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沙家店
關燈
小
中
大
指頭,一個一個地扳起來,又一個一個的壓倒。
計算着,思索着。
他穩晏晏地坐在那裡,身子一動也不動。
彭總把看過的材料,一疊一疊整齊地放好。
他站起來來回踱了幾步,說:“敵人,尤其是鐘松,因增援榆林自認為是有功之臣,驕傲狂妄,輕視我軍,因而也就易受片面和虛假情況的引誘,相信自己的主觀臆斷,分兵妄動。
這樣的人指揮軍隊,沒有不打敗仗的。
”他輕蔑地笑了笑,又望着陳興允和那個青年軍人,說,“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學到東西。
敵人的錯誤,我們也要引以為戒。
” 那個青年軍人,還拿着小本子,當彭總眼光落到他身上時,他又繼續報告:“除了空中偵察,敵人獲得我軍情況的另一個辦法是,查問我們最近釋放的俘虜,特别是我們有意釋放的敵人軍官。
”他把小本子急急地翻了幾頁,“我們昨天晚上,又把四個俘虜軍官,帶到适當的地方釋放了,而且給他們暗示:我軍已有一部分過了黃河。
” 彭總說:“适可而止。
這些作法,有經驗的軍人會識破的。
” 那青年軍人親切地望着彭總,說:“是适可而止呀!” 彭總背着手,來回踱步,思量着,重複地說:“适可而止!适可而止!”像是這句話含意很深,他很喜歡它。
那個青年軍人敬了禮,出去了。
彭總看着地圖,又扳着指頭計算了一陣。
然後眯縫着眼,望着搖晃的蠟燭火舌,說:“蔣介石因進占延安而在戰略上所犯的重大錯誤,現在到自食其果的時候了。
你看是不是呀? ……”彭總親切地說話,讓陳興允拘束的感覺消失了。
陳興允有時候敬佩地望着這位眼裡閃着威嚴光芒的人民戰士,望着這位艱苦樸素的勞動人民的兒子,望着這位意志和力量鑄成的人。
有時,他也看看那映在牆上的雄偉身影。
四點半鐘了,蠟燭快燒完了,火舌搖晃着。
一陣陣的清風,帶來了山間野草野花的香味。
夜晚是深遠的,甯靜的。
窯洞門外喊了一聲:“報告!”進來了一個做機要工作的幹部,送給彭總一份電報。
彭總讓他把電報放在桌子上,可是那個同志說:“三号,這電報也是九支隊發來的。
” 彭總接過電報仔細看了一陣,臉上顯出思索的光彩。
他望着窯洞牆壁,仿佛眼光通過牆壁看到很遠的地方。
這是今晚九支隊來的第五封電報。
陳興允愣了一會兒,他想:“九支隊?那不是中央機關的代号?啊,是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來的電報?”他覺着一種強烈的激動感情在洶湧,那顆軍人的心在猛烈地跳動着。
猛擡頭,隻見彭總望着他,就說:“彭總,還有什麼指示,我可以走嗎?” 彭總點頭說:“可以!”他和陳興允親切地握手,又說,“三十六師是逃不過去的,我們很快就要同它交手的。
” 陳興允走出窯洞門,彭總送他出來,和他肩并肩,邊走邊叮咛:“請你告訴戰士們,胡宗南看我們部隊還不很充實,給我們送兵和武器來咯!” “好的,彭總!” 彭總站在崖邊,他能聽見陳興允往山坡下走的腳步聲和溝裡戰馬的嘶鳴聲。
背着手,巍然地屹立在那裡,望了望哨兵的身影,又仰面凝視着北國漆黑的夜空;塞外刮來的風,把他的大衣的一角,微微扇了起來。
…… 陳興允緩緩地騎上馬,讓馬信步順河槽走去,他沉入深思中了。
參謀幾次小聲問他:“七○一,這一仗不打嗎?”陳興允根本沒有聽見。
河水嘩啦啦地順山溝流去,忽而在左,忽而在右。
後半夜天氣有些冷,但空氣卻挺清新。
山間野草野花散放着更濃的香味。
陳興允讓馬有節奏地踏着小步前進。
他覺得自己滿腦子都是印象和心得。
因為感情太激動,所以這印象和心得一時又整理不出個頭緒。
他隻覺得興奮、感動、信心充足,學了很多東西,像是自己忽然聰明了好多。
他把馬的嚼口用力一拉,馬跑了一陣,他又放松了馬的嚼口,那匹棗紅馬又踏着小步走起來。
沿着大川道,處處都屹立着哨兵。
他們不時地發出威嚴的喊聲。
露宿的戰士們都抱着槍在河兩岸睡着;炊事員背着鍋,頭垂在胸前拉鼾聲。
所有的馱炮牲口,都靜悄悄地站在河灘裡,連個響鼻也不打。
各級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在部隊旁邊來回走動。
一切都顯示着随時準備:走,打!陳興允讓馬沿着小河走去,他可以聽見戰士的鼾聲;說夢話的聲音:“跟上……不……不掉隊!” 陳興允想:“多麼緊張啊!戰士們夠累了!可是隻要一聲命令,這些忠心赤膽的戰士,就會一躍而起,撲向敵人!” 陳興允從彭副總司令想到戰士們,又從戰士們想到彭副總司令。
他想起彭總說的:敵人可能分三路來,我們要打一次大仗;如果這一仗能打好,我們就能扭轉西北戰局,同全國各戰場一道進入反攻。
他想到彭總接到九支隊的那封電報。
那是黨中央、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來電嗎?一定是的;勝利的全部思想,都在那電報中,怪不得,彭總心裡那麼穩,那麼有把握。
……他覺得渾身都是熱烘烘的力量,一夜沒合眼,可是一點也不瞌睡。
遠處有狗咬聲、雞叫聲。
陳興允想:“天快明咯!” 他回頭向參謀和通信員喊:“跟上!”雙腿猛磕馬肚子,馬跑開了。
更深夜靜,嗒嗒嗒的馬蹄聲,特别響亮,中聽。
戰馬的鐵掌,磕碰着石頭,飛濺出火星! 拂曉,陳興允回到縱隊司令部,準備向縱隊司令員報告彭總的指示和意圖。
司令員說:“電話架起來了。
彭總在電話中,已經仔細地給我講過了。
” 挂在牆上的地圖下,丢了一二十個紙煙頭。
地圖旁邊的窗台上,丢着三四個燒得不能再點的蠟燭頭。
大約,司令員在地圖下消磨了一個通宵。
司令員端着蠟燭,看了一看牆上的地圖,又一口一口地吸着煙,顯然心情很激動。
陳興允猜想:“又有什麼重大的事情發生了?” 司令員向外看,黑暗已經悄悄地從他身邊逝去,黎明爬上了窗子。
他吹熄了蠟燭,說:“興允,中央機關、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就在我們駐地以北二十裡的梁家岔。
我原來想讓你派一個勇敢、機動的團級幹部帶一個營,去給中央機關和毛主席擔任警衛工作。
現在不要了。
馬上要打仗,抽不出人來,我把縱隊警衛連派去了,要他們去找任弼時同志接頭。
我很擔心,因為毛主席知道我們派去了人,他就一定要把戰士們打發回來。
