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
關燈
小
中
大
予是婦人,素無知識,故每欲訓導於主上,而不可得矣。
大臣諸臣,當以嘉言,頻頻仰達,則以主上聰明仁聖,必聽從矣。
」右議政李止淵曰:「臣等敢不殫竭輔導?而大凡治不外乎學,頻接臣僚,交相勉勵,然後情志流通,智慮開發。
當此艱虞之會,君德成就,專係於此,而開講輒有作輟,臨筵亦無問難,其在群下顒祝之地,誠不勝憧憧矣。
」大王大妃敎曰:「大臣之言,果切實矣。
主上方在沖年,益盡貢難之道,期有就將之效,予日望之。
」 ○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完植爲左邊捕盜大將。
4月26日 ○辛卯,上禦仁政殿,行庭試文武科放榜。
○鹹鏡監司金炳朝,卒于官,以樸岐壽代之。
4月27日 ○壬辰,上禦熙政堂,受文武新恩謝恩。
○以洪敬謨爲刑曹判書。
4月28日 ○癸巳,中批,以閔永勳爲司諫院大司諫。
五月 5月1日 ○乙未,以鄭元容爲禮曹判書。
5月2日 ○丙申,以徐箕淳爲吏曹參判。
5月6日 ○庚子,平安監司鄭基善,卒于官,以金蘭淳代之。
5月10日 ○甲辰,召見鹹鏡監司樸岐壽于熙政堂,辭陛也。
○以李光正爲江原道觀察使,樸綺壽爲奎章閣提學,金興根爲直提學。
5月12日 ○丙午,晝講于熙政堂。
5月17日 ○辛亥,晝講于熙政堂。
5月18日 ○壬子,晝講于熙政堂。
○慶尙監司金道喜,以比安縣定北面,四月二十七日,暴風急雨,飛雹大者如瓢,小者如拳,民家漂頹,人畜渰死。
十裡大坪,便成赤地,牟麥有根而無莖,秧坂田種,園菜無孑遺,山上雜木,枝葉盡落。
邱壑間堆積之雹,三日不消。
龍宮東南五面,醴泉縣內縣東兩面,鹹昌西北兩面,義城北部等六面,亦被雹,各穀擧被打傷,殆無餘存,啓。
5月25日 ○己未,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及平安監司金蘭淳,蘭淳辭陛也。
大王大妃敎曰:「近來秋曹邪學之懲治何如雲耶?此類若不趁卽除鋤,則其滋蔓之慮,不啻尋常,豈可一時踈忽,而如是稽緩乎?」右議政李止淵曰:「當初所聞,不啻狼藉,而飭令之後,尙無被捉者。
此未必彼輩有所懲畏,革心而然矣。
」大王大妃敎曰:「雖被捉,當刑者,尙不畏死,其未捉之前,能畏法自新,何可必耶?」止淵曰:「在數十年前,人心猶皆驚憤,知有討邪之法矣,今則不然,視若尋常,此最憂憫矣。
」大王大妃敎曰:「自家藏勿令搜奪之後,捕校輩,更無所捉者雲,豈有如許國體乎?此非予之獨憂,朝廷之所共深慮也,未久,安知朝廷士夫間,無浸染者乎?大臣出去後,招緻捕將,益加申飭可也。
」止淵啓言:「卽見前全羅監司李憲球所奏,則備陳本道舊災最多,爲耕民偏害之狀,及各宮各營司屯土收稅時,京差貽弊之端,有令廟堂稟處之命矣。
今若就僞頉處,一一査出還實,則所謂舊陳,不期正而自正,令道臣,量其難易便否,另飭守宰,俾卽擧行。
京差之爲小民切瘼,誠如所奏。
收稅時,凡執摠多寡,作錢高低,必皆關由於本官,各宮各營司,亦無得執言葛藤,則庶可爲顧畏自戢。
而在京差,不至失利,在屯民,足得息肩,請令道臣,依此成節目,揭置於各邑屯所,以爲永久遵行。
此兩弊非獨本道爲然,一體知委於諸道,期有爲民祛弊之實效。
」從之。
