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
關燈
小
中
大
件奉藏,監印閣臣,各一件頒賜,繕寫校準及校正監印閣臣提學趙寅永,原任提學鄭元容,提學徐有榘,檢校直提學徐憙淳,直提學樸永元,原任直閣徐俊輔、李光文、李嘉愚、李景在、直閣李公翼、原任待敎李憲瑋、金正喜、檢校待敎趙鬥淳,竝加資。
5月20日 ○壬寅,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以李敦榮爲吏曹參議。
5月21日 ○癸卯,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5月22日 ○甲辰,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5月23日 ○乙巳,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5月24日 ○丙午,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5月25日 ○丁未,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左議政洪奭周曰:「金銀開礦之禁,不但爲農務之妨奪而已,驅無賴之民於爭利之地,其勢必至於相聚爲盜。
故國朝成憲,自來至嚴,而私設礦冶,恣意採取者,往往入聞。
爲先關飭於各道道臣,使之痛禁。
」大王大妃從之。
大王大妃曰:「向見使臣先來狀啓,則因我國下屬之生梗,至于館所之防禁雲,非但事體之傷損,貽羞甚多,若有大於是者,則責將何歸?此實非細慮,此後則須思別樣禁戢之道,更無令有似此之弊也。
」 ○召對于熙政堂。
○行文衡會圈。
三點金逌根、趙寅永、徐有榘、鄭元容、申在植,以趙寅永爲大提學。
○以樸晦壽爲刑曹判書,李熙輔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鄭日永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5月26日 ○戊申,召對于熙政堂。
六月 6月4日 ○丙辰,先是,禦用湯劑,以生材炒硏內入,及煎之,銀罐色變,令秋曹盤覈。
有內閣隷,從藥院隷,借硏器搗硫黃川椒而去,醫屬實不知,而以其器硏內入之劑。
命醫官醫吏內閣隷,減死定配,三提調罷職,仍嚴禁入直官員及掖隷輩,從內局誅求藥料之習。
6月7日 ○己未,召對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淑善翁主,正宗大王貴主,先大王同氣,惟一人。
再昨年以後,依賴貴主之情理,尤爲懇切矣,豈意今日當此之境?慟矣奈何!遣中使護喪,緻賻禮葬等節,令該曹,依例擧行。
成服日,遣內侍緻弔緻祭,東園副器一部輸送事分付。
」 6月9日 ○辛酉,召見,回還進賀兼謝恩三使臣于熙政堂。
6月16日 ○戊辰,召對于熙政堂。
6月18日 ○庚午,上親行誕辰酌獻禮及晝茶禮于魂殿。
○以李顯英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
6月19日 ○辛未,以李相璜爲實錄摠裁官,李寬奎爲京畿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禦使喬桐府使。
6月20日 ○壬申,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大王大妃曰:「向來陵幸祭駄陪去時,婢子爲祭官所止呵,始認偶然,日前陪去之飯監許,又有此事雲。
祭駄自有所重,則止呵實爲未安。
承宣退出,以此意警飭可也。
」左議政洪奭周,請捧現告拏處,大王大妃曰:「不必張大,姑爲申飭,使之後勿如是可也。
」奭周曰:「大政非久當行矣。
今日國勢民命之所寄,專在於字牧之任。
知人之難,自古已然。
而曾前屢試之人,旣有實蹟之可按,至於罷軟昏憒,全不勝任,與貪汚殘刻,無意恤民者,雖在未試之前,亦當莫掩於公議。
秉銓之臣,今方登筵,更以此意,預加勉飭。
」大王大妃曰:「所陳誠如予意。
而前後申飭,銓官終無對揚之實效,有飭而無效,則飭將何益?予則不欲更言。
第當觀之而已。
」奭周曰:「自上以不欲提飭爲敎,而辭旨之截嚴,實倍於提飭。
