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
關燈
小
中
大
落落風塵不自持,頻彈孤铗駐幽思。
憤來但滴闌珊淚,平生有志不得遂。
收之何論在桑榆,底事空懷過隙駒。
寂寥岵屺悲商夏,獨采楟英霜月夜。
渺渺懷難效放鴛,椎心搔首恸蒼天。
蒼天既遠不可問,剩餘愁悶日綿綿。
大凡孤潔之士所出之言語,所行之事體,所涉之境界,甯違了俗尚,負了衆心,必不受人一分憐惜。
任憑挫撓,獨自一個,抗節孑立,誓不屈辱于人,杜門絕迹,揚清渭波,何其峻刻貞厲若此。
但他這種苦心,這腔至願,自有所見存于其内。
其如世上的人,以耳為目,不問個是非可否。
不辨個邪正曲直,不分個智愚賢不肖,便謂如是之人,欺世盜名,滅俗違衆,既不和于鄉黨之間,又不滿于宗族之口。
縱有美德淑行,勤修苦學,人誰重之,人誰信之,人誰惜之,人誰知之。
毀者既多,譽者絕少。
當此之時或有一個冷眼旁觀之人,與之握手談心,悲歌擊節,庶幾這牢騷岑寂之思,郁郁無聊之感,尚有個發洩的所在。
若是這茫茫宇宙,好惡難憑之時,要任了自己一往之性,以求那千萬人都肯來諒我知我,道苦說辛,問寒訊暖,有惡則懲,有善則揚,有難則救,有危則扶,怡怡切切,不設城廓,坦坦平平,不構機智,如此相得,毫無問言,除非求之太古之世,羲皇以前。
若沾沾向這衰末之俗,風波之際,庸人口中讨生活,勢利眼内辨英雄,斷斷乎沒有此理。
便一時說你如何好,稱你如何善,替口口誇其名,不終朝,不瞬息,萋菲憎惡,诽刺怨謗。
猶如逢狼虎莫不欲持刀相向,拔劍相助。
幾近孔夫子所說“衆好之必察焉,衆惡之必察焉。
”察一個平心和氣,直肚折情,另出一番公言正論,杜怨詈之深憂,托弘人之雅度,襲長者之高風,又肯原人之情,恕理之直,絕不随波逐浪,并不附勢趨炎,有談不敢憑臆,有事不肯捏怪,已答之術不學拒人,無稽之辭不為罵世。
如果人有可譽從而譽之,人有可毀從而毀之。
設使其人有可毀之名而無可毀之實,或是在倫常之上有關系,或是在身命之際有幹涉,這兩件事更宜按時揆勢沉機觀物,委曲問導、婉轉規諷,這便是:古道猶存,那些孝子仁人,始得個吐氣舒眉的日子。
有詩為證: 十年多難剩孤身,何幸時窮志得伸。
牢落備嘗險阻事,敢教重耳不歡欣。
卻說戰國時,齊威王在位,原是一個大度有容之君。
所以,非常之彥,命世之才因而類聚在齊。
其時有一人姓匡名章,字章子。
其人有父有母,有妻有子,隻是他生來命蹇,遭逢不辰,專喜自負清苦,自信孤高。
若論其才華學問,不在賢士傑人之下。
熟讀兵書戰策,精閑躍馬操戈。
可惜匡母名啟,與匡父不和,此乃有志之士,最不幸的事情,最不便的境界。
若是那為人子的能幾谏其過,微達其懷,仍舊使父母恩情相得,禮貌相憐,自然家國天下之間,人人都稱他是一個孝子。
倘不能在内委婉調停,周旋彼此,或是因了父之故背了母,或是因了母之故背了父,不惟不能解紛釋怨,消氣舒懷,倒似在火上添油,霜上加雪。
全不知那事父母的大段道理,惟恃自己的小聰明,鮮有不亡其身,不損其名,不歸其罪的。
因此,這個章子看見父母平常居處,食不同器,坐不同榻,卧不同席,如此光景,心中苦切,又不好對妻子細說,隻好背地裡灑了一二點眼淚,歎了三四聲口氣。
又暗想:父親不知為甚麼樣事,恁般與母親絕情斷愛,難道我匡章為了人子,終于坐視,竟無片言相及?我當在父親面前犯顔極诤,必使父母相好,我才放懷。
咦!你道章子這一片心可是存得的麼?隻因有了此心,他後來便與父親十分不合,少不得将天性之恩,傷殘殆盡,人倫之患從此而起。
卻說匡父與匡母反目之後,終日終夜尋釁作吵,提刀弄杖,口口聲聲咒咀怒罵,曾無一刻之甯息。
我想人家的夫婦厮鬧,若有人從中以好言勸解,必然此容彼忍,決不至有意外之虞,不測之變。
誰知匡父為人兇惡,鄰比親友都不敢近身。
正是: 穢裡難駐足,惡人不可親。
家既積不善,餘殃竟及身。
那匡母有此丈夫也是前生分定,今世孽緣。
他自知籠中之鳥、釜内之魚不能脫身。
随其挫折淩虐,敢怒而不敢言。
适值匡父一夕飲酒大醉,提刀向前罵道:“賊潑賤,我與你名為夫婦,實是夙仇,今夜勾消罷了,快些伸頸出來,與你一刀受用。
”匡母聞了這句惡狠狠的說話,斷不能免,魄散魂飛,自揣今夜決死,大叫道:“冤家,今夕若能見殺,是妾本願。