○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嘉愚爲漢城府判尹。
六月 6月1日 ○乙醜,命禜祭,不蔔日設行,以久雨也。
6月4日 ○戊辰,京畿畢賑狀啓,坡州等公賑十六邑,饑民二十四萬四千九百六口,仁川等救急,十五邑鎭饑民,五萬四千八百四十二口,賑資各穀二萬三千四百九十三石九鬥五升零,忠淸道畢賑狀啓,各邑營鎭驛饑民五十八萬四千九百八十三口,賑資各穀,折租七萬二千二百五十三石十四鬥六升零,米二千七百四十石,各人補賑錢五萬四千兩零。
6月6日 ○庚午,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李止淵啓言:「嶺南三倉漕船合十四隻,及湖南執籌船四隻臭載之報,次第而至,此乃嶺漕設置後初有之事。
依正廟甲寅年例,監色沙格等,令湖南道臣,鉤問馳啓,領運各差員及護送地方守令邊將等,當自該曹該廳,回啓,請勘始終失飭之嶺湖道臣竝重推。
而當此經費罔涯之時,又有此狼狽,如不量入而爲出,則一年支計,萬無其策。
應天弭災之實,竊有望於躬先節儉矣。
」大王大妃敎曰:「近來稅船緻敗之報,比多於前,或値怪雨獰風,蒼黃中狼狽,無怪其然。
而許多奸弊,無所不有,乃至於年增歲加,民間粒粒辛苦之膏血,作爲渠輩消瀜之資。
今番許多船緻敗,非謂奸情之必有,而此若不嚴加處置,來頭之憂,不知何屆。
躬先節儉之論,所陳甚好。
今日賓對進定,專爲講確此事也。
大臣與戶惠堂,爛商節省之方,條列以入,則雖至難之事,予當不靳聽施,須深思好策,以爲對揚之地。
」戶曹判書李紀淵啓言:「標紙別入,卽我祖宗故規之未有者也。
四五年來,各種別入,略綽計折,殆近二十萬緡,此固屢經大禮,不得不然,而較看已往,卽係初有。
且以紙地席子等物種言之,目下會計,非無遺在,一經勑行與別使,則今之遺在,後必加下,此不可謂遺在取用,無關經費也明矣。
目下雖有裁省之擧,若使別用,猶復如前,則烏在其節省之意乎?此等處,若蒙洞然照燭,終始留心則民國慶幸矣。
」大王大妃曰:「以標紙別入,或因有不得已之事,而從今以往,自內當各別節省,自外如有難處之事,一竝草記,外此益加裁省,俾爲牽補之道。
」宣惠堂上趙寅永啓言:「各道災摠數,近十萬結,內而京貢價,外而營邑需之分數裁減,自是法例。
而至於昨年,則災結爲八萬六千九百餘結,故外道則雖爲減分,京貢則不爲擧論矣。
見今運船臭載,至爲十八隻,而其中本廳納穀物都數,一萬三千餘石矣。
自今年七月,至明年四月,京貢價十分一減分磨鍊,以爲支調之地。
」大王大妃敎曰:「特以十五分一,減分施行。
」 ○以成遂默爲成均館大司成。
6月8日 ○壬申,大王大妃敎曰:「今番許多拯米,將爲湖南沿民難言之弊。
三漕倉兩處臭載十四隻拯米太,特依壬子年例,從民願發賣,以錢上送,切勿分給民間事,廟堂星火知委。
」 6月10日 ○甲戌,誅邪學罪人李光烈、金女、長金等八人。
6月11日 ○乙亥,太白晝見。
○大王大妃敎曰:「今番稅船臭載,歷日思之,驚歎未已。
貢價減分,已出於萬不得已,而自上亦不可不先有示意之擧。
自來朔至明年四月各殿所入草注紙,特爲減半,俾一分有裨於經用。
」 ○以金煐爲右邊捕盜大將。
○命關東補蔘庫錢未捧七千六百兩,特爲蕩減。
6月17日 ○辛巳,以李景在爲吏曹參判,李若愚爲司憲府大司憲,金遇明爲司諫院大司諫。
