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水軍立國

關燈
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之後,劉備在徐州獨力難支,敗逃到荊州,投靠了劉表。

    望眼遼闊的北方大地,已經無人能和曹操争霸了。

     在此關頭,孫權召開了一次決定江東命運的軍事會議,商議周瑜提出的大力籌建水軍的方案。

     孫權坐在正中,左邊坐着周瑜和魯肅,右面坐着張昭、程普、黃蓋。

     他們相互盯着對方,桌前的酒菜幾乎從未動過。

     屋裡沒有一個侍者。

     魯肅也曾被袁術召去,被任命為東城縣長。

    他看袁術成不了大事,就渡江投奔孫策和周瑜了。

    此前,孫策早就聽周瑜說過魯肅,在起兵之初,曾拜訪過他。

    魯肅十分大方,家中有兩囤米,一囤是三千斛。

    魯肅就指着其中一囤送給孫策。

     “公謹,曹操遠在千裡之外,如果他不揮師南下,而是去攻打馬超、韓遂、張魯、劉璋和劉表,你造那麼多船有何用?”張昭口氣咄咄逼人,反問周瑜,“荊州的劉表才是睡在身邊的猛虎,萬一劉表來了,江東沒有強大的陸軍行嗎?” 黃蓋說:“曹操和我們還隔着荊州。

    荊州有精兵二十萬。

    曹操攻占了荊州之後,必成強弓之末,我們有一個強大的陸軍,不難擊潰曹操。

    自古以來,兩國交戰,皆以陸軍定勝負。

    即使曹操來攻打,隻要江東有強大的陸軍,以逸待勞,尚可一戰,否則,水軍一敗,東吳隻有束手就擒了。

    ” 周瑜又望了望程普,見他不想開口,才詳細論證自己的主張。

     第一,曹操擊敗袁紹,就算是統一了北方,馬超和韓遂力量太小,自保尚且無力,拖不住曹操的後腿。

    巴蜀之地險峻難行,易守難攻,離許昌較遠,荊州卻是一馬平川,利于大軍野戰,離許昌較近,曹操一定會舍巴蜀而取荊州。

     第二,劉表據荊州十年,确是兵多糧足,隻是安逸的日子太久了,荊州上下兵無士氣,将無銳意,劉表更是不求進取,而且不向朝廷進貢,并在郊外祭祀天地,住處和衣服器具,都照皇帝的式樣,和袁術差不多,怎麼能擋得住曹操的常勝之師呢。

