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
關燈
小
中
大
淸南北數千裡之地,豈無人材之可用者乎?卿於下去之後,盡心搜訪,道薦以聞也。
○召對于熙政堂。
7月21日 ○戊申,召對于熙政堂。
7月22日 ○己酉,召見各道京試官都事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惟我大行大王,深軫科弊,屢下辭敎,期於正士趨而慰人心,在廷諸臣,庶可以仰揣昔日苦心至意。
今當萬事於戲之餘,京外主試者,不念追先報今之義,或忽於敬畏之道,敢欲濁亂於科場,是無人心無臣分之人。
如此則何以爲國乎?予不多誥,其各自量爲之。
」 ○上禦仁政殿,設秋到記,表居首李晉翼,講居首洪錫圭,竝直赴殿試。
7月23日 ○庚戌,召對于熙政堂。
7月24日 ○辛亥,召見前江原監司趙容和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7月25日 ○壬子,召對于熙政堂。
○左議政洪奭周啓言: 「文科增、式年、別試及庭試之有易書,蓋欲以防奸也。
設法本意,專欲使爲主司者,不得見擧子之筆跡,而今之所謂易書,隻謄篇首數行,及其考校之際,無難取看其本草,事之不誠,莫此爲甚。
如欲一依舊規,盡謄全篇,則見今一場對策之文,輒至累千張,謄寫考準之際,將不免拖到屢旬,且寫役旣甚不些,書手亦當益多,鎖院之內,添卻許多閑雜之人,求其淸肅,又安可得?至於外邑,易書其弊尤甚。
能書之吏,遍排列邑,紙墨之費,皆出科斂,貽害小民,尤所當恤。
蔽一言曰可罷無疑。
如或以流來成典,有難一朝盡罷,則先從初試殿試,而除其易書,亦足使存舊章革流弊之意,兩行不悖。
而科規變通,事體不輕,請博詢處之。
」因大臣禮曹館閣堂上收議僉同,命毋論初會試,一倂革罷。
7月26日 ○癸醜,召對于熙政堂。
7月28日 ○乙卯,召對于熙政堂。
7月29日 ○丙辰,召對于熙政堂。
八月 8月1日 ○丁巳,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召對于熙政堂。
8月2日 ○戊午,召對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今番增廣,主上嗣服一初之慶科,有司之臣,若一毫循私,是上負國家,下忘祖先之人。
君臣上下,當共爲擯斥,不齒人類,而以士子言之,他日爲公爲卿者,若得之不以其道,則此先欺其君也。
以科場言之,入門時雜亂爭鬨之弊,皆由隨從誤入之故,爲其父兄者,各訓其子弟,勿使犯法可也。
」 8月3日 ○己未,召對于熙政堂。
○召見前平安監司鄭元容于熙政堂。
8月4日 ○庚申,召對于熙政堂。
○翰圈,三點,徐耆淳、李源庚、申錫愚、李墩、鄭?朝、金洙根取六人。
8月5日 ○辛酉,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大王大妃命,此後有初試文科,更勿停講。
○召對于熙政堂。
8月6日 ○壬戌,召見三使臣于熙政堂。
〈謝恩正使金鏴,副使李彥淳,書狀官鄭在絅。
〉辭陛也。
○召對于熙政堂。
8月7日 ○癸亥,召對于熙政堂。
8月8日 ○甲子,召對于熙政堂。
8月9日 ○乙醜,上親行誕辰酌獻禮于孝和殿,贊禮以下施賞有差。
執禮行副護軍李羲肇,執尊副司果趙錫龜,大祝副司果趙鶴年,左通禮成龍申,右通禮吳甲良,禮房承旨徐憙淳,竝加資。
8月10日 ○丙寅,召對于熙政堂。
8月11日 ○丁卯,禮曹以昭寧園園上莎草失火延燒,啓,避殿減膳。
8月13日 ○己巳,召見奉審大臣以下于熙政堂。
昭寧園奉審後入來也。
