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回 念切民生 尊榮成敝屣 居安樂土 憂患驚危機

關燈
更是才智武勇,人心歸附。

    前數年又有幾個被權閹陷害的忠烈之士途中遭難,被同道英俠引進山來,因親及親,因友及友。

    本山又是一有荒地開出,便要招些人來分田耕種。

    近年這一類人越來越多,君臣之念看得太重,常以老王稱呼自己,以小王稱呼由-,年時令節定要參拜。

    再三勸止,雖然好了一點,但每一聽到朝廷無道,早晚滅亡,便自忠義奮發,慷慨悲歌,日常慫恿自己就在山中設立王府,以兵法部勒山民,以為将來待時而動,光複皇業準備,怎麼勸解也是陽奉陰違。

    由-難免為他們所動,自己一死,衆人必要推他為王,結果必要闖出大禍。

    于是借着這一席話把山規改訂過來:将來萬一人多,自己死後必須要選山主,由齋萬不可以充任,并将利害之處當衆詳言。

     哪知并無用處,不滿五年,常-入山打獵,雪中失足,墜落壑底受了重傷,加上寒毒,不久身死,年已七十多歲。

    瓊蕤見丈夫病危,痛不欲生,意欲同殉。

    常-死前看出愛妻心意,背人密語。

    夫妻二人談了一夜。

    過了幾天,常-病終。

    瓊蕤安排好了後事,忽然留下一信,說往青城尋師,背人出走,由此一去不回。

    昔年同隐的那班英俠,這時有的老死,有的各自雲遊在外,常-死後便未歸來。

    内有幾個異人,以覆盆老人和百鳥山人本領最高,平日本不住在山内,由此更少來往。

    由-本就胸懷大志,隻為父母管教太嚴,無從施展,生性好勝,人又聰明武勇,禮賢下士,每次出山,到處結交海内英俠,交了不少高人。

     未了兩年,天下大亂,明室已快滅亡,朝不保夕,一班忠臣義士紛紛投到。

    眼看地小人多,如非常-多年積蓄幾乎不能收容。

    事又湊巧,由-同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忽在後山發現大片沃土森林,形勢更為奇險。

    地方一大,人來越多,父親卻在此時死去。

    先後來的這些忠烈之士本就覺着皇朝将亡,心中悲憤,不以常-為然,見他一死,立時合謀慫恿。

     山中人民對于常-父子全都感恩信服,才智之士又多,哪經得起這班人領頭慫恿,稍微提議,萬衆歸心,不由分說,把由-捧上王位,又建了一座王府。

    由-想起父親臨終遺命,雖然推謝兩次,一則此時忠義之士來歸太多;舊有的人又想起老王恩德,無以為報,衆心如上,推辭不掉,繼配之妻又是忠烈之女,夫妻感情比先死元配更厚,再一勸說,不由勾動前念,便自答應。

     正在設官選将,打算起身,忽然接到崇祯殉國、清兵入關之信。

    正在痛哭流涕、全山鎬素準備光複大計,由-也剛接王位才隻兩年,半夜醒來,忽然發現桌上放着一封長信,乃他母親親筆,并還附有一張圖說,上面列舉目前利害形勢和各州府縣、盜賊叛臣兵力強弱,人數多少。

    并說“張獻忠狼子野心,所帶亂民不下五六百萬,近已背叛李自成,不久必要率衆人川屠殺。

    這樣比狂潮還兇的亂民,為了平日痛苦,怨毒太深,性多偏激,狀類瘋狂,勇不可當,豈是你區區萬餘山民所能抵敵?你父多年辛苦經營的樂土,又是你們根本重地,難得當初設想周密,不與世通,峰高谷險,隐在亂山之中,外人無門可入,足以自保,如何還去惹禍?就是有什妄念,也應退守根本,待機而動,等到民心厭亂,狂流已過,然後收撫流亡,相機而動,才較穩妥。

    如其不信,不妨命人出山查看,再作打算”等語。

     由-平日孝母,人又善于謀略,見信上所說利害形勢無一不是論斷精詳,不由心裡不動。

    連盤算了好幾天,召集手下人等一同熟計,才知形勢如此艱險,但又不肯甘心。

    有幾個激烈點的妄想一試,特意選了許多忠烈之士出山查探,打算先在山外乘此機會招納亂民,先舉義旗,立下根基,再将小王引出,免得一個不巧危及根本。

    不料大勢已去,難于挽回,人雖招了許多,并無用處;小王又謹守母命,暫時不肯出山與之聯合;這班人都是一勇之夫,兵法又嚴,亂民好些不肯歸附,遇見敵人,有勝有敗,人數老是不多,終于寡不敵衆吃了大虧,沒奈何帶了殘餘,一路轉戰流竄逃往福建,與鄭成功合在一起,由此不再歸來。

    跟着便是二十年的蜀亂,把一個天府之國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直到康熙三年方始平息。

     由-即位以後,服用漸漸奢華,享受越來越好,繼配王妃又工心計,一聽外面形勢如此兇險,幾個老人也在同聲規勸不可妄動,覺着山中為王也頗舒服,便勸由-鄭重,一面暗命心腹分散衆人的心志。

    一班前朝忠臣和幾個激烈的志士相繼老死。

    由-夫妻情厚,起居服用極為奢華。

    加以從小生長山中,精明強幹,對人卻是厚道,素得衆心。

    父子恩德在民,出産衆多。

    中間又有兩次看準時機,帶了許多能手輕騎出山,把張獻忠所劫金銀财寶搶了許多回來。

    仗着地利和智足多謀、胸有成竹,隻管殺死許多賊黨,搶了許多牲畜财貨,賊黨烏合之衆,驟出不意,休說報仇,等到援兵得信進來,連敵人的蹤影也未尋見一個。

     蜀亂平後,山中貿易本有專人,再一乘機經營,從上到下人人富足。

    所以由-隻管享受奢華,把一座王府建得和天宮一樣富麗無比,大片芙蓉坪簡直像個大花園,人民反覺理所當然,比前更盛,無一怨言。

    不久繼配死去,三娶便是江小妹之母江芷芳,也是一位俠女,文武雙全,人更美貌。

    由-中年得此美妻自是愛極。

    無奈天性好色,加以中年無子,芷芳善妒,不許納妾,由-先還與之相安,後見清室勢盛,更難作為,自己年老無子,越發消了壯志。

    彼時一班英俠之士和所結交的異人本常來往不斷,雖然看出主人壯志消沉,因知時勢所限,連南王(雲龍山主王人武,事見《蠻荒俠隐》)、北周(事詳《邊塞英雄譜》、《冷魂峪》全集)聚有那許多異人奇士,尚且無功,何況由-,也都不去怪他,仍以好友相待。

     不料由-年老好色,聽信好人之言,聘來一個梵僧,服了春藥,背着芷芳常時借口出巡,在外面弄了好幾個姬妾外寵,逐漸荒淫起來;不久又在山中大興土木,造了不少機關以作防禦外患之用,以緻衆心解體,好些不以為然。

    為了山中富足,人民隻覺法令漸嚴,還不怎樣;就有一點看不上限,想起他父子多少年來的好處,也就不甚在意。

    那些高人異士勸了幾次不聽,有的不辭而别,有的當面數說了一頓,明言絕交,如不改過,永不登門。

    說完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