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這一場大殺

關燈
,老溫、阿梁、小何全不要人了,連羅老麼也冷眼看了熱唇笑,我是福份不夠,夭降我黃金萬兩我要嘛接不着,這回接着就得給砸死了。

    ” 餘厭倦聽了就說:“管他的!你有大宅,享受了再說,管人家怎麼個想法!想當年,咱各在不同山上練劍,苦練十年,為的不就是這功名富貴!山上的歲月,真是要啥沒啥!咱們現在要啥有啥,你管那些眼裡揉不進沙子的人臭美個屁!有福不享,等報應麼!你看咱們這種替相爺做盡好事的人,敢情還有人送終已算那天的埋蚊救蟻大功大德了!” 孫憶舊隻是頭疼,又幹了一杯酒。

     餘厭倦勸孫憶舊少喝些,卻見吳奮鬥又把酒壺往自己喉裡猛灌,不禁也有些感慨:“咱們‘七絕神劍’拜别師父,要來京華立功立業,看來,功未成,志未酬,已先落得個兵分三路。

    ” 吳奮鬥一時沒聽懂:“三路?” “對,三路?”餘厭倦非常厭倦的說,“羅老麼劍法最好,武功最高,一下子已成了相爺身邊的紅人、大家自然對他起敵意,他話說同路,可也沒什麼瞅睬咱們。

    而今相爺平白送來一座房子給孫子,溫、梁、何不悅自不在話下,連咱倆人也覺不公不允,大家各自為政,這不叫兵分三路叫啥?” 孫憶舊更是心翳,咕哝道:“因财失義,一座宅子鬧個互不相信、互不相親,不如把它退回給相爺算了——” 吳奮鬥一聽嘩然:“你這算什麼鬼話妖語!你不要,我可要,你要推,不如推給我,我才不怕那些白眼皮紅眼珠的正眼斜眼歪着眼兒瞧的壞心眼!” 餘厭倦冷笑道:“看你貪得這樣兒!幸而相爺沒真個送座山莊、家宅給你,要不然,眼裡還有我餘某他孫子的!” 吳奮鬥嘿嘿笑道:“要考驗我人格麼?好吧,那就送我一間 忽聽一人叱道,“好!就送你!” 轟隆一聲,屋頂突然穿了一個洞。

     大洞。

     洞口落下了一道網,罩在孫憶舊身上。

    
4.泰山
孫劍妖的反應已絕對不能說是不快。

     而且還快極了。

     他即時已抄住了劍,并拔出了劍,可是那一口朱紅色的大網已罩住了他。

     可以這樣說:當他發現不妙時已乍見那張網乍見那網時網已罩住他身上——一點,閃,躲,的,餘,地,也,沒, 一點閃躲的時間也無。

     于是孫憶舊人在網中。

     網中人。

     人在網中。

     劍在手裡。

     所以孫憶舊仍然出劍。

    、 那網是“妙手班家”借了“一線王”上“千裡恩怨一線牽”來織就的,孫憶舊掌中的劍是好劍,但好劍依然破不了網。

     這是“封刀挂劍”雷家的“天羅地網”。

     斬不破網的孫憶舊,依然可以出劍。

     出招。

     因為他的劍細。

     劍身極幼。

     然而網孔卻大。

     ——大的至少有拳眼大,小的也不小于指甲小。

     無論是拳眼還是指甲的大小,孫憶舊的劍都像妖一樣煙一陣魅一般攻了出去,刺了出去,遞了出去。

     攻向持網的人。

     持網的正要收網。

     他們不止一人。

     而是四人。

     ——他們當然便是小雷門“八雷子弟”中的雷合、雷巧;雷 他們是專程來對付孫憶舊的。

     他們的網也是專門來收拾孫劍妖的。

     孫憶舊的劍法很妖異。

     很邪。

     他幾乎沒有一劍是直攻的。

     每一次出劍都斜。

     他沒有一劍是有劍招的,也沒有一招是有規則的。

     他使的仿佛不是劍法,而是妖法。

     他幹中的仿佛不是劍,而是妖。

     可是他妖般的劍法,竟是在泰山之巅苦練十年而成的。

     他們師兄弟七人的師父,便是當年曾協助依智高在廣南叛變的“七絕劍神”。

     ——“七絕劍神”雖然最終仍為諸葛小花和元十三限、天衣居士三人聯手擊敗,負傷難愈,從此退隐,但仍調教出七名弟子,就是這“七絕神劍”。

     當年的“七絕劍神”,計為:溫向上、梁往下、何中間、羅左右、孫看前,餘顧後、陳上下等七人,他們各隻收一名弟子。

    原都是孤兒,齊要從他們姓,視他們為父。

     ——其中就隻有陳上下不介意他的弟子吳奮鬥仍然姓“吳”,蓋因他收的弟子是其外甥。

     據“七絕劍神”的理論是: 要入他們的門,就得要專心。

     要專心,就上山。

     ——因為紅塵俗世,有着大多令人分心不專注的人和事 這就是為何想練好武功的人都得“上山去”的原由。

     上了山,與塵世隔絕,才能專心練武——就像要讀好詩書,就應入學堂、私塾、書院潛心苦讀,始望有成一樣。

     上山是為了要下山。

     所以“下山”是件大事:就像念書的學于藝成應考一般重 “七絕劍神”的七名弟子,于是各上各的山。

     孫看前要孫憶舊上的是泰山。

     因為泰山高。

     泰山恢宏。

     登泰山而小天下。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他希望他的徒兒能出類拔萃、領袖群雄,使他臉上增光。

