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關燈
小
中
大
花木扶疏,幾楹精舍掩映在花樹間,凡是賀客,都安頓在這裹。
精舍中已住了七八十人。
其中着名的有河南的“中原三傑”|仇天傑、周青傑、雷傑标三人。
甘肅的“隴西四将”——穆鏡圓、房一刀、古有龍、賴保國還有一位就是“獨行俠”尤育華。
能夠跟楊開泰平起平坐的,隻有一個太白山的程三連。
四川神兵首領王銀海,迅有郝天蔚都還未抵達。
程三連談興正濃,滔滔不絕地道:“這個步壽原遺址,原來是漢宣帝的步壽宮,在花園裹,還有幾口漢朝留下的眢井,沒有水,可以下去走動,以前還發現些古器……” 李烈覺得程三連的話新鮮有趣,問道,“你還沒有告訴我太白山的事哩!” 程三連道:“馬曼玲當初到太白山,單挑“太白五雄”,五雄不是她的對手。
她又找到我頭上來,我問明她找我比門的情由,她說回人被官家逼得走投無路,才到太白山打天下的,一定要跟我在刀上分個高下,我隻得佯裝失手,讓她在我腿肚上刺了一刀,才算平息了紛争。
” 李烈拱手,滿面欽敬之色道:“前輩有這份義氣,實在讓人佩服,你讓家師馬天龍師妹馬曼玲有路可走,更加可敬——” 程三連黯然喟歎道:“後生可畏啊!我活到四五十歲了,利害關系已看得很清楚,名利于我如浮雲。
” 這時話題轉到徐氏四虎上頭,李烈十五一十将經過講明。
程三連道:“這件事追根究底,還是得怪白有情。
我想楊開泰未必參與謀害你的計劃。
我跟楊開泰雖是結義兄弟,但已十幾年沒有見面了。
他如今年紀已大,又搞出這種家當名望,實在犯不着去做驅逐災民,敗德壞名的事。
剛才徐美找你報仇,我擔心會出事,才會跟到城裹來。
” 經過程三連有意無意的分析,李烈覺得稍為釋懷,淡淡地道:“我當然希望一切都太平無事,彼此客客氣氣的禮尚往來。
” 程三連突然擊掌道:“我倒想到一件好事。
” 李烈道:“什麼好事?” 程三連道:“聽說郝天蔚也要來,這個人的功夫相當好,練就了一套刀槍不入的金鐘罩鐵布衫功夫,天下大概隻有他的造詣最高了。
他手中使一條虎尾鞭,鞭法更是精絕。
楊開泰的兒子楊龍元便是拜在他門下。
楊開泰父子兩人,感情向來不睦,如今他們師徒,趁楊開泰六十大壽趕回來,看來楊氏父子定能團圓,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 李烈從程三連的話中,知道他的為人坦率,實在值得結交。
馬曼玲能在太白山闖出字号,也未嘗不是程三連的曲意成全。
“三連叔,我聽說郝天蔚在山東,傳授義和拳,聲勢搞得很大,居然可以在王府中進出自如,你知道不知道其中緣由?” 程三連見李烈稱呼改變,心裹很高興,連忙答道:“我聽關外來的人說,他不但傳授義和拳,還兼教虎尾鞭法,據說分成兩幫人,一幫在旗頭上鑲一個木雕的拳頭,一幫卻鑲虎尾鞭,這都是郝天蔚和楊龍元師徒統帶的幫衆。
” “原來情形如此這般。
”李烈恍悟道:“這批人如果受官方重用,也是股很可怕的勢力。
” 兩人直聊到天亮,吳春牛也在旁邊叫,隻是不住打瞌睡。
李烈跟程三連也哏養了會神。
晨鳥鳴唱,陽光普射。
整座園子頓時熱鬧非凡,都起床往前廳去了。
雖隻有七八十人,但已顯得很擁擠,呱呱噪噪的,亂成一團。
