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良謀難展 英雄無奈(3)

關燈
洛陽城的大屠宰商,家境富裕,其妹入宮為貴人,後生下王子辯。

    遂在張讓及段圭的建議下立為皇後,何進也因而富貴。

    他曾出任洛陽府尹,黃巾起義後,何進奉召出任大将軍,統領軍政大權。

     劉宏晚年時,寵愛王美人,生下了皇子協,由劉宏的義女,漢桓帝之妻董太後扶養。

    董太後曾要求劉宏改立劉協為太子,但劉宏以不宜破壞漢王室立長立嫡原則,遲疑不決。

    因此病發時,劉宏最擔心的便是繼承問題。

     由于劉宏已無法視事,董太後乃就與上軍校尉的大宦官蹇碩商議,主張廢太子辯,改立皇子協。

    但張讓及段圭等與何皇後較親近,都不表贊同。

     蹇碩勢單,乃暗中和董太後商量:“若欲立皇子協,必須先誅殺何進,以絕後患。

    ”太後應允,蹇碩乃派禁衛軍埋伏于南宮,準備刺殺進宮打算和劉宏商議繼承大事的何進。

     皇帝侍衛長潘隐,平日和何進私交甚好,在得知蹇碩陰謀後,親自藏身于南宮門前等待何進。

    沒多久,何進帶少數貼身護衛由平城門進入,在未抵宮門前,便見潘隐在宮門邊向他遞眼色,并以目視佩劍。

    何進立即會其意,即刻止步,回頭對幾個護衛說:“有詐,快走!” 于是,何進在護衛擁簇下,由小苑門奔出,抵達郊外的私宅,并囑衛隊作好防備,又馬上召集袁紹及曹操等反宦官集團共議大事。

     袁紹主張先下手為強,領軍隊入宮,盡誅宦官。

    但曹操表示宮内宦官人數多,且并非人人擅權作惡,玉石俱焚,于法無據。

    何況蹇碩等領有禁軍,雙方在禁宮内動刀劍火拼,更非禮法所容。

     雙方争論不休間,潘隐又派使者至,秘報劉宏已駕崩,繼承問題亟待處理,如董太後及蹇碩等乘機奪權,太子辯及何皇後都有性命危險。

     曹操立刻挺身表示:“情況危急,今日之計,應先求正君位。

    請速以何皇後之名義召集三公及文武大臣,先扶持太子登九五之尊。

    為了防止蹇碩以武力阻撓,宜就近調動京師禁衛軍團,以護送大臣進入南宮,完成新皇帝就任大典。

    一方面更應該派人說服一向較親近皇後的張讓及段圭等,勸他們保持中立,造成宦官集團的分裂,這樣子便可以先孤立蹇碩,再以國家法律及制度,解除宦官擅權幹政的弊端。

    ” 曹操在危急之時,出此及時之策,在座的無不接受。

    何進即刻以大将軍之名,調動軍師禁軍團五千人,由中軍校尉袁紹、典軍校尉曹操、右校尉淳于瓊等率領、分别從城南的平城門、水宛門、津門進入,并在南宮的周圍布防,嚴禁其他軍隊接近皇宮。

     蹇碩獲知此訊,已經太遲了,不禁大驚。

    這事太突然了,再加上大宦官郭勝、趙忠等見機倒戈,在内宮形成對立,張讓、段圭又保持沉默,不願參與此事。

    蹇碩自知勢單力薄,趕快暫時退入北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