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王歡朝暮見
關燈
小
中
大
從來道德與時違,宴笑盈堂予獨悲。
多少趨承輕薄子,隻遺名姓後人譏。
這詩是說古來賢聖,遭時不偶,遊蕩天涯,不能舒展平生之志。
湊着這些世上人,一個個趨利附勢,婢膝奴顔,總為一點名心,兼為身家衣食,就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付之東洋大海去了。
花着臉、黑着心盡意谄媚,竭力奉承。
不要說是王公貴戚去幹谒哀求,就是那得寵的家人,稍可在主人面前說得一句話的,畢竟要卑辭屈禮,無窮趨奉,求他幫襯。
這喚做抛磚引玉,以小博大,自然爵祿堅牢。
惟有道學生生不肯随方逐圓,遇見歹人便正顔作色,沒有一毫假借,常是犯了衆怒,不能存立于朝。
他一味信得自是,并無怨言,這才是賢人的局面。
有古詩一首單道勢利小人與君子不合之事。
詩曰: 世俗既雲下,滿眼皆狐鼠。
美爵歸勢門,哲人擯台胥。
遭逢庭陛間,非群則吳楚。
鮮睇相容時,賤尤在爾汝。
感慨集漣洏,默默誰共語。
且把閑話休提,如今單表一樁人人說得的故事。
是一個真正道學的君子,一個真正趨奉的小人。
此事在戰國齊宣王十九年間,宣王姓田,雙名辟疆,本是諸侯,僭稱為王。
隻因他國富兵強,所以招賢納士,隻為眼力不濟,不識好歹,但憑旁人說好便好。
那蓋大夫王歡,字子敖,原是個極卑陋的人。
因每日趨奉上卿陳戴,陳戴薦奏宣王,就将王歡遷了右師之職,見他儀容俊雅,言語婉曲,宣王一味偏辟,錯認他是個好人,傾心相愛,固結不解。
須知田舍翁多收十斛麥便要易妻,豈有一國之主便用不得一個臣子麼?故此無人敢說,這也不必深求。
且說孟夫子名轲,字子輿,志欲行道,亦仿孔夫子當年周遊列國的意思,備了琴劍書箱,帶了弟子公孫醜,出遊諸國。
先往齊邦,一入臨淄,早已望見齊國都城了。
你看那裡的景象如何?但見: 第宅相望,冠蓋交錯。
六街三市,鼓瑟吹竽。
公子王孫,鬥雞走狗。
寶貨盡山東之美,台隍枕海岱之交。
日斜響遍歌鐘,春暖充盈花柳。
簾卷瓊鈎,是何處美人吹鳳管。
室開羅幔,問誰家貴客拊皇琴。
孟夫子遙望一回,天色漸晚,不敢停留,向前趱行。
去了半裡之遙,恰好來到雪宮地面。
公孫醜道:“此間雖是宣王的離宮,每常有過往的使客在此借宿,夫子就在此處安歇何如?”孟夫子應允了,公孫醜走近離宮,隻見門已閉上,輕輕的敲了兩下,裡面走出一個青衣漢子,問道:“尊使何處到來?”公孫醜道:“我從師父孟夫子自鄒至齊,敢假雪宮權宿一宵,房金加倍奉償。
”那漢子道:“前蒙本國右師王爺分付道:聞孟夫子遊齊,早晚必從此經過,若來假宿可用心款待。
既然夫子降臨,快請到中堂安歇。
”公孫醜即請孟夫子步入雪宮,安頓行李,一宿無話。
卻說這管宮的漢子連晚向右師府内去報,恰值王歡侍宣王夜宴出宮,這漢子禀道:“孟大賢已到了,現宿離宮,特此報知。
”王歡道:“既如此,好生款待,自有重賞。
”那人應諾而去,王歡亦退入私第去了。
你道王歡既是宣王寵臣,右師又是尊貴之爵,為何恁般敬重孟夫子?隻因孟夫子是個大賢,王歡是個小人,但他所作所為極不服人,畢竟得與一兩個正人君子往來,不惟可以掩飾人耳目,又好學識些事體,在人面前通文達禮,釣譽沽名,所以有這些虛禮數。