6月20日 ○甲申,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6月22日 ○丙戌,召見江原監司李光正于熙政堂,辭陛也。
○判下戶惠廳裁省別單。
宣惠廳、畿營儲置減分錢二千五百兩。
〈本道儲置裁減還寢事,旣因備局回啓許施矣,米條五千石已爲收租劃下,今無可論而至於錢條一萬兩,當此京貢減分之時,不可以銷刻爲嫌,此則於法例,當爲減分上下。
〉內閣乙亥加劃錢一千兩內,五百兩量減,內需司藥材價米一千石內,限三百石量減。
〈本以壯營支放次權減三南藥材,而價米之會減大同者,移屬本營而本營罷後,以辛酉奴婢貢給代屬于本廳矣,令屬內司。
〉摠戎廳月課價米九百九十石內,一百石,限十年權減。
訓局火藥價米四百石,禁衛營火藥價米三百四十石,禦營廳火藥價米三百四十石,已上間年上下者,而折半限十年權減,訓局兼料米七千二百石內,二百石權減,以原價送之,牙山漕船,限二隻權減,〈每隻漕復米七十六石零。
〉廳內公用,量宜裁減。
○戶曹各宮房免稅已輸送條外,自今六月至明年新捧,依判下定式,十五分一除留次捧甘,〈京貢減分時,例依其數除留。
〉內需司,移送北關州倉入上給代米一千二百四石內,春夏等條,已爲輸送,自今年秋冬等,至明年春等,代錢輸送。
〈該司事勢如甚難,則以待新捧,上下爲定。
〉敎曰:「依前輸送訓局兼料米一千七百四十石中,量宜除留,使行時賜米,代錢上下,明禮宮輸送錢一千八百兩,慶壽宮輸送錢一千五百兩,已上還寢,敎以慶壽宮五百兩輸送,尙方燕貿各種價,依己巳甲戌年例停止,內需司移送鐵物,自今年六月至明年四月,不爲輸送,曹內公用,量宜裁減。
」 ○召見忠淸左道暗行禦史任百經于熙政堂,罪淸安縣監李繼在,木川縣監李寅永,忠州牧使申在翼,全義縣監李義延,淸風府使樸宗琬,槐山郡守金炳鬥,溫陽郡守成憲曾,靑山縣監李龍在,牙山縣監鄭祉榮,延豐縣監李象信,新昌縣監李鼎耉,栗峯察訪樸皓壽等有差,因禦史書啓也。
6月25日 ○己醜,召見京畿暗行禦史洪永圭于熙政堂,罪振威縣令樸長馣,楊州前牧使閔永勳,坡州前牧使閔晳,南陽前府使崔弘德,長湍前後府使李玄大、金晉淵,富平府使曺錫玄,陰竹縣監李亮祚,仁川府使李衡遠,安城前郡守李容在,陽城前縣監樸來亨,南陽府使崔漢翼等有差,因禦史書啓也。
○命湖西公賑邑,自備穀守令等施賞。
6月26日 ○庚寅,以金弘根爲司憲府大司憲。
○召見忠淸右道暗行禦史趙徽林于熙政堂,罪靑陽前縣監沈遠悅,舒川前郡守樸萊壽,唐津縣監金大淵,洪州前牧使金鑅,公州前判官李鼎耉,瑞山郡守宋在誼,沔川前郡守金益根,大興前縣監閔洙龍,庇仁前縣監李復鉉,保寧縣監李義益,魯城縣監徐光奎等有差,因禦史書啓也。
6月28日 ○壬辰,召見前江原監司洪穉圭于熙政堂,遞來也。
6月29日 ○癸巳,罪忠淸前前水使柳文儉,水虞候李義儉等有差,因禦史書啓也。
○都政下批,以樸永元爲工曹判書,李翊會爲司憲府大司憲,樸宗吉爲司諫院大司諫。
秋七月 7月1日 ○甲午,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于熙政堂。
○以金煐爲平安道兵馬節度使,具信喜爲左邊捕盜大將。
7月6日 ○己亥,以金左根爲吏曹參議。
7月11日 ○甲辰,以趙秉鉉爲兵曹判書。
7月12日 ○乙巳,備邊司啓言:「卽見京畿暗行禦史洪永圭別單,則其一,本道軍政事也。