李烈暗暗歎了口氣:在這種荒年裹,不說别的,光招待這群賀客,所耗的銀子就相當可觀,姓楊的也着實太張了。
李烈和吳春牛兩人,随着程三連一起走出圈子,來到大廳前。
大廳前一個紫藤搭的棚子,從紫藤棚一直到廳前的地面,都披上了紅色的波斯地毯,廳上結滿彩球,麗光四射。
廳上一片紅光,燭影搖曳,四壁挂滿喜紅幛,綴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的金字。
正中卻是一個大的金“壽”字,面對廳外。
廳上一片嘈雜,許多人都向楊開泰磕頭暖壽。
楊開泰樂呵呵的,忙不疊謙讓,扶了這個,又攙那個。
大廳中間也紅毯,人們便在地毯上納身下拜。
程三連和李烈搶上一步,也要拜,楊開泰馬上縱聲叫道:“這怎麼使得?” 程三連和李烈被楊開泰使勁拉住。
吳春牛一肚皮不願意,望着大廳上華麗的陳設發了會呆,實在不願向楊開泰磕頭,趁着亂,便悄悄溜到旁邊。
這時的楊開泰穿着青色綢衫,上罩玄色官紗馬褂,那口睚毗刀還挂在腰際。
亂哄哄吵了一陣,楊開泰走到大廳正中,在一張太師椅落坐。
楊龍珠站在他背後。
楊開泰拍一下刀把子,全場立即肅靜。
楊開泰道:“老漢在陝西能夠有今天,全靠各位英雄好漢,沒有大家的擡舉捧場那有今天的楊開泰。
” 有人道:“說那兒話,前輩德高望重,獎掖後進,誰不沾您老人家的光?”這人是隴西四将之一。
楊開泰又道:“我在關西闖了十幾年,如今吃口太平飯,總算沒有失過面子,這也是托大家的福。
” 一個操河南口音的漢子道:“師父您太客氣了。
我們都是靠您老人家的面子,在外頭才走的開,倒是我們小輩靠你的福份哩!” 楊開泰忽然長長歎了口氣,把臉一沉,憂戚地道:“誰知我活到這把年紀了,最近卻發生一件讓我面子上下不來的事。
” 衆人均面現訝異之色,等楊開泰說下去。
楊開泰捋捋花白的胡子,歎息道:“前幾天,我的那幾個師侄“徐氏四虎”,從西安府來,我想今年大早,災民遍地,便托他們帶二千兩銀子,到甘泉縣去散赈,勸災民不要來耀州。
誰知他們遇到馬天龍的徒弟快刀李烈,雙方一言不言,拔刀相向,李烈殺了四虎中的老大、老二。
可憐我年衰體邁,雖然知道李烈在這裹,也不敢鬥他,隻好忍住這口氣了。
” 這話一說,程三連首先大吃一驚。
昨晚楊開泰還是好好的,今天提這件事幹嘛,李烈現在處境實在危險。
李烈聽了這話,也知道事情一定會鬧起來,姓楊的這種手法,也未免太狠了,明擺着要引他的徒弟、門生和李烈為敵。
李烈當然不怕事,可是,他也不便裝孬。
于是從人叢中跳出,抱拳向四下一拱,夷然不懼道:“兄弟便是快刀李烈。
” 衆人都覺得奇怪,李烈既然殺了二虎,怎麼還有膽量到步壽原來拜壽。
李烈挺胸,以大拇指點着胸膛道:“我行不改姓,坐不改名,來來去去,光明磊落,從不做半點昧心的事。
話不說不明,鼓不打不響。
剛才楊老爺的話,說得不清不楚。
徐氏四虎到甘泉縣來找我挑,無故在黑夜行兇,我把他們殺了,這件事的曲直黑白,自有甘泉縣災民可以作證。
” 楊開泰對李烈的話,彷佛置若罔聞,歎口氣道:“你殺了我的師侄,我怎麼能吞下這口氣?隻因為我年紀大了,你才敢大呼小叫欺負我。
李烈,你不要誤會我,我絕不敢對你怎麼樣。
我隻希望和和氣氣的與大家同聚一堂。
” 程三連見楊開泰有以衆淩寡的情勢,似乎故意啟。
這時他左右為難,隻好悄悄退到庭柱邊,悶悶的吸煙。
