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
關燈
小
中
大
洪奭周曰:「年前藝文館回祿之後,列聖朝實錄,所當改印。
體重役鉅,尙今未遑矣。
《正廟實錄》,年代尤近,見存半秩,尤不可不先卽補完。
今方有開庫奉審之擧,其中當爲補印之卷,陪來于本館,待新修實錄印出時,仍爲偕印,恐不可已。
」從之。
8月11日 ○壬戌,勸講于熙政堂。
○行都堂錄會圈,四點,李東迪、樸心壽、鄭藎、姜時永、權大肯、趙啓昇、鄭??、金穰根、李殷相、李在直、南獻中、洪說謨、徐憲淳、樸齊憲、曺雲承、兪鎭五、林基洙、李繪九、李魯確、洪翼燮、曺錫亨、趙雲澈、金在根、韓啓源、李晉翼、李時在、李源達、李正履、金德喜、樸來萬,取三十人。
8月12日 ○癸亥,勸講于熙政堂。
8月13日 ○甲子,勸講于熙政堂。
8月14日 ○乙醜,勸講于熙政堂。
8月15日 ○丙寅,勸講于熙政堂。
○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8月16日 ○丁卯,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17日 ○戊辰,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18日 ○己巳,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19日 ○庚午,勸講于熙政堂。
8月20日 ○辛未,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左議政洪奭周曰:「今年農事,播種及時,幸有大登之望矣,五旬亢旱,百穀俱損,窮蔀之間,已有顑頷之形,接濟之策,不可不及今講究矣。
」右議政樸宗薰曰:「恤民之政,固不出於蠲減賙恤之外,而多爲事勢所掣,每難如意。
最所切要,亶在於守令之得人。
假使艱食之民,苟無割剝之政,則視同樂歲矣。
」奭周曰:「韎韋之臣,以弓馬爲事,故雖位至元戎,亦不得乘軒,蓋其職然耳。
近聞堂下武倅,亦皆無難乘轎雲,不勝寒心。
令道臣,隨卽紏察,如法論勘。
」大王大妃從之。
○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完植爲禁衛大將。
○給慶州等邑漂頹戶,恤典。
8月21日 ○壬申,勸講于熙政堂。
8月22日 ○癸酉,勸講于熙政堂。
8月23日 ○甲戌,勸講于熙政堂。
8月24日 ○乙亥,勸講于熙政堂。
○設七夕製于泮宮。
8月25日 ○丙子,勸講于熙政堂。
○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8月26日 ○丁醜,勸講于熙政堂。
○以金胤根爲司諫院大司諫。
8月27日 ○戊寅,召對于熙政堂。
8月28日 ○己卯,召對于熙政堂。
○以洪穉圭爲司諫院大司諫。
8月29日 ○庚辰,召對于熙政堂。
九月 9月1日 ○辛巳,上親行朔祭及晝茶禮于魂殿。
○召對于熙政堂。
9月2日 ○壬午,召對于熙政堂。
9月3日 ○癸未,召對于熙政堂。
9月4日 ○甲申,召對于熙政堂。
9月5日 ○乙酉,勸講于熙政堂,講《大學》。
○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大王大妃曰:「年事慘兇,民之衣食,將至俱艱,誠甚悶然。
農者,卽民之本,而農旣失稔,民不聊生,則轉而國受其害矣。
靜究厥由,寔以予躬之忝居此座,無所猷爲,故天降災咎,以示警告。
惶仄之外,愧懼交深矣。
」左議政洪奭周曰:「見今君臣上下之所當孜孜講行者,惟民事爲急。
凡費用之出於民力者,如非萬不得已,則一切以裁損爲主,蠲減之周恤之,惟力所及,靡不用極,而後庶可以鞏固邦本矣。
」大王大妃諭兩銓曰:「年事如此,民皆將至死境,而就中守令,不各別擇差,則此便是自予手盡劉之也。
每當都政,雖有申飭,而猶不免爲例談。
謂此時,主上幼沖,婦女不識政事,恣爲其所欲爲,然從容之時,反而思之,則雖自己所爲之事,應亦自愧,而不知之中,得罪於天地祖宗。
卽今兩銓,尤與他自別之人,雖一政事,勿謂無關係而放心循私。
萬一作罪,則不但他日無歸拜先王之顔,卿輩先祖,亦何可以見之乎?」 ○以鄭元容爲司憲府大司憲。
○召對于熙政堂。
9月6日 ○丙戌,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7日 ○丁亥,上禦仁政殿,行秋到記,講居首洪在重,製述表居首李謙洙,竝直赴殿試。
○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8日 ○戊子,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勸講于熙政堂。