近來民少役繁,虛名勒徵疊疤,轉成切骨之瘼,豈民摠比前日減,役名視古歲增而然也?特冒頉多岐,査櫛失要,遂使畿輔根本之地,民不堪命,無一完處。
若先自巡營,另汰營屬之諸般保率,移充元額,仍令各邑,取校院額外各廳募屬,各裡稧房,墓村投托,一一括出,則充額塡闕,不患不足。
其一,巡雇兩庫還耗之以租折米,每石五兩,各項耗作之際,將此混加換作,加減一事,亟行釐改事也。
五兩定價者,似必較計支放之數而然,而至於各項還耗之夤緣混作,難保必無,道臣嚴加察飭。
其一,還逋事也。
逋吏之不惟不嚴繩而知戢,或諉以椎剝無奈,甚至塡差任窠,作爲完逋之妙方。
如是而吏何所憚,法將安施,關飭列邑,詳査糴簿,摘發逋魁,指名報營,自巡營,又卽登聞,以爲依法勘斷之地。
其一,畿甸驛弊事也。
今此五條中,使客之濫騎也,營屬之冒騎也,位土之賣買也,此皆有關邦禁,到底禁戢,隨現嚴懲,所謂京雇馬之爲弊於各驛,極係可駭,劃卽査櫛。
一竝澄汰,至於兩項錢之自巡營主管,似或有不得不然之端,此則仍改之間,從便釐正。
其一,喬桐軍額虛錄事也。
犯摠與別軍官,皆有勤仕履歷,然後始許陞差,仍定額數,則可無如前混冒之弊,而虛伍充定,亦將漸次就完,依繡單使之量宜施行。
權罷陸軍,加作軍官事,揆以事理,似涉窐礙。
且係軍制,有難遽議變通,置之。
」又啓言:「卽見忠淸左道暗行禦史任百經別單,則其一簽丁之苦由於失丁,其中作米軍,每名納米六鬥,竝計雜費,將近十鬥,其爲哀矜,有倍他役,至於淸州軍額,太半虛名,至有昨年斂戶之擧,依忠州已例,特許代錢上納事也。
淸州保米代錢事,繡單所論,雖援忠州已行之例,而更爲許施,則列邑倖望,將無己時,置之。
其一,堤川軍錢,以結布變通事也。
軍錢輸納,其法甚重,雖有許多之弊,此欲矯捄,當以査正充伍,爲本結布
大臣諸臣,當以嘉言,頻頻仰達,則以主上聰明仁聖,必聽從矣。
」右議政李止淵曰:「臣等敢不殫竭輔導?而大凡治不外乎學,頻接臣僚,交相勉勵,然後情志流通,智慮開發。
當此艱虞之會,君德成就,專係於此,而開講輒有作輟,臨筵亦無問難,其在群下顒祝之地,誠不勝憧憧矣。
」大王大妃敎曰:「大臣之言,果切實矣。
主上方在沖年,益盡貢難之道,期有就將之效,予日望之。
」 ○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完植爲左邊捕盜大將。
4月26日 ○辛卯,上禦仁政殿,行庭試文武科放榜。
○鹹鏡監司金炳朝,卒于官,以樸岐壽代之。
4月27日 ○壬辰,上禦熙政堂,受文武新恩謝恩。
○以洪敬謨爲刑曹判書。
4月28日 ○癸巳,中批,以閔永勳爲司諫院大司諫。
五月 5月1日 ○乙未,以鄭元容爲禮曹判書。
5月2日 ○丙申,以徐箕淳爲吏曹參判。
5月6日 ○庚子,平安監司鄭基善,卒于官,以金蘭淳代之。
5月10日 ○甲辰,召見鹹鏡監司樸岐壽于熙政堂,辭陛也。
○以李光正爲江原道觀察使,樸綺壽爲奎章閣提學,金興根爲直提學。
5月12日 ○丙午,晝講于熙政堂。
5月17日 ○辛亥,晝講于熙政堂。
5月18日 ○壬子,晝講于熙政堂。
○慶尙監司金道喜,以比安縣定北面,四月二十七日,暴風急雨,飛雹大者如瓢,小者如拳,民家漂頹,人畜渰死。
十裡大坪,便成赤地,牟麥有根而無莖,秧坂田種,園菜無孑遺,山上雜木,枝葉盡落。
邱壑間堆積之雹,三日不消。
龍宮東南五面,醴泉縣內縣東兩面,鹹昌西北兩面,義城北部等六面,亦被雹,各穀擧被打傷,殆無餘存,啓。
