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紅樓夢》人物(1)
關燈
小
中
大
沉香
清朝有《紅樓夢》,這真讓人高興,不知道本朝本代有什麼東西可以留下,希望不要是金庸武俠。
《紅樓夢》枝條繁多,因為太多可說的,展開紙,竟不知道從何處下嘴,所以決定先從别人的評價說起。
阿城評論《紅樓夢》,說它的好處,在于将詩的意識引入小說。
換言之,《紅樓夢》是中國第一部運用詩意的小說。
阿城的這個說法也很含糊,《紅樓夢》并不缺少讀者,從帝王将相到販夫走卒,如果僅僅依靠詩的意識,我想《紅樓夢》很難涵蓋這樣廣泛的讀者群。
但我又不得不佩服阿城的這個說法,《紅樓夢》的好處很難一言以盡,再怎麼高度概括,評語一出口,必然失之全面。
而“詩的意識”這句話本身就很有意思,什麼是詩的意識,“千山鳥飛絕”是詩的意識,“兩鬓蒼蒼十指黑”也是詩的意識,甚至“不許放屁”也可入詩。
說到底,詩的意識和《紅樓夢》的好處一樣,可意會,難言傳。
後世再寫類似的人情小說,學《紅樓夢》的,都是皮好畫,骨難刻,難就難在詩的意識,拿了詩的意識去張羅小說,還張羅得有聲有色,難上加難。
而張愛玲當是其中的佼佼者,筆法師承《紅樓夢》,但聰明外露,通篇矯情,好看是好看,隻是過了一定的年齡,就不愛再拿這種文字過腦子了。
後頭還有一位用詩的意識寫小說的,是王小波。
他的師承一定不是來自《紅樓夢》,可詩的意識,我覺得他掌握得最不露痕迹,而且比《紅樓夢》更具一種韻律美,可惜他死得早,死時比曹雪芹大五歲。
曹雪芹死得更早,敦誠作的《挽曹雪芹》詩:“四十年華付杳冥”,說他四十歲死的。
有人說此詩也大概齊是說四十年華,不一定就正好四十,也許四十多吧。
但什麼詩都有可能亂說歲數,隻有挽詩不可能,哪有人一死就給人減壽的。
所以我認為曹雪芹一定是四十歲死的,那一年應該是1762年,紅學界有争論,也許是1763年,總之這兩年之内死的。
而最早的《紅樓夢》版本甲戌本是1754年,依次推論,曹雪芹完成甲戌本時才三十一二歲。
這真讓人恐怖,甲戌本中已經提到“十年辛苦不尋常”,這麼說來,曹雪芹豈不是二十出頭就開始寫《紅樓夢》了?算術真不是個好東西,我算了算就開始起雞皮疙瘩,差不多的年齡,我整天挂在博客上看人寫情書,而曹雪芹已經把甲戌本寫一半了,相比之下,真讓人汗顔。
[]因為曹雪芹死得早,《紅樓夢》沒有完成,後來程、高二人補寫了後四十回。
後人多因為它跟曹雪芹本來的勾畫出入太大,而不大喜歡。
其實我倒覺得,程、高是功臣,甚至很了不起,如果不是他們,這部書不會具有這樣完整的風貌。
我小的時候,常常站在書店裡看書。
可以說,那個時候所有能找到的紅書,我全看了。
各種各樣的“紅樓續夢”、“紅樓夢續”、“續紅樓夢”、“紅樓真夢”,亂七八糟的,有的比《紅樓夢》本身還厚,多是清人的作品,間或還有民國時“鴛鴦蝴蝶派”的東西。
我敢說,如果你接觸過這些續書的話,你就會明白,程、高二人是多麼了不起。
也許他們在思想上偏離了《紅樓夢》的初衷,但他們在文學上、在結構上,甚至在風格上幾乎完整了這部作品。
我想,我如果是曹雪芹的話,我會感謝他們,當然,假設而已。
持階級理論做文學研究的人還說,程、高寫結尾完全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你看人家本來是要“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幹淨”,他便要寶玉中舉、蔭子封妻、家道中興,整個一封建統治階級乏走狗。
