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
關燈
小
中
大
守城軍得令,謹守重城,堅閉關門,随撥精勇士卒,嚴戒整備。
齊威王想道:“今日秦軍遠來其勢必銳,若無良将拒敵,何以張我國威名,損他人銳氣。
吾向聞章子膂力絕人,智勇出衆。
且其生平素履,過于行孝。
自古道:求忠臣于孝子之門。
若用他為将,決不失人亦不辱國。
”即日,宣章子入朝,授以上将,賜以劍印。
章子并不遜讓,慨然拜受。
臨出朝門,威王又向章子道:“将軍孝子也!全軍而還,必更葬将軍之母。
”章子流涕應道:“臣非不能更葬臣的亡母,臣母得罪于臣父。
今臣父未有更葬臣母之命而死,臣若更葬是欺死父。
”威王連聲贊道:“難得,難得。
做了人子,尚不欺死父,豈肯為了人臣,反欺人君之理。
勝秦之兆,今日見矣。
”章子領命辭了威王出朝,整備戎服,跨上龍駒,指揮三軍人馬出城,馳至境上,結寨安營。
有詩為證: 武垣西出泰山高,四控山河總地豪。
列郡樓台通蜃氣,連營劍戟雜星旄。
望風寇卒皆投橹,帶雪征夫盡绾袍。
試上東山看瀛海,支祁從此息波濤。
那時節秦軍聞得齊軍已到,即差使臣來下戰書,章子也差使臣回答,彼此往來,絡繹不已。
章子暗用智巧詭術,将我軍旗幟一應變易,竟與秦軍的分毫無異。
此正是兵貴用奇,臨敵制勝之法。
可笑這些偵候的勇士,不識其中神妙,急報威王道:“章子背齊入秦。
”威王嘿然不答。
頃之,又有是報者三回五次,威王心裡暗想道:“章子行孝且過,豈有不肯盡忠?”隻是不信。
那些勇士報與威王,指望犒賞銀錢酒食,誰想這威王信任真切,無一些動搖,将那報事的紛紛聒噪,如風過耳。
有司從旁請問道:“臣等見言匡章反者,異口而同辭,紛紛滿路,決非虛謬。
大王竟不詳察,倘遷延日久,終被其害,如之奈何?據臣等愚見,何不使力練老成的将帥,挽繁弱之弓,淬湛盧之劍,命擊匡章,緻免生靈塗炭,社稷傾頹。
”威王搖頭道:“章子決不負寡人,寡人決不聽信讒言。
何故諸卿要我遣将相擊,是不能禦外患而先自内亂也。
”有司見奏不準,隻得退班伺候。
不覺哄動了通國之人,盡來說長道短,毀謗匡章。
威王震怒,便着左右侍臣傳旨道:“如有再言匡章反者,立夷三族,誓不姑恕。
”從此之後,并無人再言。
正是: 賢明國主傳鈞旨,立禁讒人不敢言。
卻說章子與秦軍相持,日間佯為背齊投秦,着使者詭辭相約。
秦軍大喜,以為實然,全不防備。
到了三更時分,秦兵疲倦,酣睡之聲,如雷貫耳。
章子心知得計,即傳令放号炮。
各營将士聽得炮響,大家披挂奮勇争先殺入秦營。
那秦王見本營軍士披靡,一敗塗地,勢頭兇險,隻恐怕自己性命難保,不敢戀戰,飛馬遁逃。
齊軍乘勢掩殺,屍橫遍野,流血成河。
章子看見秦王逃奔,自想道:“兵法有雲,窮寇莫追。
我不如收軍。
”急命左右健卒鳴金,那些将士方不追趕,大獲秦軍所棄辎重器械,不計其數。
章子得了一陣奇功,又傳下号令,着紀功司将大小偏裨将官一一紀功明白,差官申奏。
威王聞奏大喜,即命班師。
有詩為證: 西北紀綱威遠國,東南柱石障平州。
卻慚汩沒菰蘆客,草檄無能進幕前。
次早,秦王自悔無故興兵伐齊,被章子殺得片甲不留,恐齊乘勝複去征伐,隻得具禮修書,稱臣西藩。
秦何以稱西藩?因在齊之西故也。
威王直受其降,秦王失意歸國。
那章子一旦建此退齊之功,威王十分敬重,便封章子為侯,食邑三百戶,章子受而不辭,威王又要他更葬其母,并迎妻子歸家,匡章再三回卻,不敢應命,威王無可奈何,聽其自便。
那章子終身獨處,超群絕欲。
後來威王薨,太子宣王嗣位,因燕人作亂,又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去伐燕人,計日克捷。
時人有詩歎其生平行事。
其詩道: 偉哉鴻烈振乾坤,獨恤當年曾賊恩。
谏父出妻還屏子,孤身悼母更稀昆。
木風有恨流何盡,樽俎多材譽自存。
寄語輶軒采使者,可能剡奏九重阍。
總評:嗟乎哉!章子何生之不偶其時也,值此艱難悲苦,又成補天浴日之功。
然今之讀章子者,當想其設心所在,不可以衆人之毀謗信為實然,埋沒其所行之孝。
通國不知,遂稱其不孝。
如果孝行有虧,孟夫子是萬世大賢,豈肯以不善教人也哉。
又評:章子之苦情深願,今日始剖淚繪愁而出。
不然,何以安天下孝子之心哉。
