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藥

關燈
,你什幺——案子?” “我寫了一本書,”少年笑了笑。

     “啊,你寫的那本浪書,你?”二頭的心中不記得一個剛會寫書的人,這個人既會寫書,當然便是寫那本紅皮書的人了。

    他不能決定怎幺辦好。

    他想打這個寫書的幾個嘴巴,可是他知道這裡巡警很多;已經遭了官司,不要再禍上添禍。

    不打他吧,心中又不能出氣。

    “沒事兒,手閑得很癢癢,寫他媽的浪書!”他瞪着那個人,咬着牙。

     “那是為你們寫的呢,”青年淘氣的一笑。

     二頭真壓不住火了:“揍你個狗東西!”他可是還沒肯動手。

    他不知道為什幺有點怕這個少年,或者因為他的像貌,舉動,年齡,打扮,與那雙腳鐐太不調和。

    這個少年,臉上沒有多少血色,可是皮膚很細潤。

    眼睛沒什幺精神,而嘴上老卷着點不很得人心的笑。

    身上不胖,細腿腕上絆着那些鐵鐐子!二頭猜不透他是幹什幺的,所以有點怕。

     少年自己微笑了半天,才看了二頭一眼。

    “你不認識字?” 二頭愣了會兒,本想不回答,可是到底哼了一聲。

    “在哪裡撿的那本書?” “茅廁裡;怎着?” “他們問你什幺來着?” “你管——”二頭把下半句咽了回去,他很疑心,可又有點怕這個青年。

     “告訴我,我會給你想好主意。

    ”青年的笑鄭重了些,可是心裡說,“給你寫的浪書,你不認識,還能不救救你嗎?”“他們問,誰給我的,我說不上來。

    ” “好比說,我告訴他們,那是我落在茅房裡的,豈不是沒了你的事?”青年的笑又有些無聊了。

     “那敢情好了!”二頭三天沒笑過了,頭一次抿了嘴。

    “現在咱們就去?” “現在不行,得等到明天他們問我的時候。

    ” “爸爸的病!還許死了呢!” “先告訴我,在哪兒撿的?” “東四牌樓南邊,媽的這泡尿撒的!”二頭忽然感覺到一種說不出來的難過。

    他想不出一句合适的話來形容它,隻覺得心中一陣茫然,正象那年眼看着蝗蟲把谷子吃光那個情景。

    “你穿着這身衣服?拿着什幺?” “這身;手裡拿着個藥包。

    ”二頭說到這裡,又想起爸爸。

     青燕回到自己的屋中,覺得非常的不安坦,他還沒忘下汝殷。

    在屋中走了幾個來回,他笑了;還是得批評。

    隻能寫一小段,因為把書丢了。

    批評慣了,範圍自然會擴張的,比如說書的裝訂與封面;批評家是可以自由發表審美的意見的:“假如紅色的書皮可以代表故事的内容,汝殷君這次的戲法又是使人失望的。

    他隻會用了張紅紙,厚而光滑的紅紙,而内容,内容,還是沒有什幺正确的意識!”他寫了下去。

    沒想到會湊了七八百字,而且每句,在修辭上,都有些表現權威的力量。

    批評也得成為文藝呀。

    他很滿意自己筆底下已有了相當的準确——所寫的老比所想的嚴厲,文字給他的地位保了險。

    他覺得很對不起汝殷,可是隻好對不起了。

    有朝一日,他會遇到汝殷,幾句話就可以解釋一切的。

    寫家設若是拿幻拟的人物開心,批評者是拿寫家開心的,沒辦法的事!他把稿子又删改了幾個字,寄了出去。

     過了兩天,他的稿子登出來了。

    又過了兩天,他聽到汝殷被捕的消息。

     青燕一點也不顧慮那篇批評:寫家被捕不見得是因為意識正确。

    即使這回是如此,那也沒多大的關系,除了幾個讀小說的學生愛管這種屁事,社會上有幾個人曉得有這幺種人——批評家?文字事業,大體的說,還不是瞎扯一大堆?他對于汝殷倒是真動了心。

    他想起一點什幺意義。

    這個意義還沒有完全清楚,他隻能從反面形容。

    那就是說,它立在意識正确或不正确的對面。

    真的意義不和瞎扯立在一塊。

    正如形容一個軍人,不就是當了兵。

    他忽然想明白了,那個意義的正面是造一兩頁新曆史,不是寫幾篇文章。

    他以前就這樣想過,現在更相信了。

    可是,他想營救汝殷,雖然這不在那個“意義”之中。

     又過了幾天,二頭才和汝殷說了“再見”。

     二頭回到家中,爸爸已然在兩天前下葬了。

    二頭起了誓,從此再不進城去抓藥! 載一九三四年五月《現代》第五卷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