9月9日 ○己醜,勸講于熙政堂。
○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召對于熙政堂。
9月10日 ○庚寅,晝講于熙政堂。
9月11日 ○辛卯,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12日 ○壬辰,設九日製于泮宮。
○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13日 ○癸巳,勸講于熙政堂。
○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以樸永元爲吏曹參判,趙秉龜爲成均館大司成,尹聲大爲慶尙道觀察使。
9月14日 ○甲午,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
9月15日 ○乙未,月有食之。
○勸講于熙政堂。
○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9月16日 ○丙申,勸講于熙政堂。
9月17日 ○丁酉,勸講于熙政堂。
9月18日 ○戊戌,勸講于熙政堂。
9月19日 ○己亥,勸講于熙政堂。
9月20日 ○庚子,朝講于熙政堂。
9月21日 ○辛醜,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22日 ○壬寅,勸講于熙政堂。
○以宋冕載爲司憲府大司憲。
○召對于熙政堂。
9月23日 ○癸卯,勸講于熙政堂。
9月24日 ○甲辰,勸講于熙政堂。
9月25日 ○乙巳,以李光文爲刑曹判書。
9月28日 ○戊申,以趙秉龜爲吏曹參議,金履載爲司憲府大司憲,洪羲瑾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根中爲成均館大司成。
冬十月 10月3日 ○癸醜,上親行冬享于孝和殿。
10月5日 ○乙卯,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戶曹判書李止淵啓言:「江原監司年分狀啓中,以田稅大同停退事,至登後錄矣。
道臣所陳,雖出於民情之切急,而正稅法意至重,該監司韓益相,請罷職。
」從之。
左議政洪奭周,箚請仍任,又從之。
○以李鼎臣爲司諫院大司諫,李嘉愚爲弘文館副提學。
10月6日 ○丙辰,勸講于熙政堂。
10月7日 ○丁巳,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10月8日 ○戊午,勸講于熙政堂。
10月9日 ○己未,勸講于熙政堂。
○以鄭元容爲司憲府大司憲。
10月10日 ○庚申,以權敦仁爲漢城府判尹。
○晝講于熙政堂。
10月11日 ○辛酉,勸講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殿加上尊號文仁,王大妃殿上尊號孝裕,尊崇也。
○純宗大王廟庭配享臣,賓廳會圈,九點,領議政李時秀、金載瓚,右議政金履喬,吏曹判書趙得永。
10月12日 ○壬戌,勸講于熙政堂。
○以洪鍾遠爲吏曹參議,沈能嶽爲議政府左參贊,宋冕載爲右參贊。
10月13日 ○癸亥,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4日 ○甲子,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5日 ○乙醜,上親行望祭及晝茶禮于魂殿。
○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6日 ○丙寅,召見三使臣于熙政堂。
〈冬至正使申在植,副使李魯集,書狀官趙啓昇。
〉辭陛也。
○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7日 ○丁卯,上禦熙政堂,召見慶尙監司尹聲大。
大王大妃曰:「卿之謹愼廉約,朝家之洞燭。
而本道物衆地大,俗厚儲豐,足可恃於緩急矣,今不如古,轉益凋殘,連値薦歉,生靈饑寒,將塡溝壑,晝宵洞屬,食息不甘。
以卿東道已試之績,固不待加勉也。
本道綿兇,比他道尤甚,大同木,特許折半代錢,以紓民力之一分,須體此意,撫摩存恤,俾無南顧之憂焉。
九重雖深,亦有入聞之道,惕念對揚可也。
」 ○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8日 ○戊辰,勸講于熙政堂。