忽然有一個人,高聲叫道:“姓李的,你可以欺負楊老前輩年老,卻欺不得我“隴西四将”穆鏡圓!是好漢,就出來到院子裹分個高下!” 穆鏡圓長着亂碴碴的胡子,濃眉巨目,身材高壯,三十歲上下,看來很粗魯。
他拔起兩刀,搶了出來。
李烈本想據理力争,申辯清楚這件事,希望能息事甯人,但吳春牛早已氣得怪叫連聲。
他舉起豪古刀,厲喝道:“好哇,他奶奶的,臭老賊,你也太欺負人了,竟然做了圈套,仗着人多逞兇鬥狠。
嘿嘿?要幹,有我吳春牛奉陪。
” 楊開泰故意唉聲歎氣道:“瞧瞧,這個漢子多放肆,真是欺我們步壽原裹沒有人了。
” 有人阻喝道:“渾小子不要開口罵人,也看看這是什麼地方?” 穆鏡圓生性耿直,聽了楊開泰自怨自艾的一番話,早已怒火中燒,雙眼圓睜,喝道:“嘿嘿嘿,吳春牛,我就把你當成一條狗,一刀宰了你!” 他在地毯上一個騰步跳上去,咀角帶着一絲譏诮的笑意,揮刀向吳春牛面門劈下。
他以為一定可以刀出人翻,殺個血流滿地,如此不僅在楊開泰面前讨了好,更在當場的高手面前出了風頭。
其實,事情的發生,絕不是像表面上這麼單純。
楊開泰二十幾年前,曾經敗在馬天龍手下,也領略到馬家天方派威不可當的刀法。
那時他年輕氣盛,很吞不下這口氣,但手底下差馬天龍一大截。
幸虧馬天龍并沒有将這件事宣傳出去,這段過節也隻有他們兩人清楚。
但楊開泰是個睚毗必報的人,從徐氏四虎向李烈挑,到以後他裝腔作勢拉攏李烈,都是他預先設計好的。
現在,情勢發展對他大為有利,如果單挑扳不倒李烈,他便激徒弟、門生圍攻。
殺了李烈,多少可以氣氣馬天龍。
馬天龍是個回人,為滿清政府所歧視,諒也不敢尋仇。
何況,最近也沒聽到馬天龍的消息,大概被清府趕得走投無路了。
萬一大家圍攻還殺不了李烈,楊開泰也不怕,因為他在言詞間,并沒有擺出強硬姿态,隻是自怨自艾而已。
廳中,吳春牛跟穆鏡圓已經交手。
楊開泰氣急敗壞的搖手頓腳道:“這是幹什麼?有話好說,犯不着動手啊!” 李烈還信以為真,阻勸道:“住手,聽楊老爺說話。
” 可是兩人出手都很快,穆鏡圓一刀剌出,吳春牛也蹲身一閃,忽然竄起,一足淩空,一個金雞獨立勢,舉蒙古刀過頂,刀聲呼的一聲,已向穆鏡圓頭頂劈下。
穆鏡圓原先就輕敵,沒想到吳春牛的身手矯捷,便格外的怒不可遏:“好小子,你還敢還手!” 他的兩刀折回,便向上揮。
吳春牛忽地縮手,使穆鏡圓揮了個空,對方門戶一露,也随即收起金雞獨立勢,淩空一腳,踏前一步,使出一記“遊龍出洞”的刀法,的一聲,直入對方的門戶,刺向腹部。
把揮向半空的刀向下一沉,左腿向後一伸,全身蹲下,兩刀由上而下,蓋向吳春牛的蒙古刀。
锵的一聲響,直劃中蒙古刀上,蒙古刀尖向下微傾,穆鏡圓将身偏開左腿邁前,擺出”嫦娥舞帶”的架勢,推刀沿蒙古刀背直削過去。
吳春牛看對方刀法不弱,迅速将刀拉回,伏身倒地,一下使到了下三路,向穆鏡圓小腿上砍去一刀。
穆鏡圓這才知道對手刀法頗有幾分精妙,與自己難分高下。
這兩下在大廳門口接上了手,打得火爆,一時還難分勝負。
李烈仍按捺着性子,沒有拔刀,如亮家夥,定難善了。
可是“隴西四将”的另外三人、“中原三傑”、“徐氏二虎”中的二虎等八個人都已經铮铮铮地紛紛拔刀出鞘。
楊開泰這時卻閃在衆人後面,看不見人影,也聽不到一絲聲音。
當場沒有動家夥的隻有“獨行俠”尤育華和程三連。
此外已拔出兵器的,還有二三十人,他們不外是楊開泰的家人,賀壽的友人,或者是”隴西四将”帶來的
