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廉價貨币的“新政”(下)
關燈
小
中
大
司還有通用汽車、福特汽車、通用電氣、杜邦公司等,它們都是屬于摩根銀行、洛克菲勒大通銀行或沃伯格的曼哈頓銀行的麾下。
7.昂貴的戰争與廉價的貨币 丘吉爾曾有一句名言:“發動戰争要遠比結束戰争困難得多”。
乍聽起來,此話不合常理,仔細品味才發現确是至理名言。
結束一場戰争往往隻需要交戰雙方政府的秘密代表坐在一起讨價還價一番,無非是結束沖突的條件而已,或虧一些,或賺一點,沒有談不成的交易。
但是發動戰争就困難多了,凝聚社會共識在民主社會是一件極端費神的事,這一點的确愁壞了國際銀行家們。
正如默頓所指出的那樣,“在他們(國際銀行家)的眼裡沒有戰争與和平,沒有口号和宣言,也沒有犧牲或榮譽,他們忽略了這些迷惑世人眼睛的東西。
” 看清了國際銀行家本質的拿破侖也曾一針見血的說道:“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
” 飽受華爾街銀行家洗劫的美國人民,在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之後,也不那麼容易上當了,沒有人願意充當銀行家的炮灰再把子女送到歐洲去打仗,于是舉國上下充滿了被銀行家痛恨的“孤立主義”氣氛。
1935年,參議員奈伊(GeraldNye)領導的特别委員會發布了厚達1400多頁的報告,詳細披露了美國參加一戰的辛密,曆數銀行家和軍火公司在參戰過程中的陰謀和不法行為,再加上不久前摩根聽證會對華爾街在29年股票暴跌中的種種醜聞披露,使得人民反戰情緒極為強烈。
此時,米裡斯的暢銷書《邁向戰争之路》更激起了民衆對參戰問題的激辯。
在此民意之下,美國在1935年到1937年先後通過三項中立法案,嚴禁美國再次被誘騙而卷入戰争。
在國内經濟方面,羅斯福新政已經開始5年多了,美國經濟始終不見起色,失業率仍然高達17%,到1938年美國再次陷入嚴重的衰退。
銀行家們和羅斯福都認為隻有凱恩斯所提倡的超級赤字财政,狂發廉價貨币才能挽救經濟,而隻有大規模戰争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在1933年廢除金本位之後,所有通往戰争之路上的障礙都已被搬開,萬事俱備隻欠戰争借口。
喬治城大學曆史教授查爾斯·湯塞(CharlesC.Tansill)認為對日本的作戰早在1933年羅斯福上台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
1932年,美國海軍就已經證實了從珍珠港海域60英裡發動襲擊可以重創太平洋艦隊。
美國情報部門于1940年8月破譯了日本軍方的密碼,并可以解碼所有早前截獲的日本電報記錄。
美國制造的破譯密碼機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唯獨漏掉了珍珠港這個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海軍基地。
許多曆史學家都相信,羅斯福事先就已經知道日本海軍将偷襲珍珠港。
1943年1月13日,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卡薩布蘭卡發表了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的聲明,這個聲明令德國内部反對希特勒,主張與盟國媾和的勢力大吃一驚。
德國本來早在1942年8月就提出了和盟國媾和的條件,德國退回1939年9月1日之前的邊境,以結束這一場德國必敗的戰争。
德國内部主張推翻希特勒和納粹政權的力量已經在着手策劃軍事政變,羅斯福的聲明嚴重打擊了德國内部反戰力量的影響力。
基辛格是這樣解釋羅斯福卡薩布拉卡宣言的動機的: “羅斯福基于若幹理由而做出這項聲明(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他擔心讨論對德和平條件可能使盟國内部意見分歧,他希望盟國先集中力量打赢戰争再說,他也急于向陷于斯大林格勒戰役僵局的斯大林擔保,絕不單獨對德議和。
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羅斯福力圖避免日後德國的修正主義人士起來聲稱,德國當年是被空口承諾诳騙才停戰的。
” 基辛格說的當然有道理,但是事實是殘酷和代價高昂的戰争被延長了兩年多,無數生命和财富化為灰燼。
其中就包括600萬死于納粹之手的猶太人,如果戰争于1943年結束,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非常可能得以幸存,畢竟在德國有條件投降的協議上,盟國可以有很大的發言權。
但是,剛剛才熱了熱身的國際銀行家豈可輕易結束發大财的好機會。
當戰火在1945年8月最終熄滅時,美國的國債從1930年僅160億美元狂漲到1946年的2690億美元,凱恩斯的赤字财政和廉價貨币的主張終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得到“驗證”。
