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

關燈
有湊合,容或有事情之偶然,而有意看過,把持無餘,則不幾爲抉摘搆成之歸,而況以先正遺集之査事,延拖捏合於道臣試題,至及於其時査官,而臚列論斷,直驅罔測,則世豈有完人,亦豈能以此服人心哉?苟其不然,予所嚴斥,豈待爾等言乎?至於遺集行査事,令該曹,更爲嚴飭行關,使之卽速擧行。

    以此曉諭,卽爲勸入。

    」 ○敎曰:「泮儒捲堂事,予固以爲太不稱當,已有所洞諭者,而科題之禁莊列,自有舊典,則此雖非大比之比,以此拈出,豈非乖當之甚乎?全羅監司徐箕淳,施以譴罷之典。

    」 ○泮儒再陳所懷,敎曰:「前諭已悉予意,爾等何不曉然,又爲再次所懷乎?聖廟空齋,何等事體,而尙不還入乎?予當更諭之矣。

    今曰此四字,卽鐫賊詬辱大老之言,則固然,而若曰賊鐫自造之語。

    則不可莊周本文,旣無目無二字,故爾等認以爲賊鐫自造之語乎?爾等獨不見紫陽書中,有此語乎?此不過偶爾拈題,而若是捏合,烏能使彼無辭抑服乎?設如爾等之言,彼固眞出於掇拾賊鐫之悖說,陰肆先正之誣辱,此果有一毫加損於先正,一分利益於道臣而然乎?似此事理,較然甚明,則何爲而若是屢煩乎?又設如爾等之言,何必臆逆於然疑之間,摸索於形影之外,以自取誣辱乎?今有一言可辨者,自本館,三懸鈴行關於本道,伊時解題及居魁試券,使之謄上,以覈其隻引莊語與專引紫陽書與否後,摭實草記爲可,以此更諭,使之斯速還入。

    」 11月20日 ○戊子,上禦重熙堂,行藥院入診,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上曰:「日前捲堂事,此何故也?完伯豈知而故爲乎?此必無心之緻也。

    」左議政權敦仁曰:「下敎至當矣。

    泮儒之論則歸之醜正,斥之甚嚴,果若有心爲之,則烏可免醜正之目?而臣則以爲以不平於華陽諸儒,移怒先正,至懷誣辱甘心,與鐫賊同歸,恐是事理之外。

    日前批旨及卽今下敎,誠爲至當矣。

    」上曰:「目無全牛四字,非《莊子》本文,而乃鐫之自造句語雲矣,此在於朱書矣。

    」敦仁曰:「臣亦未及知爲朱書句語,伏見日昨批敎後,始知之矣。

    待其解題及科作上來,則自當有卞之之道矣。

    」上曰:「當初《河西集》事,行査有何所難,而如是處之乎?」敦仁曰:「査事委折,臣亦未得詳聞,而初因金羽休疏,使之行査,初査之不誠實,至令再査,而終不善爲。

    雖未知何爲其然,而成命之下,如是擧行,是豈成說乎?極爲非矣。

    」上曰:「前完伯事,太不善爲矣。

    」 ○以林翰鎭爲司諫院大司諫,李根友爲成均館大司成,金景善爲全羅道觀察使。

     11月21日 ○己醜,贈殯殿謚。

     11月28日 ○丙申,王妃欑宮,啓。

     十二月 12月2日 ○庚子,葬孝顯王後于景陵。

     ○王妃虞駕,至自山陵。

     12月3日 ○辛醜,慶州府尹樸長復,以催科事,濫殺李亨觀兄第,因亨觀妻蹕籲,下本道行査,竄長復于渭原郡。

     12月10日 ○戊申,殯殿都監堂上大護軍金蘭淳,禮曹判書金興根,吏曹判書李光正,都廳校理趙龜夏,國葬都監堂上兵曹判書樸岐壽,戶曹判書樸永元,知敦寧金左根,都廳副司果南秉哲,副司直李宗秉,山陵都監堂上知事洪敬謨,左參贊趙秉鉉,大護軍樸晦壽,都廳副司直趙徽林,副司果南性敎,虞主書寫官副護軍閔緻文,竝加資。

     12月11日 ○己酉,以曺雲承爲成均館大司成。

     12月14日 ○壬子,大王大妃殿,命京外處女禁婚單子,正月內收入。

     12月16日 ○甲寅,以金東健爲司憲府大司憲,吳取善爲吏曹參議,李圭祊爲黃海道觀察使。

     12月17日 ○乙卯,敎曰:「前後提飭何如,而關西殿最,果何爲也?通一路皆善治乎?道臣不欲事事乎?將謂予無足畏憚乎?歷日思之,寧欲無言。

    原啓本還下送,使之改修正上送事,令廟堂,撥馬行會。

    」 12月20日 ○戊午,上禦重熙堂,行藥院入診。

    上曰:「西伯殿最事,此何故也?通一路果皆善治乎?殿最法意何如,前後申飭亦何如,而對揚之道,固當如此乎?果謂予未能照察而然乎?寧有如許道理乎?」都提調金道喜曰:「聖敎誠然矣。

    四十餘州,豈無一人之可以居中者乎?道臣事,果萬萬不可,雖無下詢,臣將欲仰達矣。

    況前後提飭之下,如是擧行,尤不勝駭然。

    而第伏念日前傳敎中:『無足畏憚』四字,此非但道臣之決無是理,實非臣子所可承聞者,大聖人辭敎,恐不當若是迫切。

    欲加處分,何所不宜,而至有此過中之敎乎?」上曰:「卿言亦好矣。

    」道喜曰:「伏願繼自今,凡於絲綸之間,益懋鄭重,允合於辭爲經聲爲律之度焉。

    」 12月22日 ○庚申,設翰林召試于仁政殿,趙龜植、李裕膺、李??選。

     12月25日 ○癸亥,設柑製于仁政殿,賦居首李敎英,直赴殿試。

     12月26日 ○甲子,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都政下批,以曺錫亨爲吏曹參議,閔緻成爲司憲府大司憲,宋持養爲司諫院大司諫,金宅基爲京畿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禦使喬桐府使。

     12月27日 ○乙醜,召見守令邊將初仕人于重熙堂。

     12月29日 ○丁卯,京兆獻民數,五部及八道都元戶一百五十八萬二千三百十三戶,人口男女竝六百七十萬三千六百八十四口。

     〈憲宗經文緯武明仁哲孝大王實錄卷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