精舍中已住了七八十人。
其中着名的有河南的“中原三傑”|仇天傑、周青傑、雷傑标三人。
甘肅的“隴西四将”——穆鏡圓、房一刀、古有龍、賴保國還有一位就是“獨行俠”尤育華。
能夠跟楊開泰平起平坐的,隻有一個太白山的程三連。
四川神兵首領王銀海,迅有郝天蔚都還未抵達。
程三連談興正濃,滔滔不絕地道:“這個步壽原遺址,原來是漢宣帝的步壽宮,在花園裹,還有幾口漢朝留下的眢井,沒有水,可以下去走動,以前還發現些古器……” 李烈覺得程三連的話新鮮有趣,問道,“你還沒有告訴我太白山的事哩!” 程三連道:“馬曼玲當初到太白山,單挑“太白五雄”,五雄不是她的對手。
她又找到我頭上來,我問明她找我比門的情由,她說回人被官家逼得走投無路,才到太白山打天下的,一定要跟我在刀上分個高下,我隻得佯裝失手,讓她在我腿肚上刺了一刀,才算平息了紛争。
” 李烈拱手,滿面欽敬之色道:“前輩有這份義氣,實在讓人佩服,你讓家師馬天龍師妹馬曼玲有路可走,更加可敬——” 程三連黯然喟歎道:“後生可畏啊!我活到四五十歲了,利害關系已看得很清楚,名利于我如浮雲。
” 這時話題轉到徐氏四虎上頭,李烈十五一十将經過講明。
程三連道:“這件事追根究底,還是得怪白有情。
我想楊開泰未必參與謀害你的計劃。
我跟楊開泰雖是結義兄弟,但已十幾年沒有見面了。
他如今年紀已大,又搞出這種家當名望,實在犯不着去做驅逐災民,敗德壞名的事。
剛才徐美找你報仇,我擔心會出事,才會跟到城裹來。
” 經過程三連有意無意的分析,李烈覺得稍為釋懷,淡淡地道:“我當然希望一切都太平無事,彼此客客氣氣的禮尚往來。
” 程三連突然擊掌道:“我倒想到一件好事。
” 李烈道:“什麼好事?” 程三連道:“聽說郝天蔚也要來,這個人的功夫相當好,練就了一套刀槍不入的金鐘罩鐵布衫功夫,天下大概隻有他的造詣最高了。
他手中使一條虎尾鞭,鞭法更是精絕。
楊開泰的兒子楊龍元便是拜在他門下。
楊開泰父子兩人,感情向來不睦,如今他們師徒,趁楊開泰六十大壽趕回來,看來楊氏父子定能團圓,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 李烈從程三連的話中,知道他的為人坦率,實在值得結交。
馬曼玲能在太白山闖出字号,也未嘗不是程三連的曲意成全。
“三連叔,我聽說郝天蔚在山東,傳授義和拳,聲勢搞得很大,居然可以在王府中進出自如,你知道不知道其中緣由?” 程三連見李烈稱呼改變,心裹很高興,連忙答道:“我聽關外來的人說,他不但傳授義和拳,還兼教虎尾鞭法,據說分成兩幫人,一幫在旗頭上鑲一個木雕的拳頭,一幫卻鑲虎尾鞭,這都是郝天蔚和楊龍元師徒統帶的幫衆。
” “原來情形如此這般。
”李烈恍悟道:“這批人如果受官方重用,也是股很可怕的勢力。
” 兩人直聊到天亮,吳春牛也在旁邊叫,隻是不住打瞌睡。
李烈跟程三連也哏養了會神。
晨鳥鳴唱,陽光普射。
整座園子頓時熱鬧非凡,都起床往前廳去了。
雖隻有七八十人,但已顯得很擁擠,呱呱噪噪的,亂成一團。
李烈暗暗歎了口氣:在這種荒年裹,不說别的,光招待這群賀客,所耗的銀子就相當可觀,姓楊的也着實太張了。
李烈和吳春牛兩人,随着程三連一起走出圈子,來到大廳前。
