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廉價貨币的“新政”(下)
關燈
小
中
大
項重要法令。
在他就職之後僅一個星期的3月11日就發布了行政命令以穩定經濟為名,停止銀行的黃金兌換。
緊接着在4月5日又下令美國公民必須上繳他們所有的黃金,政府以20.67美元兌換一盎司的價格收購。
除了稀有金币和黃金首飾之外,任何私藏黃金的人,将被重判10年監禁和25萬美元的罰款。
雖然羅斯福辯稱這隻是緊急狀态下的臨時措施,但該法令直到1974年才被廢除。
1934年1月又通過了《黃金儲備法案》,金價定位在35美元一盎司,但美國人民無權兌換黃金。
人民剛剛上繳了黃金,多年的積蓄就狂貶了大半!而在1929年股市大崩潰之前得到内幕消息的國際銀行家的“優先客戶”們,得以将大筆資金撤離股市并兌換成黃金,這些黃金被運到倫敦,此時,當這些黃金在倫敦出售時,卻能賣到35美元一盎司,頃刻之間就爆賺了69.33%。
當羅斯福向美國議員中學識最淵博的盲人參議員托馬斯.戈爾詢問對他廢除金本位的看法時,戈爾冷冷地回答:“這是明顯地偷竊,不是嗎?總統先生?”對于戈爾參議員的坦率,羅斯福一直梗梗于懷。
這位參議員就是後來的美國副總統戈爾的爺爺。
另一位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恢複金本位的衆議員霍華德.巴菲特在1948年指出:“我警告你們,兩黨的政治家都将反對恢複金本位,那些這裡和國外靠美國持續貨币貶值而大發其财的人,也會反對恢複誠實貨币的制度。
你們必須準備智慧和機警的面對他們的反對。
” 對黃金作為最終貨币有着終生信念的老巴菲特沒能看到金本位的恢複,但這種信念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兒子,當今鼎鼎大名的股神沃倫.巴菲特的腦海中。
當巴菲特瞧破法币制度最終必将走向崩潰的曆史必然後,在1997年銀價跌到靠近曆史最低點時,果斷地吃進了世界上1/3的實物白銀存量。
精彩!!! 要徹底拔除黃金在貨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簡單而輕松的事,這個過程被分為三個階段來實施。
第一步就是廢除金币在美國國内的流通與兌換,第二步則是在世界範圍内廢除黃金的貨币功能,1944年布雷頓體系所建立的美元兌換體系(DollarExchangeStandard)取代黃金兌換體系(GoldExchangeStandard)實現了第二步,後來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終完成了第三步。
凱恩斯搖旗呐喊,銀行家推波助瀾,羅斯福瞞天過海終于拔掉了金本位這個鎮魔瓶蓋,赤字财政與廉價債務貨币這一對孿生怪獸終于從牢牢的禁锢中掙紮了出來。
隻看重眼前的權力,“哪怕死後洪水濤天”的凱恩斯有一句名言:“就長久而言,我們都會死”,但是人們的行為及其後果将永遠載入曆史。
5.“風險投資”選中了希特勒 1933年11月24日的紐約時報報道了一本名為《西德尼·沃伯格》(SidneyWarburg)的小冊子。
這本書最早是1933年在荷蘭出版,在書架上隻擺了幾天就被取締了。
幾本幸存的書被翻譯成英文,該書的英文版曾在大英博物館展出過,後來被禁止向公衆和研究人員開放。
該書的作者“西德尼.沃伯格”據信就是美國最大的銀行家族之一的沃伯格家族的成員,後來該書的内容被沃伯格家族堅決否認。
這本神秘的小冊子揭露了美英兩國的銀行家族資助和扶持希特勒掌權的秘史。
據該書記載,1929年前後,華爾街通過道威斯計劃(DawesPlan)和楊計劃(YoungPlan)來幫助德國償還戰争賠償。
從1924年到1931年,華爾街通過這兩個計劃總共向德國提供了1380億馬克的貸款,而德國在此期間總共僅支付了860億馬克的戰争賠款,德國實際上是得到了美國的巨額金融資助以重新整軍備戰。
對德國的貸款實際上是通過在華爾街銷售德國債券募集公衆資金而來,摩根和沃伯格家族在其中得到了豐厚的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法國政府在德國賠償問題上的高壓政策。
這種政策使得美國的貸款在德國和奧地利有相當一部分被凍結了,而且法國得到了德國賠償的主要部分,這些錢的最終來源都是華爾街。
瞅着法國越來越不順眼的華爾街銀行家們在1929年6月召開了一次會議,摩根系、洛克菲勒系的銀行家和美聯儲的頭頭們聚在一起,商議該如何把德國從法國的高壓之下“解放”出來。
會議達成一緻意見,必須通過“革命”的手段來擺脫法國的鉗制。
一個可能的領袖人選就是希特勒。