還有一說,孟夫子自鄒至齊,路非一日。
他又不是神仙,怎麼曉得孟夫子到來?隻因此輩當權,羽翼甚多,百凡事體時刻打聽,所以得知。
次早,宣王召王歡入朝,賜他坐下,便問道:“昨夜卿出宮後諸臣議毀明堂,卿以為可否?”王歡道:“臣聞明堂是周天子東巡諸侯之處,今主公業已稱王,就要使秦楚來朝,臨莅中國,撫有四夷,怎麼倒要毀壞?臣聞鄒國孟氏博古通今,何不往聘一問?”齊宣王道:“他是大賢,恐未必肯來。
”王歡道:“事有湊巧,他現遊本國,臣已館在雪宮。
吾主若欲行王政,可枉駕于求。
”宣王道:“吾乃千乘之主,怎好去見他?”王歡道:“不是這般說。
當日魯平公将見孟子,隻因他駕下臧倉阻住了,至今傳為醜談。
況主公非比尋常,不可不去。
”宣王聽罷,即便依允,徑排車駕前往雪宮,拜訪孟大賢。
後人有詩為證: 聊為訪道試婆娑,倒屣相迎禮數多。
欲得春風疏茅塞,不禁命駕輾寒莎。
當時,孟夫子迎接宣王進宮,相見禮畢,宣王即開言問道:“聞子輿是當今大賢,不意光臨敝土,有失迎迓,幸賴子敖奉款在此,不揣有一事動問。
”孟夫子道:“願聞其詳。
”宣王道:“敝國有一明堂,近有人勸寡人毀壞,不知可否?”孟夫子道:“臣聞明堂是王者所居,吾王欲行王政又何必毀他?”宣王道:“如何是王政?”孟夫子把周太王治岐之政細細說了一遍。
宣王滿口稱贊,即命返駕,又向孟夫子道:“寡人願安受教,敢屈大賢治我齊國?”孟夫子答道:“隻恐臣性迂遠,不足以事王。
”宣王道:“休得太謙。
”言罷,起駕回朝。
次日,宣王遣王歡迎孟夫子入朝,進為客卿。
有詩為證: 談仁談
多少趨承輕薄子,隻遺名姓後人譏。
這詩是說古來賢聖,遭時不偶,遊蕩天涯,不能舒展平生之志。
湊着這些世上人,一個個趨利附勢,婢膝奴顔,總為一點名心,兼為身家衣食,就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付之東洋大海去了。
花着臉、黑着心盡意谄媚,竭力奉承。
不要說是王公貴戚去幹谒哀求,就是那得寵的家人,稍可在主人面前說得一句話的,畢竟要卑辭屈禮,無窮趨奉,求他幫襯。
這喚做抛磚引玉,以小博大,自然爵祿堅牢。
惟有道學生生不肯随方逐圓,遇見歹人便正顔作色,沒有一毫假借,常是犯了衆怒,不能存立于朝。
他一味信得自是,并無怨言,這才是賢人的局面。
有古詩一首單道勢利小人與君子不合之事。
詩曰: 世俗既雲下,滿眼皆狐鼠。
美爵歸勢門,哲人擯台胥。
遭逢庭陛間,非群則吳楚。
鮮睇相容時,賤尤在爾汝。
感慨集漣洏,默默誰共語。
且把閑話休提,如今單表一樁人人說得的故事。
是一個真正道學的君子,一個真正趨奉的小人。
此事在戰國齊宣王十九年間,宣王姓田,雙名辟疆,本是諸侯,僭稱為王。
隻因他國富兵強,所以招賢納士,隻為眼力不濟,不識好歹,但憑旁人說好便好。
那蓋大夫王歡,字子敖,原是個極卑陋的人。
因每日趨奉上卿陳戴,陳戴薦奏宣王,就将王歡遷了右師之職,見他儀容俊雅,言語婉曲,宣王一味偏辟,錯認他是個好人,傾心相愛,固結不解。
須知田舍翁多收十斛麥便要易妻,豈有一國之主便用不得一個臣子麼?故此無人敢說,這也不必深求。