毛主席決不讓我們把部隊從戰鬥中拉出來去擔任警衛工作。
” 陳興允一聽到中央機關、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就在自己跟前,就在最近這幾天,他屢次經過的梁家岔,心頭湧起一種不能抑制的歡騰情緒。
他想起彭總接到的那封電報。
他覺着,當彭總和他談話時,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就在他們身邊,現在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像是又在這縱隊司令部。
陳興允說:“司令員,你把縱隊警衛連派去,那縱隊直屬隊用什麼掩護?我派一點部隊來好嗎?要嘛,我帶一些部隊去把警衛連換回來。
+H,說呀,隻要你點頭就行。
” 司令員大聲笑了,他說:“有什麼關系?難道敵人敢啃我們直屬隊?對咯,你想去看望咱們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興允,這幾天有的是機會噢!”三
十五日後半夜,鎮川堡北面十五裡——無定河南岸的下鹽灣村一帶,駐滿了敵整編三十六師(軍)的部隊。
離下鹽灣不遠有個小村,村當中有一座院落。
進了院子大門,迎面是齊整整的五孔石窯洞。
這是當年地主的住宅,後來分給農民。
如今,三十六師師長鐘松和師司令部的一些重要頭目住在這裡。
正中一孔石窯洞裡,牆上挂滿了作戰地圖。
有幾個參謀人員站在地圖邊,念着西北野戰軍的部隊番号,并在圖上查看位置。
有時,他們低聲交談着,從那樂觀的聲調聽來,他們對這正在查對的情況是摸熟識透的。
現在還要來查對一番,隻不過是為了完成例行差事罷了。
鐘松坐在行軍床上,帶着吃飽喝足以後的懶散勁,臉色是沉着而得意的。
有幾個軍官坐在小凳子上,其中有一個不停地打飽嗝。
地下扔了很多紙煙頭、破紙片和幾個“杜魯門”牌子的空煙盒。
看來,他們剛開完一個什麼會議。
鐘松站起來剔了剔牙縫的飯渣,說:“榆林的酒,味道還好,但是并不有名!” 一個高個子軍官說:“是的,師長。
聽說榆林的栽絨毯很出色,我們也沒來得及見識見識!” 鐘松走到地圖下,漫不經心地瞅瞅那些個參謀人員,來回踱着。
他左手伸在空中,指頭彈動,像敲什麼鼓點子。
他像是滿意自己,滿意那作戰地圖和參謀人員,就連這石窯洞他也覺得住上很舒适。
那個四十來歲的軍官,矮個子,滿臉起皺。
他看見鐘松滿有興緻地打量窯洞,就很識眼色地說:“師長,像窯洞這樣原始的住宅,也有它别緻的地方,冬暖夏涼啊!” 鐘松無意談這些題目。
他說:“劉軍長的來電,你們看過了嗎?其中大有文章!哼,哼!……想起來不愉快!在延安開的一次會議中,劉軍長曾當衆譏我長于議論。
其實,我是不能不議論的。
我以往反對,現在也反對那彌漫在指揮部的恐懼敵人的情緒。
”他自負而又有譏諷地說,“某些靠運氣爬上去的人,沒有四五個旅的兵力,就連三五公裡也不敢移動;至于夜間,那就幾乎是帶上六七個旅也不敢行軍,不能作戰!……這也差不多成了恐懼共軍的流行病,真可恥。
”他氣憤得臉腮抽動。
鐘松旁邊坐的人,都尊敬而有趣地望着他。
他們知道鐘松是朝劉戡、董钊那般兵團指揮官放箭,但是有的人唯唯諾諾,有的人隻用熱烈的眼光表示欽佩鐘松的意見。
那個低個子滿臉起皺的軍官,避開談胡宗南的指揮部和兵團指揮官劉戡等人的題目,從正面提起了話頭:“我們一個師越過沙漠地帶,增援榆林,使共軍措手不及而土崩瓦解。
這簡直是剿共戰争的創舉,範例!” 另一個軍官附和:“鐘師長高超的指揮和鐵的決心,是這次進軍成功的關鍵。
” 鐘松說:“的确,增援榆林之捷,會給那些葬送胡先生事業的人一些教益。
同時,這也給全國剿匪戰争提供了新方法。
同事們常說,共軍行動迅速,飄忽不定,難以捉摸。
這種說法是有誇大成分在内的。
其實,用兵貴乎神速,這是軍事常識。
但是,我軍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卻寥寥無幾。
我們此次增援榆林,可謂神速,惟其神速,才使以行動神速著稱的共軍措手不及,狼狽周章。
”他翻起眼望着窯頂,“聽說,蔣主席明天要飛到延安,和胡先生一起指揮此次的大戰;因為此次大戰中,我軍如能打擊或消滅共黨中央和他的軍隊,那全國戰局将會有多麼重大的變化呢?諸位,好好幹!我們大大地出人頭地之日來了。
” 那高個子軍官說:“蔣主席要來?太好了!師長,我們全靠你提攜。
……說來真叫人佩服:我師在鐘師長指揮下,屢次受到胡先生稱贊。
此次我師增援榆林,使陝北戰局改觀之後,蔣主席還傳令嘉獎。
如果我們三二日以内,能肅清陝北之共軍,那麼,鐘師長将成為怎樣偉大的人物呢!” 鐘松說:“老頭子和胡先生對本人是非常器重的。
不過,本人除了雄心勃勃的勁頭以外,别的方面談不到。
……”那個矮個子軍官,兩隻手搓着,來回走動,仿佛鐘松的話,使他大受感動。
他說:“鐘師長功在黨國,有目共睹,有目共睹!”他慎重而嚴肅地思索了一陣,又說:“本人不止一次說過,我師偉大的戰功,不在以往而在未來。
這未來即近在咫尺。
”他以很小的步法,迅速地走到地圖下,指着圖上葭縣一帶的地區說,“師長!按第一個情報,共黨中央在葭縣附近。
共軍主力未能攻克榆林,缺乏糧食又極度疲勞,現在已将山炮及笨重武器埋藏山間,有渡河東竄的征候……第二個情報:共軍未能攻克榆林,傷亡慘重,其所謂主力已渡過黃河,王震率其殘部三千人在米脂縣以北地區活動……師長——”鐘松沒有扭轉身子,手在身後向那地圖邊正在講話的軍官擺着,表示:這些他都熟知。
高個子軍官說:“胡先生剛才來的電報中,就說得很清楚: 兩個情報有其抵觸之處。
但是,共軍未能攻克榆林,傷亡慘重所剩無幾,陷于被動地位,這是确實無疑的。
假如敵人已開始渡河,我軍即可半渡而擊;如未渡河,我迫敵背水一戰。
如此,我師将會創造震驚全國的戰績。
” 鐘松坐在行軍床上,手托住下巴思量了一陣,長出了一口氣,說:“咦!我部是以大膽進攻而為友軍所驚服。
但是他人驚服之餘,豈知我們花費的心血?我們任何大意疏忽,都可能被敵人利用。
這樣沉痛的經驗是很多的。
和共軍作戰,要勇猛大膽,也要萬分小心。
例如,我軍從魚河堡出發,我主張不順公路南下,而渡過無定河沿河南岸和公路平行推進。
諸位曾提出過異議:何必這樣繞圈子?其實,這是以防萬一的,這是不得已的!因為和共軍作戰太不易!共軍,這簡直是世界上最兇頑最狡猾的敵人。
