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絕部第三

關燈
,龍腰鶴背無多力,傳語麻姑借大鵬。

    &rdquo 近年浙中一士夫學仙,屏居已久,妄自意身輕,可以飛舉。

    乃于園中壘案數層,登而試之。

    兩臂才張,遽爾墜損,醫藥彌月治愈。

     相位,至尊也,而極不可者亦作妄想。

    殺,慘禍也,而慕兵部尚書者,不怕一月殺一個。

    富貴之迷人如此哉!富貴不已,則思壽,壽不已,則思仙。

    癡而貪,猶可言也,貪而癡,不可言矣。

    有夢貸人以錢者,早遇其人,索償甚急。

    其人怒曰:&ldquo汝夢耶?&rdquo夢者曰;&ldquo固也。

    汝即夢中償我亦可,但不得賴。

    &rdquo此以癡而貪者也。

    秦皇、漢武,竭天下之力以求神仙。

    梁武三舍身同泰寺,群臣出錢贖之。

    此以貪而癡者也。

     惡癡 齊文宣晚年留情沈湎,肆行氵?暴。

    或袒露形體,塗傅粉黛,遊行市肆。

    或使劉桃枝、崔季舒負之而行,擔胡鼓而拍之,歌讴不息。

    或持牟槊遊行市廛,問婦人曰:&ldquo天子何如?&rdquo答曰:&ldquo颠颠癡癡,何成天子?&rdquo遂殺之。

    裴谒之好直谏,文宣臨以白刃,顔色不變。

    帝曰:&ldquo癡漢何敢爾?&rdquo楊愔曰:&ldquo彼望陛下殺以取後世名耳!&rdquo帝投刃歎曰:&ldquo小子望我殺以成名,我終不成爾名!&rdquo 文宣嘗醉至北宮。

    适太後坐一小榻,帝手自舉床,後便墜落,頗傷。

    既醒,大慚,遂令多聚柴欲自焚。

    太後驚俱,親自持挽。

    乃令高歸彥執杖,口自責疏,脫背就罰,敕歸彥:&ldquo杖不出血,當斬汝!&rdquo太後涕泣抱持,乃許笞腳五十。

     三台構木高二十七丈,兩棟相距二百餘尺,工匠危怯,皆系繩自防。

    帝登脊疾走,都無怖畏,時複雅舞,折旋中節。

    又召死囚以席為翅,從台飛下,免其罪戮。

     文宣寵幸薛嫔,忽疑其與清河王嶽通,無故斬首,藏之于懷。

    出東山宴,勸酬始合,忽探出頭,投于盤上。

    支解其屍,弄其髀為琵琶,一座莫不喪膽。

    帝方收取,對之流淚,歎惜雲:&ldquo佳人難再得!&rdquo載屍出葬,自被發步哭送之。

     幼主戲令黑衣為羌兵,鼓噪陵城,而親率内參臨拒。

    又自晉陽東巡,單馬馳骛,衣解發散而歸。

    又好不急之務。

    一夜索蠍至急,民間一蠍價與珠等,及旦征得三升。

    又于華林園立貧窮村舍,帝自弊衣為乞食兒。

    又為窮兒之市,親自交易。

     隋炀帝于景華宮征求螢火,得數斛。

    夜出遊山放之,光遍岩谷。

     明帝崩,東昏惡靈在太極殿,欲速葬。

    徐孝嗣固争,得逾月。

    每當哭,辄推喉痛。

    大中大夫羊闡入臨,号恸俯仰,帻遂脫地。

    帝辍哭大笑, 東昏每出遊走,惡人見之,驅斥百姓,惟置空宅。

    一月率二十餘出。

    既往,無定處。

    尉司常慮得罪,應旦出,夜便驅逐,有不及披衣徒跣走出者。

    或病人不便扶持,中道棄之,多死。

    一産婦不能行,帝入其室,令剖腹視男女焉。

     東昏開渠立堤,躬自引船。

    堤上設店,坐而屠肉。

    百姓歌曰:&ldquo閱武堂,種楊柳,至尊屠肉,潘妃沽酒。

    &rdquo 先是郁林王嘗曰:&ldquo佛法言:有福生帝王家,今見作天王,便是大罪,動見拘束,不如市邊屠沽兒百倍!&rdquo寶卷殆其故智耳! 唐太子承乾,好狎群小,嘗募亡奴,盜民間牛馬,自臨烹煮,與所幸厮役共食之。

    又與漢王雲昌善,朝夕同遊戲,大呼交戰,擊刺流血,以為笑樂。

     風流箭 寶曆中,帝造紙箭、竹皮弓,紙間密貯龍麝香末。

    每宮嫔群聚,帝射之。

    中,有濃香觸體,了無楚害,宮中名&ldquo風流箭&rdquo。

    為之語曰:&ldquo風流箭,中的人人願!&rdquo 癡畜生 鵝性癡,見人辄伸頸相吓。

    故俗稱癡人為&ldquo鵝頭&rdquo。

     螳螂怒臂,以當車轍。

     鳜魚性癡,見人則樹其鬣,謂人懼己也。

     海中烏鲗魚,有八足,能集足攢口,縮口藏腹。

    腹含墨,值漁艇至,即噴墨以自蔽。

    漁視水黑,辄投網獲之。

     錦雞愛其毛羽,自照水,因而有溺死者。

     陝西生半翅鳥,倍大如鴿鹑,肉味亦如之。

    性極癡,又謂之&ldquo半癡&rdquo,亦曰&ldquo癡半斤&rdquo。

    好視紅物,飛不遠,辄下歇。

    人着紅裙襖以誘之,則近身凝視不去,故可得。

     蚺蛇大者如柱,性喜花。

    嘗出逐鹿食,寨兵數輩,滿頭插花趨赴,蛇必駐視。

    漸近,競拊其首,大呼&ldquo紅娘子&rdquo,蛇頭亦俛不動。

    壯士大刀斷其首。

    衆奔散,伺之有頃,蛇身覺,奮迅騰擲,旁小木盡拔,力竭乃斃。

    數十人舁之,一村飽其肉。

     螳螂,嗔癡也。

    鵝與鳜,驕癡也。

    烏鲗,愚癡也。

    錦雞,愛癡也。

    半翅、蚺蛇,愛癡亦貪癡也。

    故癡趣非人不能領,若惡癡,則畜生之不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