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印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全都落到人民群衆的頭上&mdash&mdash缺吃的,是他們;少穿的,是他們;忍受一切艱難困苦、遭受精神摧殘的,都是他們呵!這難道不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嗎?
十多年來,我們看到林彪、&ldquo四人幫&rdquo從頭至尾的一場大表演。
雖然我遭受了迫害,但也受到了很大的鍛煉:經見豐富得多了,頭腦清醒得多了。
我還活着,還在執筆為文,然而許多貢獻很大、被人民所珍視的作家,卻滿懷遺恨過早地離開了我們!現在黨中央給我們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正帶領我們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新的長征路上奮勇前進。
我們老老少少,都應該奮發起來,努力向前! 我始終忘不了彭德懷将軍在戰争年代說過的一句話:&ldquo我這個人沒有什麼,要說有一點長處的話,那就是不忘本。
&rdquo照我的理解,這個&ldquo本&rdquo,就是革命事業,這個&ldquo本&rdquo,就是人民群衆的利益。
是的,如果忘了這個本,我們活到世界上幹什麼?如果忘了這個本,地位再高,權勢再大,與人民何益?與糞土何異? 是的,我們被折磨得内外是傷,但依然昂首挺立,而且滿懷着激情和熱愛,注視着這個遼闊廣大的國家,注視着這塊用我們的血汗和眼淚浸透過的土地,注視着這英勇頑強而多災多難的人民呵! 這本書,一九五四年夏季出版,那是小三十二開的豎排本。
印數較多。
這是第一個本子。
到了一九五六年,我進行過一次較大的修改,删去數千字,增添了兩三萬字。
這是大三十二開的豎排本,算是第二個本子。
到了一九五八年,我又在這個基礎上把這本書作了一些修改,以大三十二開的橫排本出版,這算是第三個本子。
最後這個本子,比起前幾個本子,充實得多了。
可惜,出版不久即被&ldquo燒毀&rdquo,因此看到過這個本子的讀者比較少。
現在出的這是第四個本子。
出版前,我雖然以一九五八年第三個本子為基礎作了校訂,但是按照許多讀者的意見,基本上沒有動,為的是讓沒有閱讀過此書的讀者看一看,被&ldquo四人幫&rdquo潑了那麼多污水的書,到底是什麼樣子。
當初,這本書從看初稿、定稿、審查、出版,全是由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負責的。
總政文化部費了很多精力,設法把我從新疆的工作崗位上借調出來,因而,從一九五三年春到五四年春,我有整整一年時間住在北京,這使我能集中全力,對作品反複推敲修改。
總之,沒有他們的關懷和幫助,這本書根本不可能和讀者見面。
《解放軍文藝》在此書尚未出版時,就在一九五四年一、二月分别選發了&ldquo蟠龍鎮&rdquo和&ldquo沙家店&rdquo兩章。
那種對我國文學事業的熱情的關懷和扶植,是令人難以忘懷的。
戰争中,我在部隊上得到鍛煉,寫作中又得到部隊領導機關的幫助。
時至今日,如果說我還能作一點工作的話,那完全是黨、人民軍隊和人民群衆培養的結果呵!而且不管怎樣折騰,總是活下來,總是不讓那些禍國殃民的惡魔把自己的信念摧毀,那力量也是從這兒來的。
在這第四個本子印行的時候,我把馮雪峰同志在《文藝報》一九五四年的第十四、十五兩期發表的《論〈保衛延安〉》(發表時的題名為:《〈保衛延安〉的地位和重要性》),放在卷首,以表達對這位文藝界的老前輩的深切悼念。
他當初寫評論時,看的是一九五四年的第一版。
後來出的版本,變動較大,如對彭德懷将軍的描寫,就增添了數千字,比他當初看到的那個本子,可以說,有一定的提高。
他如果健在,在有些具體講法上,也一定會根據新的情況,有所補充。
但是,總的說,他的文章,高屋建瓴,很有氣魄,他的論斷是獨特的,他的眼光是犀利的,至今讀起來,仍令人激動和敬佩。
一九五三年底,總政文化部已經把稿子完全定下來,列為&ldquo解放軍文藝叢書&rdquo之一,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當時的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的文藝理論家馮雪峰同志,兼任着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他看到這部作品的打字稿。
他和我素不相識,隻是閱讀中發現此稿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于是約我談過數次,爽直,精辟而懇切地指出這部作品的長處與不足。
那關懷與愛護的情景,至今猶曆曆在目。
他看過打字稿,看過清樣,書印出來又反複讀了。
他為我國文學中有這樣一部作品,而興奮得夜不能眠。
想想這位參加過二萬五千裡長征的老戰士,有着光輝革命閱曆的文藝理論家,對我們的文學事業關懷和熱愛,再看看近二十年來他和許多同志曾經為之付出心血的《保衛延安》的遭遇,使人心裡充滿了無法排解的寂寞和悲哀!如今,這位忠誠、倔強而耿直的老前輩,與世長辭了,我的悲痛是無法表達的!然而,為我們的文學事業嘔心瀝血的人,為我國人民革命事業鞠躬盡瘁的人,他們的英名和業績是永存的。
前行者,一個個倒下了,放下了他們的工作擔子。
