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印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ellip她自幼便是一個世代受苦難的貧農家裡的童養媳,二十多歲失去了丈夫,一直守候着我這個獨生子。
她這一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受盡了壓迫、淩辱、饑餓和舊社會帶給勞動人民的一切痛苦與不幸。
她的一生是何等悲慘啊!一九四八年,我的家鄉解放了,她經過長期的颠簸流離,從運方回到了家鄉,看到了故土。
剛建立起來的人民政府,對這兒子在前線的軍屬,多方照顧。
&hellip&hellip她終于盼來了新社會。
可是,病魔卻奪去了她的生命! 我少小出門,現在萬裡歸來,幾乎和一個舉目無親,沒有栖居之所的旅人差不多了。
因此,埋葬了母親,我便搬到縣人民政府去住。
接着,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夜以繼日地工作,把這部稿子修改了一遍。
在寫作的時候,母親的面容經常出現在我的眼前;那血染的山川河流、戈壁沙漠,也經常出現在我眼前!這粗劣的稿紙上,每一頁都澆灑着我的眼淚!從母親身上,我看到了中國人民悲慘的過去;從我所寫的戰士們身上,我又看到了被壓迫、欺淩了千百年的人民奮起抗争的那種排山倒海的力量。
于是,我覺得:眼前的這部長篇報告文學稿子,雖說也有閃光發亮的片斷,但它遠不能滿足我内心願望。
又何況從整體來看,它又顯得冗長、雜亂而枯燥。
我,焦灼不安,苦苦思索,終于下了決心:要在這個基礎上重新搞;一定要寫出一部對得起死者和生者的藝術作品。
要在其中記載:戰士們在舊世界的苦難和創立新時代的英雄氣概,以及他們動天地而泣鬼神的豐功偉績。
是的,也許寫不出無愧這偉大時代的偉大作品,但是我一定要把那忠誠質樸、視死如歸的人民戰士的令人永遠難忘的精神傳達出來,使同時代人和後來者永遠懷念他們,把他們當作自己作人的楷模。
這不僅是創作的需要,也是我内心波濤洶湧般的思想感情的需要。
決心既定,我便背起這包稿子,在母親的新墳之前默然站立了片刻,望了望這黃土覆蓋的高原山川,然後又奔向萬裡迢迢的祖國邊疆&hellip&hellip &hellip&hellip夜不成眠,食不甘味,時序更替,似乎和我無關。
調我到大城市學習,我就把稿子帶到大城市;讓我到草原上工作,我就把稿子馱到馬背上;外出開會,或者去看非看不可的電影,便把稿子抱在懷裡,生怕把它燒毀在經常失火的邊疆城市。
寫着,寫着,有多少次,遇到難以跨越的困難,便不斷地反悔着,埋怨自己不自量力。
可是想起了中國人民苦難的過去;想起了我們腳下的土地;想起了那些死去和活着的戰友,撫摸烈士的遺物,便從他們身上汲取了力量,又鼓起勇氣來。
&hellip&hellip鋼筆把手指磨起硬繭,眼珠上布滿血絲,餓了啃一口冷饅頭,累了頭上敷上塊濕毛巾&hellip&hellip寫到那些激動人心的場景時,筆跟不上手,手跟不上心,熱血沖擊胸膛,眼淚滴落在稿紙上&hellip&hellip這樣,在工作之餘,一年又一年,把百萬字的報告文學,改為六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又把六十多萬字變成十七萬字,又把十七萬字變成四十萬字,再把四十萬字變為三十多萬字&hellip&hellip在四年多的漫長歲月裡,九易其稿,反複增添删削何止數百次。
直到一九五三年終,最後完成了這部作品,并在一九五四年夏出版了。
那些被我塗抹過的稿紙,可以拉一馬車。
才氣橫溢的人,洋洋數十萬言,也許揮灑自如,視若等閑。
而我卻是十足的笨人,除了拚命的學習和勞動,别無所長啊! 這部作品,離我自己想象的樣子,差得很遠;離時代的要求,差得更遠。
但是,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灌注着我的心血與汗水;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凝結着我的熱愛與憎恨,悲痛與歡樂,思考與追求,憧憬與理想&hellip&hellip 幼年,不知幸福為何物,後來又度過抗日戰争的艱苦年代,所以到了部隊上,并不覺得特别苦,更不需要什麼&ldquo适應過程&rdquo。
相反的,戰鬥的生活每時每刻都在我眼前展示出一片新的天地,給我帶來說不盡的歡樂和内心的充實。
戰争年代,幹部和群衆中的精華,大都集中在部隊裡;在你的前後左右,盡是出類拔萃的人。
你和這些人戰鬥在一起,豈非人生一大幸事?你和這些人生活在一起,心裡不就充滿着崇敬和熱愛之情嗎?總之,我的經曆使我很容易與部隊的指揮員、戰士們生活在一起,容易在思想感情上産生強烈的共鳴。
也就是說,隻要老老實實和他們一道前進,全心全意地跟他們學習,是很容易理解他們的。
從而在寫作中刻畫指戰員的形象時,困難也就少些。
但是,由于我在部隊工作的幾年,時常在基層,因而對高級指揮員,便所知有限。
因此,我要塑造彭德懷将軍的形象,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當時有不少描寫過我軍指揮員的好作品,但主要是寫營以下幹部的。