有時候,你清清楚楚地看到他被消滅了,可是他突然又撲上來扼住你的脖子。
你簡直說不清他們是一種什麼人!”他猛地站起來,說,“有我無敵,我們是和共軍誓不兩立的。
為此,我要求我的部下,掃除對共軍的任何恐懼觀念!我也要求我的部下銘記:勇于進攻,膽大心細,使敵人無隙可乘,作戰則百無一失!” 那個矮個子軍官說:“是啊!鐘師長雄才大略,雄才大略!” 鐘松兩臂交叉起來抱着肩膀,表示有些涼意。
随即有人給他披上一件草綠色絨夾衣。
鐘松說:“明天渡無定河,鎮川堡唾手可得。
我軍一進入鎮川堡,就立刻經沙家店、烏龍堡東進,和劉軍長率領的隊伍會合,最後撲滅共軍!這樣猛進,看來危險,實際上是安全的。
因為,共軍已摸到我軍行動規律:遲緩。
而我們行動迅速,就會出敵意料。
”他得意而自信地重複:“出敵意料!” 那個矮個子軍官試探地問:“劉軍長不是來電說,要我們在鎮川堡暫時休息,充分研究敵情以後再東進?” 鐘松說:“他已經是驚弓之鳥了!看,這是胡先生剛發來的電報。
他說,蔣主席要我們握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最後消滅共軍,結束陝北戰争。
胡先生也電示劉軍長,要他率領隊伍十九日到達烏龍堡與我部會師。
” 另外一個軍官問:“不是說,劉軍長派一部分隊伍順鹹榆公路北上到鎮川堡與我師會合後,我們進入北線的大軍才分頭向葭縣地區推進嗎?” 鐘松說:“我隻對胡先生負責。
我拒絕了劉軍長的命令,因為他這沒有遠見而膽怯的作法可能贻誤軍機。
我不僅拒絕了他的命令,我還要劉子奇率我師一二三旅先火速向烏龍堡推進。
我要向胡先生證明:劉軍長率他的二十九軍全部人馬還不能達到烏龍堡的時候,我師的一個旅便提前趕到了。
” 那個矮個子軍官大吃一驚,說:“師長!我記得方才會議上你似乎沒有明确地提到這一點呀!子奇兄率一二三旅首先東進,似乎有分兵推進之——”話不投機,鐘松作了個截止對方談話的手勢,又指着自己的鼻子,說:“各位相信我好了。
行兵貴乎神速。
神速!這是成功的要法!”他走到地圖下。
親自端着蠟燭,在黃河跟無定河之間畫了個大圈子,說:“看,諸位!我雲集在北線的十萬大軍分路合圍,全部消滅共軍,指日可待。
諸位,我師将士雖然備嘗苦辛,但是我們将在中國軍事界獲得光輝的地位。
這是現在即可預加論斷的。
作戰如下棋,預測不出幾着還和敵人交手,豈不可笑!”他迅速地轉過身來,又說,“兩三天以後,陝北戰場将會出現怎樣的奇迹啊!現在能理解這一重大事件意義的,隻有蔣主席和胡先生。
” 那個四十來歲的矮個子軍官哈着腰,說:“師長的英斷,本人十分敬服。
我們即将完成的豐功偉業,不僅會使全國戰局改觀,而且會被寫入戰史,成為兵家的美談!” 鐘松高高地舉起右臂,環顧周圍的人,興奮地說:“如果達到了這一目的,那就要感謝蔣主席和胡先生對我們的栽培。
” 将校官員,“啪”地腳跟一靠,胸脯挺直,兩臂下垂,五指并攏貼住褲縫,仿佛蔣介石和胡宗南,進了窯洞,到了他們面前。
……四
白天,敵人飛機在米脂縣以北葭縣以南,黃河和無定河當間的地區,反複地偵察,但是他們在這一片波濤起伏似的黃土山地裡,是看不出什麼名堂的。
不要說集結在這裡的各路大軍,就是連一個老鄉、一頭毛驢也看不到。
山坡上或者川道裡的一個又一個村莊,也都不見炊煙,像是遠古洪荒的地域。
可是晚上呀,這一片山地裡就變得熱鬧了。
老鄉們,男女老少仿佛從地底下鑽出來似的活動開了:有的幫部隊碾打糧食;有的幫部隊燒火做飯;有的幫戰士們縫補衣服;有的扛着槍四處巡邏;有的扛着擔架,急急地奔走……成千上萬的人民解放軍,也在緊張地運動。
山頭上山溝裡,到處都是步兵、炮兵、騎兵。
步兵在山溝行進,腳步聲沙沙地響;戰士們緊張、低聲地轉述命令:“跟上!”“不要跑,邁大步跟上!”炮兵部隊上山的時候,馱炮騾子哼哧哼哧喘氣;炮兵戰士們,用手推着炮筒,給牲口使勁。
一隊隊的騎兵偵察員和三五成群的騎兵通信員,從部隊行列邊的河槽裡跑過去,馬蹄嗒嗒嗒地響着。
馬蹄下濺出的火星,吸引住步兵戰士們的注意力。
步兵戰士們悄悄議論: “這些老總們真抖哇!像首長一樣,擡腳動步就是馬!” “哎,我幹過那活計,也不松快!”“是呀!我們這一陣兒兩隻腿馱着身子走,一宿營可就睡大覺。
他們?宿營後還要喂牲口,半斤八兩一個樣!” 這時候,如果有人突然用照明彈把這山溝都照亮,那便會看見:這些部隊有南來的北往的,東走的西去的,穿來插去;有些部隊在三岔溝口擁擠着搶路走。
哎呀!這該多麼混亂!其實,這一股一股的部隊,都是按統一的号令向自己目的地走着。
這真像一盤棋,随着棋子的走動,棋勢仿佛幻變莫測,其實它是有規律的。
夜裡四點鐘,陳光允那個旅的部隊,在一條偏僻的山溝裡宿營了。
少數放警戒的部隊上了山,其他的戰士們都在山溝裡的路兩旁睡着。
戰士們有的枕着背包抱着槍,一個緊挨一個睡;有的蹲着背靠背睡;有的因為冷蜷縮着睡。
他們有的人睡得很實在,像是大炮也震不醒;有的拉鼾聲;有的牙齒咬得嘣嘣響;有的含糊地說夢話;有的因為腳痛有病,在夢裡輕輕地呻喚。
河槽裡炊事員們有的擡水,撿柴,有的在油布上給病号擀高粱面。
火苗舔着大行軍鍋的鍋底,從鍋的周圍升騰起來。
指揮員和政治工作幹部,有的站着靠樹幹睡那麼三五分鐘;有的把駁殼槍木套栽在地下,坐在槍套上,雙肘支住膝蓋,雙手托住下巴閉閉眼;有的在戰士們旁邊來回走動,哪個戰士低聲呻喚,他便跑過去,摸摸那個戰士的頭,很久很久地蹲在那個戰士身邊,聽那不均勻的呼吸聲。
沒有睡的人,都不停地仰起頭望着夜空。
天氣陰沉沉的,現在,怕的就是下雨! 宿營後,旅首長住在半山坡上的窯洞裡。
這窯洞,想必是遠年住過人。
如今沒有門窗,牆角挂着蜘蛛網。
可是住在這裡比露營就舒服得多啦! 參謀們正在旅首長住的窯洞裡挂作戰地圖。
旅政治委員楊克文坐在馬褡子上,他雙手撐住膝蓋,頭微微偏着,眼睛盯着牆角,像要看清那牆角有什麼東西在活動。
陳旅長在政治委員面前來回走動,有時候用左手搔着後腦殼。
機要員送來一份電報。
旅政治委員飛快地看了一下,走在地圖邊,指着鎮川堡附近的一個村子說:“老陳,這裡有二百多石糧食。
司令員要我們派一個連去掩護群衆把糧食搞出來。
看樣子,我們動手遲了,明天中午這些糧食就會落到敵人手裡。