大廳前一個紫藤搭的棚子,從紫藤棚一直到廳前的地面,都披上了紅色的波斯地毯,廳上結滿彩球,麗光四射。
廳上一片紅光,燭影搖曳,四壁挂滿喜紅幛,綴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的金字。
正中卻是一個大的金“壽”字,面對廳外。
廳上一片嘈雜,許多人都向楊開泰磕頭暖壽。
楊開泰樂呵呵的,忙不疊謙讓,扶了這個,又攙那個。
大廳中間也紅毯,人們便在地毯上納身下拜。
程三連和李烈搶上一步,也要拜,楊開泰馬上縱聲叫道:“這怎麼使得?” 程三連和李烈被楊開泰使勁拉住。
吳春牛一肚皮不願意,望着大廳上華麗的陳設發了會呆,實在不願向楊開泰磕頭,趁着亂,便悄悄溜到旁邊。
這時的楊開泰穿着青色綢衫,上罩玄色官紗馬褂,那口睚毗刀還挂在腰際。
亂哄哄吵了一陣,楊開泰走到大廳正中,在一張太師椅落坐。
楊龍珠站在他背後。
楊開泰拍一下刀把子,全場立即肅靜。
楊開泰道:“老漢在陝西能夠有今天,全靠各位英雄好漢,沒有大家的擡舉捧場那有今天的楊開泰。
” 有人道:“說那兒話,前輩德高望重,獎掖後進,誰不沾您老人家的光?”這人是隴西四将之一。
楊開泰又道:“我在關西闖了十幾年,如今吃口太平飯,總算沒有失過面子,這也是托大家的福。
” 一個操河南口音的漢子道:“師父您太客氣了。
我們都是靠您老人家的面子,在外頭才走的開,倒是我們小輩靠你的福份哩!” 楊開泰忽然長長歎了口氣,把臉一沉,憂戚地道:“誰知我活到這把年紀了,最近卻發生一件讓我面子上下不來的事。
” 衆人均面現訝異之色,等楊開泰說下去。
楊開泰捋捋花白的胡子,歎息道:“前幾天,我的那幾個師侄“徐氏四虎”,從西安府來,我想今年大早,災民遍地,便托他們帶二千兩銀子,到甘泉縣去散赈,勸災民不要來耀州。
誰知他們遇到馬天龍的徒弟快刀李烈,雙方一言不言,拔刀相向,李烈殺了四虎中的老大、老二。
可憐我年衰體邁,雖然知道李烈在這裹,也不敢鬥他,隻好忍住這口氣了。
” 這話一說,程三連首先大吃一驚。
昨晚楊開泰還是好好的,今天提這件事幹嘛,李烈現在處境實在危險。
李烈聽了這話,也知道事情一定會鬧起來,姓楊的這種手法,也未免太狠了,明擺着要引他的徒弟、門生和李烈為敵。
李烈當然不怕事,可是,他也不便裝孬。
于是從人叢中跳出,抱拳向四下一拱,夷然不懼道:“兄弟便是快刀李烈。
” 衆人都覺得奇怪,李烈既然殺了二虎,怎麼還有膽量到步壽原來拜壽。
李烈挺胸,以大拇指點着胸膛道:“我行不改姓,坐不改名,來來去去,光明磊落,從不做半點昧心的事。
話不說不明,鼓不打不響。
剛才楊老爺的話,說得不清不楚。
徐氏四虎到甘泉縣來找我挑,無故在黑夜行兇,我把他們殺了,這件事的曲直黑白,自有甘泉縣災民可以作證。
” 楊開泰對李烈的話,彷佛置若罔聞,歎口氣道:“你殺了我的師侄,我怎麼能吞下這口氣?隻因為我年紀大了,你才敢大呼小叫欺負我。
李烈,你不要誤會我,我絕不敢對你怎麼樣。
我隻希望和和氣氣的與大家同聚一堂。
” 程三連見楊開泰有以衆淩寡的情勢,似乎故意啟。
這時他左右為難,隻好悄悄退到庭柱邊,悶悶的吸煙。
忽然有一個人,高聲叫道:“姓李的,你可以欺負楊老前輩年老,卻欺不得我“隴西四将”穆鏡圓!是好漢,就出來到院子裹分個高下!” 穆鏡圓長着亂碴碴的胡子,濃眉巨目,身材高壯,三十歲上下,看來很粗魯。
