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三

關燈
居徳州齊河縣,讀書取仕,厯省部台憲,以亷謹聞,今為江南行禦史台管勾。

    性度寛淳,風儀颀峻,出言有章,事無過舉,宜于其職。

    見者敬而愛之。

    二親康徤,埀白在堂,年皆八十有餘,奉養盡禮。

    同氣四人,敦于友愛,子皆教以儒業,而且抱孫焉。

    人謂訾君諸福鹹集,豈非前人培植深厚,而英華發于茲欤?抑其賢而力善,自有以緻之欤?何其兼人之所不能兼也? 乃月屆嘉平㈡,時維初度,教官多士,聲諸賀章。

    佥以君質如松栢,壽之符也。

    然今朝廷求治旌賢,臣爵有徳,當益廣忠孝,乃心王室㈢,盡其才力,必進升髙顯。

    則仁者之壽,不惟在已,上以壽國脈,下以壽民命,是又衆之所期,而亦君之所願也。

     旁批:㈠《洪範》:“九,五福,一曰壽”。

     ㈡月屆嘉平,《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

     ㈢乃心王室,《尚書康王之诰》:“雖爾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孔傳:“汝心常當忠笃,無不在王室”。

     送崔文翼序 朝廷選官以任憲台之職,憲台選官以重從事之寄。

    賴其稽律令,操簡牍,上佐耳目大臣,表儀諸道,糾正百僚,禮法所由出,刑政所由平,故惟大體是務,不以承順趨走為能,此從事憲台者所以異乎庶府掾曹,奉行簿書而已也。

     崔文翼厯内禦史史㈠,江西亷訪司照磨,調海北亷訪司知事,行台辟為從事。

    沉毅不躁露,言動中理,遇事明決,克稱茲選。

    夫行台治集慶,統江南十道,吳越閩楚,外薄島夷。

    其地萬裡,郡縣數百,吏治廉污未易悉知,然風紀嚴崇,為善知勸,為惡知懼,法度行而禍亂弭,使主上無南顧之憂,由得賢以任憲台之職,而贊助者又得從事之賢也。

    竊觀斯時起身由此者,類登顯仕。

    或持節一道,或歴三台禦史,或位至中執法丞,不可勝數。

    其或官于省部院監,無徃而不宜。

    故名臣碩望,接迹當代者,多若而人也。

    考滿升秩,又當砥砺名節,服勞王室,必有深慮逺猷,為國與民建久長之策。

    其志豈在爵以華其身,祿以裕其家而已。

    則異時所立,益有加于今也哉。

     旁批:㈠内禦史史,衍一史字。

    《南村辍耕錄》:“内監察禦史,為天子耳目之官”。

     總管視學詩序 今天子遴選牧守,内則省部台察,外則宣阃憲司,歳各舉一人,課以六事,特增興崇學校之目。

    其委任之法良,責望之意深矣。

    由是太中大夫李公思敬以厚徳令望,出守金陵。

    其地當東南都會,統州二縣三,崇台鎮其上,庶司隸其下,繁劇叢脞㈠,視他郡難為也。

    自公莅政,不勞力而治,人心恱服。

    其于學校尤所加意,亦既戾止郡庠,延聘英儒,分教齋廬,學者知所歸向矣。

    惟是明道書院實程伯子遺光餘化之所被,廟庭有祀,師生有養,其來已久。

    然而宣明勉勵,必有待于牧守之良也。

    公乃慕前賢之道徳,啟後覺之進修,臨視于茲,次第興舉,豈非斯文之幸欤? 竊謂牧守之職,農桑、刑獄、錢谷、賦役,無不兼領。

    而每重于學校者,蓋先王詩書禮樂之澤,所以厚彛倫,羙風俗,育賢才,悉由此出。

    推公之心,其與黃霸教化颍川,文翁興學于蜀同一緻也。

    區區叨長教席,贍承威儀,以為昔者魯僖在泮,頌禱有詩,敬率多士,形于詠歌,用昭政教之美焉。

     旁批:㈠叢脞,《書益稷》:“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堕哉”,孔安國曰:“叢脞,細碎無大略也”。

     張景逺詩集序 自朔南同文七十有餘年,季朝遺老殆盡,斯民長養于混一之世,凡詠歌成聲,彬彬治平之音矣。

    在昔作者,江左宮商振越,河朔詞義樸厚,當其分裂,各随風氣,以專一長。

    逮其末也,振越者流于輕靡而意浮,樸厚者流于陋率而味寡。

    今風氣相通,無間南北,能詩之士,傑出相望,宣宮商于詞義間,況景逺張君又自北而南者乎? 舊居河東,徙家毗陵,獨喜攻詩,雖遇事糾紛,常吟哦有雅緻。

    厯覽名山巨川,仙墟福境,輙吐英藻,罄其模寫,使東南偉觀,雄竒靈怪,千态萬狀,莫能秘于片辭隻韻。

    及情因物觸,嬉娛感戚,一寓之詩。

    其或遊神沖澹,托意悠深,則又脫氛埃,棄雕琢,故體格屢變,卒歸于治平之音焉。

    且詩亦難矣,茍培藴豐碩,志端而逺氣,充而弘則,形于詠歌,自中律度。

    君髪雖斑,造進未已,猶當揚厲風雅遺芬,髙視兩京六朝之上,茲又餘之所望也。

     送教谕潘君序 仆幼時師鄉先生勿齋潘公,公諸子唯叔聞君秀出昆季間,仆兄禮之。

    疑有質,過有正,其趣解超明,辯議該融,足以廓人之見聞。

    仆既幸受業勿齋公,而又幸君啟益之多也。

    勿齋年浸邁,而君以文學馳俊聲,四方戸屦,以所事勿齋事之,自是師道日隆矣。

     勿齋既沒,君愈自修勵,耿介剛直,人所敬服。

    當科制辍于至元,無祿養親。

    憲節按郡,遴拔髦士為教官,時監府戚畹崇貴,雅聞君譽命,僚佐勸其試藝。

    君英風邁厲,未肯遽就。

    邦之士夫鹹勸君起,而為是舉榮也。

    君始操翰簡就試,遂中首選,人謂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