”他把電報交給陳旅長,又說:“司令員還說,糧食轉運出來,撥一部分給我們!” 陳旅長把電報看了看,說:“不要說給我們一部分糧食,給一鬥糧食我們也幹!” 楊政委說:“不給一粒糧食,咱們也要幹。
老陳,從哪個團抽一個連去執行這任務呢?” 陳旅長說:“要趙勁派個連去。
電話架通了,讓參謀長告訴他。
” 夜裡四點鐘的光景,周大勇帶領戰士們,順一條山溝向前走去。
在前溝裡,他就聽見兄弟部隊的同志說,自己團的隊伍駐地離這兒不遠,可是走了十多裡路還沒走到,真是心急鍋不滾! 猛乍,周大勇看見,溝渠右邊半山坡的一個窯洞裡吐出燈光。
他樂了,向燈光跑去。
可是哨兵問口令的喊聲擋住了他。
周大勇不樂意地說:“我們執行罷任務剛回來,怎麼會知道口令?” 哨兵問:“你是誰?哪一個單位的?” 周大勇說:“我是‘英雄部’第一連連長周大勇。
” 一個參謀在黑暗中答話了:“周大勇?來,來!” 周大勇走過去一問,知道這裡是旅司令部駐地。
閃亮的窯洞裡住的旅首長。
他問清了去他們團的路線,正要轉身走,又聽見旅政治委員在窯洞中喊:“外邊是周大勇?進來!”他扭頭向陳興允說:“老陳,湊巧!我們不是要派點子部隊去掩護運糧?周大勇他們也許可以去。
” 三四天以前,陳旅長在電話上聽到團長趙勁向他報告:周大勇和他的連隊下落不明。
當時陳旅長愣了一下,便喊:“派人,立刻派人去找。
你一定要把我的戰士們找回來!”這幾天,他常常一言不發,獨自苦思,就算周大勇完了,可是要把那形樣從心裡挖去是不可能的。
有時候,他又連連向旅政治委員說:“周大勇很機靈,保管出不了什麼漏子。
”旅政治委員從話音中聽出,陳旅長說這些話隻是為了安慰他自己。
現在,周大勇在外頭說話的聲音,給陳旅長帶來很大的高興。
陳旅長為了表示自己的樂和心情,正在盤算用些什麼嚴厲的話來“''w”周大勇。
可是周大勇一進來,陳旅長的心猛烈地抽動了一下,一切興緻都跑得精光。
陳旅長和旅政治委員,從頭到腳打量周大勇,像是第一次看見他。
周大勇頭上纏着繃帶,臉又黑又瘦,兩腮陷落,眼窩、鼻眼裡盡是沙土,讓火燎過的黑眉毛變成黃的了,眼睛倒是顯得更大了。
他身上的衣服花裡胡哨的,有泥巴有血迹,有火燒的洞,有子彈穿的孔。
衣袖打肘子往下都被火燒去了;褲子從膝蓋以下撕破幾綻。
那光腳丫子有血有泥又腫,看起來格外厚、大。
他直挺梆硬地站在首長們面前,微微抖動嘴唇,想說什麼,可是那幹燥發腫的嘴唇不聽使喚。
陳旅長和旅政治委員互相望了望,默默不語。
變了!大變了!可是周大勇那雙眼睛還閃着無窮無盡的頑強的光。
它像是在說,殘酷的戰鬥并沒有熄滅青年的英氣;也像在說,艱難和痛苦并不能折服為理想而鬥争的人。
旅政治委員左手搭在周大勇肩膀上,叫了聲:“大勇!”他的眼光在他臉上轉動,頭輕輕的左右擺動,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陳旅長抓住周大勇的胳膊,說:“站到這裡幹什麼,還沒累夠!坐下,好好歇歇,坐下!” 陳旅長不看周大勇,來回走動着說:“看得出來,打得很苦!打得很苦啊!戰士們呢?” “外邊!”給首長說話就是這樣坐着?周大勇正要站起來。
陳旅長一把按住他的肩膀,和他肩并肩坐下。
警衛員端來一碗水,旅長接過來遞給周大勇。
周大勇端着水,手直打顫。
嗬!那手腫的像發面餅子,有幹血巴有泥巴。
楊政委聽說戰士們在窯外邊,就急急地走出去了。
陳旅長說:“回來咯!我知道你們會回來的。
你們團長派了所有的偵察員和十幾個騎兵通信員去找你們。
你沒碰到?倒黴的事常是往一塊湊合的。
戰士們全都回來啦?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回來。
這是可以想到的!可以想到的啊,同——志!” 陳旅長用左胳膊攬着周大勇的肩膀。
這,讓周大勇挺不自在。
他剛參加部隊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時,旅長這樣規勸過他。
他在二萬五千裡長征中走不動的時候,旅長這樣鼓勵過他。
他過雪山草地餓肚子哭鼻子的時候,旅長這樣安慰過他。
可是自從他下連隊當了戰士以後,多數場合旅長對他是蠻嚴厲的,有時候簡直嚴厲得不近情理,叫人受不了。
因此,周大勇常想看見陳旅長,可又躲着他。
陳旅長呢,他看見周大勇這副死而複生的樣子,心裡有一種強烈的疼愛和激動。
他對周大勇有一種特别的感情—— 父兄對子弟的感情。
他不隻是親眼看着他從一個讨飯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英雄,而且是和同志們一道兒把他撫育成人的。
陳旅長說:“大勇,告訴我,你們打得苦嗎?一路上的情況怎樣?” 周大勇那勇敢自豪的眼,變得純真,羞怯,還帶點稚氣。
兩隻手好像變成多餘的東西了,放在哪一塊也不合适。
他毫無目的摸着衣角,說:“沒有什麼,完成了掩護任務,我就把戰士們帶上趕主力部隊。
路上,敵人戳打了我們幾下,我們也戳打了他們幾下!” 陳旅長問:“你說得多輕松!——你看我吧,不要老看着牆壁——你們從榆林城郊撤退時,敵人一定反撲了。
路上也許和南下的三十六師猛幹了幾場!” 周大勇用衣袖擦着臉上的沙土,拘拘束束,舌頭像短了半截。
他說:“和敵人碰打幾下,那是免不了的!再說,部隊就是為打仗用的,不打仗還叫什麼部隊!” 陳旅長的心劇烈地動了一下,再沒有問什麼。
他一邊朝竈火台跟前走,一邊說:“你看,三十六師多積極,現在進到米脂城以北三十裡的鎮川堡了。
計算着,思索着。
他穩晏晏地坐在那裡,身子一動也不動。
彭總把看過的材料,一疊一疊整齊地放好。
他站起來來回踱了幾步,說:“敵人,尤其是鐘松,因增援榆林自認為是有功之臣,驕傲狂妄,輕視我軍,因而也就易受片面和虛假情況的引誘,相信自己的主觀臆斷,分兵妄動。
這樣的人指揮軍隊,沒有不打敗仗的。
”他輕蔑地笑了笑,又望着陳興允和那個青年軍人,說,“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學到東西。
敵人的錯誤,我們也要引以為戒。
” 那個青年軍人,還拿着小本子,當彭總眼光落到他身上時,他又繼續報告:“除了空中偵察,敵人獲得我軍情況的另一個辦法是,查問我們最近釋放的俘虜,特别是我們有意釋放的敵人軍官。
”他把小本子急急地翻了幾頁,“我們昨天晚上,又把四個俘虜軍官,帶到适當的地方釋放了,而且給他們暗示:我軍已有一部分過了黃河。
