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王本紀

關燈
化,開放民俗造福百姓。

    我統治天下,有志立德,然而社會習俗風氣為弊未改,讓我一日夜不安。

    督促鼓勵婚嫁的問題,應該更加嚴格地申明一下,一定不要錯過時間留下怨曠。

    正廚諸役,過去都由州郡征派吏民充數,說的是二旬,實際往往幾個月。

    又廣陵每年要交替征派上千人幫助淮河的戍守,不僅勞擾太重,而且為行一賄受賄提一供了方便。

    現在都應該永遠停息,另外考慮解決途徑。

    各縣使村長路都去防城當縣差,造成的負擔更重,也應予以禁止。

    ”丁酉日,解嚴。

    進骠騎大将軍、揚州刺史宣城公蕭鸾為太傅、領大将軍、揚州牧,加殊禮,晉爵為王。

    戊戌日,誅殺新任命的中軍将軍桂陽王蕭铄、撫軍将軍衡陽王蕭鈞、侍中秘書監江夏王蕭鋒、鎮軍将軍建安王蕭子真、左将軍巴陵王蕭子倫。

    初二,任命甯朔将軍蕭遙欣為豫州刺史,新任命的黃門侍郎蕭遙昌為郢州刺史,輔國将軍蕭誕為司州刺史。

     宣城王輔政,皇上的起居都要向他請示以後才能執行。

    皇上想吃蒸魚,太官令回答說沒得到宣城王的指示,到底也不給。

    初十,皇太後下令說:“司空、後将軍、丹陽尹、右仆射、中領軍、八座:事物的高低明暗總是更替而來的,上天的神靈因此才眷顧,億兆民衆因此才歸心。

    自從我皇家立國,相繼設官授職。

    維護着統治。

    然而也不斷産生憂患艱難,隆昌皇帝失德,搞亂了一切秩序,弄得國家分裂,而且皇權也将難保。

    幸賴天縱英明的輔佐,匡扶了社稷,使得國家獲得再生。

    繼位的皇帝還很年幼,不懂得諸多政務,而且從小衰弱多病,不能擔此重任,因而導緻宗王内侮,戚藩外叛,人心不一,各懷異志。

    雖說二祖之德還在民心,但七廟之危行将發生。

    如果不樹立更出色的君主來維持局面,恐怕既不能滿足上天和下民的期望,也不能平息一奸一臣賊子的陰謀。

    太傅宣城王是宣皇後裔又受到太祖的慈一愛一,見識超群,功高造物,一向深得人心,應該繼承皇位,維護國家安甯。

    皇帝應降封海陵王,我也該歸老到别館去了。

    當年漢宣帝中興漢室,晉簡文重延晉家香火,我們蕭齊的基業,但願從此永遠鞏固。

    一想到家和國,我便不勝感慨慶幸。

    ” 建武元年(494),下诏“海陵王按照漢代東海王的處理辦法配給虎贲、旄頭、畫輪車,設置鐘..宮縣等樂器,一應所須,優厚給予。

    ”十一月,據說海陵王生病,多次派禦醫去看,不久去世了。

    朝廷配給棺材和溫明及一套衣服等殡葬器物。

    入殓時穿的是衮冕之服。

    由大鴻胪監護喪事。

    下葬時配給鍂車京車,九旒大辂,黃屋右纛,前後部羽葆鼓吹,二部挽歌,都是比照東海王的情形來辦的。

    谥号為恭王。

    時年十五歲。

     本史作者認為:郭璞曾說“永昌”這名号裡,含有二日之象,而“隆昌”這名号也這樣。

    案:漢中平六年,獻帝即位,便改元為光熹,張讓、段王圭誅殺後,改元為昭甯,董卓輔政,又改元為永漢,一年四個号。

    晉惠帝太安二年,長沙王司馬..事敗,成都王司馬穎改元為永安,司馬穎失敗後,河間王司馬..又改元為永興,一年三個号。

    而隆昌、延興、建武,也是一年三次改号。

    可見喪亂的迹象,雖隔千載,也必然有相同之處。

     贊語:端莊盛美的海陵王啊,因為其兄的滅亡才被推為皇帝。

    他的命運真是不先不後,但既然遭逢了又怎能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