手持美國外交護照,懷揣胡弗總統和洛克
在他就職之後僅一個星期的3月11日就發布了行政命令以穩定經濟為名,停止銀行的黃金兌換。
緊接着在4月5日又下令美國公民必須上繳他們所有的黃金,政府以20.67美元兌換一盎司的價格收購。
除了稀有金币和黃金首飾之外,任何私藏黃金的人,将被重判10年監禁和25萬美元的罰款。
雖然羅斯福辯稱這隻是緊急狀态下的臨時措施,但該法令直到1974年才被廢除。
1934年1月又通過了《黃金儲備法案》,金價定位在35美元一盎司,但美國人民無權兌換黃金。
人民剛剛上繳了黃金,多年的積蓄就狂貶了大半!而在1929年股市大崩潰之前得到内幕消息的國際銀行家的“優先客戶”們,得以将大筆資金撤離股市并兌換成黃金,這些黃金被運到倫敦,此時,當這些黃金在倫敦出售時,卻能賣到35美元一盎司,頃刻之間就爆賺了69.33%。
當羅斯福向美國議員中學識最淵博的盲人參議員托馬斯.戈爾詢問對他廢除金本位的看法時,戈爾冷冷地回答:“這是明顯地偷竊,不是嗎?總統先生?”對于戈爾參議員的坦率,羅斯福一直梗梗于懷。
這位參議員就是後來的美國副總統戈爾的爺爺。
另一位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恢複金本位的衆議員霍華德.巴菲特在1948年指出:“我警告你們,兩黨的政治家都将反對恢複金本位,那些這裡和國外靠美國持續貨币貶值而大發其财的人,也會反對恢複誠實貨币的制度。
你們必須準備智慧和機警的面對他們的反對。
” 對黃金作為最終貨币有着終生信念的老巴菲特沒能看到金本位的恢複,但這種信念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兒子,當今鼎鼎大名的股神沃倫.巴菲特的腦海中。
當巴菲特瞧破法币制度最終必将走向崩潰的曆史必然後,在1997年銀價跌到靠近曆史最低點時,果斷地吃進了世界上1/3的實物白銀存量。
精彩!!! 要徹底拔除黃金在貨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簡單而輕松的事,這個過程被分為三個階段來實施。
第一步就是廢除金币在美國國内的流通與兌換,第二步則是在世界範圍内廢除黃金的貨币功能,1944年布雷頓體系所建立的美元兌換體系(DollarExchangeStandard)取代黃金兌換體系(GoldExchangeStandard)實現了第二步,後來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終完成了第三步。
凱恩斯搖旗呐喊,銀行家推波助瀾,羅斯福瞞天過海終于拔掉了金本位這個鎮魔瓶蓋,赤字财政與廉價債務貨币這一對孿生怪獸終于從牢牢的禁锢中掙紮了出來。
隻看重眼前的權力,“哪怕死後洪水濤天”的凱恩斯有一句名言:“就長久而言,我們都會死”,但是人們的行為及其後果将永遠載入曆史。
5.“風險投資”選中了希特勒 1933年11月24日的紐約時報報道了一本名為《西德尼·沃伯格》(SidneyWarburg)的小冊子。
這本書最早是1933年在荷蘭出版,在書架上隻擺了幾天就被取締了。
幾本幸存的書被翻譯成英文,該書的英文版曾在大英博物館展出過,後來被禁止向公衆和研究人員開放。
該書的作者“西德尼.沃伯格”據信就是美國最大的銀行家族之一的沃伯格家族的成員,後來該書的内容被沃伯格家族堅決否認。
這本神秘的小冊子揭露了美英兩國的銀行家族資助和扶持希特勒掌權的秘史。
據該書記載,1929年前後,華爾街通過道威斯計劃(DawesPlan)和楊計劃(YoungPlan)來幫助德國償還戰争賠償。
從1924年到1931年,華爾街通過這兩個計劃總共向德國提供了1380億馬克的貸款,而德國在此期間總共僅支付了860億馬克的戰争賠款,德國實際上是得到了美國的巨額金融資助以重新整軍備戰。
對德國的貸款實際上是通過在華爾街銷售德國債券募集公衆資金而來,摩根和沃伯格家族在其中得到了豐厚的利潤。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法國政府在德國賠償問題上的高壓政策。
這種政策使得美國的貸款在德國和奧地利有相當一部分被凍結了,而且法國得到了德國賠償的主要部分,這些錢的最終來源都是華爾街。
瞅着法國越來越不順眼的華爾街銀行家們在1929年6月召開了一次會議,摩根系、洛克菲勒系的銀行家和美聯儲的頭頭們聚在一起,商議該如何把德國從法國的高壓之下“解放”出來。
會議達成一緻意見,必須通過“革命”的手段來擺脫法國的鉗制。
一個可能的領袖人選就是希特勒。
手持美國外交護照,懷揣胡弗總統和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