國際銀行家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再次爆發一筆橫财。
7.昂貴的戰争與廉價的貨币 丘吉爾曾有一句名言:“發動戰争要遠比結束戰争困難得多”。
乍聽起來,此話不合常理,仔細品味才發現确是至理名言。
結束一場戰争往往隻需要交戰雙方政府的秘密代表坐在一起讨價還價一番,無非是結束沖突的條件而已,或虧一些,或賺一點,沒有談不成的交易。
但是發動戰争就困難多了,凝聚社會共識在民主社會是一件極端費神的事,這一點的确愁壞了國際銀行家們。
正如默頓所指出的那樣,“在他們(國際銀行家)的眼裡沒有戰争與和平,沒有口号和宣言,也沒有犧牲或榮譽,他們忽略了這些迷惑世人眼睛的東西。
” 看清了國際銀行家本質的拿破侖也曾一針見血的說道:“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
” 飽受華爾街銀行家洗劫的美國人民,在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之後,也不那麼容易上當了,沒有人願意充當銀行家的炮灰再把子女送到歐洲去打仗,于是舉國上下充滿了被銀行家痛恨的“孤立主義”氣氛。
1935年,參議員奈伊(GeraldNye)領導的特别委員會發布了厚達1400多頁的報告,詳細披露了美國參加一戰的辛密,曆數銀行家和軍火公司在參戰過程中的陰謀和不法行為,再加上不久前摩根聽證會對華爾街在29年股票暴跌中的種種醜聞披露,使得人民反戰情緒極為強烈。
此時,米裡斯的暢銷書《邁向戰争之路》更激起了民衆對參戰問題的激辯。
在此民意之下,美國在1935年到1937年先後通過三項中立法案,嚴禁美國再次被誘騙而卷入戰争。
在國内經濟方面,羅斯福新政已經開始5年多了,美國經濟始終不見起色,失業率仍然高達17%,到1938年美國再次陷入嚴重的衰退。
銀行家們和羅斯福都認為隻有凱恩斯所提倡的超級赤字财政,狂發廉價貨币才能挽救經濟,而隻有大規模戰争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在1933年廢除金本位之後,所有通往戰争之路上的障礙都已被搬開,萬事俱備隻欠戰争借口。
喬治城大學曆史教授查爾斯·湯塞(CharlesC.Tansill)認為對日本的作戰早在1933年羅斯福上台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
1932年,美國海軍就已經證實了從珍珠港海域60英裡發動襲擊可以重創太平洋艦隊。
美國情報部門于1940年8月破譯了日本軍方的密碼,并可以解碼所有早前截獲的日本電報記錄。
美國制造的破譯密碼機被送到了世界各地,唯獨漏掉了珍珠港這個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海軍基地。
許多曆史學家都相信,羅斯福事先就已經知道日本海軍将偷襲珍珠港。
1943年1月13日,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卡薩布蘭卡發表了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的聲明,這個聲明令德國内部反對希特勒,主張與盟國媾和的勢力大吃一驚。
德國本來早在1942年8月就提出了和盟國媾和的條件,德國退回1939年9月1日之前的邊境,以結束這一場德國必敗的戰争。
德國内部主張推翻希特勒和納粹政權的力量已經在着手策劃軍事政變,羅斯福的聲明嚴重打擊了德國内部反戰力量的影響力。
基辛格是這樣解釋羅斯福卡薩布拉卡宣言的動機的: “羅斯福基于若幹理由而做出這項聲明(德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他擔心讨論對德和平條件可能使盟國内部意見分歧,他希望盟國先集中力量打赢戰争再說,他也急于向陷于斯大林格勒戰役僵局的斯大林擔保,絕不單獨對德議和。
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羅斯福力圖避免日後德國的修正主義人士起來聲稱,德國當年是被空口承諾诳騙才停戰的。
” 基辛格說的當然有道理,但是事實是殘酷和代價高昂的戰争被延長了兩年多,無數生命和财富化為灰燼。
其中就包括600萬死于納粹之手的猶太人,如果戰争于1943年結束,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非常可能得以幸存,畢竟在德國有條件投降的協議上,盟國可以有很大的發言權。
但是,剛剛才熱了熱身的國際銀行家豈可輕易結束發大财的好機會。
當戰火在1945年8月最終熄滅時,美國的國債從1930年僅160億美元狂漲到1946年的2690億美元,凱恩斯的赤字财政和廉價貨币的主張終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得到“驗證”。
國際銀行家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再次爆發一筆橫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