     第三,曹操占領荊州後,一定會順江而下,來取江東。

    攻下江東後,再由巴丘縣攻入蜀地,劉璋和張魯就無險可守了,隻能束手。

    這就是曹操統一天下的步驟。

     程普微微點頭:“公謹,聽說你對曹操研究得很深。

    ” “北方人不習水戰,把戰場設在水上,正是以己之長,克敵之短。

    曹操平定北方憑的是陸軍,戰鬥力極強。

    曹軍一旦渡過長江,兵力是我們的數倍,江東絕無勝算。

    ” 張昭已看出孫權傾向于周瑜:“自古以來,各國都是以陸軍為根本,江東把大部分财力都集中到水軍,太危險了。

    我們畢竟住在陸地上,而不是水上。

    ” 黃蓋冒出一句:“那就水陸并進吧。

    ” 周瑜馬上否定:“這絕不行。

    敵強我弱,必須把财力兵力集中在一起,才有勝機。

    五根手指打出去,哪一根都無力。

    把手指握成拳頭,就有力多了。

    若是水軍和陸軍沒有側重,就是把力量分散到兩個戰場,水軍弱,陸軍也不強,都要失敗。

    ” “算我沒說。

    ”黃蓋敢說敢當。

     “我們隻要在水上擊敗曹軍,曹操的陸軍有多強,都無用武之地了。

    ” 孫權終于表态:“我同意公謹的計劃。

    日後,江東最大的敵人就是曹操,劉表、劉璋、張魯都不足懼,要集中一切力量對付曹操。

    而對付曹操,隻能和他拼水軍。

    ” 張昭隻好同意:“伯符臨死時,叫我管理内政,公謹主持外事,如何保衛江東,就由主公和公謹做主吧。

    ” 孫權長歎了一口氣:“内政是國家之基礎,子布的責任還是最大的。

    公謹負責擴建水軍,德謀和公覆也要加緊訓練陸軍。

    打敗了曹操,就要攻取巴蜀了,沒有陸軍怎麼行。

    ” 中國曆史上,首開以水軍為立國之本的先河的人,就是周瑜。

     為籌建江東水軍,周瑜費盡心機。

     有一個海盜頭子叫洪大胡子,橫行海上二十多年,打劫船隻無數,官府圍剿他幾十次,都被他逃掉。

    原因是他的船特别快,官府的船追不上。

    隻因他手下的兄弟一時大意,誤撞了礁石,才被江東的水軍抓住。

     洪大胡子民憤極大,被張昭親自圈點,打入了死牢。

     周瑜知道了這件事,就秘密來到死牢,看洪大胡子魁梧威猛,幾十天未洗的頭發又長又髒,把他的臉全部蓋住了。

    他渾身都帶着重刑具,每天隻能吃到幾碗稀粥,身體很虛弱,聽見有人進來,還以為是要斬首了,一下子站了起來,氣慨十足。

     真是一條血氣十足的硬漢子。

     周瑜很喜歡這樣的人,不顧獄卒阻攔,毅然擺上酒菜,和洪大胡子共飲。

     “我的船快,因為我的帆最出色。

    ”洪大胡子喝了許多酒,順口說出來。

     周瑜直言:“你的帆可以救你的命。

    ” 洪大胡子不信:“我是張昭那個老王八蛋親自圈點的死刑犯,就連孫權都要讓他三分。

    ” 張昭忠心耿耿,清正廉潔,治理江東鐵面無私,隻認法律不認人。

    孫權犯了錯,他都要當着衆人,直言不諱地指出來,令孫權下不了台。

    程普的馬受了驚,沖進了稻田。

    張昭非逼着程普親自下田,将踏壞的稻苗插上。

     孫權私下對人說,子布是我的嚴父,公謹是我的慈兄。

     周瑜親自到張昭的府上,求他赦免洪大胡子。

     張昭一聽就連連搖頭,拂袖而去,把周瑜曬在客廳裡。

     周瑜隻好求孫權出面。

     “洪大胡子的帆會令我們的船在水上跑得像風一樣快,這對戰勝曹操,保衛江東太重要了。

    ” 孫權在屋裡踱來踱去,十分為難,想了好一會兒。

     “去找國太,讓她去向子布求情,勝于我啊。

    子布再倔強,也要給國太一點面子吧。

    ” 吳國太通情達理,反複權衡利弊,覺得應該赦免洪大胡子。

     但張昭還是不肯答應。

     “一次破例,就亂了人心。

    治國和用兵正好相反,用兵要奇,治國要正。

    一時得益,必損其後,東吳之亂從此開始。

    公謹,你主管外事,要糧無糧,要丁無丁,豈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嗎?” “做人做事,既要守原則,又要懂得變通,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這也是原則。