今日掌銓之臣,皆是朝家倚毗之人,而又登筵席,聞比下敎,豈敢不惕然震懼,思所以精白對揚乎?」大王大妃曰:「大殿方在沖年,國勢孤危,予於哀疚之中,不省外事,凡百施措,惟倚望廷臣而已。
銓官之擇守令,非但爲民,卽爲國也。
守令已試之人,臧否不難聞知,而揀選之際,未見其取捨之必當,誠極慨歎矣。
」大王大妃曰:「江東前倅嚴錫履,聞有治績。
亦是可用之人,而不幸身故,實爲惻然矣。
」奭周曰:「倖門多岐,恩賞太頻,殆不識朝廷官爵之爲貴,此實目下弊端之最可憂歎者。
而雖以武臣之雜岐陞資言之,宣薦初仕之綽有前程者,又何可不踐階級徑,躐於匪次之職乎?至於參下宣傳官之直超緋玉,尤是前所未聞。
日前騎曹試射時,以參外實職陞資者,竝令勿施,此後宣薦參下官之以射技,當在論賞之科者,勿爲超資,隻以陞六施行之意,請著爲定式。
」大王大妃從之。
6月25日 ○丁醜,都政,下批,以洪奭周爲實錄摠裁官,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尹尙圭爲司諫院大司諫,沈漢永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
6月26日 ○戊寅,召對于熙政堂。
6月27日 ○己卯,召對于熙政堂。
6月28日 ○庚辰,以金鏴爲司憲府大司憲,樸永元爲司諫院大司諫。
6月29日 ○辛巳,行藥院入診于熙政堂,召見,下直守令。
秋七月 7月1日 ○壬午,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孝和殿秋享香祝。
○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7月2日 ○癸未,命前右議政樸宗薰,本兼職仍任。
宗薰,前以藥院都提調,在罷散也。
7月3日 ○甲申,召對于熙政堂。
7月4日 ○乙酉,召對于熙政堂。
7月5日 ○丙戌,以徐耕輔爲吏曹判書。
○左參贊樸周壽卒。
○全羅監司金興根,以綾州等邑民家漂頹二百九十一戶,人命渰壓死九十七名,啓。
7月8日 ○己醜,以金蘭淳爲兵曹判書,金箕殷爲議政府右參贊。
7月11日 ○壬辰,上詣孝和殿展謁。
7月12日 ○癸巳,召對于熙政堂。
7月14日 ○乙未,召對于熙政堂。
7月15日 ○丙申,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7月16日 ○丁酉,召對于熙政堂。
7月18日 ○己亥,以張敎根爲成均館大司成。
7月20日 ○辛醜,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以金弘根爲弘文館副提學。
7月21日 ○壬寅,召見各道京試官都事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曰:「試官都事,皆詳聽予言。
昨年試官之去,曾有別飭,而終不無不美之說,以緻怨歸於國家。
卽今人心,雖曰危險,若無自失之端,則豈有物情咈鬱之理乎?非無嚴處之意,而傳聞不可取信,故不爲追究。
今番若復如前,則無論虛實,當勘重典,將如何試取?」諸試官、都事奏曰:「當竭誠奉公。
」大王大妃曰:「予今勉飭之不已,爾等各自惕念,無或踈忽,皆以至公善試可也。
」 ○召對于熙政堂。
7月22日 ○癸卯,勸講于熙政堂。
○以李憲瑋爲弘文館副提學。
7月23日 ○甲辰,勸講于熙政堂。
7月24日 ○乙巳,勸講于熙政堂。
7月25日 ○丙午,勸講于熙政堂。
上曰:「恂恂之義何也?」閣臣徐俊輔曰:「恂恂,信實之意,而信者,存誠之謂也,實者,無僞之謂也。
」上曰:「大臣陳之。
」右議政樸宗薰曰:「恂恂,誠實無僞之謂也。
孔子恂恂之行,不但於鄕黨爲然。
而鄕黨父母所在,故必如是,則其在朝廷之上,尤當如何?一章之中,發問此恂恂二字之義,聖意至矣。
」 7月26日 ○丁未,勸講于熙政堂。
7月27日 ○戊申,勸講于熙政堂。
7月28日 ○己酉,勸講于熙政堂。
7月29日 ○庚戌,勸講于熙政堂。
7月30日 ○辛亥,勸講于熙政堂。
八月 8月1日 ○壬子,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勸講于熙政堂。
8月2日 ○癸醜,勸講于熙政堂。
8月3日 ○甲寅,勸講于熙政堂。
○行館錄。
五點,李東迪、權大肯、趙啓昇、鄭??、李殷相、李在直、南獻中、洪說謨、徐憲淳、樸齊憲、曺雲承、兪鎭五、洪翼燮、趙雲澈、金在根、韓啓源、李晉翼、李時在、李正履、金德喜取二十人。
