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隐考釋秦可卿(7)

關燈
法,作者反複提醒讀者“千萬不可照正面,隻照他的背面”。

    對于此句,脂硯齋也反複強調提醒,說:“誰人識得此句!”“觀者記之,不要看這書正面,方是會看。

    ”“記之!”為了強調此鑒在解讀方法上的重要作用,作者還通過這個鏡鑒哭訴道:“誰叫你們瞧正面了!你們自己以假為真,何苦來燒我?”庚辰雙行夾批:“觀者記之。

    ”對于作者這個解讀方法的巧妙設計,脂硯齋在庚辰本批道:“所謂鐵門檻事業。

    先安一開路道之人,以備秦氏仙柩有方也。

    ”在蒙府本第十一回回後批道:“将可卿之病将死,作幻情一劫;又将賈瑞之遇唐突,作幻情一變。

    下回同歸幻境,真風馬牛不相及之談。

    同範并趨,毫無滞礙,靈活之至,飄飄欲仙。

    默思作者其人之心,其人之形,其人之神,其人之文,比宋玉、子建一般心性,一流人物。

    ” 從這個意義說來,賈瑞的這個遊離枝節故事,全為了解讀全書而設,是解讀《紅樓夢》的關鍵方法,所以将它作為“點睛”醒目的文字來處理。

    以此原理為解讀方法來識讀秦可卿之淫,隐意立即大白,“秦氏之淫”,其反面隐意是“秦氏之死”。

    淫情這個歡樂的生命激情,其反面正是悲觀失望、信心盡失、了無生趣之自殺悲情。

     對于鑒中這個死亡骷髅,庚辰雙行夾批道:“所謂‘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紅樓掩面人’是也。

    作者好苦心思。

    ”“紅樓掩面人”,在這裡,指的正是秦氏崇祯啊!這裡的“掩面”,源自崇祯死時所說的遺囑:“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所以稱他是掩面人。

    庚辰本在第十一回回前、第十一至第二十回目錄頁背面批道:“詩曰:一步行來錯,回頭已百年。

    古今風月鑒,多少泣黃泉!”這一步之錯,指的就是崇祯之自殺!“個中人”認為,如果崇祯不自殺,逃至南方以圖再起,痛定思痛,重整朝綱,也許曆史就會因此而改寫。

    有一個“個中人”認為,作者隐去寫崇祯自殺這個錯誤行為“是不忍下筆也。

    ”“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發慈悲心也,歎歎!壬午春。

    ” 可能是另外的一個與作者大有關系的“個中人”則指出此隐寫的緣由:“‘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

    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後事二件,的是安富尊榮坐享人不能想得到處。

    其事雖未行,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在這裡,“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其隐意是崇祯死于萬歲山。

    “天香樓”,隐喻萬歲山。

    天香在古詩中常見,多指崇高在上處的香氣,如帝王宮殿的香氣。

    皮日修《送令狐補阙歸朝》詩:“朝衣正在天香裡,谏草應焚禁漏中”是例。

    在《紅樓夢》,“天香樓”就是秦氏的樓,即崇祯的萬歲山。

    換句話說,《紅樓夢》的“紅樓”就是朱色的“天香樓”,《紅樓夢》就是“朱樓夢”,即朱家王朝衰亡之夢,是歎息明朝衰敗滅亡之作,表達的是對崇祯的愛戀之情,體現了明代漢族遺民在異族統治下對有自己民族領導人的渴望。

     在書中,表達對崇祯的愛戀之情最強烈的有兩個人,一是賈寶玉,一是賈珍。

    書中寫道,寶玉“如今從夢中聽見說秦氏死了,連忙翻身爬起來,隻覺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聲,直奔出一口血來。

    ”世人多認為這是因為寶玉與可卿有男女關系所緻,實在大謬,有脂批為證。

    甲戌本側批:“寶玉早已看定可繼家務事者可卿也,今聞死了,大失所望。

    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為玉一歎!”庚辰本眉批:“如此總是淡描輕寫,全無痕迹,方見得有生以來,天分中自然所賦之性如此,非因色所感也。

    ”這裡的“可繼家務事者”,實指崇祯是可以接續明朝統治的繼承人。

    寶玉之吐血,全因國失其君的緣故,所以脂批特别點明“非因色所感也”。

    賈珍對秦氏崇祯,亦是情根深種。

    聽到秦氏死了,他“哭的淚人一般”,“恨不能代秦氏之死”,盡其所有為秦氏治喪,并對賈代儒等說道:“合家大小,遠親近友,誰不知我這媳婦比兒子還強十倍。

    如今伸腿去了,可見這長房内絕滅無人了。

    ”痛心疾首于“長房内絕滅無人”,國失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