5月25日 ○己未,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及平安監司金蘭淳,蘭淳辭陛也。
大王大妃敎曰:「近來秋曹邪學之懲治何如雲耶?此類若不趁卽除鋤,則其滋蔓之慮,不啻尋常,豈可一時踈忽,而如是稽緩乎?」右議政李止淵曰:「當初所聞,不啻狼藉,而飭令之後,尙無被捉者。
此未必彼輩有所懲畏,革心而然矣。
」大王大妃敎曰:「雖被捉,當刑者,尙不畏死,其未捉之前,能畏法自新,何可必耶?」止淵曰:「在數十年前,人心猶皆驚憤,知有討邪之法矣,今則不然,視若尋常,此最憂憫矣。
」大王大妃敎曰:「自家藏勿令搜奪之後,捕校輩,更無所捉者雲,豈有如許國體乎?此非予之獨憂,朝廷之所共深慮也,未久,安知朝廷士夫間,無浸染者乎?大臣出去後,招緻捕將,益加申飭可也。
」止淵啓言:「卽見前全羅監司李憲球所奏,則備陳本道舊災最多,爲耕民偏害之狀,及各宮各營司屯土收稅時,京差貽弊之端,有令廟堂稟處之命矣。
今若就僞頉處,一一査出還實,則所謂舊陳,不期正而自正,令道臣,量其難易便否,另飭守宰,俾卽擧行。
京差之爲小民切瘼,誠如所奏。
收稅時,凡執摠多寡,作錢高低,必皆關由於本官,各宮各營司,亦無得執言葛藤,則庶可爲顧畏自戢。
而在京差,不至失利,在屯民,足得息肩,請令道臣,依此成節目,揭置於各邑屯所,以爲永久遵行。
此兩弊非獨本道爲然,一體知委於諸道,期有爲民祛弊之實效。
」從之。
○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嘉愚爲漢城府判尹。
六月 6月1日 ○乙醜,命禜祭,不蔔日設行,以久雨也。
6月4日 ○戊辰,京畿畢賑狀啓,坡州等公賑十六邑,饑民二十四萬四千九百六口,仁川等救急,十五邑鎭饑民,五萬四千八百四十二口,賑資各穀二萬三千四百九十三石九鬥五升零,忠淸道畢賑狀啓,各邑營鎭驛饑民五十八萬四千九百八十三口,賑資各穀,折租七萬二千二百五十三石十四鬥六升零,米二千七百四十石,各人補賑錢五萬四千兩零。
6月6日 ○庚午,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右議政李止淵啓言:「嶺南三倉漕船合十四隻,及湖南執籌船四隻臭載之報,次第而至,此乃嶺漕設置後初有之事。
依正廟甲寅年例,監色沙格等,令湖南道臣,鉤問馳啓,領運各差員及護送地方守令邊將等,當自該曹該廳,回啓,請勘始終失飭之嶺湖道臣竝重推。
而當此經費罔涯之時,又有此狼狽,如不量入而爲出,則一年支計,萬無其策。
應天弭災之實,竊有望於躬先節儉矣。
」大王大妃敎曰:「近來稅船緻敗之報,比多於前,或値怪雨獰風,蒼黃中狼狽,無怪其然。
而許多奸弊,無所不有,乃至於年增歲加,民間粒粒辛苦之膏血,作爲渠輩消瀜之資。
今番許多船緻敗,非謂奸情之必有,而此若不嚴加處置,來頭之憂,不知何屆。
躬先節儉之論,所陳甚好。
今日賓對進定,專爲講確此事也。
大臣與戶惠堂,爛商節省之方,條列以入,則雖至難之事,予當不靳聽施,須深思好策,以爲對揚之地。
」戶曹判書李紀淵啓言:「標紙別入,卽我祖宗故規之未有者也。
四五年來,各種別入,略綽計折,殆近二十萬緡,此固屢經大禮,不得不然,而較看已往,卽係初有。
且以紙地席子等物種言之,目下會計,非無遺在,一經勑行與別使,則今之遺在,後必加下,此不可謂遺在取用,無關經費也明矣。
