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
關燈
小
中
大
(丁酉)三年清道光十七年
春正月
1月1日
○己卯,上親行禫祭及酌獻禮于魂殿。
○上詣孝和殿,行酌獻禮。
1月2日 ○庚辰,以樸宗薰爲實錄摠裁官,許棨爲鹹鏡南道兵馬節度使,李栻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
1月3日 ○辛巳,給扶安等邑渰戶,恤典。
1月5日 ○癸未,以李元八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6日 ○甲申,上詣魂殿,行告動駕祭,仍出敦化門神輦祗送。
○上又詣孝和殿,行告動駕祭,仍出弘化門,神輦祗送。
1月7日 ○乙酉,躋祔純宗大王、翼宗大王于太廟第十六室十七室。
○景宗大王祧遷于永寧殿,英宗大王以下各室,移安陞奉。
○上詣太廟展謁。
○上禦仁政殿,受賀頒敎,赦。
○宗廟都提調以下施賞有差,左通禮鄭顯璞加資。
1月10日 ○戊子,大王大妃王大妃尊崇後,上禦仁政殿,受賀頒敎,赦。
○上禦,熙政堂,召見時原任大臣禮堂及領敦寧趙萬永,判敦寧金逌根。
大王大妃曰:「今日入侍,已諭於日前賓廳請對。
而國家大事,莫重於舟梁大禮,而當今之日,一時爲急,從速擧行可也。
」 ○祔廟尊崇合慶慶科,命依壬戌年例設行。
1月11日 ○己醜,敎曰:「陳賀時禮房承旨趙庭和、尹秉烈,對擧承旨李憲瑋、李同淳,宣敎官宋應龍、李明迪,竝加資。
」 1月12日 ○庚寅,祔太廟時初獻官以下,祔廟尊崇兩都監別單施賞有差,亞獻官金箕殷,終獻官李羲準,十六室大祝金洙根,十七室大祝徐憲淳,祔廟都監提調李止淵、趙寅永、金學淳,都廳洪在喆、洪羲錫竝加資,大王大妃殿玉冊文書寫官徐耕輔,王大妃殿玉冊文書寫官權敦仁加資。
○以李鼎會爲三道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
○執義權大肯疏曰: 獻納李正履之疏,萬萬駭惋。
夫三司之有合啓,卽一國之同聲也,何嘗以病不聯參,肆然自陳乎?今番洪奭周之事,國人齊憤。
如鸇於萑,孰不同情,而渠以無故時臺,偃然托病,不參加律之請,又復違召,竟緻姑停之境,規避之跡,昭不可掩。
爲先施以屛裔之典,斷不可已也。
批曰:「所請依施。
」 1月13日 ○辛卯,上禦熙政堂,召見黃海監司鄭基一。
大王大妃曰:「卿今辭朝,見今八路弊到極處,有非一朝可言。
而此時務,莫先於議察貪政。
此一款,專在於道伯,似不待予之付托,而當善爲之,益思民爲國本之意,無至弊上潻弊可也。
治續之善不善,何待予言也?」 ○以樸晦壽爲平安道觀察使。
1月14日 ○壬辰,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金在昌爲吏曹判書。
1月15日 ○癸巳,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樸宗薰啓言:「臣於前後,仰陳愚衷者,屢矣,今當新正,更以三條爲獻。
一曰課程不可不嚴,二曰經史不可偏廢,三曰問難不可不勤。
」 ○大王大妃命景廟配享功臣故相臣李濡、閔鎭厚,雖在景宗室祧遷之後,依錄勳人例,施以不祧之典。
「 ○京各司各營,進丙申會計簿。
〈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禦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五十七兩三錢九分,銀子二十九萬五千七百五十七兩五錢五分零,錢文五十三萬二千八十九兩六錢二分,綿紬一百七十七同二十八疋,木一千七百五十五同十七疋十九尺零,苧布一百九同四十二疋二十八尺,布子六百四十一同三疋七尺零,米十三萬六千二百九十二石五鬥五升零,田米一千三百四十三石四鬥二升零,太一萬六千八百七十一石十鬥零,皮雜穀三萬五千七百八十一石十三鬥八升。
〉 1月16日 ○甲午,以宋啓榦爲司憲府大司憲。