他拔起兩刀,搶了出來。
李烈本想據理力争,申辯清楚這件事,希望能息事甯人,但吳春牛早已氣得怪叫連聲。
他舉起豪古刀,厲喝道:“好哇,他奶奶的,臭老賊,你也太欺負人了,竟然做了圈套,仗着人多逞兇鬥狠。
嘿嘿?要幹,有我吳春牛奉陪。
” 楊開泰故意唉聲歎氣道:“瞧瞧,這個漢子多放肆,真是欺我們步壽原裹沒有人了。
” 有人阻喝道:“渾小子不要開口罵人,也看看這是什麼地方?” 穆鏡圓生性耿直,聽了楊開泰自怨自艾的一番話,早已怒火中燒,雙眼圓睜,喝道:“嘿嘿嘿,吳春牛,我就把你當成一條狗,一刀宰了你!” 他在地毯上一個騰步跳上去,咀角帶着一絲譏诮的笑意,揮刀向吳春牛面門劈下。
他以為一定可以刀出人翻,殺個血流滿地,如此不僅在楊開泰面前讨了好,更在當場的高手面前出了風頭。
其實,事情的發生,絕不是像表面上這麼單純。
楊開泰二十幾年前,曾經敗在馬天龍手下,也領略到馬家天方派威不可當的刀法。
那時他年輕氣盛,很吞不下這口氣,但手底下差馬天龍一大截。
幸虧馬天龍并沒有将這件事宣傳出去,這段過節也隻有他們兩人清楚。
但楊開泰是個睚毗必報的人,從徐氏四虎向李烈挑,到以後他裝腔作勢拉攏李烈,都是他預先設計好的。
現在,情勢發展對他大為有利,如果單挑扳不倒李烈,他便激徒弟、門生圍攻。
殺了李烈,多少可以氣氣馬天龍。
馬天龍是個回人,為滿清政府所歧視,諒也不敢尋仇。
何況,最近也沒聽到馬天龍的消息,大概被清府趕得走投無路了。
萬一大家圍攻還殺不了李烈,楊開泰也不怕,因為他在言詞間,并沒有擺出強硬姿态,隻是自怨自艾而已。
廳中,吳春牛跟穆鏡圓已經交手。
楊開泰氣急敗壞的搖手頓腳道:“這是幹什麼?有話好說,犯不着動手啊!” 李烈還信以為真,阻勸道:“住手,聽楊老爺說話。
” 可是兩人出手都很快,穆鏡圓一刀剌出,吳春牛也蹲身一閃,忽然竄起,一足淩空,一個金雞獨立勢,舉蒙古刀過頂,刀聲呼的一聲,已向穆鏡圓頭頂劈下。
穆鏡圓原先就輕敵,沒想到吳春牛的身手矯捷,便格外的怒不可遏:“好小子,你還敢還手!” 他的兩刀折回,便向上揮。
吳春牛忽地縮手,使穆鏡圓揮了個空,對方門戶一露,也随即收起金雞獨立勢,淩空一腳,踏前一步,使出一記“遊龍出洞”的刀法,的一聲,直入對方的門戶,刺向腹部。
把揮向半空的刀向下一沉,左腿向後一伸,全身蹲下,兩刀由上而下,蓋向吳春牛的蒙古刀。
锵的一聲響,直劃中蒙古刀上,蒙古刀尖向下微傾,穆鏡圓将身偏開左腿邁前,擺出”嫦娥舞帶”的架勢,推刀沿蒙古刀背直削過去。
吳春牛看對方刀法不弱,迅速将刀拉回,伏身倒地,一下使到了下三路,向穆鏡圓小腿上砍去一刀。
穆鏡圓這才知道對手刀法頗有幾分精妙,與自己難分高下。
這兩下在大廳門口接上了手,打得火爆,一時還難分勝負。
李烈仍按捺着性子,沒有拔刀,如亮家夥,定難善了。
可是“隴西四将”的另外三人、“中原三傑”、“徐氏二虎”中的二虎等八個人都已經铮铮铮地紛紛拔刀出鞘。
楊開泰這時卻閃在衆人後面,看不見人影,也聽不到一絲聲音。
當場沒有動家夥的隻有“獨行俠”尤育華和程三連。
此外已拔出兵器的,還有二三十人,他們不外是楊開泰的家人,賀壽的友人,或者是”隴西四将”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