8月4日 ○乙卯,勸講于熙政堂。
○給昌原等邑漂頹戶,恤典。
8月5日 ○丙辰,勸講于熙政堂。
8月6日 ○丁巳,勸講于熙政堂。
8月7日 ○戊午,勸講于熙政堂。
8月8日 ○己未,勸講于熙政堂。
8月9日 ○庚申,上親行孝和殿誕辰酌獻禮。
○以閔泰鏞爲吏曹參議,曺鳳振爲刑曹判書。
8月10日 ○辛酉,勸講于熙政堂。
左議政
5月20日 ○壬寅,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以李敦榮爲吏曹參議。
5月21日 ○癸卯,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5月22日 ○甲辰,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5月23日 ○乙巳,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5月24日 ○丙午,召對于熙政堂。
○別講于熙政堂。
5月25日 ○丁未,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左議政洪奭周曰:「金銀開礦之禁,不但爲農務之妨奪而已,驅無賴之民於爭利之地,其勢必至於相聚爲盜。
故國朝成憲,自來至嚴,而私設礦冶,恣意採取者,往往入聞。
爲先關飭於各道道臣,使之痛禁。
」大王大妃從之。
大王大妃曰:「向見使臣先來狀啓,則因我國下屬之生梗,至于館所之防禁雲,非但事體之傷損,貽羞甚多,若有大於是者,則責將何歸?此實非細慮,此後則須思別樣禁戢之道,更無令有似此之弊也。
」 ○召對于熙政堂。
○行文衡會圈。
三點金逌根、趙寅永、徐有榘、鄭元容、申在植,以趙寅永爲大提學。
○以樸晦壽爲刑曹判書,李熙輔爲慶尙右道兵馬節度使,鄭日永爲全羅左道水軍節度使。
5月26日 ○戊申,召對于熙政堂。
六月 6月4日 ○丙辰,先是,禦用湯劑,以生材炒硏內入,及煎之,銀罐色變,令秋曹盤覈。
有內閣隷,從藥院隷,借硏器搗硫黃川椒而去,醫屬實不知,而以其器硏內入之劑。
命醫官醫吏內閣隷,減死定配,三提調罷職,仍嚴禁入直官員及掖隷輩,從內局誅求藥料之習。
6月7日 ○己未,召對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淑善翁主,正宗大王貴主,先大王同氣,惟一人。
再昨年以後,依賴貴主之情理,尤爲懇切矣,豈意今日當此之境?慟矣奈何!遣中使護喪,緻賻禮葬等節,令該曹,依例擧行。
成服日,遣內侍緻弔緻祭,東園副器一部輸送事分付。
」 6月9日 ○辛酉,召見,回還進賀兼謝恩三使臣于熙政堂。
6月16日 ○戊辰,召對于熙政堂。
6月18日 ○庚午,上親行誕辰酌獻禮及晝茶禮于魂殿。
○以李顯英爲鹹鏡北道兵馬水軍節度使。
6月19日 ○辛未,以李相璜爲實錄摠裁官,李寬奎爲京畿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禦使喬桐府使。
6月20日 ○壬申,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大王大妃曰:「向來陵幸祭駄陪去時,婢子爲祭官所止呵,始認偶然,日前陪去之飯監許,又有此事雲。
祭駄自有所重,則止呵實爲未安。
承宣退出,以此意警飭可也。
」左議政洪奭周,請捧現告拏處,大王大妃曰:「不必張大,姑爲申飭,使之後勿如是可也。
」奭周曰:「大政非久當行矣。
今日國勢民命之所寄,專在於字牧之任。
知人之難,自古已然。
而曾前屢試之人,旣有實蹟之可按,至於罷軟昏憒,全不勝任,與貪汚殘刻,無意恤民者,雖在未試之前,亦當莫掩於公議。
秉銓之臣,今方登筵,更以此意,預加勉飭。
」大王大妃曰:「所陳誠如予意。
而前後申飭,銓官終無對揚之實效,有飭而無效,則飭將何益?予則不欲更言。
第當觀之而已。
」奭周曰:「自上以不欲提飭爲敎,而辭旨之截嚴,實倍於提飭。
今日掌銓之臣,皆是朝家倚毗之人,而又登筵席,聞比下敎,豈敢不惕然震懼,思所以精白對揚乎?」大王大妃曰:「大殿方在沖年,國勢孤危,予於哀疚之中,不省外事,凡百施措,惟倚望廷臣而已。
銓官之擇守令,非但爲民,卽爲國也。
守令已試之人,臧否不難聞知,而揀選之際,未見其取捨之必當,誠極慨歎矣。