目下雖有裁省之擧,若使別用,猶復如前,則烏在其節省之意乎?此等處,若蒙洞然照燭,終始留心則民國慶幸矣。
」大王大妃曰:「以標紙別入,或因有不得已之事,而從今以往,自內當各別節省,自外如有難處之事,一竝草記,外此益加裁省,俾爲牽補之道。
」宣惠堂上趙寅永啓言:「各道災摠數,近十萬結,內而京貢價,外而營邑需之分數裁減,自是法例。
而至於昨年,則災結爲八萬六千九百餘結,故外道則雖爲減分,京貢則不爲擧論矣。
見今運船臭載,至爲十八隻,而其中本廳納穀物都數,一萬三千餘石矣。
自今年七月,至明年四月,京貢價十分一減分磨鍊,以爲支調之地。
」大王大妃敎曰:「特以十五分一,減分施行。
」 ○以成遂默爲成均館大司成。
6月8日 ○壬申,大王大妃敎曰:「今番許多拯米,將爲湖南沿民難言之弊。
三漕倉兩處臭載十四隻拯米太,特依壬子年例,從民願發賣,以錢上送,切勿分給民間事,廟堂星火知委。
」 6月10日 ○甲戌,誅邪學罪人李光烈、金女、長金等八人。
6月11日 ○乙亥,太白晝見。
○大王大妃敎曰:「今番稅船臭載,歷日思之,驚歎未已。
貢價減分,已出於萬不得已,而自上亦不可不先有示意之擧。
自來朔至明年四月各殿所入草注紙,特爲減半,俾一分有裨於經用。
」 ○以金煐爲右邊捕盜大將。
○命關東補蔘庫錢未捧七千六百兩,特爲蕩減。
6月17日 ○辛巳,以李景在爲吏曹參判,李若愚爲司憲府大司憲,金遇明爲司諫院大司諫。
6月20日 ○甲申,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6月22日 ○丙戌,召見江原監司李光正于熙政堂,辭陛也。
○判下戶惠廳裁省別單。
宣惠廳、畿營儲置減分錢二千五百兩。
〈本道儲置裁減還寢事,旣因備局回啓許施矣,米條五千石已爲收租劃下,今無可論而至於錢條一萬兩,當此京貢減分之時,不可以銷刻爲嫌,此則於法例,當爲減分上下。
〉內閣乙亥加劃錢一千兩內,五百兩量減,內需司藥材價米一千石內,限三百石量減。
〈本以壯營支放次權減三南藥材,而價米之會減大同者,移屬本營而本營罷後,以辛酉奴婢貢給代屬于本廳矣,令屬內司。
〉摠戎廳月課價米九百九十石內,一百石,限十年權減。
訓局火藥價米四百石,禁衛營火藥價米三百四十石,禦營廳火藥價米三百四十石,已上間年上下者,而折半限十年權減,訓局兼料米七千二百石內,二百石權減,以原價送之,牙山漕船,限二隻權減,〈每隻漕復米七十六石零。
〉廳內公用,量宜裁減。
○戶曹各宮房免稅已輸送條外,自今六月至明年新捧,依判下定式,十五分一除留次捧甘,〈京貢減分時,例依其數除留。
〉內需司,移送北關州倉入上給代米一千二百四石內,春夏等條,已爲輸送,自今年秋冬等,至明年春等,代錢輸送。
〈該司事勢如甚難,則以待新捧,上下爲定。
〉敎曰:「依前輸送訓局兼料米一千七百四十石中,量宜除留,使行時賜米,代錢上下,明禮宮輸送錢一千八百兩,慶壽宮輸送錢一千五百兩,已上還寢,敎以慶壽宮五百兩輸送,尙方燕貿各種價,依己巳甲戌年例停止,內需司移送鐵物,自今年六月至明年四月,不爲輸送,曹內公用,量宜裁減。
」 ○召見忠淸左道暗行禦史任百經于熙政堂,罪淸安縣監李繼在,木川縣監李寅永,忠州牧使申在翼,全義縣監李義延,淸風府使樸宗琬,槐山郡守金炳鬥,溫陽郡守成憲曾,靑山縣監李龍在,牙山縣監鄭祉榮,延豐縣監李象信,新昌縣監李鼎耉,栗峯察訪樸皓壽等有差,因禦史書啓也。