○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
10月19日 ○己巳,
體重役鉅,尙今未遑矣。
《正廟實錄》,年代尤近,見存半秩,尤不可不先卽補完。
今方有開庫奉審之擧,其中當爲補印之卷,陪來于本館,待新修實錄印出時,仍爲偕印,恐不可已。
」從之。
8月11日 ○壬戌,勸講于熙政堂。
○行都堂錄會圈,四點,李東迪、樸心壽、鄭藎、姜時永、權大肯、趙啓昇、鄭??、金穰根、李殷相、李在直、南獻中、洪說謨、徐憲淳、樸齊憲、曺雲承、兪鎭五、林基洙、李繪九、李魯確、洪翼燮、曺錫亨、趙雲澈、金在根、韓啓源、李晉翼、李時在、李源達、李正履、金德喜、樸來萬,取三十人。
8月12日 ○癸亥,勸講于熙政堂。
8月13日 ○甲子,勸講于熙政堂。
8月14日 ○乙醜,勸講于熙政堂。
8月15日 ○丙寅,勸講于熙政堂。
○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8月16日 ○丁卯,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17日 ○戊辰,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18日 ○己巳,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19日 ○庚午,勸講于熙政堂。
8月20日 ○辛未,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左議政洪奭周曰:「今年農事,播種及時,幸有大登之望矣,五旬亢旱,百穀俱損,窮蔀之間,已有顑頷之形,接濟之策,不可不及今講究矣。
」右議政樸宗薰曰:「恤民之政,固不出於蠲減賙恤之外,而多爲事勢所掣,每難如意。
最所切要,亶在於守令之得人。
假使艱食之民,苟無割剝之政,則視同樂歲矣。
」奭周曰:「韎韋之臣,以弓馬爲事,故雖位至元戎,亦不得乘軒,蓋其職然耳。
近聞堂下武倅,亦皆無難乘轎雲,不勝寒心。
令道臣,隨卽紏察,如法論勘。
」大王大妃從之。
○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完植爲禁衛大將。
○給慶州等邑漂頹戶,恤典。
8月21日 ○壬申,勸講于熙政堂。
8月22日 ○癸酉,勸講于熙政堂。
8月23日 ○甲戌,勸講于熙政堂。
8月24日 ○乙亥,勸講于熙政堂。
○設七夕製于泮宮。
8月25日 ○丙子,勸講于熙政堂。
○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8月26日 ○丁醜,勸講于熙政堂。
○以金胤根爲司諫院大司諫。
8月27日 ○戊寅,召對于熙政堂。
8月28日 ○己卯,召對于熙政堂。
○以洪穉圭爲司諫院大司諫。
8月29日 ○庚辰,召對于熙政堂。
九月 9月1日 ○辛巳,上親行朔祭及晝茶禮于魂殿。
○召對于熙政堂。
9月2日 ○壬午,召對于熙政堂。
9月3日 ○癸未,召對于熙政堂。
9月4日 ○甲申,召對于熙政堂。
9月5日 ○乙酉,勸講于熙政堂,講《大學》。
○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大王大妃曰:「年事慘兇,民之衣食,將至俱艱,誠甚悶然。
農者,卽民之本,而農旣失稔,民不聊生,則轉而國受其害矣。
靜究厥由,寔以予躬之忝居此座,無所猷爲,故天降災咎,以示警告。
惶仄之外,愧懼交深矣。
」左議政洪奭周曰:「見今君臣上下之所當孜孜講行者,惟民事爲急。
凡費用之出於民力者,如非萬不得已,則一切以裁損爲主,蠲減之周恤之,惟力所及,靡不用極,而後庶可以鞏固邦本矣。
」大王大妃諭兩銓曰:「年事如此,民皆將至死境,而就中守令,不各別擇差,則此便是自予手盡劉之也。
每當都政,雖有申飭,而猶不免爲例談。
謂此時,主上幼沖,婦女不識政事,恣爲其所欲爲,然從容之時,反而思之,則雖自己所爲之事,應亦自愧,而不知之中,得罪於天地祖宗。
卽今兩銓,尤與他自別之人,雖一政事,勿謂無關係而放心循私。
萬一作罪,則不但他日無歸拜先王之顔,卿輩先祖,亦何可以見之乎?」 ○以鄭元容爲司憲府大司憲。
○召對于熙政堂。
9月6日 ○丙戌,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7日 ○丁亥,上禦仁政殿,行秋到記,講居首洪在重,製述表居首李謙洙,竝直赴殿試。
○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8日 ○戊子,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勸講于熙政堂。