” 彭總說:“适可而止。
這些作法,有經驗的軍人會識破的。
” 那青年軍人親切地望着彭總,說:“是适可而止呀!” 彭總背着手,來回踱步,思量着,重複地說:“适可而止!适可而止!”像是這句話含意很深,他很喜歡它。
那個青年軍人敬了禮,出去了。
彭總看着地圖,又扳着指頭計算了一陣。
然後眯縫着眼,望着搖晃的蠟燭火舌,說:“蔣介石因進占延安而在戰略上所犯的重大錯誤,現在到自食其果的時候了。
你看是不是呀? ……”彭總親切地說話,讓陳興允拘束的感覺消失了。
陳興允有時候敬佩地望着這位眼裡閃着威嚴光芒的人民戰士,望着這位艱苦樸素的勞動人民的兒子,望着這位意志和力量鑄成的人。
有時,他也看看那映在牆上的雄偉身影。
四點半鐘了,蠟燭快燒完了,火舌搖晃着。
一陣陣的清風,帶來了山間野草野花的香味。
夜晚是深遠的,甯靜的。
窯洞門外喊了一聲:“報告!”進來了一個做機要工作的幹部,送給彭總一份電報。
彭總讓他把電報放在桌子上,可是那個同志說:“三号,這電報也是九支隊發來的。
” 彭總接過電報仔細看了一陣,臉上顯出思索的光彩。
他望着窯洞牆壁,仿佛眼光通過牆壁看到很遠的地方。
這是今晚九支隊來的第五封電報。
陳興允愣了一會兒,他想:“九支隊?那不是中央機關的代号?啊,是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來的電報?”他覺着一種強烈的激動感情在洶湧,那顆軍人的心在猛烈地跳動着。
猛擡頭,隻見彭總望着他,就說:“彭總,還有什麼指示,我可以走嗎?” 彭總點頭說:“可以!”他和陳興允親切地握手,又說,“三十六師是逃不過去的,我們很快就要同它交手的。
” 陳興允走出窯洞門,彭總送他出來,和他肩并肩,邊走邊叮咛:“請你告訴戰士們,胡宗南看我們部隊還不很充實,給我們送兵和武器來咯!” “好的,彭總!” 彭總站在崖邊,他能聽見陳興允往山坡下走的腳步聲和溝裡戰馬的嘶鳴聲。
背着手,巍然地屹立在那裡,望了望哨兵的身影,又仰面凝視着北國漆黑的夜空;塞外刮來的風,把他的大衣的一角,微微扇了起來。
…… 陳興允緩緩地騎上馬,讓馬信步順河槽走去,他沉入深思中了。
參謀幾次小聲問他:“七○一,這一仗不打嗎?”陳興允根本沒有聽見。
河水嘩啦啦地順山溝流去,忽而在左,忽而在右。
後半夜天氣有些冷,但空氣卻挺清新。
山間野草野花散放着更濃的香味。
陳興允讓馬有節奏地踏着小步前進。
他覺得自己滿腦子都是印象和心得。
因為感情太激動,所以這印象和心得一時又整理不出個頭緒。
他隻覺得興奮、感動、信心充足,學了很多東西,像是自己忽然聰明了好多。
他把馬的嚼口用力一拉,馬跑了一陣,他又放松了馬的嚼口,那匹棗紅馬又踏着小步走起來。
沿着大川道,處處都屹立着哨兵。
他們不時地發出威嚴的喊聲。
露宿的戰士們都抱着槍在河兩岸睡着;炊事員背着鍋,頭垂在胸前拉鼾聲。
所有的馱炮牲口,都靜悄悄地站在河灘裡,連個響鼻也不打。
各級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在部隊旁邊來回走動。
一切都顯示着随時準備:走,打!陳興允讓馬沿着小河走去,他可以聽見戰士的鼾聲;說夢話的聲音:“跟上……不……不掉隊!” 陳興允想:“多麼緊張啊!戰士們夠累了!可是隻要一聲命令,這些忠心赤膽的戰士,就會一躍而起,撲向敵人!” 陳興允從彭副總司令想到戰士們,又從戰士們想到彭副總司令。
他想起彭總說的:敵人可能分三路來,我們要打一次大仗;如果這一仗能打好,我們就能扭轉西北戰局,同全國各戰場一道進入反攻。
他想到彭總接到九支隊的那封電報。
那是黨中央、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來電嗎?一定是的;勝利的全部思想,都在那電報中,怪不得,彭總心裡那麼穩,那麼有把握。
……他覺得渾身都是熱烘烘的力量,一夜沒合眼,可是一點也不瞌睡。
遠處有狗咬聲、雞叫聲。
陳興允想:“天快明咯!” 他回頭向參謀和通信員喊:“跟上!”雙腿猛磕馬肚子,馬跑開了。
更深夜靜,嗒嗒嗒的馬蹄聲,特别響亮,中聽。
戰馬的鐵掌,磕碰着石頭,飛濺出火星! 拂曉,陳興允回到縱隊司令部,準備向縱隊司令員報告彭總的指示和意圖。
司令員說:“電話架起來了。
彭總在電話中,已經仔細地給我講過了。
” 挂在牆上的地圖下,丢了一二十個紙煙頭。
地圖旁邊的窗台上,丢着三四個燒得不能再點的蠟燭頭。
大約,司令員在地圖下消磨了一個通宵。
司令員端着蠟燭,看了一看牆上的地圖,又一口一口地吸着煙,顯然心情很激動。
陳興允猜想:“又有什麼重大的事情發生了?” 司令員向外看,黑暗已經悄悄地從他身邊逝去,黎明爬上了窗子。
他吹熄了蠟燭,說:“興允,中央機關、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就在我們駐地以北二十裡的梁家岔。
我原來想讓你派一個勇敢、機動的團級幹部帶一個營,去給中央機關和毛主席擔任警衛工作。
現在不要了。
馬上要打仗,抽不出人來,我把縱隊警衛連派去了,要他們去找任弼時同志接頭。
我很擔心,因為毛主席知道我們派去了人,他就一定要把戰士們打發回來。
毛主席決不讓我們把部隊從戰鬥中拉出來去擔任警衛工作。
” 陳興允一聽到中央機關、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就在自己跟前,就在最近這幾天,他屢次經過的梁家岔,心頭湧起一種不能抑制的歡騰情緒。
他想起彭總接到的那封電報。
他覺着,當彭總和他談話時,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就在他們身邊,現在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像是又在這縱隊司令部。
陳興允說:“司令員,你把縱隊警衛連派去,那縱隊直屬隊用什麼掩護?我派一點部隊來好嗎?要嘛,我帶一些部隊去把警衛連換回來。
+H,說呀,隻要你點頭就行。
” 司令員大聲笑了,他說:“有什麼關系?難道敵人敢啃我們直屬隊?對咯,你想去看望咱們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興允,這幾天有的是機會噢!”
