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9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按趙淺的言論,曾好和慕大師已經正式“約會”過,不過當事人顯然沒有這個“約會”的概念,依舊保持上下屬,boss和員工,大師和小白的相處模式。
工作閑暇之餘,曾好安靜地翻看慕一洵的畫集。
最早期的時候,是一些臨摹維列坦的風景畫,接着是更簡單的人物畫,譬如《靜思》裡的男童,雖以寫實為主,但融入了電影式的特寫鏡頭和變形的視角,通過戲劇性的張力和鋪展,呈現出男童獨孤,内心封閉的生命狀态。
再下去是那副被收藏列入中國美術館的《西安尋遺》 千年滄桑之古城通過焦黑尖銳的筆鋒,寫實的表現手法融入國畫的寫意,呈現出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力的同時又不失悠遠深長的意境。
畫的左下角是閑站在古城下抽煙的老人,他背景佝偻,整個人像是一個圓點似的定格在那裡,存在感很弱。
顯然,對比經曆千年沉浮喪衰的古城牆,耄耋老人也顯得渺小。
讓人不禁想起那句“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
《人與石》裡的人在和石頭做了漫長的較量,經曆了彷徨,掙紮,焦慮後,達到一種妥協,人卸下了英雄夢,呈現出對脆薄如紙的生命的認同,誠然,這樣的認同被稱為是一種“滑稽的酸楚感”。
《神像》裡對宗教,哲學的圖解,用弧線環繞的新穎方式呈現人類内在的欲望,痛苦在苦刑中逐漸被引渡。
《石窟》組圖是一系列的石窟佛像和佛教聖地的風景畫,以油畫,水彩,雕塑三種表達形式完成。
作品沒有刻意地傳遞出個人情緒,沒有恐懼,沒有興奮,沒有特意的表現欲望,完全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以一種敬畏的心情去完成,呈現出原始的真與美。
…… 慕一洵的作品不太多,但每一副都是藝術品,其中大多數被國内外知名,對外公開的美術館列入收藏品,少部分列于頂級收藏家建立的私人美術館中。
曾好手中這本畫集裡的作品也并非全部。
她雖然是藝術方面的“門外漢”,但作為一個大衆個體,還是可以直接感受到慕一洵作品中呈現的力量。
尤其是想象這些頂尖的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僅靠那麼簡單的一雙手,一筆一畫,一心一意地化腐朽為神奇,傳遞給看者無限的想象,震撼和頓悟,牽引看者走入一個未知的深遠世界,這樣無形中的操縱力……曾好由衷地膜拜。
最重要的是,她似乎能感受到慕一洵的藝術表達方式和别人不同的在于,他對作品裡描繪的萬事萬物有種敬畏,謙遜的心态,他不炫技,也不會刻意地用一種表現形式傳遞自己的個人情緒,他會在平和中給你帶來一種深刻,他給你留有一定的空間,讓你自己去感受,去經驗,這是他給看者的尊重,他會引導,會牽引,但不會用自己大師的身份來主宰你的判斷。
合上最後一頁,曾好靜坐着發呆了許久,腦子裡蹦出一個念頭:她好像有些理解為何夏奈每次提到慕一洵,眼神都會迷戀而熾熱,隻要是認真欣賞過慕一洵的作品,或多或少地,都會被他的作品“影響”到。
午休的時候,曾好跑去“求教”。
“油畫的門檻是不是很高?” 慕一洵正在洗手,聽到她的問題,輕輕擰上水龍頭。
“不高,隻要你有素描繪畫的功底。
” “是這樣。
”曾好點了點頭,“那素描要學多久才能學油畫呢?” “三年左右。
” “原來要這麼久啊。
”曾好意識到就算是當業餘興趣,自己都不夠格。
慕一洵取下一塊雪白的方巾擦手,轉過來看她:“其實不學素描也可以直接上手,油畫偏重的是對色彩的掌握和運用,如果隻是興趣的話,随時都可以開始。
” “那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的?” “幼兒園開始就喜歡塗塗畫畫,小學一年級正式學國畫,直到初中才接觸油畫。
”慕一洵将方巾放回原處。
“果然藝術啟蒙要從娃娃抓起。
”曾好微笑,“我自己是晚了,我想以後如果有下一代,一定要早早培養他的藝術興趣,給他買蠟筆和水彩筆,陪他畫畫。
” “讓孩子自己決定吧。
”慕一洵說,“如果他不喜歡的話,也不能勉強。
” “你一直一直都非常喜歡畫畫嗎?”曾好脫口而出,然後就後悔了,這不是廢話嗎?如果慕大師不喜歡畫畫,會一直堅持嗎?還是她其實想問,在這個競争激烈的商業環境下,他現在作畫的初衷有沒有改變過? 要堅持喜歡一樣東西,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任何情感随着時間都會發生變化。
