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仕途初登 嶄露鋒芒(6)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事情已過,但若重新定性,也能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在安撫人心方面,朝廷也會收到奇效。
于是,曹操便将他對當年陳蕃、窦武一事的看法和意見,以及當今應采取的補救措施,等等,寫成有理有據的一篇意見書,上呈朝廷。
其最終便是一句話:為所謂的陳蕃、窦武“叛亂事件”平反。
曹議郎的意見書在朝廷引起極大反響,因為此時朝廷仍完全在宦官的控制中,關于“第二次黨锢之禍”的事,誰敢提起?這是一個很忌諱的事情,極容易引起宦官集團的懷疑和惱怒。
而曹操,居然公開提出為“第二次黨锢之禍”的首要人物陳蕃和窦武平反,這無異于晴空裡響起一聲炸雷,令滿朝文武和宦官一片震驚。
朝中官員都認為曹操太冒失了,剛剛複職,又去刺老虎屁股,這一次定會使宦官更加惱怒。
而曹操何嘗沒有想到這一點?但他這樣做,一是他的氣度和責任感使然,二是他想到,既是出于無可奈何要他複職,也會出于無可奈何把他繼續留下,何況他是向朝廷合法上疏,采納不采納全在于朝廷,上疏本身是沒有過錯的。
曹操估計對了,宦官集團雖然對曹操大為惱怒,但又不好把他怎麼樣,隻得遊說皇帝,不要理睬曹操。
因此,曹操的意見和提議便石沉大海了。
曹操上疏之後,久等朝廷回音,但一天天過去了,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他完全能夠直覺到其中的原因,便隻有仰天長歎而已。
他不能不又陷入一種心灰意冷之中,自言自語道:“這朝廷如此下去,是再也無望了……” 早在漢和帝永元十七年,即公元一○五年,司隸地區就發生大饑荒,朝廷居然無力赈濟,導緻饑民相食,并涉及涼州地區,更發生了饑民以牙互咬的暴亂事件。
桓帝建和元年,即公元一四七年,荊州及揚州地區發生大饑荒,餓死者滿山遍野。
建和三年,即公元一四九年,京師地區大水,加上地震,饑民屍體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朝廷居然束手無策。
桓帝永壽元年,即公元一五五年,荊州饑荒,到處發生食人事件。
桓帝延熹九年,豫州發生饑荒,死者居半數以上,情況非常嚴重。
次年,桓帝去世。
靈帝繼位之後,情況更為惡劣,饑餓的農民忍無可忍,終于爆發了全面反抗,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由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
張角乃河北省钜鹿縣人,他們弟兄三個,大哥張角,二哥張寶,三弟張梁。
兄弟三人給人治病,用“太平道”的宗教形式,聯絡群衆。
大約十年光景,太平道傳遍了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兖州,豫州等八個州,教徒多達幾十萬。
張角弟兄三人在全國範圍内
于是,曹操便将他對當年陳蕃、窦武一事的看法和意見,以及當今應采取的補救措施,等等,寫成有理有據的一篇意見書,上呈朝廷。
其最終便是一句話:為所謂的陳蕃、窦武“叛亂事件”平反。
曹議郎的意見書在朝廷引起極大反響,因為此時朝廷仍完全在宦官的控制中,關于“第二次黨锢之禍”的事,誰敢提起?這是一個很忌諱的事情,極容易引起宦官集團的懷疑和惱怒。
而曹操,居然公開提出為“第二次黨锢之禍”的首要人物陳蕃和窦武平反,這無異于晴空裡響起一聲炸雷,令滿朝文武和宦官一片震驚。
朝中官員都認為曹操太冒失了,剛剛複職,又去刺老虎屁股,這一次定會使宦官更加惱怒。
而曹操何嘗沒有想到這一點?但他這樣做,一是他的氣度和責任感使然,二是他想到,既是出于無可奈何要他複職,也會出于無可奈何把他繼續留下,何況他是向朝廷合法上疏,采納不采納全在于朝廷,上疏本身是沒有過錯的。
曹操估計對了,宦官集團雖然對曹操大為惱怒,但又不好把他怎麼樣,隻得遊說皇帝,不要理睬曹操。
因此,曹操的意見和提議便石沉大海了。
曹操上疏之後,久等朝廷回音,但一天天過去了,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他完全能夠直覺到其中的原因,便隻有仰天長歎而已。
他不能不又陷入一種心灰意冷之中,自言自語道:“這朝廷如此下去,是再也無望了……” 早在漢和帝永元十七年,即公元一○五年,司隸地區就發生大饑荒,朝廷居然無力赈濟,導緻饑民相食,并涉及涼州地區,更發生了饑民以牙互咬的暴亂事件。
桓帝建和元年,即公元一四七年,荊州及揚州地區發生大饑荒,餓死者滿山遍野。
建和三年,即公元一四九年,京師地區大水,加上地震,饑民屍體大街小巷到處可見,朝廷居然束手無策。
桓帝永壽元年,即公元一五五年,荊州饑荒,到處發生食人事件。
桓帝延熹九年,豫州發生饑荒,死者居半數以上,情況非常嚴重。
次年,桓帝去世。
靈帝繼位之後,情況更為惡劣,饑餓的農民忍無可忍,終于爆發了全面反抗,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由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
張角乃河北省钜鹿縣人,他們弟兄三個,大哥張角,二哥張寶,三弟張梁。
兄弟三人給人治病,用“太平道”的宗教形式,聯絡群衆。
大約十年光景,太平道傳遍了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荊州、揚州、兖州,豫州等八個州,教徒多達幾十萬。
張角弟兄三人在全國範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