離下鹽灣不遠有個小村,村當中有一座院落。
進了院子大門,迎面是齊整整的五孔石窯洞。
這是當年地主的住宅,後來分給農民。
如今,三十六師師長鐘松和師司令部的一些重要頭目住在這裡。
正中一孔石窯洞裡,牆上挂滿了作戰地圖。
有幾個參謀人員站在地圖邊,念着西北野戰軍的部隊番号,并在圖上查看位置。
有時,他們低聲交談着,從那樂觀的聲調聽來,他們對這正在查對的情況是摸熟識透的。
現在還要來查對一番,隻不過是為了完成例行差事罷了。
鐘松坐在行軍床上,帶着吃飽喝足以後的懶散勁,臉色是沉着而得意的。
有幾個軍官坐在小凳子上,其中有一個不停地打飽嗝。
地下扔了很多紙煙頭、破紙片和幾個“杜魯門”牌子的空煙盒。
看來,他們剛開完一個什麼會議。
鐘松站起來剔了剔牙縫的飯渣,說:“榆林的酒,味道還好,但是并不有名!” 一個高個子軍官說:“是的,師長。
聽說榆林的栽絨毯很出色,我們也沒來得及見識見識!” 鐘松走到地圖下,漫不經心地瞅瞅那些個參謀人員,來回踱着。
他左手伸在空中,指頭彈動,像敲什麼鼓點子。
他像是滿意自己,滿意那作戰地圖和參謀人員,就連這石窯洞他也覺得住上很舒适。
那個四十來歲的軍官,矮個子,滿臉起皺。
他看見鐘松滿有興緻地打量窯洞,就很識眼色地說:“師長,像窯洞這樣原始的住宅,也有它别緻的地方,冬暖夏涼啊!” 鐘松無意談這些題目。
他說:“劉軍長的來電,你們看過了嗎?其中大有文章!哼,哼!……想起來不愉快!在延安開的一次會議中,劉軍長曾當衆譏我長于議論。
其實,我是不能不議論的。
我以往反對,現在也反對那彌漫在指揮部的恐懼敵人的情緒。
”他自負而又有譏諷地說,“某些靠運氣爬上去的人,沒有四五個旅的兵力,就連三五公裡也不敢移動;至于夜間,那就幾乎是帶上六七個旅也不敢行軍,不能作戰!……這也差不多成了恐懼共軍的流行病,真可恥。
”他氣憤得臉腮抽動。
鐘松旁邊坐的人,都尊敬而有趣地望着他。
他們知道鐘松是朝劉戡、董钊那般兵團指揮官放箭,但是有的人唯唯諾諾,有的人隻用熱烈的眼光表示欽佩鐘松的意見。
那個低個子滿臉起皺的軍官,避開談胡宗南的指揮部和兵團指揮官劉戡等人的題目,從正面提起了話頭:“我們一個師越過沙漠地帶,增援榆林,使共軍措手不及而土崩瓦解。
這簡直是剿共戰争的創舉,範例!” 另一個軍官附和:“鐘師長高超的指揮和鐵的決心,是這次進軍成功的關鍵。
” 鐘松說:“的确,增援榆林之捷,會給那些葬送胡先生事業的人一些教益。
同時,這也給全國剿匪戰争提供了新方法。
同事們常說,共軍行動迅速,飄忽不定,難以捉摸。
這種說法是有誇大成分在内的。
其實,用兵貴乎神速,這是軍事常識。
但是,我軍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卻寥寥無幾。
我們此次增援榆林,可謂神速,惟其神速,才使以行動神速著稱的共軍措手不及,狼狽周章。
”他翻起眼望着窯頂,“聽說,蔣主席明天要飛到延安,和胡先生一起指揮此次的大戰;因為此次大戰中,我軍如能打擊或消滅共黨中央和他的軍隊,那全國戰局将會有多麼重大的變化呢?諸位,好好幹!我們大大地出人頭地之日來了。
” 那高個子軍官說:“蔣主席要來?太好了!師長,我們全靠你提攜。
……說來真叫人佩服:我師在鐘師長指揮下,屢次受到胡先生稱贊。
此次我師增援榆林,使陝北戰局改觀之後,蔣主席還傳令嘉獎。
如果我們三二日以内,能肅清陝北之共軍,那麼,鐘師長将成為怎樣偉大的人物呢!” 鐘松說:“老頭子和胡先生對本人是非常器重的。
不過,本人除了雄心勃勃的勁頭以外,别的方面談不到。
……”那個矮個子軍官,兩隻手搓着,來回走動,仿佛鐘松的話,使他大受感動。
他說:“鐘師長功在黨國,有目共睹,有目共睹!”他慎重而嚴肅地思索了一陣,又說:“本人不止一次說過,我師偉大的戰功,不在以往而在未來。
這未來即近在咫尺。
”他以很小的步法,迅速地走到地圖下,指着圖上葭縣一帶的地區說,“師長!按第一個情報,共黨中央在葭縣附近。
共軍主力未能攻克榆林,缺乏糧食又極度疲勞,現在已将山炮及笨重武器埋藏山間,有渡河東竄的征候……第二個情報:共軍未能攻克榆林,傷亡慘重,其所謂主力已渡過黃河,王震率其殘部三千人在米脂縣以北地區活動……師長——”鐘松沒有扭轉身子,手在身後向那地圖邊正在講話的軍官擺着,表示:這些他都熟知。
高個子軍官說:“胡先生剛才來的電報中,就說得很清楚: 兩個情報有其抵觸之處。
但是,共軍未能攻克榆林,傷亡慘重所剩無幾,陷于被動地位,這是确實無疑的。
假如敵人已開始渡河,我軍即可半渡而擊;如未渡河,我迫敵背水一戰。
如此,我師将會創造震驚全國的戰績。
” 鐘松坐在行軍床上,手托住下巴思量了一陣,長出了一口氣,說:“咦!我部是以大膽進攻而為友軍所驚服。
但是他人驚服之餘,豈知我們花費的心血?我們任何大意疏忽,都可能被敵人利用。
這樣沉痛的經驗是很多的。
和共軍作戰,要勇猛大膽,也要萬分小心。
例如,我軍從魚河堡出發,我主張不順公路南下,而渡過無定河沿河南岸和公路平行推進。
諸位曾提出過異議:何必這樣繞圈子?其實,這是以防萬一的,這是不得已的!因為和共軍作戰太不易!共軍,這簡直是世界上最兇頑最狡猾的敵人。
有時候,你清清楚楚地看到他被消滅了,可是他突然又撲上來扼住你的脖子。
你簡直說不清他們是一種什麼人!”他猛地站起來,說,“有我無敵,我們是和共軍誓不兩立的。
為此,我要求我的部下,掃除對共軍的任何恐懼觀念!我也要求我的部下銘記:勇于進攻,膽大心細,使敵人無隙可乘,作戰則百無一失!” 那個矮個子軍官說:“是啊!鐘師長雄才大略,雄才大略!” 鐘松兩臂交叉起來抱着肩膀,表示有些涼意。
