順利地請到了他們欲請之人,有些人則不一樣,他們遭到了阻力,遭到了困難。

     譬如說:“病蟹”孟永昌和“石蟹”祁亞貴有一天走到了地頭,也找到要找之人.還正在酒館中接受着“桐柏雙雄”的款待呢! 桐柏雙雄乃是嫡親兄弟,老大莫成,老二莫功,都是二十出頭,三十不到的人。

     他們孔武有力.渾身是勁,靠樵獵以維生。

     莫成滿滿地斟上了老酒,高高地舉起了酒杯,說:“二位護衛,桐柏山窮鄉僻壤,隻有薄酒粗肴,不成敬意,望二位多多涵蓋,請。

    ” 他仰上脖子,就一鼓作氣地灌了下去。

     “莫大俠客氣了。

    ”二位蟹将也平舉着酒杯,孟永昌說:“承蒙熱忱厚待,敝兄弟不勝感激,請。

    ” 江湖人租獰又豪放,他們也是依樣葫蘆,灑到杯幹。

     “二位今日到此,莫非……” “喔!不久之前,敝莊主已經返回了石家莊,他雄才大略,亟謀整頓.是以派遣我們兄弟專程前來,聘請二位再次去石家在襄助輔佐……” “石鏡濤狼子野心,居心叵測,二位可千萬不要上當受騙呀!” 屋角裡.突然傳來了一陣語聲,那陣語聲是既低沉而又宏亮! 盂永昌和祁亞貴聽了陡地一驚,他們同時地回頭,同時地探視,又同時地驚噫出了聲。

     “啊!是你!” 他是誰?他乃是沈家莊的老四沈逸裕。

     無巧不巧,沈逸裕也剛巧行俠到了此地,又剛巧在這座酒館靠牆之處淺飲低酌。

     他和桐柏雙雄三面相對,但彼此并不認識。

     盂永昌和祁亞貴來者是客,所以二人坐在上位,就這樣、正好背向着他,是以他看見對方而對方卻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