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醫藥學

關燈
台欲遣回回人征江南、漢人征西域的議決,避免了軍隊水土不服和疾疫流行,為蒙古軍的醫療保健作出重要貢獻。

    他深受賞識和重用,成吉思汗每語近臣曰:“愛君憂國之心,豈有如吾圖撒合裡(賜耶律楚材名)者耶。

    ”(《元史·耶律楚材傳》) 許國祯出身世醫,博通經史,尤精醫術。

    元世祖聞其名,以醫征至翰海,留守掌醫藥。

    他曾以治愈太後、元世祖疾得信任和重用。

    1260年忽必烈繼位,始設太醫院,即任命許國幀為提點太醫院事。

    1275年,許國祯上疏言:“慎财賦..建學校”等,從而也加強了醫學教育。

    國祯母韓氏,亦以能醫侍太後。

    子扆,繼家學,博學精醫,進退莊重,得元世祖喜愛,賜名忽魯火孫,後繼父職提點太醫院事。

    外國使至,帝必命扆與之語,辭理明辨,莫不傾服,改尚醫太監,轉正議大夫,仍提點太醫院事。

    可見元太醫院事多得許氏父子之功而興焉。

    蒙古族統治有以活人祭鬼神之習,群臣莫敢言谏,許扆獨谏曰:“敬神,善事也。

    因置人于死地,臣恐神不享所祭。

    ”(《元史·許國祯傳》)帝即命釋之。

    許氏父子直言相谏,對改變蒙古族地區統治者的落後習俗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邱處機号長春子,養生學家。

    1219年應成吉思汗的诏求,曆四載始達雪山。

    每以如何得天下和長生之道相問,“處機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殺人。

    及問為治之方,則對以敬天愛民為本。

    問長生久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欲為要。

    ”或曰:“有衛生之道,無長生之藥”以勸之。

    深得成吉思汗的尊重和理解,曰:“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也。

    ”(《元史·邱處機傳》)邱處機著有《攝生消息論》。

    殁後,褒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

    邱處機治國和養生的理論對成吉思汗是有較大影響的。

    他的養生學說對道教養生是一個發展,從而豐富了中醫學衛生保健知識。

     愛薛愛薛(1227&mdash1320)西域弗林(約今叙利亞)人,通西域諸部語,工星曆、醫藥,深得元世祖器重。

    1263年命掌西域星曆、醫藥二司事,二司後改“廣惠司”,仍命領之,對推行回回醫藥作出了許多貢獻,并在谏言改變統治者迷信鬼神、安撫民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276年遷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仍領廣惠司。

    1297年授平章政事。

    1312年封秦國公。

    五子魯合,繼任廣惠司提舉。

    愛薛父子在中國推行阿拉伯醫藥學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高昌答裡麻于1307年任禦藥院達魯花赤,後遷“回回藥物院”。

    回回藥物院于1322年撥隸廣惠司,定置達魯花赤一員,大使二員、副使一員,從其管理人員之多和職位之高可知其在當時醫療作用之大。

    現存之《回回藥方》殘卷,或即來自回回藥物院醫方底本。

     劉哈剌八都魯劉哈剌八都魯(?&mdash1295)本姓劉,業醫世家。

    1271年,元世祖根據近臣言召見重之,後擢太醫院管勾。

    善騎射,奉谕随宗王别裡鐵穆耳征昔裡吉叛。

    王妃有疾,與藥即愈。

    每以武功與醫效而升遷,元貞元年召為禦史中丞。

     第五節 中外醫學交流 元代時的中外醫學交流,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

    元代大量吸取阿拉伯醫學,并設立六個專門機構予以推廣應用和研究,這在中國醫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在中國傳統醫療保健機構中,也有外籍醫生工作,回回醫生在民間行醫賣藥者更為普遍,并得到人們的贊譽。

    有一首詩寫道:“西域賈胡年八十,一生技能人不及。

    神農百草舊知名,久居江南是鄉邑。

    朝來街北暮街東,聞擲銅鈴竟來集。

    居人相見眼終青,不似當時答木丁。

    師心已解工名術,療病何煩說《難經》。

    ”①這位耄耋之年的回回老醫生,居中國江南多年,以高明的醫術和優質膏藥治愈了無數中國人的疾病與傷折。

    此外,元代時中國同高麗、日本、南海諸國及印度次大陸也有着較多的醫學交往。

    與日本交流多屬民間性質,多由僧侶和醫學者往來。

    與南海諸國和印度次大陸的交流,則多以藥材貿易的形式進行。

     中外藥材貿易,在元代也有較重要的地位。

    元代的中外藥材交流有三個主要途徑:一為元統治者所轄地跨亞、歐、非諸汗國的“進貢”。

    諸王貢藥甚多,有的一年五次貢藥,有一次貢回回太醫藥“打裡牙”價值十五萬貫之巨。

    二為派專人出使采買,如1273年诏遣劄術呵押失寒崔杓持金十萬兩,命諸王阿不合市藥獅子國。

    1287年遣畏兀兒人亦裡迷失使馬八兒國,次年歸,得其良醫善藥;又如1290年遣使桑吉剌失等人“詣馬八兒國訪求方使士”。

    第三種交流即商賈貿易。

    元代外商至中國作藥材貿易者逐漸擴大,特别是統一中國後,海陸交通繁盛,來中國之商賈雲集,藥材貿易在其買賣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當時,對藥材貿易也已有了較嚴格的管理,不但有一定的市藥城市,且多配備辨别藥材真僞的專門人員和論質議價的官員。

    如1275年,元世祖曾命阿合馬與姚樞徒、單公履、張文謙、陳漢歸、楊誠等議行..及貿易藥材事。

    元代在廣泛吸收外來醫學和經驗,促進中外醫藥衛生交流等方面,在中國醫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影響。

     ①王沂:《伊濱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