随即有人給他披上一件草綠色絨夾衣。
鐘松說:“明天渡無定河,鎮川堡唾手可得。
我軍一進入鎮川堡,就立刻經沙家店、烏龍堡東進,和劉軍長率領的隊伍會合,最後撲滅共軍!這樣猛進,看來危險,實際上是安全的。
因為,共軍已摸到我軍行動規律:遲緩。
而我們行動迅速,就會出敵意料。
”他得意而自信地重複:“出敵意料!” 那個矮個子軍官試探地問:“劉軍長不是來電說,要我們在鎮川堡暫時休息,充分研究敵情以後再東進?” 鐘松說:“他已經是驚弓之鳥了!看,這是胡先生剛發來的電報。
他說,蔣主席要我們握緊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最後消滅共軍,結束陝北戰争。
胡先生也電示劉軍長,要他率領隊伍十九日到達烏龍堡與我部會師。
” 另外一個軍官問:“不是說,劉軍長派一部分隊伍順鹹榆公路北上到鎮川堡與我師會合後,我們進入北線的大軍才分頭向葭縣地區推進嗎?” 鐘松說:“我隻對胡先生負責。
我拒絕了劉軍長的命令,因為他這沒有遠見而膽怯的作法可能贻誤軍機。
我不僅拒絕了他的命令,我還要劉子奇率我師一二三旅先火速向烏龍堡推進。
我要向胡先生證明:劉軍長率他的二十九軍全部人馬還不能達到烏龍堡的時候,我師的一個旅便提前趕到了。
” 那個矮個子軍官大吃一驚,說:“師長!我記得方才會議上你似乎沒有明确地提到這一點呀!子奇兄率一二三旅首先東進,似乎有分兵推進之——”話不投機,鐘松作了個截止對方談話的手勢,又指着自己的鼻子,說:“各位相信我好了。
行兵貴乎神速。
神速!這是成功的要法!”他走到地圖下。
親自端着蠟燭,在黃河跟無定河之間畫了個大圈子,說:“看,諸位!我雲集在北線的十萬大軍分路合圍,全部消滅共軍,指日可待。
諸位,我師将士雖然備嘗苦辛,但是我們将在中國軍事界獲得光輝的地位。
這是現在即可預加論斷的。
作戰如下棋,預測不出幾着還和敵人交手,豈不可笑!”他迅速地轉過身來,又說,“兩三天以後,陝北戰場将會出現怎樣的奇迹啊!現在能理解這一重大事件意義的,隻有蔣主席和胡先生。
” 那個四十來歲的矮個子軍官哈着腰,說:“師長的英斷,本人十分敬服。
我們即将完成的豐功偉業,不僅會使全國戰局改觀,而且會被寫入戰史,成為兵家的美談!” 鐘松高高地舉起右臂,環顧周圍的人,興奮地說:“如果達到了這一目的,那就要感謝蔣主席和胡先生對我們的栽培。
” 将校官員,“啪”地腳跟一靠,胸脯挺直,兩臂下垂,五指并攏貼住褲縫,仿佛蔣介石和胡宗南,進了窯洞,到了他們面前。
……
不要說集結在這裡的各路大軍,就是連一個老鄉、一頭毛驢也看不到。
山坡上或者川道裡的一個又一個村莊,也都不見炊煙,像是遠古洪荒的地域。
可是晚上呀,這一片山地裡就變得熱鬧了。
老鄉們,男女老少仿佛從地底下鑽出來似的活動開了:有的幫部隊碾打糧食;有的幫部隊燒火做飯;有的幫戰士們縫補衣服;有的扛着槍四處巡邏;有的扛着擔架,急急地奔走……成千上萬的人民解放軍,也在緊張地運動。
山頭上山溝裡,到處都是步兵、炮兵、騎兵。
步兵在山溝行進,腳步聲沙沙地響;戰士們緊張、低聲地轉述命令:“跟上!”“不要跑,邁大步跟上!”炮兵部隊上山的時候,馱炮騾子哼哧哼哧喘氣;炮兵戰士們,用手推着炮筒,給牲口使勁。
一隊隊的騎兵偵察員和三五成群的騎兵通信員,從部隊行列邊的河槽裡跑過去,馬蹄嗒嗒嗒地響着。
馬蹄下濺出的火星,吸引住步兵戰士們的注意力。
步兵戰士們悄悄議論: “這些老總們真抖哇!像首長一樣,擡腳動步就是馬!” “哎,我幹過那活計,也不松快!”“是呀!我們這一陣兒兩隻腿馱着身子走,一宿營可就睡大覺。
他們?宿營後還要喂牲口,半斤八兩一個樣!” 這時候,如果有人突然用照明彈把這山溝都照亮,那便會看見:這些部隊有南來的北往的,東走的西去的,穿來插去;有些部隊在三岔溝口擁擠着搶路走。
哎呀!這該多麼混亂!其實,這一股一股的部隊,都是按統一的号令向自己目的地走着。
這真像一盤棋,随着棋子的走動,棋勢仿佛幻變莫測,其實它是有規律的。
夜裡四點鐘,陳光允那個旅的部隊,在一條偏僻的山溝裡宿營了。
少數放警戒的部隊上了山,其他的戰士們都在山溝裡的路兩旁睡着。
戰士們有的枕着背包抱着槍,一個緊挨一個睡;有的蹲着背靠背睡;有的因為冷蜷縮着睡。
他們有的人睡得很實在,像是大炮也震不醒;有的拉鼾聲;有的牙齒咬得嘣嘣響;有的含糊地說夢話;有的因為腳痛有病,在夢裡輕輕地呻喚。
河槽裡炊事員們有的擡水,撿柴,有的在油布上給病号擀高粱面。
火苗舔着大行軍鍋的鍋底,從鍋的周圍升騰起來。
指揮員和政治工作幹部,有的站着靠樹幹睡那麼三五分鐘;有的把駁殼槍木套栽在地下,坐在槍套上,雙肘支住膝蓋,雙手托住下巴閉閉眼;有的在戰士們旁邊來回走動,哪個戰士低聲呻喚,他便跑過去,摸摸那個戰士的頭,很久很久地蹲在那個戰士身邊,聽那不均勻的呼吸聲。
沒有睡的人,都不停地仰起頭望着夜空。
天氣陰沉沉的,現在,怕的就是下雨! 宿營後,旅首長住在半山坡上的窯洞裡。
這窯洞,想必是遠年住過人。
如今沒有門窗,牆角挂着蜘蛛網。
可是住在這裡比露營就舒服得多啦! 參謀們正在旅首長住的窯洞裡挂作戰地圖。
旅政治委員楊克文坐在馬褡子上,他雙手撐住膝蓋,頭微微偏着,眼睛盯着牆角,像要看清那牆角有什麼東西在活動。
陳旅長在政治委員面前來回走動,有時候用左手搔着後腦殼。
機要員送來一份電報。
旅政治委員飛快地看了一下,走在地圖邊,指着鎮川堡附近的一個村子說:“老陳,這裡有二百多石糧食。
司令員要我們派一個連去掩護群衆把糧食搞出來。
看樣子,我們動手遲了,明天中午這些糧食就會落到敵人手裡。