且說孟夫子名轲,字子輿,志欲行道,亦仿孔夫子當年周遊列國的意思,備了琴劍書箱,帶了弟子公孫醜,出遊諸國。
先往齊邦,一入臨淄,早已望見齊國都城了。
你看那裡的景象如何?但見: 第宅相望,冠蓋交錯。
六街三市,鼓瑟吹竽。
公子王孫,鬥雞走狗。
寶貨盡山東之美,台隍枕海岱之交。
日斜響遍歌鐘,春暖充盈花柳。
簾卷瓊鈎,是何處美人吹鳳管。
室開羅幔,問誰家貴客拊皇琴。
孟夫子遙望一回,天色漸晚,不敢停留,向前趱行。
去了半裡之遙,恰好來到雪宮地面。
公孫醜道:“此間雖是宣王的離宮,每常有過往的使客在此借宿,夫子就在此處安歇何如?”孟夫子應允了,公孫醜走近離宮,隻見門已閉上,輕輕的敲了兩下,裡面走出一個青衣漢子,問道:“尊使何處到來?”公孫醜道:“我從師父孟夫子自鄒至齊,敢假雪宮權宿一宵,房金加倍奉償。
”那漢子道:“前蒙本國右師王爺分付道:聞孟夫子遊齊,早晚必從此經過,若來假宿可用心款待。
既然夫子降臨,快請到中堂安歇。
”公孫醜即請孟夫子步入雪宮,安頓行李,一宿無話。
卻說這管宮的漢子連晚向右師府内去報,恰值王歡侍宣王夜宴出宮,這漢子禀道:“孟大賢已到了,現宿離宮,特此報知。
”王歡道:“既如此,好生款待,自有重賞。
”那人應諾而去,王歡亦退入私第去了。
你道王歡既是宣王寵臣,右師又是尊貴之爵,為何恁般敬重孟夫子?隻因孟夫子是個大賢,王歡是個小人,但他所作所為極不服人,畢竟得與一兩個正人君子往來,不惟可以掩飾人耳目,又好學識些事體,在人面前通文達禮,釣譽沽名,所以有這些虛禮數。
還有一說,孟夫子自鄒至齊,路非一日。
他又不是神仙,怎麼曉得孟夫子到來?隻因此輩當權,羽翼甚多,百凡事體時刻打聽,所以得知。
次早,宣王召王歡入朝,賜他坐下,便問道:“昨夜卿出宮後諸臣議毀明堂,卿以為可否?”王歡道:“臣聞明堂是周天子東巡諸侯之處,今主公業已稱王,就要使秦楚來朝,臨莅中國,撫有四夷,怎麼倒要毀壞?臣聞鄒國孟氏博古通今,何不往聘一問?”齊宣王道:“他是大賢,恐未必肯來。
”王歡道:“事有湊巧,他現遊本國,臣已館在雪宮。
吾主若欲行王政,可枉駕于求。
”宣王道:“吾乃千乘之主,怎好去見他?”王歡道:“不是這般說。
當日魯平公将見孟子,隻因他駕下臧倉阻住了,至今傳為醜談。
況主公非比尋常,不可不去。
”宣王聽罷,即便依允,徑排車駕前往雪宮,拜訪孟大賢。
後人有詩為證: 聊為訪道試婆娑,倒屣相迎禮數多。
欲得春風疏茅塞,不禁命駕輾寒莎。
當時,孟夫子迎接宣王進宮,相見禮畢,宣王即開言問道:“聞子輿是當今大賢,不意光臨敝土,有失迎迓,幸賴子敖奉款在此,不揣有一事動問。
”孟夫子道:“願聞其詳。
”宣王道:“敝國有一明堂,近有人勸寡人毀壞,不知可否?”孟夫子道:“臣聞明堂是王者所居,吾王欲行王政又何必毀他?”宣王道:“如何是王政?”孟夫子把周太王治岐之政細細說了一遍。
宣王滿口稱贊,即命返駕,又向孟夫子道:“寡人願安受教,敢屈大賢治我齊國?”孟夫子答道:“隻恐臣性迂遠,不足以事王。
”宣王道:“休得太謙。
”言罷,起駕回朝。
次日,宣王遣王歡迎孟夫子入朝,進為客卿。
有詩為證: 談仁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