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三

關燈
暢于薮澤。

    則向道澡質,沉潛聖化者豈無其人乎? 今年夏,仆自金陵考滿歸,每從士林聞譽張君。

    夫東川去郡城百二十裡,人所罕至也。

    君異邦踈逺迹,少入市,人所罕親也。

    衆口愛憎,尤所罕同也。

    然稱善則均,鹹若身至目覩者,無他焉,因其實而已矣。

     今庠序滿郡縣,其當循視臨勵,徃來之沖,漠然不加意者不少,聞彥深之風宜知所愧哉?《傳》㈡曰:“蘭生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又曰:“鶴鳴于九臯,聲聞于天”,彥深有之。

    山主陶氏與仆通譜,族多英俊,惜其代去,遣人征文以為赆。

    餘既懐張君而不遇,又喜同宗之好,義也,惡能已于言。

     君将聽除命于朝矣。

    旅寄京華,交際貴要,當有谠言良猷以撼羣聽,俾施于世,有以固承平之基,蘇瘡殘之境,毋懐寳以自得焉。

    鴻鹄振羽,青冥無極。

    安得攜手于北風,徒延伫于停雲㈢也。

     旁批:㈠苶,音涅,疲倦也。

     ㈡傳,《荀子宥坐》:“芷蘭生于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孔子家語在厄》:“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

     ㈢停雲,陶潛《停雲》序:“停雲,思親友也”。

     送林景山序 守令六事其一曰常平得法,郡邑建倉置屬,以府曹俸久者充,優減其考,由是林景山與茲選焉。

    景山旌徳人,貌古而言直。

    自新安遷姑孰,須鬓斑斑,趨跄黃堂,引經援律,商訂政務,列侯納其忠。

    性愛攻詩,或閑隙,或紛遽,吟哦常弗辍。

    徃來衢市,襟帽偉雅,宛有老儒儀度,人莫知其為吏。

    及調常平,乃不以冷寂為嫌,欣然受委,将以展斂散周恤之策,使官有偹,而民有恃,其志亦不群矣。

     夫常平之名始于漢五鳯間耿壽昌㈠之請。

    谷賤増價而籴,以利農。

    谷貴減價而粜,以利民。

    及觀管仲相桓公,通輕重之權,謂歲有歉穣,故谷有貴賤。

    民有餘則輕之,人君斂之以其輕。

    民不足則重之,人君散之以其重。

    輕重斂散以時,則大賈蓄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令縣州裡受公錢,皆籍粟入。

    李悝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謂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

    善平籴者,必觀歲上中下而籴之,使價平而止。

    小饑則發小熟之斂,中饑則發中熟之斂,大饑則發大熟之斂。

    或遇水旱,籴不貴而人不散,行有餘而補不足。

    齊魏用二子術,國皆富強。

    耿中丞之議蓋本諸此也。

     然成周養民之制,縣都有委積,倉廪有分頒,振荒恤災,具載禮典。

    聖人立法,先事豫防,俾歲雖兇而常豐,民雖貧而常足。

    則管李之見,又豈無所本哉?昔耿說甫出,蕭望之非之,元帝時諸侯多言可罷,《後漢》語曰:“外有利民之名,内實侵刻百姓,置之不便”㈡,豈常平獨可施于邉郡,而不可通行于天下欤?抑亦可以通行而治之者不得其法欤?今制既曰常平得法,為守令者可不加意欤? 景山居其職,要不可不知其法也。

    今籴本示增直之文,輸戸罹倍償之擾。

    貯之久則腐而味變,曝之幹則耗而數虧。

    待哺者未沾恵于勺龠,而中産者已不勝其配抑矣。

    景山徃盡乃心,變通有方,師成周養民之制,而采管、李、壽昌之所長,使國家實利,異時下及困窮,而不徒以粉飾治具。

    庶幾成守令之最功,是則餘之所期也。

     旁批:㈠耿壽昌,《漢書食貨志》:“耿壽昌白令邊郡皆築倉,以谷賤時增其價而籴,以利農谷,貴時減其價而粜,以贍貧民,名曰常平倉”。

     ㈡引《後漢書卷三十八張法滕馮度楊列傳》語。

     送劉秀才序 唐虞三代之世,臯夔稷契伊傅周召㈠渾然全才,為時輔佐。

    道徳勲業,标凖萬世,未甞有儒與吏之名也。

    《周官》謂儒以道得民,吏以治得民,二者并立,然猶相濟為用。

    秦不師古,棄詩書,事刀筆吏,始坑儒,而反勝焉。

    漢之時習章句者為儒,攻法律者為吏,判為兩塗。

    純任吏而用其長,故有蕭曹丙魏㈡之能。

    不純任儒而用其短,故有貢薛韋匡㈢之偏,世不察此,槩謂儒不吏若,豈刑名賢于六經欤?宋儒者設經義治事,齋人才之興,骎骎逼古,吏本于儒也審矣。

    國朝混一,治雖尚吏,世祖号稱儒教大宗師,則崇儒尤重可知。

    今職簿書,佐官府者,通謂之吏。

    先朝诏旨若曰:“秀才、生員願為吏者,俾為之”。

    竊論秀才為文行英茂者言,生贠但廪業于學校者爾。

    文行英茂者必将異于人,生贠初學,何敢攀而伍之?然擢吏恒于生贠,而名秀才者不得與,似非明诏初意,此亦吏弊不谙大體之一也。

     劉秀才者,甞訓導南軒書院,繼為太平泮庠訓導。

    憲轺臨部,命郡府辟為吏,則與生贠者殊矣。

    所謂儒術飾吏事者,非獨見于古也。

    餘故表而出之,且示取吏于儒,不專求之生贠也。

     旁批:㈠臯夔稷契伊傅周召,臯陶、夔、稷、契、伊尹、傅說、周公旦,召公奭。

     ㈡蕭曹丙魏,蕭何,曹參,丙吉,魏相。

     ㈢貢薛韋匡,《容齋續筆》:“《漢書元帝紀》贊:貢、薛、韋、匡疊為宰相。

    謂貢禹、薛廣德、韋元成、匡衡也,四人皆握娖自好,當優柔不斷之朝,無所規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