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董卓獨專朝堂 曹操招兵買馬(4)
關燈
小
中
大
是祖父告訴他,小宦官們的家世都是很苦的。
有錢人家,誰願送孩子入宮當閹童呢?曹操正是從這一點上同情那些小黃門的。
所以,那些反宦官派的人物,曾指責曹操同情宦官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但是,他們籠統地說曹操同情宦官卻不對,曹操并不同情那些擅權作惡的宦官,相反,對他們恨得很;曹操是同情無辜的宦官,特别是這些剛來的小黃門。
而現在,不管有罪還是無辜,都一概慘死,他怎能不為此而哀歎呢?并為屠殺者不分青紅皂白的舉動感到惋惜。
更嚴重的還是,随着這場流血政變的發生,董卓的西涼軍乘機入京,并在京城耀武揚威,縱容軍士作亂,不能不令人感到更大的擔憂。
曹操雖然并不認識董卓,但他深知處在眼前的亂局,任何外藩軍團的進入,對朝廷都是嚴重的威脅,一旦處理不善,便可能會釀成内戰。
果然不久,便發生了少帝被罷,丁原遇害及袁紹亡命的事件,曹操知道禍事遲早一定會降到自己頭上來,便不得不考慮自己該如何辦了。
根據他的分析,目前董卓的勢力是很強大的,還無人與之抗衡,丁原一死,呂布倒戈,董卓幾乎獨霸天下。
在相當長時期内,洛陽都不會安甯。
作為一個朝廷将領,曹操無論如何也回避不了與董卓的關系,粗野而霸道的董卓又焉能容忍曹操做人的準則?一旦雙方接觸,必會碰出火花,任何一點火星都可能點燃禍火。
他顯然是不能在洛陽久呆的,隻是還沒有決定什麼時候離開這兒。
但是,他得作好充分準備,以免事到臨頭措手不及。
首先,曹操要求父親曹嵩離開京城洛陽。
他對父親說:“離開洛陽是為了避禍越快離開越好。
” 但曹嵩放不下京城内的龐大家産,表示必須變賣整理後才能離開。
曹操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心想:命都難保了,家财還有什麼用啊! 但是,愛财如命的父親是絕不會聽他這番道理的。
曹操隻得催促父親快些變賣和處理,及早啟程離京。
為了防範變故,曹操又找來曹洪,悄悄對他說:“你即日離京,急返故鄉沛國谯縣,秘密将家裡人移往另外地方居住,一定要做到任何人也不知道……” 曹洪領命而去,曹操又遣人幫助父親處理家财變賣雜事,使之盡快登程離去。
這樣布置之後,曹操才稍許安穩,但每日依然警惕着各方面的信息。
果然,沒幾天,曹操便接到了董卓邀請他出任骁騎校尉任命,要他掌管洛陽的所有的禁衛軍。
曹操并不是漢皇帝的死忠派,他關心的是社會秩序及天下大事,特别是國家與民族的興衰。
因此,他非常不同意董卓任意破壞朝廷的作為。
他深知自己勢單力薄,雖然在洛陽城内擁有相當高的聲望,但這隻是一種虛名罷了,在政治鬥争上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反而因此更容易危及身家安危。
他想起當年李膺的死,不正是鐵的教訓麼?
有錢人家,誰願送孩子入宮當閹童呢?曹操正是從這一點上同情那些小黃門的。
所以,那些反宦官派的人物,曾指責曹操同情宦官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但是,他們籠統地說曹操同情宦官卻不對,曹操并不同情那些擅權作惡的宦官,相反,對他們恨得很;曹操是同情無辜的宦官,特别是這些剛來的小黃門。
而現在,不管有罪還是無辜,都一概慘死,他怎能不為此而哀歎呢?并為屠殺者不分青紅皂白的舉動感到惋惜。
更嚴重的還是,随着這場流血政變的發生,董卓的西涼軍乘機入京,并在京城耀武揚威,縱容軍士作亂,不能不令人感到更大的擔憂。
曹操雖然并不認識董卓,但他深知處在眼前的亂局,任何外藩軍團的進入,對朝廷都是嚴重的威脅,一旦處理不善,便可能會釀成内戰。
果然不久,便發生了少帝被罷,丁原遇害及袁紹亡命的事件,曹操知道禍事遲早一定會降到自己頭上來,便不得不考慮自己該如何辦了。
根據他的分析,目前董卓的勢力是很強大的,還無人與之抗衡,丁原一死,呂布倒戈,董卓幾乎獨霸天下。
在相當長時期内,洛陽都不會安甯。
作為一個朝廷将領,曹操無論如何也回避不了與董卓的關系,粗野而霸道的董卓又焉能容忍曹操做人的準則?一旦雙方接觸,必會碰出火花,任何一點火星都可能點燃禍火。
他顯然是不能在洛陽久呆的,隻是還沒有決定什麼時候離開這兒。
但是,他得作好充分準備,以免事到臨頭措手不及。
首先,曹操要求父親曹嵩離開京城洛陽。
他對父親說:“離開洛陽是為了避禍越快離開越好。
” 但曹嵩放不下京城内的龐大家産,表示必須變賣整理後才能離開。
曹操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心想:命都難保了,家财還有什麼用啊! 但是,愛财如命的父親是絕不會聽他這番道理的。
曹操隻得催促父親快些變賣和處理,及早啟程離京。
為了防範變故,曹操又找來曹洪,悄悄對他說:“你即日離京,急返故鄉沛國谯縣,秘密将家裡人移往另外地方居住,一定要做到任何人也不知道……” 曹洪領命而去,曹操又遣人幫助父親處理家财變賣雜事,使之盡快登程離去。
這樣布置之後,曹操才稍許安穩,但每日依然警惕着各方面的信息。
果然,沒幾天,曹操便接到了董卓邀請他出任骁騎校尉任命,要他掌管洛陽的所有的禁衛軍。
曹操并不是漢皇帝的死忠派,他關心的是社會秩序及天下大事,特别是國家與民族的興衰。
因此,他非常不同意董卓任意破壞朝廷的作為。
他深知自己勢單力薄,雖然在洛陽城内擁有相當高的聲望,但這隻是一種虛名罷了,在政治鬥争上是沒有多少意義的,反而因此更容易危及身家安危。
他想起當年李膺的死,不正是鐵的教訓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