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空負安邦志,遂吟去國行

關燈
她父喪國亡,又從何惕守口中得知了袁承志對青青的一片情意,心灰意懶,在半路上悄悄自行削發,出家為尼。

    衆人見她如此,都大感意外。

    青青更是心中慚愧。

    袁承志心神大亂,不知如何是好,待要說幾句話相慰,卻又有甚麼話好說? 木桑忽道:“老道以師門多故,心有顧忌,因此一生未收門人。

    現下我門戶已清,這位姑娘适才救我性命,如不嫌棄,授你幾手功夫如何?”阿九臉露喜色,過去盈盈拜倒。

    後來她盡得木桑絕藝,成為清初一代大俠,日後康熙初年的奇人韋小寶(見《鹿鼎記》)、雍正年間的著名英俠甘鳳池、白泰官、呂四娘等人都出自她的門下。

     袁承志向師父和掌門大師兄禀告要去相救李岩。

    穆人清沉吟道:“李将軍為奸人中傷,緻闖王有相疑之意,這事若是處理不善,不但得罪了闖王,傷了咱們多年相交的義氣,而且引起闖軍内部不和,有誤大業。

    吳三桂引滿清兵入關,闖王正處逆境。

    你和李将軍雖然交情極好,諸事須當以大局為重。

    ”黃真道:“師弟萬事保重。

    咱們做生意……”,說别這裡,突然住口,想起已做了掌門人,不能随口再說笑話,一時頗覺不慣。

     袁承志躬身應命,于是陪同紅娘子,率領何惕守、啞巴、洪勝海三人告辭。

    青青堅欲同去,說道在道養傷,過得幾天,也就好了。

    何惕守知她兀自不放心,一力撺掇,說她餘毒未清,隻有自己繼續治療,方能痊愈。

    袁承志也隻得允了。

    崔秋山、崔希敏叔侄,安大娘、安小慧母女也求偕行。

     袁承志走到阿九面前,說道:“阿九妹子,你……你一切保重。

    ”阿九垂下了頭不語,過了良久,輕輕的道:“我是出家人了,法名叫作‘九難’。

    ”過了一會,又輕輕的道:“你也一切保重!” 袁承志一行十人離了華山,疾趨西安。

    各人為救李岩,日夜不停,加急趕路。

     這一日将到渭南,忽聽得吆喝喧嘩,千餘名闖軍趕了一大隊民伕,正向西行。

    民伕個個挑了重擔,走得氣喘籲籲。

    衆軍士手持皮鞭,不住喝罵催趕,便如趕牲口相似。

    一名年老民伕腳步蹒跚,撲地倒了,擔子散開,滾出許多金銀器皿、婦女飾物。

    一名小軍官大怒,狠狠一腳,踢得那民伕口噴鮮血。

     青青看得極是氣憤,說道:“這麼欺侮老百姓,還算是義軍?” 何惕守道:“這些金銀财寶,還不是從百姓家裡搶來的。

    ”她說得聲音較響,幾名闖軍聽見了,惡狠狠的回頭喝罵。

    一名軍士道:“這些人是奸細,都拿下了。

    ”十餘名軍士大聲歡呼,便來拉扯青青、何惕守、安大娘、安小慧、紅娘子五個女子。

     紅娘子正滿腔悲憤,拔刀便砍翻了兩名軍士。

    袁承志叫道:“大夥兒快走罷!”在馬上俯身提起衆軍士亂擲,帶領衆人走了。

    闖軍不肯舍了金銀來追,隻是在後高聲叫罵。

     紅娘子氣忿忿的道:“咱們的軍隊一進了北京,軍紀大壞,隻顧得擄劫财物,強搶民女。

    比之明朝,又好得了甚麼?”崔秋山搖頭道:“闖王怎不管管,也真奇怪。

    ”紅娘子冷笑道:“他自己便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上梁不正下梁歪,又怎管得了部下?吳三桂本來已經投降,大事已定,聽得愛妾給闖王搶了去,這才一怒而勾引鞑子兵入關。

    鞑子兵和吳三桂聯軍打進來。

    闖王帶兵出去交鋒,兩軍在一片石大戰。

    我軍比敵兵多了好幾倍,可是大家記挂着搶來的财寶婦女,不肯拚命,這一仗若是不輸,那真是沒天理了。

    ” 行不多時,隻見路旁有個老婦人在放聲痛哭,身旁有四具屍首,一男一女,還有兩個小孩,身上傷口中兀自流血不止,顯是被殺不久。

    隻聽那老婦哭叫:“李公子,你這大騙子,你說甚麼‘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我們一家開門拜闖王,闖王手下的土匪賊強盜,卻來強奸我媳婦,殺了我兒子孫兒!我一家大小都在這裡,李公子,你來瞧瞧,是不是大小都歡悅啊!我拜了六十年菩薩。

