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良謀難展 英雄無奈(5)

關燈
之後,董重便将司隸軍大部隊退出了洛陽,隻率少數護衛隊坐鎮京城官邸。

     五月初,按曹操計,大将軍何進奏請皇帝,召集三公進行特别朝議,并由負責禮法的朝臣,當朝奏議:董太皇太後系桓帝之皇後,桓帝乃從外藩入宮主政,故而董太皇太後原為藩妃,因此不宜久居宮中。

     皇帝準其奏議,何進便以皇命強迫董太皇太後遷返故鄉河間,并立即送出城外。

    董太皇太後還沒有完全反應過來,就被送走了。

     太皇太後一被強制送走,袁紹、袁術兄弟立刻調動部隊,突擊隻帶有少數護衛部隊坐鎮京城官邸的骠騎将軍董重。

    董重其時尚處在因董太皇太後被送走的憤怒與疑懼之中,正在想對策的時候,禁衛軍卻包圍了他的官邸,他這才知曉前前後後純粹是一場陰謀。

    但是,已經太遲了,抵抗更是不可能的,還會将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搭進去。

    因此,他主動繳械投降,并要求赦免其家族。

     袁紹當衆同意赦免董重家族,董重便自刎于後堂中了。

     這完全是場閃電般的行動,使何進集團在一日之間便徹底摧毀了勢均力敵的董重集團。

    而這,都是曹操奇謀妙策的規劃,何進對曹操大加贊賞。

     張讓、段圭等見董太皇太後這股力量已潰散,隻好轉過頭來更加讨好何太後,他們一方面加強賄賂何苗及舞陽君,祈求減輕來自何進的壓力,一方面卻暗中重整蹇碩殘留集團,并拉攏司隸軍董重軍團,以求伺機報複。

     屠夫出身的何進,除了屠殺,别無高策,六月中,何進不顧大臣反對,竟然毒殺軟禁于河間的董太皇太後。

    這當然有些太過分了,立刻引起了原親附及同情董氏集團的大臣及軍團領袖的極度不滿。

     張讓、段圭等乘此機會,大肆散布流言,以挑起更多的人對何進不滿。

    這樣一來,逐漸彙集了一股相當龐大的反何進聯盟。

     七月間,袁紹在軍中偶然聽到一個傳聞,說張讓、段圭等正陰謀政變,這雖然隻是流言,但卻引起了袁紹的警惕。

    袁紹便去大将軍府,向何進建議道: “張讓、段圭等向外放出流言,誣賴大将軍鸩殺太皇太後,欲謀篡大位。

    如今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态度極端不穩,朝廷危機重重,随時會釀成大禍。

    昔日窦武、陳蕃欲謀誅宦官,宦官便流言窦武等造反,使京城王營士兵心存畏懼,因而反過來支持宦官,窦武、陳蕃終于事敗遇害。

    目前,我們的聲望及力量都足以壓宦官,不如乘勢徹底誅殺閹臣,鏟除禍根,此天賜之機,不可失也。

    ” 何進認同袁紹之言,便向其妹何太後提出解除宦官統領禁衛軍的職權。

     可是,何太後卻有自己的考慮,她害怕如此一來,外臣權勢太強,會嚴重威脅内宮。

    皇帝年紀還小,缺乏自主性,容易被左右,何太後出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