1月17日 ○乙未,命捕廳囚崔謙孝等十八人押送,各其道梟首警衆,其餘從輕重酌處,皆膺中徒黨也。
1月18日 ○丙申,大王大妃敎曰:「今番膺賊之窮兇絶悖,非但載籍之所無,其暗投釜館,白地做謊,敢欲搆釁兩國者,尤爲憤惋。
若非館守之卽時覺察,通告而押付,則其稱兵逆節,反國兇圖,何以痛覈鋤治乎?此雖兩國間孚信之所及,亦係館守效誠之端,其在朝家嘉尙之道,豈無格外示意之擧?銀子一千兩,令地部,下送萊府,卽爲傳給館守處,仍以此下敎曉諭爲可之意,分付廟堂。
」 1月19日 ○丁酉,大王大妃敎曰:「日前北關狀啓之廟堂覈奏者,雖未許施,本道之事,一念憧憧,寢食靡甘。
豈以事勢之難,不爲動念於飢民賑貸之請乎?此事不可以常例論,嶺南今年應上納大同米二千石,定差員罔夜裝載,及時入送於北關之意,廟堂三懸鈴行會於兩道道臣。
」 ○以金逌根爲工曹判書。
1月20日 ○戊戌,以李紀淵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正耆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憲球爲全羅道觀察使。
1月21日 ○己亥,設人日製于泮宮。
1月22日 ○庚子,以宋啓榦爲司憲府大司憲。
○命慶科有初試試講設行。
1月23日 ○辛醜,召對于熙政堂。
1月24日 ○壬寅,召對于熙政堂。
○以李憲瑋爲刑曹判書,金相順爲黃海道兵馬節度使,李光正爲京畿觀察使。
1月25日 ○癸卯,召對于熙政堂。
1月27日 ○乙巳,勸講于熙政堂。
1月28日 ○丙午,勸講于熙政堂。
1月29日 ○丁未,勸講于熙政堂。
1月30日 ○戊申,勸講于熙政堂。
○以閔緻成爲吏曹參判,李祖榮爲參議。
二月 2月1日 ○己酉,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春享香祝。
○勸講于熙政堂。
2月2日 ○庚戌,召見京畿監司李光正及下直守令于熙政堂,光正辭陛也。
○勸講于熙政堂。
2月3日 ○辛亥,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南壇祭香祝。
○勸講于熙政堂。
2月4日 ○壬子,勸講于熙政堂。
2月5日 ○癸醜,勸講于熙政堂。
2月6日 ○甲寅,勸講于熙政堂。
2月7日 ○乙卯,勸講于熙政堂。
2月8日 ○丙辰,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文廟釋奠祭香祝。
○勸講于熙政堂。
○以任百觀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趙德永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
2月9日 ○丁巳,勸講于熙政堂。
2月10日 ○戊午,勸講于熙政堂,講《論語》第二卷,閣臣鄭元容曰:「此三章,皆言學,而修學求道之心專一然後,不爲外物所奪,一役乎外,則學無以專矣。
衣服飮食,是日用常行之事,而若存心於美惡之間,則心己外馳,學何暇篤?故顔子之簞瓢自樂,子路之縕袍不恥,蓋其求道之心專一,故爲孔門之高弟矣。
人主處崇高之位,耳目之所接,若不克祛棼華之觀玩好之具,則其於緝熙光明之學,豈可一心專篤乎?」右議政樸宗薰曰:「閣臣所奏好矣。
此章惡衣惡食,以顔子之簞瓢陋巷,子路之衣敝縕袍看之果好,此則以在下之君子爲言也。
若以此意,推看於人君,則又有《論語》中切近之文義,卽子曰:『禹吾無間然章是也。
』」上曰:「菲飮食而緻孝乎鬼神,惡衣服而緻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之謂乎?」宗薰對曰:「然矣。
此在《泰伯篇》,而聖聰誦如已言,臣實欽仰萬萬矣。
」 ○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大王大妃飭科弊及法司闕坐。