    觀音菩薩,你保佑我老太婆好得很啊!觀音菩薩,你不肯保佑人,你跟闖王的土匪賊強盜是一夥!”袁承志等不忍多聽,料想前面大路上慘事尚多,當下繞小道而行。

     趕了一會路,眼見離渭南已經不遠,忽聽得兵刃撞擊,有人交鋒。

    衆人拍馬上前,隻見二十餘名闖軍圍住了三人砍殺。

     三人中隻有一人會武,左支右绌,甚是狼狽。

     衆闖軍大叫:“殺奸細啊,奸細身上金銀甚多,哪一個先立功的,多分一份。

    ”崔希敏怒道:“甚麼多分一份?這不是強盜惡賊麼?”疾沖而前,拔刀向闖軍砍去。

    啞巴、洪勝海、崔秋山三人跟着上前,将二十餘名闖軍都趕開了。

     隻見三人都已帶傷,那會武的投刀于地,躬身拜謝,突然向崔秋山凝視片刻,說道:“尊駕可是姓崔麼?”崔秋山道:“正是。

    尊兄高姓,不知如何識得在下?”那人道:“小人楊鵬舉,這位是張朝唐張公子。

    十多年前,我們三人曾在廣東聖峰嶂祭奠袁督師,曾見崔大俠大獻身手,擒獲奸細。

    雖然事隔多年,但崔大俠的拳法掌法,小人看了之後,牢牢不忘。

    ” 崔秋山喜道:“原來是‘山宗’的朋友,你們快來見過袁公子吧。

    ” 張朝唐和楊鵬舉上前拜見袁承志,說起自己并非袁督師的舊部,隻是曾随孫仲壽、應松等人上過聖峰嶂。

    袁承志道:“啊,是了。

    那日張公子為先父寫過一篇祭文。

    ‘黃龍未搗,武穆蒙冤;漢祚待複,諸葛星殒’,這十六字贊語,先父九泉之下,也感光寵。

    ”張朝唐想不到自己當日情急之下所寫的這十六個字,袁承志居然還記在心中,也自喜歡。

     袁承志問起為闖軍圍攻的情由。

    張朝唐道:“小人遠在海外浡泥國,一個多月前,聽得海客說起,闖王李自成義軍聲勢大振,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指日攻克北京,中華從此太平。