”他把電報交給陳旅長,又說:“司令員還說,糧食轉運出來,撥一部分給我們!” 陳旅長把電報看了看,說:“不要說給我們一部分糧食,給一鬥糧食我們也幹!” 楊政委說:“不給一粒糧食,咱們也要幹。
老陳,從哪個團抽一個連去執行這任務呢?” 陳旅長說:“要趙勁派個連去。
電話架通了,讓參謀長告訴他。
” 夜裡四點鐘的光景,周大勇帶領戰士們,順一條山溝向前走去。
在前溝裡,他就聽見兄弟部隊的同志說,自己團的隊伍駐地離這兒不遠,可是走了十多裡路還沒走到,真是心急鍋不滾! 猛乍,周大勇看見,溝渠右邊半山坡的一個窯洞裡吐出燈光。
他樂了,向燈光跑去。
可是哨兵問口令的喊聲擋住了他。
周大勇不樂意地說:“我們執行罷任務剛回來,怎麼會知道口令?” 哨兵問:“你是誰?哪一個單位的?” 周大勇說:“我是‘英雄部’第一連連長周大勇。
” 一個參謀在黑暗中答話了:“周大勇?來,來!” 周大勇走過去一問,知道這裡是旅司令部駐地。
閃亮的窯洞裡住的旅首長。
他問清了去他們團的路線,正要轉身走,又聽見旅政治委員在窯洞中喊:“外邊是周大勇?進來!”他扭頭向陳興允說:“老陳,湊巧!我們不是要派點子部隊去掩護運糧?周大勇他們也許可以去。
” 三四天以前,陳旅長在電話上聽到團長趙勁向他報告:周大勇和他的連隊下落不明。
當時陳旅長愣了一下,便喊:“派人,立刻派人去找。
你一定要把我的戰士們找回來!”這幾天,他常常一言不發,獨自苦思,就算周大勇完了,可是要把那形樣從心裡挖去是不可能的。
有時候,他又連連向旅政治委員說:“周大勇很機靈,保管出不了什麼漏子。
”旅政治委員從話音中聽出,陳旅長說這些話隻是為了安慰他自己。
現在,周大勇在外頭說話的聲音,給陳旅長帶來很大的高興。
陳旅長為了表示自己的樂和心情,正在盤算用些什麼嚴厲的話來“''w”周大勇。
可是周大勇一進來,陳旅長的心猛烈地抽動了一下,一切興緻都跑得精光。
陳旅長和旅政治委員,從頭到腳打量周大勇,像是第一次看見他。
周大勇頭上纏着繃帶,臉又黑又瘦,兩腮陷落,眼窩、鼻眼裡盡是沙土,讓火燎過的黑眉毛變成黃的了,眼睛倒是顯得更大了。
他身上的衣服花裡胡哨的,有泥巴有血迹,有火燒的洞,有子彈穿的孔。
衣袖打肘子往下都被火燒去了;褲子從膝蓋以下撕破幾綻。
那光腳丫子有血有泥又腫,看起來格外厚、大。
他直挺梆硬地站在首長們面前,微微抖動嘴唇,想說什麼,可是那幹燥發腫的嘴唇不聽使喚。
陳旅長和旅政治委員互相望了望,默默不語。
變了!大變了!可是周大勇那雙眼睛還閃着無窮無盡的頑強的光。
它像是在說,殘酷的戰鬥并沒有熄滅青年的英氣;也像在說,艱難和痛苦并不能折服為理想而鬥争的人。
旅政治委員左手搭在周大勇肩膀上,叫了聲:“大勇!”他的眼光在他臉上轉動,頭輕輕的左右擺動,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陳旅長抓住周大勇的胳膊,說:“站到這裡幹什麼,還沒累夠!坐下,好好歇歇,坐下!” 陳旅長不看周大勇,來回走動着說:“看得出來,打得很苦!打得很苦啊!戰士們呢?” “外邊!”給首長說話就是這樣坐着?周大勇正要站起來。
陳旅長一把按住他的肩膀,和他肩并肩坐下。
警衛員端來一碗水,旅長接過來遞給周大勇。
周大勇端着水,手直打顫。
嗬!那手腫的像發面餅子,有幹血巴有泥巴。
楊政委聽說戰士們在窯外邊,就急急地走出去了。
陳旅長說:“回來咯!我知道你們會回來的。
你們團長派了所有的偵察員和十幾個騎兵通信員去找你們。
你沒碰到?倒黴的事常是往一塊湊合的。
戰士們全都回來啦?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回來。
這是可以想到的!可以想到的啊,同——志!” 陳旅長用左胳膊攬着周大勇的肩膀。
這,讓周大勇挺不自在。
他剛參加部隊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時,旅長這樣規勸過他。
他在二萬五千裡長征中走不動的時候,旅長這樣鼓勵過他。
他過雪山草地餓肚子哭鼻子的時候,旅長這樣安慰過他。
可是自從他下連隊當了戰士以後,多數場合旅長對他是蠻嚴厲的,有時候簡直嚴厲得不近情理,叫人受不了。
因此,周大勇常想看見陳旅長,可又躲着他。
陳旅長呢,他看見周大勇這副死而複生的樣子,心裡有一種強烈的疼愛和激動。
他對周大勇有一種特别的感情—— 父兄對子弟的感情。
他不隻是親眼看着他從一個讨飯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英雄,而且是和同志們一道兒把他撫育成人的。
陳旅長說:“大勇,告訴我,你們打得苦嗎?一路上的情況怎樣?” 周大勇那勇敢自豪的眼,變得純真,羞怯,還帶點稚氣。
兩隻手好像變成多餘的東西了,放在哪一塊也不合适。
他毫無目的摸着衣角,說:“沒有什麼,完成了掩護任務,我就把戰士們帶上趕主力部隊。
路上,敵人戳打了我們幾下,我們也戳打了他們幾下!” 陳旅長問:“你說得多輕松!——你看我吧,不要老看着牆壁——你們從榆林城郊撤退時,敵人一定反撲了。
路上也許和南下的三十六師猛幹了幾場!” 周大勇用衣袖擦着臉上的沙土,拘拘束束,舌頭像短了半截。
他說:“和敵人碰打幾下,那是免不了的!再說,部隊就是為打仗用的,不打仗還叫什麼部隊!” 陳旅長的心劇烈地動了一下,再沒有問什麼。
他一邊朝竈火台跟前走,一邊說:“你看,三十六師多積極,現在進到米脂城以北三十裡的鎮川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