○以白殷鎭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2月11日 ○己未,進講于熙政堂。
2月12日 ○庚申,進講于熙政堂。
2月13日 ○辛酉,上禦熙政堂,召見平安監司樸晦壽,統制使李鼎會,大王大妃敎晦壽曰:「本道素多弊瘼,雖非一朝一夕之所可矯捄。
然道伯之下去者,苟能各自誠心對揚,則庶幾漸有實效也。
卿若下去,勿以本道爲繁華,毋忘民事,誠心爲之。
而且將有勑使之行,守令申飭,亦當嚴明,毋至生頉。
且此時一時爲悶,非但如是着念,隨事毋忽可也。
」又敎鼎會曰:「統營,海防重地,三南要衝,而近頗弊敗雲。
下去後,愛恤軍民,誠心殫力也。
」 ○進講于熙政堂。
○以趙元錫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2月14日 ○壬戌,進講于熙政堂。
2月15日 ○癸亥,進講于熙政堂。
2月16日 ○甲子,進講于熙政堂。
2月17日 ○乙醜,進講于熙政堂。
2月18日 ○丙寅,進講于熙政堂。
○中批,以廣州判官金祖根爲承旨。
○差下嘉禮正使前領議政南公轍,副使樸岐壽,以李儒常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設監試覆試于一二所,居首金宗泰、李獻九。
2月19日 ○丁卯,進講于熙政堂。
2月20日 ○戊辰,進講于熙政堂。
○中批,以趙秉龜爲戶曹參判。
2月21日 ○己巳,進講于熙政堂。
2月22日 ○庚午,召見全羅監司李憲球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昨年本道年事,雖不慘兇,便是歉邊,無一邑不受病雲。
其責亶在於方伯守令,而雖不必指的追究,及今下去者,若不寤寐着念,克勤職任,則更待何時而蘇弊乎?因循挨過,不思矯捄之方,則安有朝家設置方伯之意哉?嚴明黜陟,詳察疾苦,俾紓南顧之憂焉。
」 ○夕講于熙政堂。
2月23日 ○辛未,進講于熙政堂。
2月24日 ○壬申,進講于熙政堂。
2月25日 ○癸酉,進講于熙政堂。
2月26日 ○甲戌,行三揀擇于通明殿。
○大王大妃,以承傳色,下敎于賓廳曰:「大婚欲定於前承旨金祖根家,卿等之意何如?」賓廳〈奉朝賀南公轍,領府事李相璜,判府事沈象奎,右
○上詣孝和殿,行酌獻禮。
1月2日 ○庚辰,以樸宗薰爲實錄摠裁官,許棨爲鹹鏡南道兵馬節度使,李栻爲慶尙左道兵馬節度使。
1月3日 ○辛巳,給扶安等邑渰戶,恤典。
1月5日 ○癸未,以李元八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6日 ○甲申,上詣魂殿,行告動駕祭,仍出敦化門神輦祗送。
○上又詣孝和殿,行告動駕祭,仍出弘化門,神輦祗送。
1月7日 ○乙酉,躋祔純宗大王、翼宗大王于太廟第十六室十七室。
○景宗大王祧遷于永寧殿,英宗大王以下各室,移安陞奉。
○上詣太廟展謁。
○上禦仁政殿,受賀頒敎,赦。
○宗廟都提調以下施賞有差,左通禮鄭顯璞加資。
1月10日 ○戊子,大王大妃王大妃尊崇後,上禦仁政殿,受賀頒敎,赦。
○上禦,熙政堂,召見時原任大臣禮堂及領敦寧趙萬永,判敦寧金逌根。
大王大妃曰:「今日入侍,已諭於日前賓廳請對。
而國家大事,莫重於舟梁大禮,而當今之日,一時爲急,從速擧行可也。
」 ○祔廟尊崇合慶慶科,命依壬戌年例設行。
1月11日 ○己醜,敎曰:「陳賀時禮房承旨趙庭和、尹秉烈,對擧承旨李憲瑋、李同淳,宣敎官宋應龍、李明迪,竝加資。
」 1月12日 ○庚寅,祔太廟時初獻官以下,祔廟尊崇兩都監別單施賞有差,亞獻官金箕殷,終獻官李羲準,十六室大祝金洙根,十七室大祝徐憲淳,祔廟都監提調李止淵、趙寅永、金學淳,都廳洪在喆、洪羲錫竝加資,大王大妃殿玉冊文書寫官徐耕輔,王大妃殿玉冊文書寫官權敦仁加資。
○以李鼎會爲三道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
○執義權大肯疏曰: 獻納李正履之疏,萬萬駭惋。