9月9日 ○己醜,勸講于熙政堂。
○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召對于熙政堂。
9月10日 ○庚寅,晝講于熙政堂。
9月11日 ○辛卯,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12日 ○壬辰,設九日製于泮宮。
○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13日 ○癸巳,勸講于熙政堂。
○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以樸永元爲吏曹參判,趙秉龜爲成均館大司成,尹聲大爲慶尙道觀察使。
9月14日 ○甲午,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
9月15日 ○乙未,月有食之。
○勸講于熙政堂。
○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9月16日 ○丙申,勸講于熙政堂。
9月17日 ○丁酉,勸講于熙政堂。
9月18日 ○戊戌,勸講于熙政堂。
9月19日 ○己亥,勸講于熙政堂。
9月20日 ○庚子,朝講于熙政堂。
9月21日 ○辛醜,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22日 ○壬寅,勸講于熙政堂。
○以宋冕載爲司憲府大司憲。
○召對于熙政堂。
9月23日 ○癸卯,勸講于熙政堂。
9月24日 ○甲辰,勸講于熙政堂。
9月25日 ○乙巳,以李光文爲刑曹判書。
9月28日 ○戊申,以趙秉龜爲吏曹參議,金履載爲司憲府大司憲,洪羲瑾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根中爲成均館大司成。
冬十月 10月3日 ○癸醜,上親行冬享于孝和殿。
10月5日 ○乙卯,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戶曹判書李止淵啓言:「江原監司年分狀啓中,以田稅大同停退事,至登後錄矣。
道臣所陳,雖出於民情之切急,而正稅法意至重,該監司韓益相,請罷職。
」從之。
左議政洪奭周,箚請仍任,又從之。
○以李鼎臣爲司諫院大司諫,李嘉愚爲弘文館副提學。
10月6日 ○丙辰,勸講于熙政堂。
10月7日 ○丁巳,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10月8日 ○戊午,勸講于熙政堂。
10月9日 ○己未,勸講于熙政堂。
○以鄭元容爲司憲府大司憲。
10月10日 ○庚申,以權敦仁爲漢城府判尹。
○晝講于熙政堂。
10月11日 ○辛酉,勸講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殿加上尊號文仁,王大妃殿上尊號孝裕,尊崇也。
○純宗大王廟庭配享臣,賓廳會圈,九點,領議政李時秀、金載瓚,右議政金履喬,吏曹判書趙得永。
10月12日 ○壬戌,勸講于熙政堂。
○以洪鍾遠爲吏曹參議,沈能嶽爲議政府左參贊,宋冕載爲右參贊。
10月13日 ○癸亥,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4日 ○甲子,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5日 ○乙醜,上親行望祭及晝茶禮于魂殿。
○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6日 ○丙寅,召見三使臣于熙政堂。
〈冬至正使申在植,副使李魯集,書狀官趙啓昇。
〉辭陛也。
○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7日 ○丁卯,上禦熙政堂,召見慶尙監司尹聲大。
大王大妃曰:「卿之謹愼廉約,朝家之洞燭。
而本道物衆地大,俗厚儲豐,足可恃於緩急矣,今不如古,轉益凋殘,連値薦歉,生靈饑寒,將塡溝壑,晝宵洞屬,食息不甘。
以卿東道已試之績,固不待加勉也。
本道綿兇,比他道尤甚,大同木,特許折半代錢,以紓民力之一分,須體此意,撫摩存恤,俾無南顧之憂焉。
九重雖深,亦有入聞之道,惕念對揚可也。
」 ○勸講于熙政堂。
10月18日 ○戊辰,勸講于熙政堂。
○以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
10月19日 ○己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