    小人不勝雀躍,禀明家父,随同這位楊兄,攜了一名從仆,啟程重來故國,要見見太平盛世的風光。

    唉,哪知來到北直隸境内,卻聽說闖王得了北京之後,登位稱帝,又給滿清兵打了出來,逃到了西安,滿清兵一路追來。

    我們三人也隻得西上避難。

    哪想到今日在這裡遇見闖軍,竟說我們是奸細,要搜查全身。

    我們也任由搜查,這些軍士見到我們攜帶的路費,便即眼紅,不由分說,舉刀便砍。

    若不是衆位相救,我們三人早已成為刀下之鬼了。

    唉,太平盛世,太平盛世!” 說着苦笑搖頭。

     袁承志心下不安,說道:“此去一路之上,隻怕仍然不大太平。

    三位且随我們同往西安,再定行止如何?”張朝唐和楊鵬舉齊聲稱謝。

    那童兒張康此刻已然成人,負起了包裹,說道:“十多年前,我們第一次回到中國,官兵說我們是強盜,要謀财害命。

    這一次再來中國,義軍說我們是奸細,仍是要謀财害命。

    我說公子爺,下一次我們可别再來了罷。

    ”張朝唐道:“中國還是好人多,咱們可又不是逢兇化吉了嗎?” 次日衆人縱馬疾馳,趕到西安城東的壩橋。

    隻見一隊隊闖軍排好了陣勢,與對面大隊闖軍對峙,雙方彎弓搭箭,戰事一觸即發。

    袁承志大驚,心想:“怎麼自己人打了起來?” 隻聽得一名軍官大聲叫道:“萬歲爺有旨,隻拿叛逆李岩一人,餘人無幹,快快散去,若是違抗旨意,一概格殺不論。

    ” 袁承志心中一喜:“大哥未遭毒手。

    咱們可沒來遲了。

    ”忙揮手命衆人轉身,繞過兩軍,從側翼遠遠兜了兩個圈子,走向李岩所屬的部隊。

    統帶前哨的軍官見到李夫人到來,忙引導衆人去中軍大帳。

     來到帳外,隻聽得一陣陣絲竹聲傳了出來,衆人都感奇怪。

    紅娘子與袁承志并肩進帳,卻見帳中大張筵席,數百名軍官席地而坐,李岩獨自坐在居中一席,正自舉杯飲酒。

     他忽見妻子和袁承志到來,又驚又喜,搶步上前,左手拉住妻子,右手攜了袁承志的手,笑道:“你們來得正好,老天畢竟待我不薄。

    ”讓二人分坐左右,又命部屬另開一席,接待崔秋山、安大娘、青青、何惕守等人就坐。

     袁承志見李岩好整以暇,不由得大為放心,數日來的擔憂,登時一掃而空,向紅娘子望了一眼,微微而笑,心道:“你可吓得我好厲害!” 李岩站起身來,朗聲說道:“各位都是我的好兄弟,好朋友。

    這些年來咱們出死入生,甘苦與共,隻盼從今而後,大業告成,天下太平。

    哪知道萬歲爺聽信了奸人的讒言。

    說甚麼‘十八孩兒主神器’那句話,是我李某人要做皇帝。

    剛才萬歲爺下了旨意,賜李某人的死,哈哈,這件事真不知從何說起?” 衆将站起身來,紛紛道:“這是奸人假傳聖旨。

    萬歲爺素來信任将軍。

    将軍不必理會。

    咱們齊去西安城裡,面見萬歲爺分辯是非便了。

    ”各人神色憤慨,有的說李将軍立下大功,對皇上忠心耿耿,哪有造反之理;有的說本軍紀律嚴明,愛民如子,引起了友軍的嫉忌;更有的說萬歲爺若是不聽分辯,大夥兒帶隊去自己幹自己的,反正現下闖軍胡作非為,大失民心,跟着萬歲爺也沒甚麼好結果了。

     李岩取出一張黃紙來,微笑道:“這是萬歲爺的親筆,寫着:‘制将軍李岩造反,要自立為帝,大逆不道。

    着即正法,速速不誤。

    ’這不是旁人假傳聖旨,就算見了萬歲爺,也分辯不出的。

    ”衆将奮臂大呼:“願随将軍,決一死戰!”一名将官說道:“萬歲爺已派了左營、前營、後營,把咱們三面圍住了,那不是要殺李将軍一人,是要殺咱們全軍。

    ”衆将叫道:“萬歲逼咱們造反,那就真的反了罷!” 李岩叫道:“大家坐下,我自有主張,萬歲爺待我不薄,‘造反’二字,萬萬不可提起。

    來,喝酒!”衆将素知他足智多謀,見他如此鎮定,料想必有奇策應變,于是逐一坐下,交頭接耳,低聲議論。

     李岩斟了一杯酒,笑道:“人生數十年,宛如春夢一場。

    ” 将酒一幹而盡,左手拍桌,忽然大聲唱起歌來:“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管教大小都……”那正是他當年所作的歌謠,流傳天下,大助李自成取得民心歸順。

    隻聽他唱到那“都”字時,突然無聲,身子緩緩俯在桌上,再也不動了。

     紅娘子和袁承志吃了一驚,忙去相扶,卻見李岩已然氣絕。

    原來他左手暗藏匕首,已一刀刺在自己心窩之中。

     紅娘子笑道:“好,好!”拔出腰刀,自刎而死。

     袁承志近在身旁,若要阻攔,原可救得,隻是他悲痛交集,一時自己也想一死了之,竟無相救之意。

    霎時之間,耳邊似乎響起了當日在北京城中與李岩一同聽到的那老盲人的歌聲:“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裡長城……” 衆将見主帥夫婦齊死,營中登時大亂,須臾之間,數萬官兵散得幹幹淨淨。

     袁承志心中悲痛,意興蕭索。

    這日張朝唐和他談起浡泥國民風淳樸,安靜太平,說道:“中原大亂,公子心緒不佳,何不到浡泥國去散散心?”袁承志心想寄人籬下,也無意趣,忽然想起那西洋軍官所贈的一張海島圖,于是取了出來,詢問此是何地。

    張朝唐道:“那是在浡泥國左近的一座大島嶼,眼下為紅毛國海盜盤踞,騷擾海客。

    ” 袁承志一聽之下,神遊海外,壯志頓興,不禁拍案長嘯,說道:“咱們就去将紅毛海盜驅走,到這海島上去做化外之民罷。

    ”當下率領青青、何惕守、啞巴、崔希敏等人,再召集孫仲壽等“山宗”舊人、孟伯飛父子、羅立如、焦宛兒、程青竹、沙天廣、胡桂南、鐵羅漢等豪傑,得了張朝唐、楊鵬舉等人之助,遠征異域,終于在海外開辟了一個新天地。

    正是:萬裡霜煙回綠鬓十年兵甲誤蒼生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