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學地圖》之劍法(5)
關燈
小
中
大
由自主地拔足便奔。
他繞了一個圈子,向石壁上的雲氣瞧了一眼,内息推動,又繞了一個圈,隻是他沒學過輕功,足步踉跄,姿勢歪歪斜斜的十分拙劣,奔行又遠不如那三個老者迅速。
也不知奔了多少圈子,待得将一團團雲氣的形狀記在心裡,停下步來,那三個老者已不知去向。
石破天走到第四室中,壁上繪的是“飒沓如流星”一句的圖譜,他也不理會别人,自去參悟修習。
“俠客行”一詩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間石室圖解。
石破天如此便慢慢逐一學習會了俠客行劍法。
石破天有時學得極快,一天内學了兩三套,有時卻連續十七八天都未學全一套。
一經潛心武學,渾忘了時光流轉,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子,終于修畢了二十三間石室中壁上的圖譜。
石破天到了第二十四室,舉目向石壁瞧去,一看之下,微感失望,原來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圖形,這最後一室卻僅刻文字,并無圖畫。
目光又向石壁瞧了一眼,突然之間,隻覺壁上那些文字一個個似在盤旋飛舞,不由得感到一陣眩暈。
他定了定神,再看這些字迹時,腦中又是一陣眩暈。
好奇心起,注目又看,隻見字迹的一筆一畫似乎都變成了一條條蝌蚪,在壁上蠕蠕欲動,但若凝目隻看一筆,這蝌蚪卻又不動了。
石破天幼時獨居荒山,每逢春日,常在山溪中捉了許多蝌蚪,養在峰上積水而成的小池中,看它們生腳步脫尾,變成青蛙,跳出池塘,閣閣之聲吵得滿山皆響,解除了不少寂寞。
此時便如重逢兒時的遊伴,欣喜之下,細看一條條蝌蚪的情狀。
隻見無數蝌蚪或上竄,或下躍,姿态各不相同,甚是有趣。
他看了良久,陡覺背心“至陽穴”上内息一跳,知道了這些蝌蚪看似亂鑽亂遊,其實還是和内息有關。
看另一條蝌蚪時,背心“懸樞穴”上又是一跳,然而從“至陽穴”至“懸樞穴”的一條内息卻串連不起來;轉目去看第三條蝌蚪,内息卻全無動靜。
轉頭再看壁上的蝌蚪時,小腹上的“中注穴”突然劇烈一跳,不禁全身為之震動,尋思:“這些小蝌蚪當真奇怪,還沒變成青蛙,就能這麼大跳而特跳。
”不由得童心大盛,一條條蝌蚪地瞧去,遇到身上穴道猛烈躍動,覺得甚是好玩。
壁上所繪小蝌蚪成千成萬,有時碰巧,兩處穴道的内息連在一起,便覺全身舒暢。
他看得興發,自行找尋合适的蝌蚪,将各處穴道中的内息串連起來。
但壁上蝌蚪不計其數,要将全身數百處穴道串成一條内息,那是談何容易?石室之中不見天日,惟有燈火,自是不知日夜,隻是腹饑便去吃面,吃了八九餐後,串連的穴道漸多。
但這些小蝌蚪似乎一條條的都移到了體内經脈穴道之中,又像變成了一隻隻小青蛙,在他四肢百骸間到處跳躍。
他又覺有趣,又是害怕,隻有将幾處穴道連了起來,其中内息的動蕩跳躍才稍為平息,然而一穴方平,一穴又動,他猶似着迷中魔一般,隻是凝視石壁上的文字,直到倦累不堪,這才倚牆而睡,醒轉之後,目光又被壁上千千萬萬小蝌蚪吸了過去。
石破天如此癡癡迷迷地饑了便吃,倦了便睡,餘下來的時光隻是瞧着那些小蝌蚪,也不知是哪一天,突然之間,猛覺内息洶湧澎湃,頃刻間沖破了七八個窒滞之處,竟如一條大川般急速流動起來,自丹田而至頭頂,自頭頂又至丹田,越流越快。
他驚惶失措,一時之間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隻覺四肢百骸之中都是無可發洩的力氣,順手便将“五嶽倒為輕”這套掌法使将出來。
掌法使完,精力愈盛,右手虛執空劍,便使“十步殺一人”的劍法,手中雖然無劍,劍招卻源源而出。
“十步殺一人”的劍法尚未使完,全身肌膚如欲脹裂,内息不由自主的依着“趙客缦胡纓”那套經脈運行圖譜轉動,同時手舞足蹈,似是大歡喜,又似大苦惱。
“趙客缦胡纓”既畢,接下去便是“吳鈎霜雪明”,他更不思索,石壁上的圖譜一幅幅在腦海中自然湧出,自“銀鞍照白馬”直到第二十三句“誰能書閣下”,一氣呵成地使了出來,其時劍法、掌法、内功、輕功,盡皆合而為一,早已分不出是掌是劍。
待得“誰能書閣下”這套功夫演完,隻覺氣息逆轉,便自第22句“不慚世上英”倒使上去,直練至第一句“趙客缦胡纓”。
石破天情不自禁地縱聲長嘯,霎時之間,謝煙客所傳的炎炎功,自木偶體上所學的内功,從雪山派群弟子練劍時所見到的雪山劍法,丁當所授的擒拿法,石清夫婦所授的上清觀劍法,丁不四所授的諸般拳法掌法,史婆婆所授的金烏刀法,都紛至沓來,湧向心頭。
他随手揮舞,已是不按次序,但覺不論是“将炙啖朱亥”也好,是“脫劍膝前橫”也好,皆能随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内息,亦不需記憶招數,石壁上的千百種招式,自然而然地從心中傳向手足。