」大王大妃曰:「江東前倅嚴錫履,聞有治績。
亦是可用之人,而不幸身故,實爲惻然矣。
」奭周曰:「倖門多岐,恩賞太頻,殆不識朝廷官爵之爲貴,此實目下弊端之最可憂歎者。
而雖以武臣之雜岐陞資言之,宣薦初仕之綽有前程者,又何可不踐階級徑,躐於匪次之職乎?至於參下宣傳官之直超緋玉,尤是前所未聞。
日前騎曹試射時,以參外實職陞資者,竝令勿施,此後宣薦參下官之以射技,當在論賞之科者,勿爲超資,隻以陞六施行之意,請著爲定式。
」大王大妃從之。
6月25日 ○丁醜,都政,下批,以洪奭周爲實錄摠裁官,宋穉圭爲司憲府大司憲,尹尙圭爲司諫院大司諫,沈漢永爲全羅道兵馬節度使。
6月26日 ○戊寅,召對于熙政堂。
6月27日 ○己卯,召對于熙政堂。
6月28日 ○庚辰,以金鏴爲司憲府大司憲,樸永元爲司諫院大司諫。
6月29日 ○辛巳,行藥院入診于熙政堂,召見,下直守令。
秋七月 7月1日 ○壬午,上詣仁政殿月臺,親傳孝和殿秋享香祝。
○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7月2日 ○癸未,命前右議政樸宗薰,本兼職仍任。
宗薰,前以藥院都提調,在罷散也。
7月3日 ○甲申,召對于熙政堂。
7月4日 ○乙酉,召對于熙政堂。
7月5日 ○丙戌,以徐耕輔爲吏曹判書。
○左參贊樸周壽卒。
○全羅監司金興根,以綾州等邑民家漂頹二百九十一戶,人命渰壓死九十七名,啓。
7月8日 ○己醜,以金蘭淳爲兵曹判書,金箕殷爲議政府右參贊。
7月11日 ○壬辰,上詣孝和殿展謁。
7月12日 ○癸巳,召對于熙政堂。
7月14日 ○乙未,召對于熙政堂。
7月15日 ○丙申,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7月16日 ○丁酉,召對于熙政堂。
7月18日 ○己亥,以張敎根爲成均館大司成。
7月20日 ○辛醜,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以金弘根爲弘文館副提學。
7月21日 ○壬寅,召見各道京試官都事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曰:「試官都事,皆詳聽予言。
昨年試官之去,曾有別飭,而終不無不美之說,以緻怨歸於國家。
卽今人心,雖曰危險,若無自失之端,則豈有物情咈鬱之理乎?非無嚴處之意,而傳聞不可取信,故不爲追究。
今番若復如前,則無論虛實,當勘重典,將如何試取?」諸試官、都事奏曰:「當竭誠奉公。
」大王大妃曰:「予今勉飭之不已,爾等各自惕念,無或踈忽,皆以至公善試可也。
」 ○召對于熙政堂。
7月22日 ○癸卯,勸講于熙政堂。
○以李憲瑋爲弘文館副提學。
7月23日 ○甲辰,勸講于熙政堂。
7月24日 ○乙巳,勸講于熙政堂。
7月25日 ○丙午,勸講于熙政堂。
上曰:「恂恂之義何也?」閣臣徐俊輔曰:「恂恂,信實之意,而信者,存誠之謂也,實者,無僞之謂也。
」上曰:「大臣陳之。
」右議政樸宗薰曰:「恂恂,誠實無僞之謂也。
孔子恂恂之行,不但於鄕黨爲然。
而鄕黨父母所在,故必如是,則其在朝廷之上,尤當如何?一章之中,發問此恂恂二字之義,聖意至矣。
」 7月26日 ○丁未,勸講于熙政堂。
7月27日 ○戊申,勸講于熙政堂。
7月28日 ○己酉,勸講于熙政堂。
7月29日 ○庚戌,勸講于熙政堂。
7月30日 ○辛亥,勸講于熙政堂。
八月 8月1日 ○壬子,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勸講于熙政堂。
8月2日 ○癸醜,勸講于熙政堂。
8月3日 ○甲寅,勸講于熙政堂。
○行館錄。
五點,李東迪、權大肯、趙啓昇、鄭??、李殷相、李在直、南獻中、洪說謨、徐憲淳、樸齊憲、曺雲承、兪鎭五、洪翼燮、趙雲澈、金在根、韓啓源、李晉翼、李時在、李正履、金德喜取二十人。
8月4日 ○乙卯,勸講于熙政堂。
○給昌原等邑漂頹戶,恤典。
8月5日 ○丙辰,勸講于熙政堂。
8月6日 ○丁巳,勸講于熙政堂。
8月7日 ○戊午,勸講于熙政堂。
8月8日 ○己未,勸講于熙政堂。
8月9日 ○庚申,上親行孝和殿誕辰酌獻禮。
○以閔泰鏞爲吏曹參議,曺鳳振爲刑曹判書。
8月10日 ○辛酉,勸講于熙政堂。
左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