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濑山對升有一個可笑的誤解。

    和升一起去螢酒吧喝酒時,他看見女招待們和升說話那麼随便,就以為升和她們的關系不一般。

     明天濑山要回東京一天,臨走之前,他特意勤快地跑來問升要不要帶話給那些女人。

    升說昨天剛收到螢酒吧全體女人們的來信,回頭自己再給她們寫回信,濑山要是去螢酒吧的話,順便代他問她們好。

    濑山意味深長地理解這個“代好”,鄭重其事地答應下來之後,說道: “進入越冬時期後,K町就無事可幹了,以後我肯定會常常回東京的。

    所以,我覺得現在不用急着把老婆孩子接到這裡來。

    這裡缺醫少藥,天氣又寒冷,不方便帶孩子來,我想等明年夏天再讓他們過來。

    ” 濑山喜歡以商量的口吻跟别人談論自己的私事,最後還多餘地補充了一句: “再說我老婆特别怕冷。

    ” 升有點害怕收到顯子的第二封信,故意拖延了好幾天才給她寫回信。

     起初他打算寫封說謊的信,為了表示自己相信對方是在說謊,自己也必須說謊。

    這個純粹任性的策略建立在下面的推理上:如果對方的信寫的是事實的話,就會認為升的虛假的信也是事實,如果對方是在說謊,也會以為升是在說謊的。

    出于自己痛苦而對方不痛苦這種奇妙而謙虛的自信,升盡力不去設想會有與上面的推測相反的情況。

    而且,以前升盡管為了虛榮心時常隐瞞自己幹的風流韻事,卻從沒有為了可憐的虛榮心而曆數根本沒有做過的風流事。

     他一把撕掉了剛寫了幾句的信,自言自語道: “如果對方把我寫的假話當真的話,那麼我如實寫的話,對方也會反過來想而感到痛苦的。

    哪一種寫法更能夠使對方痛苦呢?” 這是個奇特的經驗,迄今為止升除了對方的同意之外,從沒有思考過女人内心深處在想些什麼。

    現在他想的不是肉體而是心靈。

    他想在對方的内心建立一個假設。

    這樣做的話,世界就會埋沒于無窮無盡的“假如”中去……升決定不寫回信。

     “活着,難道一定要相信什麼嗎?”第二天午休時,他又一個人沿着奧野川河畔逆流而上時,這樣想道。

    “我有必要像吞下苦藥一樣,完全相信那封信嗎?從信上看的确也有說真話的地方,然而我已經沒有了相信真實的單純了。

    相信也沒有用,決不能相信。

    其實相信女人的真實和相信女人的虛假是一回事。

    ” 他覺得自己感慨于這種平庸的定理實在可笑,走在紅葉日漸衰敗的下坡路上,望着山腳下燒炭的黑煙,他又為自己下面這番平凡的感悟而驚訝。

     “人也可以那樣地生活。

    ” 路邊有焚燒雜草的痕迹,草地被斑斑雜雜地燒成野蠻而新鮮的黑灰色,升對此有了興趣,他尋着人們踩過的腳印,用力踩了過去。

    灰燼在升的鞋底喳喳作響,他腳印清晰地印在柔軟的土地上。

    雖說是自己的腳印,卻是從别人鮮明的腳印上獲得力量的。

     道路豁然開闊,這是個二百坪大的校園。

    校園裡有秋千,還有跷跷闆,從狀似神社的茅草房頂的小小學校裡傳來風琴聲。

    這是個小學兼中學的學校,學生隻有十個人。

     升繼續往前走,又是一片開闊地,這裡有個山中小屋似的小客店,叫奧野莊。

    據說水庫的負責人在這裡吃飯時,見店裡連四個一樣的盤子都沒有,驚訝不已。

    這客店看起來很是冷清。

     升想起來忘了去看那條瀑布了,便抄着難走的小路返回了河邊。

    水瀑在紅葉的陰影裡流淌着,起風了,落葉被刮得遍地都是,細細的水瀑就像在梳洗打扮似的将飛沫濺到了岩石上。

     升又繼續往上遊走,見紅葉叢中聳立着一棵濃綠的杉樹,這時傳來了一陣說笑聲和歌聲。

    側耳細聽,那是新潟的古民謠相川小調的一節。

    這合唱聲聽起來很稚嫩。

     …… 風浪乍起波濤湧 義經[源義經(1159—1189),日本傳奇英雄,平安時代末期的名将。

    ]公拔箭竟脫手 浪水退去箭難追 升順着歌聲尋去,潺潺流水中夾雜着從高處濺落的水流聲,紅葉叢中煙霧袅袅。

    升從山上下到河邊,看見了光着身子的佐藤,吃了一驚。

     “這兒可是個露天溫泉喲,你還不知道啊?” 佐藤是原石調查的組長。

    午休時,他把組裡的民工帶到這裡來,讓他們洗個澡。

     透明的熱水,注入了岩石圍成的浴池裡,溢出來的泉水流進河裡,熱氣騰騰。

    光着身子的民工們在池裡向升點了點頭。

    升也把衣服脫在岩石上,泡進了水裡。

    水池緊挨着奧野川湍急的河流,風一吹,落葉唰唰地掉到頭上。

    從溫泉裡出來的年輕人滑溜溜的脊背上,都沾上了不少紅色和黃色的落葉。

    升也跟着大夥唱起來。

     次日起進入了這個地方特有的晚秋時節短暫的雨季。

    濑山從K町托人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