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大洋
關燈
小
中
大
天生恐懼鏡子,那是另一個令我極度不安的世界,尤其當我回憶一些特殊的往事時,感覺那世界,被霧氣襲上一層我抹擦不淨的灰藍色。
記不清從幾歲開始我發誓要離開那個出生的山城的?也記不得在十八歲那年我是在哪一天離開它的,之後的日子過得非常迅速,我一直都在路上流浪。
什麼都不妨試試,各種藝術形式,各種生活方式,我的小包裡或褲袋裡始終裝着安全套,哪怕沒能用上,帶上它,就感到了性的存在。
愛情在我眼裡已變得非常虛幻,結婚和生養孩子更是笑話,我就是不想走每個女人都得走的路。
我的臉,早已失掉青春色澤的臉,隻知道及時行樂的笑,已經不會為任何人,也不會為自己流一滴淚了。
直到我覺得應該走得更遠、必須向父母告别,我才決定回故鄉山城去。
那天小路上全是樹葉,我站在錯亂狹窄的石階上,看到院子裡一個白發蒼蒼的人,坐在一把舊木椅上,他面前的兩扇大木門發黑,院牆外的石岩像刀斧削過的鋒利,冷風掃過,嗖嗖地響。
我一點聲音也沒有地跨入院子,走近他。
六六,你回來了。
父親雙眼已瞎,卻依然有感覺到是我,臉上即刻出現了慈愛的笑意。
我說,我回來了,可是太匆忙,什麼都沒給您和媽媽帶。
你回來看我們就好了,你在外面不容易,從你上次走後,聽說外面出事了。
你媽迷信,她就給菩薩燒香,保你平安。
那天晚上我和母親擠一個床,父親則睡在竹闆長凳搭的床,父親是照顧我,擔心我長途旅行睡不好。
兩床間隔着一把舊藤椅。
除了床,屋裡還有一個五抽屜櫃和一個衣櫃。
小窗終年不見陽光,被另一幢房子封得嚴實,白天也要點燈才看得清楚。
屋頂有間閣樓,低的地方比人矮,結滿蜘蛛網的天窗壞了,沒人修,成了風口,吹得闆牆上的舊報紙東掉一處西掉一處。
老鼠在地闆上跑得歡,無法住人。
就如此窄小的地方,在多年前竟住下我的父母、三個姐姐、兩個哥哥!幾人擠一張床,那時隻要能躺下,就能睡得好。
那個我回家的晚上,潮濕,寒冷,聽得見貓在瓦片上繞着天井狂奔,那熟悉的叫聲,一如多年前。
我不禁打了個激靈,身體本能地貼緊母親。
母親六十奔七十了,腦子仍敏銳,她問我,你是不是還要走? 我一動不動,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好。
母親說,你一人在外,要多加小心。
這個家,我們誰都不牽挂,就牽挂你。
黑暗中母親的臉側了過來,眼裡似乎閃爍着淚水。
你最小,又生在那個倒黴的災荒年。
你爸爸被弄回來,沒了工作。
我沒有奶喂你,即使有奶也不行,我得去老遠的地方上班。
你連一口牛奶也沒喝過,靠玉米碴和菜葉熬粥,你命大,居然活了下來。
父親沒有睡着,他插話:把那兩塊大洋找出來吧。
母親開了燈,披上衣服,下了床,從床底拉出家裡惟一的皮箱。
她念念叨叨地找鑰匙。
第一次知道家裡有兩塊大洋,是在我小時,最多隻有四歲,當時父母的聲音放得極低,樣子極神秘:母親說,把大洋拿到銀行兌換,再借些錢,找個好醫院,治你的眼睛。
父親說,算了,眼睛治不好。
再說,去兌換不就自招了嗎? 朦胧的夜色中,幾聲汽笛嗚咽,湧入耳旁。
我不必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一艘運貨船駛向長江嘉陵江的混合處,一個年輕的水手把纜繩扔到趸船上,套牢。
這個水手,在幾年之内,當了二副、大副,到了一九四九年,已是一個拖輪的船長。
父親說山城臨解放時,風聲很緊,船溜的溜,人跑的跑。
軍隊抓住父親的船運軍火上溯嘉陵江。
那兒長段江岸已有解放軍出沒。
父親知道推脫不了,他用棉被包裹身體,僅露出眼睛,從江上第一聲槍響時,他就開始大拐“之”字前行,以躲避炮彈和如雨的子彈。
血濺在駕駛艙的玻璃上,押船的士兵慘叫一聲,不知是吓得跳下河還是受傷了抓不住船舷跌下去?父親既緊張又害怕,瘋狂地開着船,軍火随時都可能爆炸,他就等着被閻王帶走。
當父親從千瘡百孔的船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地下到沙岸上,等候在那兒的軍官,掏出兩塊大洋給父親。
就在當夜這一帶地區就被解放軍占領了。
母親把皮箱裡的衣服往上放,一件暗紅藍花的雙層綢質旗袍,在一疊布衣中非常醒目。
我彎腰取過來,覺得是見過:多年前的一天,我在一張發黃的照片上看到,有一個穿着這件旗袍的女人,跟電影裡的女人一樣好看。
我現在想起那個好看的女人就是母親,隻是當時不相信那是她。
母親擡起臉,看了我一眼說,你要喜歡,就給你了,城裡名裁縫用手工做的,大小也許正好合你的身。
我摸着母親這件珍惜的衣服,她幾十年沒機會穿,竟如新的一樣,袖口,開叉,一針一線,均勻貼切,右襟邊的絲紐扣,更是做得玲珑。