8月15日 ○辛未,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8月16日 ○壬申,以李公翼爲奎章閣直閣,金洙根爲待敎。
8月18日 ○甲戌,召對于熙政堂。
8月19日 ○乙亥,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20日 ○丙子,召對于熙政堂。
8月21日 ○丁醜,夜一更,有星見于西北方,有孛。
○勸講于熙政堂。
8月22日 ○戊寅,彗昏見於紫微垣天槍星傍,色白,尾長二尺。
距極三十二度,四更西沈。
差下測候官,使之輪直。
○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23日 ○己卯,勸講于熙政堂。
○以李顯英爲京畿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禦使喬桐府使。
8月24日 ○庚辰,勸講于熙政堂。
8月25日 ○辛巳,勸講于熙政堂。
○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左議政洪奭周,以星異,乞策免,大王大妃敎曰:「災異之應,咎實在予。
以聽政言之,萬不獲已,雖有此擧,終非爲祥,且婦人攸爲之事,豈有一事之合於天心乎?今以應天誠實之道勸予,而大臣則引咎乎?勿爲如此,殫竭心慮,以思消弭之道焉。
」奭周啓言:「科場隨從之闌入,日前慈敎,尤極申複,至有論罪家長之命。
而今番東堂一所場內,爭鬨喧鬧,互相驅打,幾傷人命,京華望族,亦多冒犯,遠方人心,何以鎭服?問其家長,則一爲行知中樞府事樸周壽,一爲江界府使趙基復。
趙基復則在任所,勢難歸責,周壽則初未及聞,後又禁戢雲。
且崇品重臣,事體自別,而特飭之下,不容全無警責,從重推考,兩家入場之儒生,竝請令成均館,施以停擧罰。
」大王大妃從之。
大王大妃,命關東方物朔膳,限五年停封,貢蔘餘數,竝移作京貢。
8月26日 ○壬午,勸講于熙政堂。
8月27日 ○癸未,勸講于熙政堂。
○推鞫。
昭寧園放火人金龍希誅之。
龍希,以園隷,謀陷園官,被覈輸款。
8月28日 ○甲申,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以權敦仁爲刑曹判書。
8月29日 ○乙酉,勸講于熙政堂。
8月30日 ○丙戌,晝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九月 9月1日 ○丁亥,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勸講于熙政堂。
○刑曹判書權敦仁,參判李穆淵,參議尹滋畊,聯疏略曰: 臣等伏見因捕廳啓目,大王大妃傳敎下者,罪人鄭日孫,移送秋曹,嚴刑三次後,限己身絶島爲奴矣。
臣等謹按《大明律》,凡盜神祗禦用祭器帷帳等物者,皆斬,《大典通編》,禦廚物偸竊者,以盜大祀神禦物律論。
今玆現失器用,其所重何如?渠旣以偸竊自服,則情犯巳具斷案。
而特敎傅生。
臣等固知聖意之出於天地大德,而王府金石,斷不當撓枉。
伏乞更加三思,施以當施之律焉。
批曰:「傅生出於慈殿特敎,卽爲擧行。
」 9月2日 ○戊子,勸講于熙政堂。
○上禦春塘臺。
行九日製,取京外,凡一百人,施賞有差。
9月3日 ○己醜,勸講于熙政堂。
○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9月4日 ○庚寅,勸講于熙政堂。
9月5日 ○辛卯,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左議政洪奭周啓言:「星文示警,今已踰旬,而朝廷之上,閴無一言。
