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洪升與《紅樓夢》(1)
關燈
小
中
大
劉一心
提要:康熙時,洪升創作了《石頭記》(戲曲),後經吳玉峰改此戲名為《紅樓夢》,這是一個全本;洪升在創作《石頭記傳奇》之前,應有一個相同内容的、至少是中長篇的小說或話本《情僧錄》,作為戲劇底本,這個底本又被東魯孔梅溪題名為《風月寶鑒》;洪升死後,曹寅又以《石頭記》、《情僧錄》為底本,演繹成《金陵十二钗》,它是今天所見《紅樓夢》小說九成以上的内容。
盡管洪升作品的故事情節與以後的《紅樓夢》章回小說相差甚遠,洪升對《紅樓夢》的貢獻在時間上應居先。
《紅樓夢》章回小說的作者署筆名“曹雪芹”;不是曹霑(芹溪),更不是洪升;如同《長生殿》的作者隻能是洪升,而不能加進《長恨歌》作者白居易。
相信《脂批》,方是讨論這個問題的基礎。
在《曹雪芹真假辨》的前文中,提出“曹雪芹”一名,亦真亦假。
所謂“假”:這是一個假名,不存在名為曹雪芹的個體,或者說是一個特殊的筆名;所謂“真”:他是從祖父曹寅(号雪樵)和孫子曹霑(号芹溪)的号中各取一字,拼湊而成的。
所以說此名亦真亦假。
所謂“特殊”:是指所隐含的兩人,是未曾見過面的祖孫二人,分别在康熙、乾隆朝。
由于成書過程的特殊性和隐秘性,隻能采用假名,但又不失其真實性。
《紅樓夢》小說中,多處提到曹雪芹作書的事;脂批中有“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
這就是說,在雪芹作書之前,已有一本類似的書,名曰《風月寶鑒》,暫不知誰人所作。
“其弟棠村序也”,分明告訴世人:《風月寶鑒》一書,成書就在“雪芹”的那個時代。
如果這裡“雪芹”指的是乾隆時的曹芹溪,那麼,康熙朝的“雪芹”——曹雪樵(寅)便不可能“舊有《風月寶鑒》之書”。
因此,可以推測《風月寶鑒》的作者應是康熙時代的人。
僅根據這一條,暫時還不能說明章回小說《紅樓夢》也成書在康熙朝。
考據《風月寶鑒》的作者,是研究《紅樓夢》章回小說成書過程的合理途徑之一。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有一條批語說:“看此一曲,試想作者當日發願不作此書,卻立意要作傳奇,則又不知有如何詞曲矣”。
在這短短的一條評批裡,有三個關鍵詞:“作者”、“書”、“傳奇”。
顯然三者與《紅樓夢》有着密切關系。
“作者”指的是誰?寫的什麼書、什麼(傳奇)劇?為什麼立意要作傳奇而不是作“書”?要回答這個問題,目标鎖定在康熙朝的戲劇家裡,按理說不是一件難事。
胡适先生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失為科學、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若無假設,何以求證。
試試看,作為假設:戲劇作者洪升(先假定孔尚任、尤侗等也可,排查也可),立意要寫一部《石頭記》(《紅樓夢》)傳奇(劇本),為此,不得不先寫《風月寶鑒》(《情僧錄》)之書,作為底本。
有了具體目标,哪怕是假設,也便可以從他的寫作風格、經曆、創作條件的可能性等方面,深入考察,小心求證。
洪升,字昉思,号稗畦,詩人、傳奇大師,浙江杭州人,出身明末官宦之家,生于順治二年(1645),著有詩集《稗畦集》,以戲曲《長生殿》聞名,時有“南洪(升)北孔(尚任)”之名。
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國喪期間上演《長生殿》而受處分,回到杭州。
死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
署名土默熱的先生,發表了考證
盡管洪升作品的故事情節與以後的《紅樓夢》章回小說相差甚遠,洪升對《紅樓夢》的貢獻在時間上應居先。
《紅樓夢》章回小說的作者署筆名“曹雪芹”;不是曹霑(芹溪),更不是洪升;如同《長生殿》的作者隻能是洪升,而不能加進《長恨歌》作者白居易。
相信《脂批》,方是讨論這個問題的基礎。
在《曹雪芹真假辨》的前文中,提出“曹雪芹”一名,亦真亦假。
所謂“假”:這是一個假名,不存在名為曹雪芹的個體,或者說是一個特殊的筆名;所謂“真”:他是從祖父曹寅(号雪樵)和孫子曹霑(号芹溪)的号中各取一字,拼湊而成的。
所以說此名亦真亦假。
所謂“特殊”:是指所隐含的兩人,是未曾見過面的祖孫二人,分别在康熙、乾隆朝。
由于成書過程的特殊性和隐秘性,隻能采用假名,但又不失其真實性。
《紅樓夢》小說中,多處提到曹雪芹作書的事;脂批中有“雪芹舊有《風月寶鑒》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
這就是說,在雪芹作書之前,已有一本類似的書,名曰《風月寶鑒》,暫不知誰人所作。
“其弟棠村序也”,分明告訴世人:《風月寶鑒》一書,成書就在“雪芹”的那個時代。
如果這裡“雪芹”指的是乾隆時的曹芹溪,那麼,康熙朝的“雪芹”——曹雪樵(寅)便不可能“舊有《風月寶鑒》之書”。
因此,可以推測《風月寶鑒》的作者應是康熙時代的人。
僅根據這一條,暫時還不能說明章回小說《紅樓夢》也成書在康熙朝。
考據《風月寶鑒》的作者,是研究《紅樓夢》章回小說成書過程的合理途徑之一。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有一條批語說:“看此一曲,試想作者當日發願不作此書,卻立意要作傳奇,則又不知有如何詞曲矣”。
在這短短的一條評批裡,有三個關鍵詞:“作者”、“書”、“傳奇”。
顯然三者與《紅樓夢》有着密切關系。
“作者”指的是誰?寫的什麼書、什麼(傳奇)劇?為什麼立意要作傳奇而不是作“書”?要回答這個問題,目标鎖定在康熙朝的戲劇家裡,按理說不是一件難事。
胡适先生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失為科學、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若無假設,何以求證。
試試看,作為假設:戲劇作者洪升(先假定孔尚任、尤侗等也可,排查也可),立意要寫一部《石頭記》(《紅樓夢》)傳奇(劇本),為此,不得不先寫《風月寶鑒》(《情僧錄》)之書,作為底本。
有了具體目标,哪怕是假設,也便可以從他的寫作風格、經曆、創作條件的可能性等方面,深入考察,小心求證。
洪升,字昉思,号稗畦,詩人、傳奇大師,浙江杭州人,出身明末官宦之家,生于順治二年(1645),著有詩集《稗畦集》,以戲曲《長生殿》聞名,時有“南洪(升)北孔(尚任)”之名。
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國喪期間上演《長生殿》而受處分,回到杭州。
死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
署名土默熱的先生,發表了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