石破天一通百通,終于成就一番大造化。
他繞了一個圈子,向石壁上的雲氣瞧了一眼,内息推動,又繞了一個圈,隻是他沒學過輕功,足步踉跄,姿勢歪歪斜斜的十分拙劣,奔行又遠不如那三個老者迅速。
也不知奔了多少圈子,待得将一團團雲氣的形狀記在心裡,停下步來,那三個老者已不知去向。
石破天走到第四室中,壁上繪的是“飒沓如流星”一句的圖譜,他也不理會别人,自去參悟修習。
“俠客行”一詩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間石室圖解。
石破天如此便慢慢逐一學習會了俠客行劍法。
石破天有時學得極快,一天内學了兩三套,有時卻連續十七八天都未學全一套。
一經潛心武學,渾忘了時光流轉,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子,終于修畢了二十三間石室中壁上的圖譜。
石破天到了第二十四室,舉目向石壁瞧去,一看之下,微感失望,原來二十三座石室壁上均有圖形,這最後一室卻僅刻文字,并無圖畫。
目光又向石壁瞧了一眼,突然之間,隻覺壁上那些文字一個個似在盤旋飛舞,不由得感到一陣眩暈。
他定了定神,再看這些字迹時,腦中又是一陣眩暈。
好奇心起,注目又看,隻見字迹的一筆一畫似乎都變成了一條條蝌蚪,在壁上蠕蠕欲動,但若凝目隻看一筆,這蝌蚪卻又不動了。
石破天幼時獨居荒山,每逢春日,常在山溪中捉了許多蝌蚪,養在峰上積水而成的小池中,看它們生腳步脫尾,變成青蛙,跳出池塘,閣閣之聲吵得滿山皆響,解除了不少寂寞。
此時便如重逢兒時的遊伴,欣喜之下,細看一條條蝌蚪的情狀。
隻見無數蝌蚪或上竄,或下躍,姿态各不相同,甚是有趣。
他看了良久,陡覺背心“至陽穴”上内息一跳,知道了這些蝌蚪看似亂鑽亂遊,其實還是和内息有關。
看另一條蝌蚪時,背心“懸樞穴”上又是一跳,然而從“至陽穴”至“懸樞穴”的一條内息卻串連不起來;轉目去看第三條蝌蚪,内息卻全無動靜。
轉頭再看壁上的蝌蚪時,小腹上的“中注穴”突然劇烈一跳,不禁全身為之震動,尋思:“這些小蝌蚪當真奇怪,還沒變成青蛙,就能這麼大跳而特跳。
”不由得童心大盛,一條條蝌蚪地瞧去,遇到身上穴道猛烈躍動,覺得甚是好玩。
壁上所繪小蝌蚪成千成萬,有時碰巧,兩處穴道的内息連在一起,便覺全身舒暢。
他看得興發,自行找尋合适的蝌蚪,将各處穴道中的内息串連起來。
但壁上蝌蚪不計其數,要将全身數百處穴道串成一條内息,那是談何容易?石室之中不見天日,惟有燈火,自是不知日夜,隻是腹饑便去吃面,吃了八九餐後,串連的穴道漸多。
但這些小蝌蚪似乎一條條的都移到了體内經脈穴道之中,又像變成了一隻隻小青蛙,在他四肢百骸間到處跳躍。
他又覺有趣,又是害怕,隻有将幾處穴道連了起來,其中内息的動蕩跳躍才稍為平息,然而一穴方平,一穴又動,他猶似着迷中魔一般,隻是凝視石壁上的文字,直到倦累不堪,這才倚牆而睡,醒轉之後,目光又被壁上千千萬萬小蝌蚪吸了過去。
石破天如此癡癡迷迷地饑了便吃,倦了便睡,餘下來的時光隻是瞧着那些小蝌蚪,也不知是哪一天,突然之間,猛覺内息洶湧澎湃,頃刻間沖破了七八個窒滞之處,竟如一條大川般急速流動起來,自丹田而至頭頂,自頭頂又至丹田,越流越快。
他驚惶失措,一時之間沒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隻覺四肢百骸之中都是無可發洩的力氣,順手便将“五嶽倒為輕”這套掌法使将出來。
掌法使完,精力愈盛,右手虛執空劍,便使“十步殺一人”的劍法,手中雖然無劍,劍招卻源源而出。
“十步殺一人”的劍法尚未使完,全身肌膚如欲脹裂,内息不由自主的依着“趙客缦胡纓”那套經脈運行圖譜轉動,同時手舞足蹈,似是大歡喜,又似大苦惱。
“趙客缦胡纓”既畢,接下去便是“吳鈎霜雪明”,他更不思索,石壁上的圖譜一幅幅在腦海中自然湧出,自“銀鞍照白馬”直到第二十三句“誰能書閣下”,一氣呵成地使了出來,其時劍法、掌法、内功、輕功,盡皆合而為一,早已分不出是掌是劍。
待得“誰能書閣下”這套功夫演完,隻覺氣息逆轉,便自第22句“不慚世上英”倒使上去,直練至第一句“趙客缦胡纓”。
石破天情不自禁地縱聲長嘯,霎時之間,謝煙客所傳的炎炎功,自木偶體上所學的内功,從雪山派群弟子練劍時所見到的雪山劍法,丁當所授的擒拿法,石清夫婦所授的上清觀劍法,丁不四所授的諸般拳法掌法,史婆婆所授的金烏刀法,都紛至沓來,湧向心頭。
他随手揮舞,已是不按次序,但覺不論是“将炙啖朱亥”也好,是“脫劍膝前橫”也好,皆能随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内息,亦不需記憶招數,石壁上的千百種招式,自然而然地從心中傳向手足。
石破天一通百通,終于成就一番大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