言路之閉塞至此,豈非國家莫大之憂哉?三司諸臣之噤默者,終不可無警,竝姑從重推考。
亦願自上,益懋恢張之道,以盡來諫之方。
」大王大妃批曰:「所陳好矣,依爲之。
星象雖雲消減,此心豈敢少忽乎?亦自廟堂,殫誠盡職可也。
」奭周又啓言:「官師相規,自是朝廷美事,而廟堂之於百僚,隨事紏警,卽其職然也。
在昔盛際,卿宰之立庭於政府,至今以爲美談,此固尙矣無論。
而近來崇品重臣之因大臣論奏,譴罷者收敍之後,不復深引,重踏宿趼者,臣亦曾及見之矣。
乃者數三卿宰之緣微事被推者,輒以是把作情勢,期於遞解而後已,若此不已,則居廟堂者,其將緘口袖手而不得出一言,責勵群工乎?如臣無似,叨冒匪據,體統之輕,咎實自招。
而流來舊規,亦不容緣臣而一任壞了,自後因此等事辭免者,竝勿從施,申以飭勵,俾無撕捱,恐亦爲尊朝廷之一道,故敢達矣。
」大王大妃從之。
○勸講于熙政堂。
9月6日 ○壬辰,勸講于熙政堂。
○水原留守趙寅永疏略曰: 卽伏聞大僚所奏,以卿宰被推,期於遞職,多所論列。
至以尊朝體係後弊爲辭。
臣歷數近日卿宰,被推而遞職者,則臣實其人。
竊伏念廉防者,有國之四維也。
臣以此情蹤,諉之以事屬旣往。
職在外任,抗顔爲冒赴之計,則其爲壞廉防,反有甚於朝體,後弊之有關係者。
伏乞特勘當律。
批曰:「大臣之言,出於泛論,卿何必爲引乎?勿辭,卽爲往赴。
」再疏許之。
9月7日 ○癸巳,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8日 ○甲午,勸講于熙政堂。
9月9日 ○乙未,勸講于熙政堂。
○命嚴覈湖南儒生洪秉鬥之罪。
秉鬥,以雲峯人,竊籍礪山,分券被選於左右道文科初試。
因禮曹草記,允之。
9月10日 ○丙申,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光文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晉淵爲司諫院大司諫。
9月11日 ○丁酉,勸講于熙政堂。
9月12日 ○戊戌,勸講于熙政堂。
9月13日 ○己亥,慶科增廣監試覆試一所,芮大烈、任五常,二所閔成鏞、申錫球,居首。
○勸講于熙政堂。
○左議政洪奭周箚略曰: 臣近聞庭試武科初試開場之後,遠方武士,絶無應擧之人,
○召對于熙政堂。
7月21日 ○戊申,召對于熙政堂。
7月22日 ○己酉,召見各道京試官都事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惟我大行大王,深軫科弊,屢下辭敎,期於正士趨而慰人心,在廷諸臣,庶可以仰揣昔日苦心至意。
今當萬事於戲之餘,京外主試者,不念追先報今之義,或忽於敬畏之道,敢欲濁亂於科場,是無人心無臣分之人。
如此則何以爲國乎?予不多誥,其各自量爲之。
」 ○上禦仁政殿,設秋到記,表居首李晉翼,講居首洪錫圭,竝直赴殿試。
7月23日 ○庚戌,召對于熙政堂。
7月24日 ○辛亥,召見前江原監司趙容和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7月25日 ○壬子,召對于熙政堂。
○左議政洪奭周啓言: 「文科增、式年、別試及庭試之有易書,蓋欲以防奸也。
設法本意,專欲使爲主司者,不得見擧子之筆跡,而今之所謂易書,隻謄篇首數行,及其考校之際,無難取看其本草,事之不誠,莫此爲甚。
如欲一依舊規,盡謄全篇,則見今一場對策之文,輒至累千張,謄寫考準之際,將不免拖到屢旬,且寫役旣甚不些,書手亦當益多,鎖院之內,添卻許多閑雜之人,求其淸肅,又安可得?至於外邑,易書其弊尤甚。
能書之吏,遍排列邑,紙墨之費,皆出科斂,貽害小民,尤所當恤。
蔽一言曰可罷無疑。
如或以流來成典,有難一朝盡罷,則先從初試殿試,而除其易書,亦足使存舊章革流弊之意,兩行不悖。