觀齊威使其将兵制秦,候者紛紛妄報,而能信之任之,不動聲色。
齊威王想道:“今日秦軍遠來其勢必銳,若無良将拒敵,何以張我國威名,損他人銳氣。
吾向聞章子膂力絕人,智勇出衆。
且其生平素履,過于行孝。
自古道:求忠臣于孝子之門。
若用他為将,決不失人亦不辱國。
”即日,宣章子入朝,授以上将,賜以劍印。
章子并不遜讓,慨然拜受。
臨出朝門,威王又向章子道:“将軍孝子也!全軍而還,必更葬将軍之母。
”章子流涕應道:“臣非不能更葬臣的亡母,臣母得罪于臣父。
今臣父未有更葬臣母之命而死,臣若更葬是欺死父。
”威王連聲贊道:“難得,難得。
做了人子,尚不欺死父,豈肯為了人臣,反欺人君之理。
勝秦之兆,今日見矣。
”章子領命辭了威王出朝,整備戎服,跨上龍駒,指揮三軍人馬出城,馳至境上,結寨安營。
有詩為證: 武垣西出泰山高,四控山河總地豪。
列郡樓台通蜃氣,連營劍戟雜星旄。
望風寇卒皆投橹,帶雪征夫盡绾袍。
試上東山看瀛海,支祁從此息波濤。
那時節秦軍聞得齊軍已到,即差使臣來下戰書,章子也差使臣回答,彼此往來,絡繹不已。
章子暗用智巧詭術,将我軍旗幟一應變易,竟與秦軍的分毫無異。
此正是兵貴用奇,臨敵制勝之法。
可笑這些偵候的勇士,不識其中神妙,急報威王道:“章子背齊入秦。
”威王嘿然不答。
頃之,又有是報者三回五次,威王心裡暗想道:“章子行孝且過,豈有不肯盡忠?”隻是不信。
那些勇士報與威王,指望犒賞銀錢酒食,誰想這威王信任真切,無一些動搖,将那報事的紛紛聒噪,如風過耳。
有司從旁請問道:“臣等見言匡章反者,異口而同辭,紛紛滿路,決非虛謬。
大王竟不詳察,倘遷延日久,終被其害,如之奈何?據臣等愚見,何不使力練老成的将帥,挽繁弱之弓,淬湛盧之劍,命擊匡章,緻免生靈塗炭,社稷傾頹。
”威王搖頭道:“章子決不負寡人,寡人決不聽信讒言。
何故諸卿要我遣将相擊,是不能禦外患而先自内亂也。
”有司見奏不準,隻得退班伺候。
不覺哄動了通國之人,盡來說長道短,毀謗匡章。
威王震怒,便着左右侍臣傳旨道:“如有再言匡章反者,立夷三族,誓不姑恕。
”從此之後,并無人再言。
正是: 賢明國主傳鈞旨,立禁讒人不敢言。
卻說章子與秦軍相持,日間佯為背齊投秦,着使者詭辭相約。
秦軍大喜,以為實然,全不防備。
到了三更時分,秦兵疲倦,酣睡之聲,如雷貫耳。
章子心知得計,即傳令放号炮。
各營将士聽得炮響,大家披挂奮勇争先殺入秦營。
那秦王見本營軍士披靡,一敗塗地,勢頭兇險,隻恐怕自己性命難保,不敢戀戰,飛馬遁逃。
齊軍乘勢掩殺,屍橫遍野,流血成河。
章子看見秦王逃奔,自想道:“兵法有雲,窮寇莫追。
我不如收軍。
”急命左右健卒鳴金,那些将士方不追趕,大獲秦軍所棄辎重器械,不計其數。
章子得了一陣奇功,又傳下号令,着紀功司将大小偏裨将官一一紀功明白,差官申奏。
威王聞奏大喜,即命班師。
有詩為證: 西北紀綱威遠國,東南柱石障平州。
卻慚汩沒菰蘆客,草檄無能進幕前。
次早,秦王自悔無故興兵伐齊,被章子殺得片甲不留,恐齊乘勝複去征伐,隻得具禮修書,稱臣西藩。
秦何以稱西藩?因在齊之西故也。
威王直受其降,秦王失意歸國。
那章子一旦建此退齊之功,威王十分敬重,便封章子為侯,食邑三百戶,章子受而不辭,威王又要他更葬其母,并迎妻子歸家,匡章再三回卻,不敢應命,威王無可奈何,聽其自便。
那章子終身獨處,超群絕欲。
後來威王薨,太子宣王嗣位,因燕人作亂,又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去伐燕人,計日克捷。
時人有詩歎其生平行事。
其詩道: 偉哉鴻烈振乾坤,獨恤當年曾賊恩。
谏父出妻還屏子,孤身悼母更稀昆。
木風有恨流何盡,樽俎多材譽自存。
寄語輶軒采使者,可能剡奏九重阍。
總評:嗟乎哉!章子何生之不偶其時也,值此艱難悲苦,又成補天浴日之功。
然今之讀章子者,當想其設心所在,不可以衆人之毀謗信為實然,埋沒其所行之孝。
通國不知,遂稱其不孝。
如果孝行有虧,孟夫子是萬世大賢,豈肯以不善教人也哉。
又評:章子之苦情深願,今日始剖淚繪愁而出。
不然,何以安天下孝子之心哉。
觀齊威使其将兵制秦,候者紛紛妄報,而能信之任之,不動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