我們活着的人,不管怎樣渺小,還是要挑起這擔子,奮然前行。
人民群衆迫切需要的四個現代化,在向我們召喚。
隻要一息尚存,就要繼續用血汗和生命來書寫新的曆史篇章。
杜鵬程 1978年12月12日草于西安 1979年元月底修改于北京
雖然我遭受了迫害,但也受到了很大的鍛煉:經見豐富得多了,頭腦清醒得多了。
我還活着,還在執筆為文,然而許多貢獻很大、被人民所珍視的作家,卻滿懷遺恨過早地離開了我們!現在黨中央給我們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正帶領我們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新的長征路上奮勇前進。
我們老老少少,都應該奮發起來,努力向前! 我始終忘不了彭德懷将軍在戰争年代說過的一句話:&ldquo我這個人沒有什麼,要說有一點長處的話,那就是不忘本。
&rdquo照我的理解,這個&ldquo本&rdquo,就是革命事業,這個&ldquo本&rdquo,就是人民群衆的利益。
是的,如果忘了這個本,我們活到世界上幹什麼?如果忘了這個本,地位再高,權勢再大,與人民何益?與糞土何異? 是的,我們被折磨得内外是傷,但依然昂首挺立,而且滿懷着激情和熱愛,注視着這個遼闊廣大的國家,注視着這塊用我們的血汗和眼淚浸透過的土地,注視着這英勇頑強而多災多難的人民呵! 這本書,一九五四年夏季出版,那是小三十二開的豎排本。
印數較多。
這是第一個本子。
到了一九五六年,我進行過一次較大的修改,删去數千字,增添了兩三萬字。
這是大三十二開的豎排本,算是第二個本子。
到了一九五八年,我又在這個基礎上把這本書作了一些修改,以大三十二開的橫排本出版,這算是第三個本子。
最後這個本子,比起前幾個本子,充實得多了。
可惜,出版不久即被&ldquo燒毀&rdquo,因此看到過這個本子的讀者比較少。
現在出的這是第四個本子。
出版前,我雖然以一九五八年第三個本子為基礎作了校訂,但是按照許多讀者的意見,基本上沒有動,為的是讓沒有閱讀過此書的讀者看一看,被&ldquo四人幫&rdquo潑了那麼多污水的書,到底是什麼樣子。
當初,這本書從看初稿、定稿、審查、出版,全是由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負責的。
總政文化部費了很多精力,設法把我從新疆的工作崗位上借調出來,因而,從一九五三年春到五四年春,我有整整一年時間住在北京,這使我能集中全力,對作品反複推敲修改。
總之,沒有他們的關懷和幫助,這本書根本不可能和讀者見面。
《解放軍文藝》在此書尚未出版時,就在一九五四年一、二月分别選發了&ldquo蟠龍鎮&rdquo和&ldquo沙家店&rdquo兩章。
那種對我國文學事業的熱情的關懷和扶植,是令人難以忘懷的。
戰争中,我在部隊上得到鍛煉,寫作中又得到部隊領導機關的幫助。
時至今日,如果說我還能作一點工作的話,那完全是黨、人民軍隊和人民群衆培養的結果呵!而且不管怎樣折騰,總是活下來,總是不讓那些禍國殃民的惡魔把自己的信念摧毀,那力量也是從這兒來的。
在這第四個本子印行的時候,我把馮雪峰同志在《文藝報》一九五四年的第十四、十五兩期發表的《論〈保衛延安〉》(發表時的題名為:《〈保衛延安〉的地位和重要性》),放在卷首,以表達對這位文藝界的老前輩的深切悼念。
他當初寫評論時,看的是一九五四年的第一版。
後來出的版本,變動較大,如對彭德懷将軍的描寫,就增添了數千字,比他當初看到的那個本子,可以說,有一定的提高。
他如果健在,在有些具體講法上,也一定會根據新的情況,有所補充。
但是,總的說,他的文章,高屋建瓴,很有氣魄,他的論斷是獨特的,他的眼光是犀利的,至今讀起來,仍令人激動和敬佩。
一九五三年底,總政文化部已經把稿子完全定下來,列為&ldquo解放軍文藝叢書&rdquo之一,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當時的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的文藝理論家馮雪峰同志,兼任着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他看到這部作品的打字稿。
他和我素不相識,隻是閱讀中發現此稿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于是約我談過數次,爽直,精辟而懇切地指出這部作品的長處與不足。
那關懷與愛護的情景,至今猶曆曆在目。
他看過打字稿,看過清樣,書印出來又反複讀了。
他為我國文學中有這樣一部作品,而興奮得夜不能眠。
想想這位參加過二萬五千裡長征的老戰士,有着光輝革命閱曆的文藝理論家,對我們的文學事業關懷和熱愛,再看看近二十年來他和許多同志曾經為之付出心血的《保衛延安》的遭遇,使人心裡充滿了無法排解的寂寞和悲哀!如今,這位忠誠、倔強而耿直的老前輩,與世長辭了,我的悲痛是無法表達的!然而,為我們的文學事業嘔心瀝血的人,為我國人民革命事業鞠躬盡瘁的人,他們的英名和業績是永存的。
前行者,一個個倒下了,放下了他們的工作擔子。
我們活着的人,不管怎樣渺小,還是要挑起這擔子,奮然前行。
人民群衆迫切需要的四個現代化,在向我們召喚。
隻要一息尚存,就要繼續用血汗和生命來書寫新的曆史篇章。
杜鵬程 1978年12月12日草于西安 1979年元月底修改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