而科規變通,事體不輕,請博詢處之。
」因大臣禮曹館閣堂上收議僉同,命毋論初會試,一倂革罷。
7月26日 ○癸醜,召對于熙政堂。
7月28日 ○乙卯,召對于熙政堂。
7月29日 ○丙辰,召對于熙政堂。
八月 8月1日 ○丁巳,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召對于熙政堂。
8月2日 ○戊午,召對于熙政堂。
○大王大妃敎曰:「今番增廣,主上嗣服一初之慶科,有司之臣,若一毫循私,是上負國家,下忘祖先之人。
君臣上下,當共爲擯斥,不齒人類,而以士子言之,他日爲公爲卿者,若得之不以其道,則此先欺其君也。
以科場言之,入門時雜亂爭鬨之弊,皆由隨從誤入之故,爲其父兄者,各訓其子弟,勿使犯法可也。
」 8月3日 ○己未,召對于熙政堂。
○召見前平安監司鄭元容于熙政堂。
8月4日 ○庚申,召對于熙政堂。
○翰圈,三點,徐耆淳、李源庚、申錫愚、李墩、鄭?朝、金洙根取六人。
8月5日 ○辛酉,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大王大妃命,此後有初試文科,更勿停講。
○召對于熙政堂。
8月6日 ○壬戌,召見三使臣于熙政堂。
〈謝恩正使金鏴,副使李彥淳,書狀官鄭在絅。
〉辭陛也。
○召對于熙政堂。
8月7日 ○癸亥,召對于熙政堂。
8月8日 ○甲子,召對于熙政堂。
8月9日 ○乙醜,上親行誕辰酌獻禮于孝和殿,贊禮以下施賞有差。
執禮行副護軍李羲肇,執尊副司果趙錫龜,大祝副司果趙鶴年,左通禮成龍申,右通禮吳甲良,禮房承旨徐憙淳,竝加資。
8月10日 ○丙寅,召對于熙政堂。
8月11日 ○丁卯,禮曹以昭寧園園上莎草失火延燒,啓,避殿減膳。
8月13日 ○己巳,召見奉審大臣以下于熙政堂。
昭寧園奉審後入來也。
8月15日 ○辛未,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8月16日 ○壬申,以李公翼爲奎章閣直閣,金洙根爲待敎。
8月18日 ○甲戌,召對于熙政堂。
8月19日 ○乙亥,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20日 ○丙子,召對于熙政堂。
8月21日 ○丁醜,夜一更,有星見于西北方,有孛。
○勸講于熙政堂。
8月22日 ○戊寅,彗昏見於紫微垣天槍星傍,色白,尾長二尺。
距極三十二度,四更西沈。
差下測候官,使之輪直。
○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8月23日 ○己卯,勸講于熙政堂。
○以李顯英爲京畿水軍節度使兼三道統禦使喬桐府使。
8月24日 ○庚辰,勸講于熙政堂。
8月25日 ○辛巳,勸講于熙政堂。
○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左議政洪奭周,以星異,乞策免,大王大妃敎曰:「災異之應,咎實在予。
以聽政言之,萬不獲已,雖有此擧,終非爲祥,且婦人攸爲之事,豈有一事之合於天心乎?今以應天誠實之道勸予,而大臣則引咎乎?勿爲如此,殫竭心慮,以思消弭之道焉。
」奭周啓言:「科場隨從之闌入,日前慈敎,尤極申複,至有論罪家長之命。
而今番東堂一所場內,爭鬨喧鬧,互相驅打,幾傷人命,京華望族,亦多冒犯,遠方人心,何以鎭服?問其家長,則一爲行知中樞府事樸周壽,一爲江界府使趙基復。
趙基復則在任所,勢難歸責,周壽則初未及聞,後又禁戢雲。
且崇品重臣,事體自別,而特飭之下,不容全無警責,從重推考,兩家入場之儒生,竝請令成均館,施以停擧罰。
」大王大妃從之。
大王大妃,命關東方物朔膳,限五年停封,貢蔘餘數,竝移作京貢。