這樣一個大帽子給扣上來,無産階級都不愛看了,而那個時候大家都是無産階級,這不是把後四十回的讀者趕盡殺絕嘛。
其實這種說法
《紅樓夢》枝條繁多,因為太多可說的,展開紙,竟不知道從何處下嘴,所以決定先從别人的評價說起。
阿城評論《紅樓夢》,說它的好處,在于将詩的意識引入小說。
換言之,《紅樓夢》是中國第一部運用詩意的小說。
阿城的這個說法也很含糊,《紅樓夢》并不缺少讀者,從帝王将相到販夫走卒,如果僅僅依靠詩的意識,我想《紅樓夢》很難涵蓋這樣廣泛的讀者群。
但我又不得不佩服阿城的這個說法,《紅樓夢》的好處很難一言以盡,再怎麼高度概括,評語一出口,必然失之全面。
而“詩的意識”這句話本身就很有意思,什麼是詩的意識,“千山鳥飛絕”是詩的意識,“兩鬓蒼蒼十指黑”也是詩的意識,甚至“不許放屁”也可入詩。
說到底,詩的意識和《紅樓夢》的好處一樣,可意會,難言傳。
後世再寫類似的人情小說,學《紅樓夢》的,都是皮好畫,骨難刻,難就難在詩的意識,拿了詩的意識去張羅小說,還張羅得有聲有色,難上加難。
而張愛玲當是其中的佼佼者,筆法師承《紅樓夢》,但聰明外露,通篇矯情,好看是好看,隻是過了一定的年齡,就不愛再拿這種文字過腦子了。
後頭還有一位用詩的意識寫小說的,是王小波。
他的師承一定不是來自《紅樓夢》,可詩的意識,我覺得他掌握得最不露痕迹,而且比《紅樓夢》更具一種韻律美,可惜他死得早,死時比曹雪芹大五歲。
曹雪芹死得更早,敦誠作的《挽曹雪芹》詩:“四十年華付杳冥”,說他四十歲死的。
有人說此詩也大概齊是說四十年華,不一定就正好四十,也許四十多吧。
但什麼詩都有可能亂說歲數,隻有挽詩不可能,哪有人一死就給人減壽的。
所以我認為曹雪芹一定是四十歲死的,那一年應該是1762年,紅學界有争論,也許是1763年,總之這兩年之内死的。
而最早的《紅樓夢》版本甲戌本是1754年,依次推論,曹雪芹完成甲戌本時才三十一二歲。
這真讓人恐怖,甲戌本中已經提到“十年辛苦不尋常”,這麼說來,曹雪芹豈不是二十出頭就開始寫《紅樓夢》了?算術真不是個好東西,我算了算就開始起雞皮疙瘩,差不多的年齡,我整天挂在博客上看人寫情書,而曹雪芹已經把甲戌本寫一半了,相比之下,真讓人汗顔。
[]因為曹雪芹死得早,《紅樓夢》沒有完成,後來程、高二人補寫了後四十回。
後人多因為它跟曹雪芹本來的勾畫出入太大,而不大喜歡。
其實我倒覺得,程、高是功臣,甚至很了不起,如果不是他們,這部書不會具有這樣完整的風貌。
我小的時候,常常站在書店裡看書。
可以說,那個時候所有能找到的紅書,我全看了。
各種各樣的“紅樓續夢”、“紅樓夢續”、“續紅樓夢”、“紅樓真夢”,亂七八糟的,有的比《紅樓夢》本身還厚,多是清人的作品,間或還有民國時“鴛鴦蝴蝶派”的東西。
我敢說,如果你接觸過這些續書的話,你就會明白,程、高二人是多麼了不起。
也許他們在思想上偏離了《紅樓夢》的初衷,但他們在文學上、在結構上,甚至在風格上幾乎完整了這部作品。
我想,我如果是曹雪芹的話,我會感謝他們,當然,假設而已。
持階級理論做文學研究的人還說,程、高寫結尾完全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你看人家本來是要“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幹淨”,他便要寶玉中舉、蔭子封妻、家道中興,整個一封建統治階級乏走狗。
這樣一個大帽子給扣上來,無産階級都不愛看了,而那個時候大家都是無産階級,這不是把後四十回的讀者趕盡殺絕嘛。
其實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