     他的劍法一向走的是邪、斜、刁鑽、毒辣、偏鋒的路線。

     他希望他的衣缽傳人能補正他之缺失: 能得到泰山的寬宏氣派,盡融會于劍法之中,成其為絕頂的劍法。

     他們的看法是來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個人在那環境浸淫久了,自得其氣而成真,是指“久入鮑魚之肆,不聞其臭”也,若出身于富貴萊華之中,當然也成金枝玉時。

     他們驅使弟子上山學藝,也無非是想其傳人得其天地之毓秀,盡化為劍法武功,來完成他們當年未竟之志: 獨步天下,冠絕群倫。

     可是,似是事與願違。

     因孫憶舊(以及其他之劍)在山上練成的劍法,直至下山為止,卻不一定跟原來他們所想望的:例如在泰山練劍,便能得劍法之巅峰氣勢;在華山練劍,想得到劍法之奇;在黃山練劍,就可以達劍法之美……有時候,卻适得其反: 孫憶舊的劍法,反而走的是更加奇、詭、妖、異的一路。

     對這種情形,“七絕劍神”之首羅左右卻有個理所當然、不以為奇的說法: “環境不是最重要的,一切仍端賴于本性。

    本身的氣質取向,才決定一切。

    嗜殺的,縱天天不吃肉,還是有一口會殺人的。

    有慧根的,哪怕出身于屠戶門下,最終還是會皈依佛門。

    不過,我們讓他們上山,也沒白費,因為就算不能以泰山之渾宏浸淫同樣渾厚的劍法,但卻能反逼出其劍意更靈動、妖異,如月之陰影、光之背面,其效益尤顯。

    氣質不同、如水人生克,日月互動,反而是意外收獲,是可喜可賀的好事也!” 這番說法總算能讓其他六名“劍神”不那麼惘然若失。

     是以,劍妖孫憶舊雖習劍于泰山,他的劍法仍不是泰山之劍: 而是“妖劍”。

     劍主也外号為” 而今,“泰山”崩于前、“雷網”罩而下,他要以劍之妖、妖之劍對抗這場突襲、狙擊!
5.超人
戚少商的命令是這樣下的: “活捉劍妖,餘皆打殺!” 命令隻是命令。

     命令如沒有人去實行,如同皇帝沒有軍隊。

     沒有軍隊實力的皇帝,無疑是自詩其敗,自取其辱。

     就算是:“去攻打秦國!”也隻是一個命令,但要執行這個命令所附帶的行動,便可能引發無數人流血流淚、妻離子散、橫屍遍野、家破人亡,而且災難可能延綿經年,禍亡無日。

     所以下命令易,執行難。

     ——殺劍妖難,活捉劍妖就更難上難。

     可是,難,不等于不可能、不可以。

     越是難,越要完成,要是能克服了,那就建立了一種超于凡人,超乎尋常的能力,一種近乎超人的力量。

     這才有成就。

     這才算成功。

     劍妖的劍很妖。

     雷實、雷屬、雷巧、雷合左手持網,正在收緊。

     撤下了網就得收網。

     不收網哪有收獲? 但收了網就得要面對。

     網中的大魚! ——不管他仍活着、掙紮着、還是露着尖齒正拟反噬! 他們右手有斧。

     他們一面以斧招架這妖獸一般的劍法,一面反斬! 砍而不殺! 他們的目的是要斬傷網中的人,而不是要殺死他。

     因為戚少商的命令是: “活抓!” 而雷卷曾經吩咐過。

     “行動的時候,戚少商下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如有人不聽,下場就跟不聽我之令一樣。

    ” 他們當然聽令。

     但網中的獵物卻不從命。

     更不認命。

     他劇烈掙紮。

     反擊。

     ——現在,實、屬、巧、合這四名雷家于弟,簡直好像是大海中的漁夫,撤網捕獲了一尾大鲨,卻連同破船一齊給扯人深海之中,脫不了身,也得不了手。

     “劍妖”是可怕的獵物。

     ——像一隻妖怪! 如果不是有孫魚、張炭和利小吉、朱如是,可能,“實”、“屬”、”巧”、“合”反而變成了獵物,給卷在漩渦裡粉身碎骨。

     這四人都勇悍能戰。

     其中朱如是、利小吉是蘇夢枕時候召攬的高手,又是白愁飛所信寵的心腹,王小石也十分禮重他們,也就是說,在戚少商當家之前,他們早已身經百戰,為“金風細雨樓”,打過不少名動江湖定江山的大仗。

     至于張炭,近日武功大進,反走詭異一路,更是劍妖妖劍之克星。

     孫魚的可怕則不在于他的戰鬥力,而是他把握時機的能 遇上這種人,給罩在網中的孫憶舊也隻好仍在網中了。

     奇怪的是,突遭暗算、陷于網裡的他,一面作戰卻一面想起一起好像跟眼前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來。

     他一向好色。

     迄今,他總共玩過三百七十九位女子,有的是自動投懷送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