6月25日 ○己醜,召見京畿暗行禦史洪永圭于熙政堂,罪振威縣令樸長馣,楊州前牧使閔永勳,坡州前牧使閔晳,南陽前府使崔弘德,長湍前後府使李玄大、金晉淵,富平府使曺錫玄,陰竹縣監李亮祚,仁川府使李衡遠,安城前郡守李容在,陽城前縣監樸來亨,南陽府使崔漢翼等有差,因禦史書啓也。
○命湖西公賑邑,自備穀守令等施賞。
6月26日 ○庚寅,以金弘根爲司憲府大司憲。
○召見忠淸右道暗行禦史趙徽林于熙政堂,罪靑陽前縣監沈遠悅,舒川前郡守樸萊壽,唐津縣監金大淵,洪州前牧使金鑅,公州前判官李鼎耉,瑞山郡守宋在誼,沔川前郡守金益根,大興前縣監閔洙龍,庇仁前縣監李復鉉,保寧縣監李義益,魯城縣監徐光奎等有差,因禦史書啓也。
6月28日 ○壬辰,召見前江原監司洪穉圭于熙政堂,遞來也。
6月29日 ○癸巳,罪忠淸前前水使柳文儉,水虞候李義儉等有差,因禦史書啓也。
○都政下批,以樸永元爲工曹判書,李翊會爲司憲府大司憲,樸宗吉爲司諫院大司諫。
秋七月 7月1日 ○甲午,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于熙政堂。
○以金煐爲平安道兵馬節度使,具信喜爲左邊捕盜大將。
7月6日 ○己亥,以金左根爲吏曹參議。
7月11日 ○甲辰,以趙秉鉉爲兵曹判書。
7月12日 ○乙巳,備邊司啓言:「卽見京畿暗行禦史洪永圭別單,則其一,本道軍政事也。
近來民少役繁,虛名勒徵疊疤,轉成切骨之瘼,豈民摠比前日減,役名視古歲增而然也?特冒頉多岐,査櫛失要,遂使畿輔根本之地,民不堪命,無一完處。
若先自巡營,另汰營屬之諸般保率,移充元額,仍令各邑,取校院額外各廳募屬,各裡稧房,墓村投托,一一括出,則充額塡闕,不患不足。
其一,巡雇兩庫還耗之以租折米,每石五兩,各項耗作之際,將此混加換作,加減一事,亟行釐改事也。
五兩定價者,似必較計支放之數而然,而至於各項還耗之夤緣混作,難保必無,道臣嚴加察飭。
其一,還逋事也。
逋吏之不惟不嚴繩而知戢,或諉以椎剝無奈,甚至塡差任窠,作爲完逋之妙方。
如是而吏何所憚,法將安施,關飭列邑,詳査糴簿,摘發逋魁,指名報營,自巡營,又卽登聞,以爲依法勘斷之地。
其一,畿甸驛弊事也。
今此五條中,使客之濫騎也,營屬之冒騎也,位土之賣買也,此皆有關邦禁,到底禁戢,隨現嚴懲,所謂京雇馬之爲弊於各驛,極係可駭,劃卽査櫛。
一竝澄汰,至於兩項錢之自巡營主管,似或有不得不然之端,此則仍改之間,從便釐正。
其一,喬桐軍額虛錄事也。
犯摠與別軍官,皆有勤仕履歷,然後始許陞差,仍定額數,則可無如前混冒之弊,而虛伍充定,亦將漸次就完,依繡單使之量宜施行。
權罷陸軍,加作軍官事,揆以事理,似涉窐礙。
且係軍制,有難遽議變通,置之。
」又啓言:「卽見忠淸左道暗行禦史任百經別單,則其一簽丁之苦由於失丁,其中作米軍,每名納米六鬥,竝計雜費,將近十鬥,其爲哀矜,有倍他役,至於淸州軍額,太半虛名,至有昨年斂戶之擧,依忠州已例,特許代錢上納事也。
淸州保米代錢事,繡單所論,雖援忠州已行之例,而更爲許施,則列邑倖望,將無己時,置之。
其一,堤川軍錢,以結布變通事也。
軍錢輸納,其法甚重,雖有許多之弊,此欲矯捄,當以査正充伍,爲本結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