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姓名錄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明 餘寅 撰前漢兩徐偃
一髙帝功臣徐厲之孫孝景中六年嗣封祝茲侯一從魯申公受詩武帝時為博士至膠西中尉其治官民有廉節稱其學
周穆王時有徐偃王考一統志偃王名誕以其生時正偃故号曰偃王博物志謂其名偃非也
杜周二
前漢杜周南陽人重遲少言内刻深為廷尉禦史大夫治放張湯善候司上意不循三尺
前秦杜周仕苻堅為建武将軍堅命武衛将軍茍苌讨張天錫苌遣周帥八千騎西出恩宿邀天錫走路期會姑臧見前秦錄
劉安世三
前漢宗室劉安世太初二年襲封泗水王
宋兩劉安世 一魏人哲宗時秘書省正字擢右正言正色立朝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複前抗辭旁侍者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 一安福人舉進士知雩都縣有郡官諷獻羨餘安世曰土瘠賦重安得羨餘遂挂冠歸而設教逺近受業者踵至及沒門人楊萬裡為制服及葬門人私諡曰清純先生
王仁三
漢兩王仁 一王譚之子永始元年嗣封平阿侯後為妻羅敷采桑陌上趙王登台見而大悅置酒欲奪之羅敷善彈筝作陌上桑以自明見彤管遺編
魏王仁臨沂人晉太保王祥之祖青州刺史
郭吉二
漢武帝元鼎六年已滅南越天子巡邊至朔方勒兵十八萬騎使郭吉風告單于令即臣漢單于怒留吉不歸遷之北海上
宋髙宗建炎四年嶽飛既破烏珠移屯宜興盜帥郭吉聞飛來遁入湖飛遣王貴等追破之盡降其衆張光四
前漢兩張光 一為戾太子将兵與大鴻胪商丘成力戰被誅 一宣帝張偼伃之弟偼伃子封淮陽王遣就國光以外戚徙家淮陽為王行金求入朝又往複書謗讪天子棄市
後漢熹平六年東觀召典律者太子舎人張光等問準意光等不知歸閱舊藏乃得其器形制如京房書猶不能定其?緩急音不可書故史官能辨清濁者遂絶
晉張光鐘武人以材官将軍梁州刺史鎮漢中讨逆賦楊武不克氐王楊茂搜率衆助武内外夾攻光嬰城固守自夏迄冬憤激成疾而卒
漢武帝時兩伊即軒
一元狩四年以匈奴樓剸王歸義從骠騎将軍擊左賢王封衆利侯一元鼎五年以匈奴降王謼毒尼之子嗣封下摩侯俱見功臣表
按霍去病傳軒當作軒
馮卯二
前漢馮卯功臣馮谿之孫嗣封谷陽侯
後漢馮卯司徒馮勤之孫襲封平陽侯
劉信五
前漢兩劉信 一髙祖兄仲之子封羹颉侯
一東平王之子封嚴鄉侯王莽居攝東郡太守翟義因發犇命立信為天子移檄郡國誅莽莽遣王邑等擊破義于圉
後漢劉信光武族兄顯之子更始立以為奮威大将軍讨平汝南因封汝南王光武即位降為汝陰侯
吳楊隆演即吳王位以江西劉信為征南大将軍唐莊宗遣谏議大夫薛昭文使福州假道江西信出勞之酌大巵望牙旗鎞首百步謂昭文曰一發而中願以此巵為夀否則亦以自罰言訖而箭已穿
五代漢劉信髙祖從弟髙祖鎮太原以信為興防軍都指揮使領許州節度後追封蔡王
李先三
漢李先前将軍李廣之後蜀郡北平太守見唐世系表北魏李先盧奴人皇始初為尚書右中兵郎再遷博士定州大中正明元即位以先為先帝舊臣所知皆軍國大事令常宿于内拜安東将軍夀春侯
宋李先臨颍人進士歴知南安軍江東淮南轉運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語在信為錯安頭謂其無貌而有材也在楚為照天燭稱其明也
張彭祖二
漢張彭祖掖庭令張賀繼子賀在掖庭視養宣帝甚宻及帝即位而賀已死帝追思賀恩又嘗與彭祖同席研廼封彭祖為陽都侯
晉張彭祖會稽太守張裕之祖廣州刺史
王融四
前漢王融紅陽侯王立之子成帝時定陵侯淳于長免官就國長因融以珍寳遺立立為長言天子疑之下吏捕融立令融自殺以滅口
晉酒泉太守張鎮因涼州刺史張軌有風疾移檄廢之軌長史王融蹋折鎮檄聲罪緻讨
