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化學
關燈
小
中
大
中國古代煉丹術
到了元代,人們已逐漸認識到丹家煉制的所謂“神丹仙藥”大都含有各種有毒物質,服食之後往往會使人生病甚至喪命,因此對于煉丹術的熱情大為降低,傳統煉丹術開始走向衰落。
元代煉丹術著作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與唐宋時期相比。
但是,曆代煉丹家通過煉丹實踐所發現的許多重要的化學變化規律,連同他們的一些樸素的科學思想、丹藥知識、煉丹設備、操作技術以及各種發明創造等,在元代仍然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并被廣泛應用于醫藥、農業、手工業、軍事和日常生活中,其中有些項目還經改進取得了不少新成就,從而為化學知識的積累作出了新的貢獻。
元末明初成文的《墨娥小錄》,是一部内容豐富的采訪與讀書筆記,其作者很可能是陶宗儀。
①此書尤其是卷十一“丹方燒煉”記載了不少有關化學知識的寶貴資料,如提到兩種抽砂出汞的方法,第一種與周去非《嶺外代答》所載生産水銀的設備與操作過程基本相同。
第二種抽汞法是:“朱砂不拘分兩為末,安鐵鍋内,上覆烏盆一個,于肩邊取孔一個,插入竹筒固濟,口縫合牢固,竹筒口垂入水盆水内,鍋底用火。
其汞有在烏盆上者,掃取之,亦有自竹筒流下者。
每兩可取七錢。
”①這是升煉汞的一種新方法,也是我國用蒸餾法生産汞的最早記載。
這種方法操作簡便,産率又高,因而逐漸取代了舊法并有所發展。
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載蒸汞法與此基本相同,但已用大釜代替鐵鍋,用鐵彎管代替竹筒,一次可以處理三十斤朱砂,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
《墨娥小錄》卷十一還記有制輕粉法。
輕粉即氯化亞汞(Hg2Cl2),俗稱甘汞,為白色結晶,難溶于水,無毒。
《墨娥小錄》相當詳細地記述了制取甘汞的原料配方、原料處理、設備裝置以及适當掌握火候等操作要點。
所用原料有汞,皂礬(FeSO4·7H2O)或明礬[K2SO4·Al2(SO4)3·24H2O],食鹽(NaCl),其化學反應式可表示為:2Hg+2FeSO4Hg2SO4+2FeO+SO2Hg2SO4+2NaClNa2SO4+Hg2Cl2&uarr《墨娥小錄》也記載了兩種制粉霜法。
粉霜即氯化高汞(HgCl2),俗稱升汞,亦為白色結晶,易溶于水,有劇毒。
其中一種方法是:“鹽硝礬法:白礬三兩,枯白鹽三兩,飛硝(KNO3)七錢半,或死或不死皆可。
右一處入鐵挑攪勻,入汞三兩用匙來去攪勻不見星為度,待松了入五十兩水火鼎封固。
升打七鼎水幹為度,塞爐取出。
”這裡的“或死或不死”是指硝石是否預先熔融均可,“升打七鼎水幹為度”是指水火鼎(升華器)頂蓋先後七次補充冷卻水。
《庚道集》卷二載“升粉霜法”配方所用物料為:汞一兩,食鹽一兩,明礬一兩(礬枯者用),硝六錢①。
我國煉丹家早在東漢(公元二世紀)時已經制得甘汞,隋代時制得升汞,①郭正誼:《
元代煉丹術著作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與唐宋時期相比。
但是,曆代煉丹家通過煉丹實踐所發現的許多重要的化學變化規律,連同他們的一些樸素的科學思想、丹藥知識、煉丹設備、操作技術以及各種發明創造等,在元代仍然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并被廣泛應用于醫藥、農業、手工業、軍事和日常生活中,其中有些項目還經改進取得了不少新成就,從而為化學知識的積累作出了新的貢獻。
元末明初成文的《墨娥小錄》,是一部内容豐富的采訪與讀書筆記,其作者很可能是陶宗儀。
①此書尤其是卷十一“丹方燒煉”記載了不少有關化學知識的寶貴資料,如提到兩種抽砂出汞的方法,第一種與周去非《嶺外代答》所載生産水銀的設備與操作過程基本相同。
第二種抽汞法是:“朱砂不拘分兩為末,安鐵鍋内,上覆烏盆一個,于肩邊取孔一個,插入竹筒固濟,口縫合牢固,竹筒口垂入水盆水内,鍋底用火。
其汞有在烏盆上者,掃取之,亦有自竹筒流下者。
每兩可取七錢。
”①這是升煉汞的一種新方法,也是我國用蒸餾法生産汞的最早記載。
這種方法操作簡便,産率又高,因而逐漸取代了舊法并有所發展。
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載蒸汞法與此基本相同,但已用大釜代替鐵鍋,用鐵彎管代替竹筒,一次可以處理三十斤朱砂,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
《墨娥小錄》卷十一還記有制輕粉法。
輕粉即氯化亞汞(Hg2Cl2),俗稱甘汞,為白色結晶,難溶于水,無毒。
《墨娥小錄》相當詳細地記述了制取甘汞的原料配方、原料處理、設備裝置以及适當掌握火候等操作要點。
所用原料有汞,皂礬(FeSO4·7H2O)或明礬[K2SO4·Al2(SO4)3·24H2O],食鹽(NaCl),其化學反應式可表示為:2Hg+2FeSO4Hg2SO4+2FeO+SO2Hg2SO4+2NaClNa2SO4+Hg2Cl2&uarr《墨娥小錄》也記載了兩種制粉霜法。
粉霜即氯化高汞(HgCl2),俗稱升汞,亦為白色結晶,易溶于水,有劇毒。
其中一種方法是:“鹽硝礬法:白礬三兩,枯白鹽三兩,飛硝(KNO3)七錢半,或死或不死皆可。
右一處入鐵挑攪勻,入汞三兩用匙來去攪勻不見星為度,待松了入五十兩水火鼎封固。
升打七鼎水幹為度,塞爐取出。
”這裡的“或死或不死”是指硝石是否預先熔融均可,“升打七鼎水幹為度”是指水火鼎(升華器)頂蓋先後七次補充冷卻水。
《庚道集》卷二載“升粉霜法”配方所用物料為:汞一兩,食鹽一兩,明礬一兩(礬枯者用),硝六錢①。
我國煉丹家早在東漢(公元二世紀)時已經制得甘汞,隋代時制得升汞,①郭正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