8月26日 ○壬午,勸講于熙政堂。
8月27日 ○癸未,勸講于熙政堂。
○推鞫。
昭寧園放火人金龍希誅之。
龍希,以園隷,謀陷園官,被覈輸款。
8月28日 ○甲申,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以權敦仁爲刑曹判書。
8月29日 ○乙酉,勸講于熙政堂。
8月30日 ○丙戌,晝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九月 9月1日 ○丁亥,上親行晝茶禮于魂殿。
○勸講于熙政堂。
○刑曹判書權敦仁,參判李穆淵,參議尹滋畊,聯疏略曰: 臣等伏見因捕廳啓目,大王大妃傳敎下者,罪人鄭日孫,移送秋曹,嚴刑三次後,限己身絶島爲奴矣。
臣等謹按《大明律》,凡盜神祗禦用祭器帷帳等物者,皆斬,《大典通編》,禦廚物偸竊者,以盜大祀神禦物律論。
今玆現失器用,其所重何如?渠旣以偸竊自服,則情犯巳具斷案。
而特敎傅生。
臣等固知聖意之出於天地大德,而王府金石,斷不當撓枉。
伏乞更加三思,施以當施之律焉。
批曰:「傅生出於慈殿特敎,卽爲擧行。
」 9月2日 ○戊子,勸講于熙政堂。
○上禦春塘臺。
行九日製,取京外,凡一百人,施賞有差。
9月3日 ○己醜,勸講于熙政堂。
○召見入格儒生于熙政堂。
9月4日 ○庚寅,勸講于熙政堂。
9月5日 ○辛卯,上禦熙政堂,引見大臣備局堂上。
左議政洪奭周啓言:「星文示警,今已踰旬,而朝廷之上,閴無一言。
言路之閉塞至此,豈非國家莫大之憂哉?三司諸臣之噤默者,終不可無警,竝姑從重推考。
亦願自上,益懋恢張之道,以盡來諫之方。
」大王大妃批曰:「所陳好矣,依爲之。
星象雖雲消減,此心豈敢少忽乎?亦自廟堂,殫誠盡職可也。
」奭周又啓言:「官師相規,自是朝廷美事,而廟堂之於百僚,隨事紏警,卽其職然也。
在昔盛際,卿宰之立庭於政府,至今以爲美談,此固尙矣無論。
而近來崇品重臣之因大臣論奏,譴罷者收敍之後,不復深引,重踏宿趼者,臣亦曾及見之矣。
乃者數三卿宰之緣微事被推者,輒以是把作情勢,期於遞解而後已,若此不已,則居廟堂者,其將緘口袖手而不得出一言,責勵群工乎?如臣無似,叨冒匪據,體統之輕,咎實自招。
而流來舊規,亦不容緣臣而一任壞了,自後因此等事辭免者,竝勿從施,申以飭勵,俾無撕捱,恐亦爲尊朝廷之一道,故敢達矣。
」大王大妃從之。
○勸講于熙政堂。
9月6日 ○壬辰,勸講于熙政堂。
○水原留守趙寅永疏略曰: 卽伏聞大僚所奏,以卿宰被推,期於遞職,多所論列。
至以尊朝體係後弊爲辭。
臣歷數近日卿宰,被推而遞職者,則臣實其人。
竊伏念廉防者,有國之四維也。
臣以此情蹤,諉之以事屬旣往。
職在外任,抗顔爲冒赴之計,則其爲壞廉防,反有甚於朝體,後弊之有關係者。
伏乞特勘當律。
批曰:「大臣之言,出於泛論,卿何必爲引乎?勿辭,卽爲往赴。
」再疏許之。
9月7日 ○癸巳,勸講于熙政堂。
○召對于熙政堂。
9月8日 ○甲午,勸講于熙政堂。
9月9日 ○乙未,勸講于熙政堂。
○命嚴覈湖南儒生洪秉鬥之罪。
秉鬥,以雲峯人,竊籍礪山,分券被選於左右道文科初試。
因禮曹草記,允之。
9月10日 ○丙申,晝講于熙政堂。
○以李光文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晉淵爲司諫院大司諫。
9月11日 ○丁酉,勸講于熙政堂。
9月12日 ○戊戌,勸講于熙政堂。
9月13日 ○己亥,慶科增廣監試覆試一所,芮大烈、任五常,二所閔成鏞、申錫球,居首。
○勸講于熙政堂。
○左議政洪奭周箚略曰: 臣近聞庭試武科初試開場之後,遠方武士,絶無應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