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良謀難展 英雄無奈(7)
關燈
小
中
大
何進的整個行動,很快被禁宮裡的張讓、段圭獲悉。
張、段等人無比震驚,何進不顧後果,引外藩軍團進駐司隸區,顯然是即将對後宮展開屠殺行動的一個序幕。
張、段二人決定先下手為強,因為情勢所逼,不得不這樣辦了。
當天,張讓緊急召攏趙忠、封胥、曹節、郭勝等大宦官,共商自保之道。
段圭大聲疾呼:“我們如果再不行動,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封胥說:“既然已經無路可走,就隻有背水一戰了!” 其餘宦官,無不氣憤至極,紛紛表示贊同。
最後商定,在八月二十五日發動事變,首先謀刺何進,以瓦解何進及袁紹集團的突擊計劃。
事不宜遲,宦官們以缜密的頭腦,制訂了詳細的行動方案: 一、以何太後之名義,召見大将軍何進,表示将由何太後出面,以協調宦官集團與大将軍府間惡化中的争議。
二、由張讓親自指揮刀斧手五十名,埋伏于南宮的嘉德殿門内,準備刺殺由此登殿的何進。
三、由趙忠率領精銳部隊五百餘人,布防在南宮的大門前,以勇力阻擋袁紹部隊進入。
四、以曹節、封胥等率禁衛軍三百人,在北宮布防緊守,若趙忠等阻擋不住袁軍壓力時,立即下令全部退入北宮,由曹節盡力抵抗袁軍,以争取撤退所需的時間。
五、由郭勝率領較勇猛的禁衛軍,組成兩百人的突擊隊。
當張讓刺殺何進得手後,袁紹軍團必會進入南宮,郭勝的突擊隊立刻乘勢攻入西城全市的富家民宅,并縱火焚燒,讓司隸區親董重的軍團看到火焰後,攻進洛陽城以壓制袁紹部隊。
六、反制行動若失敗,郭勝的部隊可由雍門殺出,攻入西郊及南郊的民宅,并立即放火燒屋,再利用混亂局面作掩護,逃離洛陽,投奔駐防司隸區的親董重軍團。
七、反制行動失敗時,曹節及封胥率隊,由北宮殺入東北角步廣裡及永和裡官邸區。
何進的大本營在此,禁衛軍殺出時,可沿途放火,以為疑兵。
并可掩護張讓、段圭等挾持皇帝及何太後,由永安宮往東門撤退。
殺出洛陽城,分别投奔友軍,再重行集結,聯合親董重軍團回師進攻洛陽。
八、軍事行動由曹節任總指揮,張讓、段圭負責挾持皇帝及太後,以必要時充當逃脫用的人質。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十分缜密細微的計劃,不愧為終日動用腦筋的宦官所為。
何進、袁紹在計謀上确實低估了宦官,他們隻追求大的計劃,而忽略了“小”的謀算。
随着八月中,何進以袁紹領司隸校尉,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去負責監督宦官的行動以及董卓在何進授意下上書皇帝,表達勤王意願,并進兵至平樂觀的一系列事态發展,何太後也感到了問題有些嚴重。
為了緩和事态,何太後除了保留少數侍奉生活的小宦官外,所有中常侍小黃門一律免職,遣歸故鄉。
張、段等人無比震驚,何進不顧後果,引外藩軍團進駐司隸區,顯然是即将對後宮展開屠殺行動的一個序幕。
張、段二人決定先下手為強,因為情勢所逼,不得不這樣辦了。
當天,張讓緊急召攏趙忠、封胥、曹節、郭勝等大宦官,共商自保之道。
段圭大聲疾呼:“我們如果再不行動,就隻有死路一條了!” 封胥說:“既然已經無路可走,就隻有背水一戰了!” 其餘宦官,無不氣憤至極,紛紛表示贊同。
最後商定,在八月二十五日發動事變,首先謀刺何進,以瓦解何進及袁紹集團的突擊計劃。
事不宜遲,宦官們以缜密的頭腦,制訂了詳細的行動方案: 一、以何太後之名義,召見大将軍何進,表示将由何太後出面,以協調宦官集團與大将軍府間惡化中的争議。
二、由張讓親自指揮刀斧手五十名,埋伏于南宮的嘉德殿門内,準備刺殺由此登殿的何進。
三、由趙忠率領精銳部隊五百餘人,布防在南宮的大門前,以勇力阻擋袁紹部隊進入。
四、以曹節、封胥等率禁衛軍三百人,在北宮布防緊守,若趙忠等阻擋不住袁軍壓力時,立即下令全部退入北宮,由曹節盡力抵抗袁軍,以争取撤退所需的時間。
五、由郭勝率領較勇猛的禁衛軍,組成兩百人的突擊隊。
當張讓刺殺何進得手後,袁紹軍團必會進入南宮,郭勝的突擊隊立刻乘勢攻入西城全市的富家民宅,并縱火焚燒,讓司隸區親董重的軍團看到火焰後,攻進洛陽城以壓制袁紹部隊。
六、反制行動若失敗,郭勝的部隊可由雍門殺出,攻入西郊及南郊的民宅,并立即放火燒屋,再利用混亂局面作掩護,逃離洛陽,投奔駐防司隸區的親董重軍團。
七、反制行動失敗時,曹節及封胥率隊,由北宮殺入東北角步廣裡及永和裡官邸區。
何進的大本營在此,禁衛軍殺出時,可沿途放火,以為疑兵。
并可掩護張讓、段圭等挾持皇帝及何太後,由永安宮往東門撤退。
殺出洛陽城,分别投奔友軍,再重行集結,聯合親董重軍團回師進攻洛陽。
八、軍事行動由曹節任總指揮,張讓、段圭負責挾持皇帝及太後,以必要時充當逃脫用的人質。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十分缜密細微的計劃,不愧為終日動用腦筋的宦官所為。
何進、袁紹在計謀上确實低估了宦官,他們隻追求大的計劃,而忽略了“小”的謀算。
随着八月中,何進以袁紹領司隸校尉,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去負責監督宦官的行動以及董卓在何進授意下上書皇帝,表達勤王意願,并進兵至平樂觀的一系列事态發展,何太後也感到了問題有些嚴重。
為了緩和事态,何太後除了保留少數侍奉生活的小宦官外,所有中常侍小黃門一律免職,遣歸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