夫三司之有合啓,卽一國之同聲也,何嘗以病不聯參,肆然自陳乎?今番洪奭周之事,國人齊憤。
如鸇於萑,孰不同情,而渠以無故時臺,偃然托病,不參加律之請,又復違召,竟緻姑停之境,規避之跡,昭不可掩。
爲先施以屛裔之典,斷不可已也。
批曰:「所請依施。
」 1月13日 ○辛卯,上禦熙政堂,召見黃海監司鄭基一。
大王大妃曰:「卿今辭朝,見今八路弊到極處,有非一朝可言。
而此時務,莫先於議察貪政。
此一款,專在於道伯,似不待予之付托,而當善爲之,益思民爲國本之意,無至弊上潻弊可也。
治續之善不善,何待予言也?」 ○以樸晦壽爲平安道觀察使。
1月14日 ○壬辰,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金在昌爲吏曹判書。
1月15日 ○癸巳,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樸宗薰啓言:「臣於前後,仰陳愚衷者,屢矣,今當新正,更以三條爲獻。
一曰課程不可不嚴,二曰經史不可偏廢,三曰問難不可不勤。
」 ○大王大妃命景廟配享功臣故相臣李濡、閔鎭厚,雖在景宗室祧遷之後,依錄勳人例,施以不祧之典。
「 ○京各司各營,進丙申會計簿。
〈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禦營摠廳時在黃金一百五十七兩三錢九分,銀子二十九萬五千七百五十七兩五錢五分零,錢文五十三萬二千八十九兩六錢二分,綿紬一百七十七同二十八疋,木一千七百五十五同十七疋十九尺零,苧布一百九同四十二疋二十八尺,布子六百四十一同三疋七尺零,米十三萬六千二百九十二石五鬥五升零,田米一千三百四十三石四鬥二升零,太一萬六千八百七十一石十鬥零,皮雜穀三萬五千七百八十一石十三鬥八升。
〉 1月16日 ○甲午,以宋啓榦爲司憲府大司憲。
1月17日 ○乙未,命捕廳囚崔謙孝等十八人押送,各其道梟首警衆,其餘從輕重酌處,皆膺中徒黨也。
1月18日 ○丙申,大王大妃敎曰:「今番膺賊之窮兇絶悖,非但載籍之所無,其暗投釜館,白地做謊,敢欲搆釁兩國者,尤爲憤惋。
若非館守之卽時覺察,通告而押付,則其稱兵逆節,反國兇圖,何以痛覈鋤治乎?此雖兩國間孚信之所及,亦係館守效誠之端,其在朝家嘉尙之道,豈無格外示意之擧?銀子一千兩,令地部,下送萊府,卽爲傳給館守處,仍以此下敎曉諭爲可之意,分付廟堂。
」 1月19日 ○丁酉,大王大妃敎曰:「日前北關狀啓之廟堂覈奏者,雖未許施,本道之事,一念憧憧,寢食靡甘。
豈以事勢之難,不爲動念於飢民賑貸之請乎?此事不可以常例論,嶺南今年應上納大同米二千石,定差員罔夜裝載,及時入送於北關之意,廟堂三懸鈴行會於兩道道臣。
」 ○以金逌根爲工曹判書。
1月20日 ○戊戌,以李紀淵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正耆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憲球爲全羅道觀察使。
1月21日 ○己亥,設人日製于泮宮。
1月22日 ○庚子,以宋啓榦爲司憲府大司憲。
○命慶科有初試試講設行。
1月23日 ○辛醜,召對于熙政堂。
1月24日 ○壬寅,召對于熙政堂。
○以李憲瑋爲刑曹判書,金相順爲黃海道兵馬節度使,李光正爲京畿觀察使。
1月25日 ○癸卯,召對于熙政堂。
1月27日 ○乙巳,勸講于熙政堂。
1月28日 ○丙午,勸講于熙政堂。
1月29日 ○丁未,勸講于熙政堂。
1月30日 ○戊申,勸講于熙政堂。
○以閔緻成爲吏曹參判,李祖榮爲參議。
二月 2月1日 ○己酉,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景慕宮春享香祝。
○勸講于熙政堂。
2月2日 ○庚戌,召見京畿監司李光正及下直守令于熙政堂,光正辭陛也。
○勸講于熙政堂。
2月3日 ○辛亥,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南壇祭香祝。