”匡父便掣起
憤來但滴闌珊淚,平生有志不得遂。
收之何論在桑榆,底事空懷過隙駒。
寂寥岵屺悲商夏,獨采楟英霜月夜。
渺渺懷難效放鴛,椎心搔首恸蒼天。
蒼天既遠不可問,剩餘愁悶日綿綿。
大凡孤潔之士所出之言語,所行之事體,所涉之境界,甯違了俗尚,負了衆心,必不受人一分憐惜。
任憑挫撓,獨自一個,抗節孑立,誓不屈辱于人,杜門絕迹,揚清渭波,何其峻刻貞厲若此。
但他這種苦心,這腔至願,自有所見存于其内。
其如世上的人,以耳為目,不問個是非可否。
不辨個邪正曲直,不分個智愚賢不肖,便謂如是之人,欺世盜名,滅俗違衆,既不和于鄉黨之間,又不滿于宗族之口。
縱有美德淑行,勤修苦學,人誰重之,人誰信之,人誰惜之,人誰知之。
毀者既多,譽者絕少。
當此之時或有一個冷眼旁觀之人,與之握手談心,悲歌擊節,庶幾這牢騷岑寂之思,郁郁無聊之感,尚有個發洩的所在。
若是這茫茫宇宙,好惡難憑之時,要任了自己一往之性,以求那千萬人都肯來諒我知我,道苦說辛,問寒訊暖,有惡則懲,有善則揚,有難則救,有危則扶,怡怡切切,不設城廓,坦坦平平,不構機智,如此相得,毫無問言,除非求之太古之世,羲皇以前。
若沾沾向這衰末之俗,風波之際,庸人口中讨生活,勢利眼内辨英雄,斷斷乎沒有此理。
便一時說你如何好,稱你如何善,替口口誇其名,不終朝,不瞬息,萋菲憎惡,诽刺怨謗。
猶如逢狼虎莫不欲持刀相向,拔劍相助。
幾近孔夫子所說“衆好之必察焉,衆惡之必察焉。
”察一個平心和氣,直肚折情,另出一番公言正論,杜怨詈之深憂,托弘人之雅度,襲長者之高風,又肯原人之情,恕理之直,絕不随波逐浪,并不附勢趨炎,有談不敢憑臆,有事不肯捏怪,已答之術不學拒人,無稽之辭不為罵世。
如果人有可譽從而譽之,人有可毀從而毀之。
設使其人有可毀之名而無可毀之實,或是在倫常之上有關系,或是在身命之際有幹涉,這兩件事更宜按時揆勢沉機觀物,委曲問導、婉轉規諷,這便是:古道猶存,那些孝子仁人,始得個吐氣舒眉的日子。
有詩為證: 十年多難剩孤身,何幸時窮志得伸。
牢落備嘗險阻事,敢教重耳不歡欣。
卻說戰國時,齊威王在位,原是一個大度有容之君。
所以,非常之彥,命世之才因而類聚在齊。
其時有一人姓匡名章,字章子。
其人有父有母,有妻有子,隻是他生來命蹇,遭逢不辰,專喜自負清苦,自信孤高。
若論其才華學問,不在賢士傑人之下。
熟讀兵書戰策,精閑躍馬操戈。
可惜匡母名啟,與匡父不和,此乃有志之士,最不幸的事情,最不便的境界。
若是那為人子的能幾谏其過,微達其懷,仍舊使父母恩情相得,禮貌相憐,自然家國天下之間,人人都稱他是一個孝子。
倘不能在内委婉調停,周旋彼此,或是因了父之故背了母,或是因了母之故背了父,不惟不能解紛釋怨,消氣舒懷,倒似在火上添油,霜上加雪。
全不知那事父母的大段道理,惟恃自己的小聰明,鮮有不亡其身,不損其名,不歸其罪的。
因此,這個章子看見父母平常居處,食不同器,坐不同榻,卧不同席,如此光景,心中苦切,又不好對妻子細說,隻好背地裡灑了一二點眼淚,歎了三四聲口氣。
又暗想:父親不知為甚麼樣事,恁般與母親絕情斷愛,難道我匡章為了人子,終于坐視,竟無片言相及?我當在父親面前犯顔極诤,必使父母相好,我才放懷。
咦!你道章子這一片心可是存得的麼?隻因有了此心,他後來便與父親十分不合,少不得将天性之恩,傷殘殆盡,人倫之患從此而起。
卻說匡父與匡母反目之後,終日終夜尋釁作吵,提刀弄杖,口口聲聲咒咀怒罵,曾無一刻之甯息。
我想人家的夫婦厮鬧,若有人從中以好言勸解,必然此容彼忍,決不至有意外之虞,不測之變。
誰知匡父為人兇惡,鄰比親友都不敢近身。
正是: 穢裡難駐足,惡人不可親。
家既積不善,餘殃竟及身。
那匡母有此丈夫也是前生分定,今世孽緣。
他自知籠中之鳥、釜内之魚不能脫身。
随其挫折淩虐,敢怒而不敢言。
适值匡父一夕飲酒大醉,提刀向前罵道:“賊潑賤,我與你名為夫婦,實是夙仇,今夜勾消罷了,快些伸頸出來,與你一刀受用。
”匡母聞了這句惡狠狠的說話,斷不能免,魄散魂飛,自揣今夜決死,大叫道:“冤家,今夕若能見殺,是妾本願。
”匡父便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