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觑大位兩鎮稱兵 誤昏庸一王死難

關燈
證據确鑿,就在軍前正法。

    &rdquo說罷親自揮劍斬之。

    原來石超敗陣,幾為陸機所殺,心中忿忿不平。

    超向與成都王門下一個清客孟玖交好,孟玖又素為成都王所信用,言聽計從,石超乃使人送信與孟玖,囑令設法陷害陸機。

    孟玖複書曰:&ldquo陸氏兄弟吾亦恨之,但無隙可乘矣。

    倘在軍中,偵得其罪狀,速以告我,當有以報命也。

    &rdquo時牽秀亦以陸機書生領兵,心中不服,适遇此次大敗,石超便與牽秀商量,命秀至成都王處告變,隻說陸機将投降長沙王,因賣此一陣。

    石超又通信與孟玖,囑其從旁贊助。

    成都王信以為真,因此即命牽秀擒殺陸機,陸機弟陸雲、陸耽,均被成都王殺害。

    機兄弟為東吳陸遜之孫,陸抗之子,文名滿天下,同時被殺,士論惜之。

    成都王既殺陸機,便親到軍前,商量進兵。

     卻說張方逼攻洛陽,長沙王與王瑚商量曰:&ldquo張方英勇,過于馬鹹,不可輕敵。

    吾念各鎮之兵,雖各衛其主,然心中未嘗不知有天子。

    吾明日拟奉天子親征,使敵兵望見天威,或可解散。

    &rdquo王瑚曰:&ldquo此計亦可行,但恐衆人叛志已堅,雖天子臨禦,未必便畏耳。

    &rdquo長沙王曰:&ldquo姑試之。

    &rdquo到明日,果然奉了惠帝臨陣,白旄金钺,排列嚴整。

    王瑚出陣大呼曰:&ldquo張方一人造反,汝等衆兵,豈皆反耶?天子乘輿在此,急宜解甲投降。

    &rdquo張方兵聞言,果見對陣排列天子儀仗,九曲黃羅傘下,惠帝金鞭玉辔,端坐逍遙馬,不覺面面相觀,退後便走。

    張方止壓不住,撥馬而逃。

    王瑚随後掩殺一陣,得勝回城。

     且說張方敗走十餘裡,收住衆兵,遍告軍中曰:&ldquo此時勢成騎虎,進退皆死,惟前進尚可于死中求生,若退後,有死而已。

    今日汝衆兵望見乘輿,紛紛退避,則彼當念汝等不反,不加殺害矣,何以又乘汝等無戰心時,揮兵掩殺耶?是可為退後必死之據也。

    汝等從我軍令,乘夜再攻洛陽,城破之日,論功行賞,汝等思之。

    &rdquo衆兵果信其言,回旗反鼓,再向洛陽而來。

    至日哺時,離洛陽隻有七裡,張方令衆兵士,即在此處挑取土石,築成堡壘,限一夜築成,以守為攻,不怕洛陽不下。

    衆兵果然鼓勇從事,一夜之間,築起堡壘數重。

    張方又差人至河間王處催取軍糧,屯聚堡内,為長久之計。

    逼得洛陽城中,十分窮促,一連數月,城中人心惶惶,百物騰貴。

     東海王越,密與惠帝計議曰:&ldquo河間王及成都王所恨者,隻有長沙王、羊玄之、皇甫商三人,今羊玄之已死,皇甫商兵敗逃去,不知下落,隻有長沙王在此,不如捉住長沙王,送到張方營中,令其息兵,可救滿城百姓。

    &rdquo惠帝本是昏庸無主之人,即便依允。

    東海王乃使人請長沙王到府議事,卻暗伏力士數十人,俟長沙王到來,一聲号起,即便擒下。

    長沙王曰:&ldquo我有何罪?&rdquo東海王曰:&ldquo汝本無罪,天子有诏,借汝救洛陽百姓性命。

    &rdquo遂令檻入囚車,差人押送至張方營中。

    惠帝親自降诏,囑其罷兵。

    王瑚聞得此事,勃然大怒曰:&ldquo長沙王柱石之臣,有功無罪,奈何送之于賊?&rdquo點起本部人馬,要追出城去奪回,誰知已是不及。

    王瑚便商量夜間去劫營。

    東海王聞知,連忙作書與張方,通知此事,令其防備。

    張方得書,便命将長沙王從囚車中取出,縛在柱上,令人燒紅烙鐵,将長沙王渾身上下炙烙,長沙王罵不絕口而死。

    張方遂入洛陽,使人往迎成都王入朝。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