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在演義中的定位

關燈
:“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于口内啖之,仍複挺槍縱馬,直取曹性。

    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槍搠透面門,死于馬下。

    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

     評論:正史中并無記載夏侯啖睛之事,作者虛構了這麼一段,還讓夏侯在重傷的情況下殺了曹性,且“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

    ”,兩邊軍士的“駭然”,正是羅貫中要所有讀者對夏侯的心态。

    虛構的當然有作者的意圖,而這段作者的意圖毫無疑問是要褒揚夏侯的——毛宗崗曾因為這段過于美化夏侯而對羅貫中進行了攻擊。

    電影中的BOSS通常在無法被打敗的情況下,都是眼睛被弄傷,之後遭“毒手”的,而夏侯能在這種情況下反敗為勝不隻是武勇可以形容的,簡直可以說是恐怖!!另外,高順的水平應該在張遼之上,網上褒揚他的大有人在,現引書中一段以做證明:“卻說高順引張遼擊關公寨,呂布自擊張飛寨,關、張各出迎戰,玄德引兵兩路接應。

    ”高順即使面對張飛也非不敵,隻是不能取勝而已:“一隊人馬來到,當先一将乃是張飛。

    高順出馬迎敵,不能取勝。

    ” 第七次算不得是夏侯的戰鬥,權引書文如下:(呂布)不聽宮言,引兵出陣,橫戟大罵。

    許褚便出。

    鬥二十合,不分勝負。

    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

    ”便差典韋助戰,兩将夾攻;左邊夏侯惇、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将共攻呂布。

    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

     評論:許儲剛出場,這場戰鬥應該說是為許儲量身定做的,和呂布打了二十個回合不分勝負!至于六個打一個,并不能說隻有他們六個才能打赢呂布,隻能說“呂布非一人可勝。

    ” 第八次戰鬥可以說是兩強的撞擊——夏侯對關羽! 次日,夏侯惇為先鋒,領兵五千來搦戰。

    關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罵。

    關公大怒,引三千人馬出城,與夏侯惇交戰。

    約戰十馀合,惇撥回馬走。

    關公趕來,惇且戰且走。

    關公約趕二十裡,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

    隻聽得一聲炮響,左有徐晃,右有許褚,兩隊軍截住去路,關公奪路而走,兩邊伏兵排下硬弩百張,箭如飛蝗。

    關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許褚接住交戰。

    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厮殺。

    公戰至日晚,無路可歸,隻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頭,權且少歇。

     評論:這是夏侯詐敗,之所以讓夏侯出馬,除了對夏侯武力的看重以外(不僅要能與關羽戰上一定回合,還要可以抵禦赤兔馬的快速突襲),還說明夏侯是足夠機警的,就如讓博望之趙雲——趙雲隻是數合便走,夏侯打了十餘合(這點不好評論,因為都是詐敗)。

     第九戰:還是這兩個家夥! 來使于懷中取出公文,謂夏侯惇曰:“丞相敬愛關将軍忠義,恐于路關隘攔截,故遣某特赍公文,遍行諸處。

    ”惇曰:“關某于路殺把關将士,丞相知否?”來使曰:“此卻未知。

    ”惇曰:“我隻活捉他去見丞相,待丞相自放他。

    ”關公怒曰:“吾豈懼汝耶!”拍馬持刀,直取夏侯惇。

    惇挺槍來迎。

    兩馬相交,戰不十合,忽又一騎飛至,大叫:“二将軍少歇!”惇停槍問來使曰:“丞相叫擒關某乎?” 評論:對這次戰鬥的解說我在另一篇帖子中已經詳細叙述,有很多人(包括擁護夏侯的同志)都說我講得太誇張,本人也有這種以為,隻是我實在找不出作者特意虛構這段章節有其他意圖存在的可能,也沒有人提出足夠有力的反駁——希望不是我寫得太垃圾而沒有人理睬,在下絕對歡迎有力的指正和賜教。

    既:過五關斬六将這段是作者為褒揚關羽的勇猛和忠義而虛構的,夏侯的武藝若不高出關羽一個檔次以上不足以用“戰不十合”來顯示關羽的勇猛。

    若要顯示關羽的忠義可以讓關羽擒下夏侯再放了他。

    雖然夏侯是帶了一幫人來,但從“惇挺槍來迎”、“兩馬相交”可以看出是單打獨鬥,而非以多取勝。

    另外從二人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夏侯對關羽的輕蔑,夏侯一直說要生擒關羽,而關羽說:“吾豈懼汝耶!”夏侯在語氣上占了上風。

    看過打架,或則打過架的人都知道,越是說我不怕你的人越是怕。

    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羅貫中虛構的這段無疑也是來源于生活的。

     還有一場同樣是誘敵之戰,同樣有夏侯,但這次被引誘的是夏侯惇,而扮演誘餌的是趙雲。

    雖然夏侯引關羽時“戰十餘合”,而趙雲引夏侯是“不數合”,但因為都是詐敗,并無可比性,說夏侯在關羽手下打十幾個回合,而趙雲隻能在夏侯手下走幾招都是不切實際的,即使以此來說夏侯比趙雲強也是牽強的。

     綜上所述:夏侯惇在演義中的定位于曹魏可說是首屈一指,于西蜀亦是難逢敵手,至少不在關羽之下,甚至可以毫不保留地說夏侯的武力高出關羽一個檔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