慕一洵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就在曾好意識到自己問出了一個“愚蠢
工作閑暇之餘,曾好安靜地翻看慕一洵的畫集。
最早期的時候,是一些臨摹維列坦的風景畫,接着是更簡單的人物畫,譬如《靜思》裡的男童,雖以寫實為主,但融入了電影式的特寫鏡頭和變形的視角,通過戲劇性的張力和鋪展,呈現出男童獨孤,内心封閉的生命狀态。
再下去是那副被收藏列入中國美術館的《西安尋遺》 千年滄桑之古城通過焦黑尖銳的筆鋒,寫實的表現手法融入國畫的寫意,呈現出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力的同時又不失悠遠深長的意境。
畫的左下角是閑站在古城下抽煙的老人,他背景佝偻,整個人像是一個圓點似的定格在那裡,存在感很弱。
顯然,對比經曆千年沉浮喪衰的古城牆,耄耋老人也顯得渺小。
讓人不禁想起那句“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
《人與石》裡的人在和石頭做了漫長的較量,經曆了彷徨,掙紮,焦慮後,達到一種妥協,人卸下了英雄夢,呈現出對脆薄如紙的生命的認同,誠然,這樣的認同被稱為是一種“滑稽的酸楚感”。
《神像》裡對宗教,哲學的圖解,用弧線環繞的新穎方式呈現人類内在的欲望,痛苦在苦刑中逐漸被引渡。
《石窟》組圖是一系列的石窟佛像和佛教聖地的風景畫,以油畫,水彩,雕塑三種表達形式完成。
作品沒有刻意地傳遞出個人情緒,沒有恐懼,沒有興奮,沒有特意的表現欲望,完全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以一種敬畏的心情去完成,呈現出原始的真與美。
…… 慕一洵的作品不太多,但每一副都是藝術品,其中大多數被國内外知名,對外公開的美術館列入收藏品,少部分列于頂級收藏家建立的私人美術館中。
曾好手中這本畫集裡的作品也并非全部。
她雖然是藝術方面的“門外漢”,但作為一個大衆個體,還是可以直接感受到慕一洵作品中呈現的力量。
尤其是想象這些頂尖的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僅靠那麼簡單的一雙手,一筆一畫,一心一意地化腐朽為神奇,傳遞給看者無限的想象,震撼和頓悟,牽引看者走入一個未知的深遠世界,這樣無形中的操縱力……曾好由衷地膜拜。
最重要的是,她似乎能感受到慕一洵的藝術表達方式和别人不同的在于,他對作品裡描繪的萬事萬物有種敬畏,謙遜的心态,他不炫技,也不會刻意地用一種表現形式傳遞自己的個人情緒,他會在平和中給你帶來一種深刻,他給你留有一定的空間,讓你自己去感受,去經驗,這是他給看者的尊重,他會引導,會牽引,但不會用自己大師的身份來主宰你的判斷。
合上最後一頁,曾好靜坐着發呆了許久,腦子裡蹦出一個念頭:她好像有些理解為何夏奈每次提到慕一洵,眼神都會迷戀而熾熱,隻要是認真欣賞過慕一洵的作品,或多或少地,都會被他的作品“影響”到。
午休的時候,曾好跑去“求教”。
“油畫的門檻是不是很高?” 慕一洵正在洗手,聽到她的問題,輕輕擰上水龍頭。
“不高,隻要你有素描繪畫的功底。
” “是這樣。
”曾好點了點頭,“那素描要學多久才能學油畫呢?” “三年左右。
” “原來要這麼久啊。
”曾好意識到就算是當業餘興趣,自己都不夠格。
慕一洵取下一塊雪白的方巾擦手,轉過來看她:“其實不學素描也可以直接上手,油畫偏重的是對色彩的掌握和運用,如果隻是興趣的話,随時都可以開始。
” “那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的?” “幼兒園開始就喜歡塗塗畫畫,小學一年級正式學國畫,直到初中才接觸油畫。
”慕一洵将方巾放回原處。
“果然藝術啟蒙要從娃娃抓起。
”曾好微笑,“我自己是晚了,我想以後如果有下一代,一定要早早培養他的藝術興趣,給他買蠟筆和水彩筆,陪他畫畫。
” “讓孩子自己決定吧。
”慕一洵說,“如果他不喜歡的話,也不能勉強。
” “你一直一直都非常喜歡畫畫嗎?”曾好脫口而出,然後就後悔了,這不是廢話嗎?如果慕大師不喜歡畫畫,會一直堅持嗎?還是她其實想問,在這個競争激烈的商業環境下,他現在作畫的初衷有沒有改變過? 要堅持喜歡一樣東西,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任何情感随着時間都會發生變化。
慕一洵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就在曾好意識到自己問出了一個“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