南齊兩王融 一王僧達之孫博學有文才永明末為中書郎躁于名利自恃才地三十内望為公輔嘗撫案歎曰為爾寂寂鄧禹笑人武帝崩謀欲立竟陵王子良被誅 一雍州刺史王奂長子永明中為太子中庶子奂敗棄市
曹夀三
前漢平陽侯曹夀尚武帝姊陽信長公主見衛青傳後漢兩曹夀 一班彪之女名昭為扶風曹夀妻博學髙才有節行和帝诏昭就東觀踵成漢書見彤管遺編按漢書稱其字曰曹世叔
一與崔實朱穆等作皇後外戚傳及順帝功臣傳一百一十四篇号曰漢紀見後漢書序此當是桓帝時人考曹世叔卒于和帝時故知别是一人
劉玮三
前漢劉玮宗室泗水勤王之子永光三年封就鄉侯後漢安帝廢太子為濟陰王宗正劉玮與太仆來歴等詣鴻都門證太子無過不當坐
金劉玮永昌三年拜尚書右丞上嘗欲行考課法玮對以唐代四善二十七最
李充四
一王莽簒位後為太子置師友各四人以博士李充為犇走
一漢陳留人延平中诏公卿舉隐士征為博士稍遷侍中大将軍鄧隲貴戚傾時初開幕府嘗置酒請充欲辟天下竒偉以匡不逮充為陳海内懷道之士頗有不合隲欲絶其說以肉啖之充抵肉于地曰說士猶甘于肉遂出徑去
一晉江夏人善楷書妙參鐘索以丞相記室參軍除郯令為大制作郎于時典籍混亂充删除煩重以類相從分作四部甚有條貫秘閣以為永制
一隋成紀人慷慨有英略開皇中擊突厥有功拜上柱國武陽郡公朔州總管為突厥所憚或谮其謀反上譴怒之憂憤而卒
張霸四
前漢張霸張賀之孫賀為掖庭令有輔導宣帝功及即位而賀已死霸方七歲拜散騎中郎将賜爵闗内侯見張安世傳
後漢張霸成都人數歲知孝讓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号為張曾子博覽五經諸生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學舉孝亷稍遷會稽太守視事三年上病歸
魏黃初六年孫權圍江夏遣将張霸攻襄陽司馬懿督諸軍讨權擊斬霸
宋懷勇小将張霸知轉運使王延範謀為不軌告廣州徐休複奏之延範被戮賜霸錢十萬
楊信三
前漢楊信元鼎間出使匈奴為人剛直屈彊單于欲召入不肯去節單于乃坐穹廬外見信
後漢楊信宋雲州觀察使楊業之父麟州刺史
宋楊信瀛州人開寳間為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太祖嘗習水戰于後池有鼓噪聲信聞之遽入服皂绨袍以見上謂曰吾教水戰耳非有他也出上謂左右曰信真忠臣
陳靖二
漢陳靖餘幹人防慷慨有大志王莽簒漢靖忿恨率義兵赴曲阿光武拜散騎常侍封餘幹侯着五經鈎沉六義引奧秦漢江左碎錄
宋陳靖莆田人獻讨賊策授陽翟簿終于谏議大夫平生多建畫而于農事尤詳嘗取淳化鹹平以來所陳表章目曰勸農奏議録上之然其說泥古多不可行劉隆四
前漢劉隆宗室楚思王之子封宛鄉侯
後漢兩劉隆 一宗室安衆侯聞世祖在河内追及于射犬以為騎都尉誅虜将軍代吳漢為大司馬定封慎侯 一即殇帝
前趙劉隆僞主劉元海之子封魯王
周堪二
前漢周堪文安人宣帝論經石渠惟堪最髙元帝時領尚書以師傅見尊重為石顯所谮免
後漢周堪缑氏人建武中尚書令光祿勲明經有志操居官着廉正聲
鄭?二
前漢鄭?剛人明經通法律為南陽太守着治迹條教法度為後所述末代韋?成為禦史大夫
後漢鄭?山陰人舉孝廉官至尚書令前後所陳有補益王政者皆着之南宮以為故事
馮立二
漢馮立光祿勲奉世第四子以父任為郎以王舅歴西河東海五郡太守居職公廉有恩好為條教吏民嘉美
唐馮立馮翊人有武藝略渉書記隐太子建成引為翊衛将軍托以心膂建成被誅左右多逃散立率兵犯?武門苦戰殺将軍敬君?謂衆曰防以報太子矣俄解兵請罪太宗責數而免之
朱建二
前漢朱建楚人初為淮南王黥布相髙祖聞其嘗谏止布反賜号平原君為人辯有口刻廉剛直行不茍合義不取容嘗以計脫辟陽侯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