○勸講于熙政堂。
2月4日 ○壬子,勸講于熙政堂。
2月5日 ○癸醜,勸講于熙政堂。
2月6日 ○甲寅,勸講于熙政堂。
2月7日 ○乙卯,勸講于熙政堂。
2月8日 ○丙辰,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文廟釋奠祭香祝。
○勸講于熙政堂。
○以任百觀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趙德永爲全羅右道水軍節度使。
2月9日 ○丁巳,勸講于熙政堂。
2月10日 ○戊午,勸講于熙政堂,講《論語》第二卷,閣臣鄭元容曰:「此三章,皆言學,而修學求道之心專一然後,不爲外物所奪,一役乎外,則學無以專矣。
衣服飮食,是日用常行之事,而若存心於美惡之間,則心己外馳,學何暇篤?故顔子之簞瓢自樂,子路之縕袍不恥,蓋其求道之心專一,故爲孔門之高弟矣。
人主處崇高之位,耳目之所接,若不克祛棼華之觀玩好之具,則其於緝熙光明之學,豈可一心專篤乎?」右議政樸宗薰曰:「閣臣所奏好矣。
此章惡衣惡食,以顔子之簞瓢陋巷,子路之衣敝縕袍看之果好,此則以在下之君子爲言也。
若以此意,推看於人君,則又有《論語》中切近之文義,卽子曰:『禹吾無間然章是也。
』」上曰:「菲飮食而緻孝乎鬼神,惡衣服而緻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之謂乎?」宗薰對曰:「然矣。
此在《泰伯篇》,而聖聰誦如已言,臣實欽仰萬萬矣。
」 ○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大王大妃飭科弊及法司闕坐。
○以白殷鎭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2月11日 ○己未,進講于熙政堂。
2月12日 ○庚申,進講于熙政堂。
2月13日 ○辛酉,上禦熙政堂,召見平安監司樸晦壽,統制使李鼎會,大王大妃敎晦壽曰:「本道素多弊瘼,雖非一朝一夕之所可矯捄。
然道伯之下去者,苟能各自誠心對揚,則庶幾漸有實效也。
卿若下去,勿以本道爲繁華,毋忘民事,誠心爲之。
而且將有勑使之行,守令申飭,亦當嚴明,毋至生頉。
且此時一時爲悶,非但如是着念,隨事毋忽可也。
」又敎鼎會曰:「統營,海防重地,三南要衝,而近頗弊敗雲。
下去後,愛恤軍民,誠心殫力也。
」 ○進講于熙政堂。
○以趙元錫爲慶尙左道水軍節度使。
2月14日 ○壬戌,進講于熙政堂。
2月15日 ○癸亥,進講于熙政堂。
2月16日 ○甲子,進講于熙政堂。
2月17日 ○乙醜,進講于熙政堂。
2月18日 ○丙寅,進講于熙政堂。
○中批,以廣州判官金祖根爲承旨。
○差下嘉禮正使前領議政南公轍,副使樸岐壽,以李儒常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
○設監試覆試于一二所,居首金宗泰、李獻九。
2月19日 ○丁卯,進講于熙政堂。
2月20日 ○戊辰,進講于熙政堂。
○中批,以趙秉龜爲戶曹參判。
2月21日 ○己巳,進講于熙政堂。
2月22日 ○庚午,召見全羅監司李憲球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昨年本道年事,雖不慘兇,便是歉邊,無一邑不受病雲。
其責亶在於方伯守令,而雖不必指的追究,及今下去者,若不寤寐着念,克勤職任,則更待何時而蘇弊乎?因循挨過,不思矯捄之方,則安有朝家設置方伯之意哉?嚴明黜陟,詳察疾苦,俾紓南顧之憂焉。
」 ○夕講于熙政堂。
2月23日 ○辛未,進講于熙政堂。
2月24日 ○壬申,進講于熙政堂。
2月25日 ○癸酉,進講于熙政堂。
2月26日 ○甲戌,行三揀擇于通明殿。
○大王大妃,以承傳色,下敎于賓廳曰:「大婚欲定於前承旨金祖根家,卿等之意何如?」賓廳〈奉朝賀南公轍,領府事李相璜,判府事沈象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