我對母親說,不必找那兩塊大洋,母親卻不理會我,說你爸爸讓找就得找。
山城解
記不清從幾歲開始我發誓要離開那個出生的山城的?也記不得在十八歲那年我是在哪一天離開它的,之後的日子過得非常迅速,我一直都在路上流浪。
什麼都不妨試試,各種藝術形式,各種生活方式,我的小包裡或褲袋裡始終裝着安全套,哪怕沒能用上,帶上它,就感到了性的存在。
愛情在我眼裡已變得非常虛幻,結婚和生養孩子更是笑話,我就是不想走每個女人都得走的路。
我的臉,早已失掉青春色澤的臉,隻知道及時行樂的笑,已經不會為任何人,也不會為自己流一滴淚了。
直到我覺得應該走得更遠、必須向父母告别,我才決定回故鄉山城去。
那天小路上全是樹葉,我站在錯亂狹窄的石階上,看到院子裡一個白發蒼蒼的人,坐在一把舊木椅上,他面前的兩扇大木門發黑,院牆外的石岩像刀斧削過的鋒利,冷風掃過,嗖嗖地響。
我一點聲音也沒有地跨入院子,走近他。
六六,你回來了。
父親雙眼已瞎,卻依然有感覺到是我,臉上即刻出現了慈愛的笑意。
我說,我回來了,可是太匆忙,什麼都沒給您和媽媽帶。
你回來看我們就好了,你在外面不容易,從你上次走後,聽說外面出事了。
你媽迷信,她就給菩薩燒香,保你平安。
那天晚上我和母親擠一個床,父親則睡在竹闆長凳搭的床,父親是照顧我,擔心我長途旅行睡不好。
兩床間隔着一把舊藤椅。
除了床,屋裡還有一個五抽屜櫃和一個衣櫃。
小窗終年不見陽光,被另一幢房子封得嚴實,白天也要點燈才看得清楚。
屋頂有間閣樓,低的地方比人矮,結滿蜘蛛網的天窗壞了,沒人修,成了風口,吹得闆牆上的舊報紙東掉一處西掉一處。
老鼠在地闆上跑得歡,無法住人。
就如此窄小的地方,在多年前竟住下我的父母、三個姐姐、兩個哥哥!幾人擠一張床,那時隻要能躺下,就能睡得好。
那個我回家的晚上,潮濕,寒冷,聽得見貓在瓦片上繞着天井狂奔,那熟悉的叫聲,一如多年前。
我不禁打了個激靈,身體本能地貼緊母親。
母親六十奔七十了,腦子仍敏銳,她問我,你是不是還要走? 我一動不動,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好。
母親說,你一人在外,要多加小心。
這個家,我們誰都不牽挂,就牽挂你。
黑暗中母親的臉側了過來,眼裡似乎閃爍着淚水。
你最小,又生在那個倒黴的災荒年。
你爸爸被弄回來,沒了工作。
我沒有奶喂你,即使有奶也不行,我得去老遠的地方上班。
你連一口牛奶也沒喝過,靠玉米碴和菜葉熬粥,你命大,居然活了下來。
父親沒有睡着,他插話:把那兩塊大洋找出來吧。
母親開了燈,披上衣服,下了床,從床底拉出家裡惟一的皮箱。
她念念叨叨地找鑰匙。
第一次知道家裡有兩塊大洋,是在我小時,最多隻有四歲,當時父母的聲音放得極低,樣子極神秘:母親說,把大洋拿到銀行兌換,再借些錢,找個好醫院,治你的眼睛。
父親說,算了,眼睛治不好。
再說,去兌換不就自招了嗎? 朦胧的夜色中,幾聲汽笛嗚咽,湧入耳旁。
我不必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一艘運貨船駛向長江嘉陵江的混合處,一個年輕的水手把纜繩扔到趸船上,套牢。
這個水手,在幾年之内,當了二副、大副,到了一九四九年,已是一個拖輪的船長。
父親說山城臨解放時,風聲很緊,船溜的溜,人跑的跑。
軍隊抓住父親的船運軍火上溯嘉陵江。
那兒長段江岸已有解放軍出沒。
父親知道推脫不了,他用棉被包裹身體,僅露出眼睛,從江上第一聲槍響時,他就開始大拐“之”字前行,以躲避炮彈和如雨的子彈。
血濺在駕駛艙的玻璃上,押船的士兵慘叫一聲,不知是吓得跳下河還是受傷了抓不住船舷跌下去?父親既緊張又害怕,瘋狂地開着船,軍火随時都可能爆炸,他就等着被閻王帶走。
當父親從千瘡百孔的船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地下到沙岸上,等候在那兒的軍官,掏出兩塊大洋給父親。
就在當夜這一帶地區就被解放軍占領了。
母親把皮箱裡的衣服往上放,一件暗紅藍花的雙層綢質旗袍,在一疊布衣中非常醒目。
我彎腰取過來,覺得是見過:多年前的一天,我在一張發黃的照片上看到,有一個穿着這件旗袍的女人,跟電影裡的女人一樣好看。
我現在想起那個好看的女人就是母親,隻是當時不相信那是她。
母親擡起臉,看了我一眼說,你要喜歡,就給你了,城裡名裁縫用手工做的,大小也許正好合你的身。
我摸着母親這件珍惜的衣服,她幾十年沒機會穿,竟如新的一樣,袖口,開叉,一針一線,均勻貼切,右襟邊的絲紐扣,更是做得玲珑。
我對母親說,不必找那兩塊大洋,母親卻不理會我,說你爸爸讓找就得找。
山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