要寫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還沒有
她這一字不識的農村婦女,受盡了壓迫、淩辱、饑餓和舊社會帶給勞動人民的一切痛苦與不幸。
她的一生是何等悲慘啊!一九四八年,我的家鄉解放了,她經過長期的颠簸流離,從運方回到了家鄉,看到了故土。
剛建立起來的人民政府,對這兒子在前線的軍屬,多方照顧。
&hellip&hellip她終于盼來了新社會。
可是,病魔卻奪去了她的生命! 我少小出門,現在萬裡歸來,幾乎和一個舉目無親,沒有栖居之所的旅人差不多了。
因此,埋葬了母親,我便搬到縣人民政府去住。
接着,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夜以繼日地工作,把這部稿子修改了一遍。
在寫作的時候,母親的面容經常出現在我的眼前;那血染的山川河流、戈壁沙漠,也經常出現在我眼前!這粗劣的稿紙上,每一頁都澆灑着我的眼淚!從母親身上,我看到了中國人民悲慘的過去;從我所寫的戰士們身上,我又看到了被壓迫、欺淩了千百年的人民奮起抗争的那種排山倒海的力量。
于是,我覺得:眼前的這部長篇報告文學稿子,雖說也有閃光發亮的片斷,但它遠不能滿足我内心願望。
又何況從整體來看,它又顯得冗長、雜亂而枯燥。
我,焦灼不安,苦苦思索,終于下了決心:要在這個基礎上重新搞;一定要寫出一部對得起死者和生者的藝術作品。
要在其中記載:戰士們在舊世界的苦難和創立新時代的英雄氣概,以及他們動天地而泣鬼神的豐功偉績。
是的,也許寫不出無愧這偉大時代的偉大作品,但是我一定要把那忠誠質樸、視死如歸的人民戰士的令人永遠難忘的精神傳達出來,使同時代人和後來者永遠懷念他們,把他們當作自己作人的楷模。
這不僅是創作的需要,也是我内心波濤洶湧般的思想感情的需要。
決心既定,我便背起這包稿子,在母親的新墳之前默然站立了片刻,望了望這黃土覆蓋的高原山川,然後又奔向萬裡迢迢的祖國邊疆&hellip&hellip &hellip&hellip夜不成眠,食不甘味,時序更替,似乎和我無關。
調我到大城市學習,我就把稿子帶到大城市;讓我到草原上工作,我就把稿子馱到馬背上;外出開會,或者去看非看不可的電影,便把稿子抱在懷裡,生怕把它燒毀在經常失火的邊疆城市。
寫着,寫着,有多少次,遇到難以跨越的困難,便不斷地反悔着,埋怨自己不自量力。
可是想起了中國人民苦難的過去;想起了我們腳下的土地;想起了那些死去和活着的戰友,撫摸烈士的遺物,便從他們身上汲取了力量,又鼓起勇氣來。
&hellip&hellip鋼筆把手指磨起硬繭,眼珠上布滿血絲,餓了啃一口冷饅頭,累了頭上敷上塊濕毛巾&hellip&hellip寫到那些激動人心的場景時,筆跟不上手,手跟不上心,熱血沖擊胸膛,眼淚滴落在稿紙上&hellip&hellip這樣,在工作之餘,一年又一年,把百萬字的報告文學,改為六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又把六十多萬字變成十七萬字,又把十七萬字變成四十萬字,再把四十萬字變為三十多萬字&hellip&hellip在四年多的漫長歲月裡,九易其稿,反複增添删削何止數百次。
直到一九五三年終,最後完成了這部作品,并在一九五四年夏出版了。
那些被我塗抹過的稿紙,可以拉一馬車。
才氣橫溢的人,洋洋數十萬言,也許揮灑自如,視若等閑。
而我卻是十足的笨人,除了拚命的學習和勞動,别無所長啊! 這部作品,離我自己想象的樣子,差得很遠;離時代的要求,差得更遠。
但是,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灌注着我的心血與汗水;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凝結着我的熱愛與憎恨,悲痛與歡樂,思考與追求,憧憬與理想&hellip&hellip 幼年,不知幸福為何物,後來又度過抗日戰争的艱苦年代,所以到了部隊上,并不覺得特别苦,更不需要什麼&ldquo适應過程&rdquo。
相反的,戰鬥的生活每時每刻都在我眼前展示出一片新的天地,給我帶來說不盡的歡樂和内心的充實。
戰争年代,幹部和群衆中的精華,大都集中在部隊裡;在你的前後左右,盡是出類拔萃的人。
你和這些人戰鬥在一起,豈非人生一大幸事?你和這些人生活在一起,心裡不就充滿着崇敬和熱愛之情嗎?總之,我的經曆使我很容易與部隊的指揮員、戰士們生活在一起,容易在思想感情上産生強烈的共鳴。
也就是說,隻要老老實實和他們一道前進,全心全意地跟他們學習,是很容易理解他們的。
從而在寫作中刻畫指戰員的形象時,困難也就少些。
但是,由于我在部隊工作的幾年,時常在基層,因而對高級指揮員,便所知有限。
因此,我要塑造彭德懷将軍的形象,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當時有不少描寫過我軍指揮員的好作品,但主要是寫營以下幹部的。
要寫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