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管仲以其君霸

關燈
”管仲道:“小弟年來落拓,蹑屩負書。

    一自先君亡後,止有老母在堂。

    争奈朝夕之間尤為薪水拮據,終歲處于愁城,累日淹于淚海,甚苦生計消乏。

    不知吾兄有甚生意,倘可提挈小弟,庶免饑寒,感恩非淺。

    ”鮑叔道:“眼前緻富之方、救貧之術無如為賈,不拘綢緞布匹、柴炭油麻、竹木雜貨,若能盡力經營,用心緝理,件件皆可趁錢,般般無不獲利,緻富亦其餘事,何愁衣食之不給哉?”管仲道:“小弟非不知商賈可做,趁錢養家。

    常言道有本得利生,況且手中空乏,分文尚然難措,焉得資本行運。

    雖素有此心,亦徒然耳。

    ”鮑叔道:“愚兄習儒不利,棄而為賈,行運有年,家頗饒裕。

    近因敕夥計身故,正沒個的當幫手,弟若不棄,同去營運,自然獲利,盡可以供奉老伯母菽水之費,又可以補助家中不足之需。

    隻恐怕尊阃在家,兩相牽挂,不能割舍遠行。

    ”管仲道:“小弟如今尚無妻室,隻有老母一人在堂。

    兄若肯要小弟同行,必當歸告老母以決可否。

    但不知仁兄往年在于何處地方為賈?”鮑叔道:“就在本國南陽地方,收些吳下所到的綢绫絹帛,前來都下販賣,也有三四分利息。

    ”管仲道:“原來如此,我想南陽此去七八百裡之遙,不過七八日可到。

    弟在家實無事可做,情願随兄同去,凡事一聽憑兄。

    ”鮑叔道:“說那裡話,既為兄弟就是嫡親,安敢相欺?準拟明日,決要奉叩令堂老伯母了。

    ”管仲道:“敢不灑掃拱候?”說完便要告辭,鮑叔因天色未晚,又勸數杯,然後會鈔,與管仲出門,作别入城。

    有詩為證: 列席高樓酌酒頻,竹簾斜卷幕山新。

    尊前自喜逢張緒,谷口還疑問子真。

     管仲與鮑叔作别回家,一見老母便把與鮑叔結義,并商量到南陽為賈之事一一說明。

    老母聽了十分之喜,遂說道:“我兒,自從汝父死後,連年坎坷,乏人提攜,貧苦不可勝言。

    難得鮑叔這一片好心。

    明日倘到我家來,必須安排齊整酒肴款待,不可有慢。

    ”這管仲雖則手頭不足,自己原要款留,又因老母分付,不敢違迕,所以無中生有,極力掙持。

    次日,巳牌光景,果見鮑叔帶了一個小厮,挑着白米五鬥,紋銀五兩,棉布十匹,與管母為贽見之禮,來到管仲家中。

    二人先叙了寒溫,然後求見老母。

    但見蘆簾開處,老母扶了一枝節竹拐杖緩步出來,與鮑叔施禮。

    鮑叔納頭便拜,口稱:“小侄拜遲,多有得罪。

    外奉菲物三色聊表孝敬,伏乞笑納。

    ”老母因鮑叔下拜,急喚管仲扶住。

    鮑叔道:“本該全禮,誠恐怕老伯母反勞,所以恭敬不如從命,望乞恕罪。

    ”老母道:“今蒙鮑叔慨然光降,已出望外,這盛儀焉敢再叨?”鮑叔道:“些須不足為敬,何勞老伯母言及。

    ”老母道:“收之不當,卻之不恭。

    ”鮑叔道:“老伯母不收是見外小侄了。

    ”老母道:“鮑叔出言太重,老身隻得勉強遵命。

    ”方喚管仲收藏,老母又向鮑叔說道:“昨晚小兒歸來,備述賢侄熱腸義舉,要帶往南陽為客生理,十分之美。

    隻是管仲從幼至長未曾離家遠行,全仗鮑叔扶持照管。

    ”鮑叔道:“小侄沒有不相顧的,老伯母請自放心,決要使令郎有财帛稱心之喜。

    ”老母道:“鮑叔如此見愛,足仞高誼了。

    ”隻見兩巡茶罷,管仲整治桌椅,搬出酒肴擺列桌上,請鮑叔入席吃午飯。

    鮑叔再三懇辭,管仲道:“弟聞老者不以箸多為禮,貧者不以财貨為禮。

    這些須飲食曾何足款仁兄?此是老母因仁兄光顧,特命整治,幸勿固辭。

    ”鮑叔聽說是老母的特意,心中暗喜道:“難得這一位賢德的女丈夫。

    ”因此領命。

    老母便喚管仲相陪,自己扶杖進内。

    有一首七言絕句詩為證: 從來交誼薄雲天,管鮑知心世罕傳。

    惟願黃花同晚節,如他紅友結人緣。

     卻說管鮑二人對坐飲酒,就約了出外日期,說些做生意的機關。

    天色将晚,大家連飲幾杯也不至醉,告謝老母方才分别。

    過了半月,鮑叔将本銀兌足,雇了船隻,即與管仲同别老母起程。

    出了齊都,一直向南陽取路。

    途路上風風雨雨,行了十個日子方到南陽。

    此時正值冬盡春初,梅開候館,柳發溪橋,好鳥鳴春,聲聲動念。

    那鮑叔原是南陽鎮上一個老客,領了管仲徑投舊主人家。

    那主人收拾客房,安頓行李,整酒接風。

    次日,主人糾引許多的興販商人,拿了各色的緞匹到鮑叔之前,不拘精粗,時值估價,現銀貿易。

     卻說他二人在店主家住了四五十日,約收绫羅綢緞一千餘匹。

    鮑叔道:“兄弟,我每往常到此收貨,窭試窭驗,若此處賤,都下必貴。

    此處貴,都下必賤,我就另置各項雜貨回家。

    今年這南陽極賤,我想發回家去必獲大利。

    如今匹數千餘,待我先發回去,趕個頭帳生意。

    留下本銀千兩與賢弟在此收買。

    但這綢行生意極要眼力細看,如若失眼就要虧折。

    賢弟須好生在意,不可造次。

    ”管仲應道:“弟已理會,不勞挂念。

    但老母在家,望乞清目。

    ”鮑叔道:“不消分付,這是自然之理。

    ”次早起來,雇了船隻,裝載緞箱,别了管仲,星夜趕回都下。

    先去拜了老母問安,并報管仲在南陽康甯之事,細細告知,方才回到家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