    ”周瑜忽地向張昭跪倒,雙眼流淚:“子布,此事直接關系到江東的生死存亡。

    ” 張昭大驚,急忙扶他:“公謹,你……快起來。

     “子布,你不答應我,我就不起來。

    ” 張昭扶不起周瑜,又看着吳國太和孫權氣呼呼的樣子,才勉強答應了。

     張昭這種剛正不阿的性格,也幫了周瑜一次。

     周瑜重金招聘造船專家,封以官職,不把他們當匠人看。

     有個叫李志的人,出身于造船世家,他将船頭和船尾進行了大膽改進,造出的新船很堅固,行駛很快,遠近聞名。

    同樣的木料,别人造兩艘船,他能造出三艘來。

     然而,李志的新船出海不久,船體就暴裂,船主的愛子正在船上,墜海而亡,整船的稻米都喂了江魚。

    船主追究責任,李志被關進了大牢。

     周瑜認為李志确實有極高的造船技術,隻是一次失誤,若讓他繼續實驗,很可能就成功了。

    他一打聽,那船主姓謝名正,他的堂妹就是孫權的夫人謝氏。

    謝正痛失愛子,非要置李志于死地不可,罪名是他造船時偷工減料,侵吞錢款。

     周瑜本來想找吳國太出面,向謝氏說情,但他稍一思想,覺得還是去找張昭,說謝家仗勢欺人,草菅人命。

     張昭嫉惡如仇,一氣之下,親自審查此案,按律隻判李志罰金一萬錢,無須坐牢。

     李志沒錢,周瑜替他出了。

     謝家知道張昭的脾氣,隻好作罷。

     李志是個老實人,話語很笨拙,也不善于與人交際,但他癡迷于造船術,那種刻苦鑽研的精神,就連善于埋頭苦讀的周瑜,都自歎不如。

    他感激周瑜的救命之恩,沒日沒夜地泡在造船廠,和船工們吃住在一起,經常親自動手實驗。

     周瑜特别喜歡李志這種“癡傻”,很關心他的身體,勸他要好好休息,大講“磨刀不負砍柴功”的道理。

    他一到船廠,就設法讓李志輕松一回,或是飲酒撫琴,或是領他到城裡,看一看歌舞。

     由李志改良後的戰船經過十幾次遠航,都未出現過船體爆裂的事情。

    但他還不放心,船毀人亡的惡夢還緊緊地纏着他,為此,他仍然苦思苦想。

     沉默了好幾天的他,忽然跳了起來,大喊大叫:“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衆人都被吓了一跳,以為他是瘋了。

     李志一跳一跳地去找周瑜,那姿态怪極了。

     他見到周瑜,竟然緊緊地抱住:“大都督,我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我們的戰船再也不會沉了。

    ”他竟然哭泣流淚了,“再也不會沉了,再也不會沉了。

    ” 周瑜扶着他坐下:“慢慢說,不要急。

    ” “把船艙分成幾個密封獨立的小船艙,相互不透水,既使船有局部破損,也隻有個别船艙進水,不至于沉沒,完全來得及開回來修補。

    ” 這項實驗,很快就完成了,果然如此。

     以前的戰船在猛烈碰撞時,船體被撞個大洞之後,來不及駛回來,隻能棄船。

    經過李志改進後的戰船,卻有足夠的時間駛回來,甚至能繼續戰鬥。

    駛回來的戰船,且修補的成本很小。

     孫權、張昭、程普等人在周瑜的陪同下,參觀了這種新式戰船,都興奮不已,當即就封李志為“武衛中郎将”,在吳郡賜豪宅一座,良田百畝。

     周瑜在百忙之中,親自過問和籌辦,替李志娶了一個溫柔美麗的妻子。

     此後,李志和其它的造船專家一起,制造出了樓船、鐵殼船、搶修船、運兵船、運糧船、箭船、沖鋒船等種類的船。

     這些不同種類的船用途專一,所以功能十分強大。

     樓船是主力戰船,船上有幾層密封起來的高樓,每扇窗口隻有上下兩排小孔,上排用來觀望敵情,下排用來發射利箭。

    強弩手隐藏在裡面,十分安全,攻擊力卻很強。

     沖鋒船小而輕,速度極快,船頭是尖銳的鐵器,往往一下子就能把敵船撞個大洞。

     這些不同類型的戰船,經過合理搭配,相互配合,發動具有針對性的進攻,戰鬥力大增。

     在李志的影響下,周瑜接觸到許多能工巧匠,漸漸對奇巧之術發生了興趣。

     有一天,孫權在一座造船廠裡,遇到周瑜正在讀一本《周異參同契》的書,大吃一驚。

     “公謹,你怎麼看這種邪書。

    ” 這是一本煉丹術的專著,乃一百多前的東漢人魏伯陽所著。

     煉丹術的終極目的是煉出長生不死藥,基本思想是“服金壽如金”。

    煉丹家認為,黃金之不朽性和不怕火煉,能使人長生不死。

    秦始皇和漢武帝都受此所迷惑,不理朝政,濫殺無辜。

    因此,煉丹術臭名昭著。

     “我不是想學煉丹術,隻是在煉丹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會爆炸的火。

    把硫磺、硝石、木炭在一起加熱,就極容易産生一種會爆炸的火,隻是還不易控制,還需要再研究。

    ” 周瑜放下心,很陶醉地說:“在春秋戰國時,有一個人和孔子、孫子、老子、荀子同樣偉大,就是魯國的公輸盤,他發明了鋸,不知造了多少福,發明了能攻城的雲梯,對戰争的改變太大了。

    據說他還發明了一種會飛的木鸢,你看《淮南子·齊俗川》的記載‘魯盤、墨子,以木為鸢而飛之,三日不集’。

    如果我們能制造出這木鸢,幾萬大軍飛到許昌,”他說到這裡,臉上表情十分豐富,還帶着手勢,“哈哈,非把曹操吓得屁滾尿流不可。

    ” “公謹,你的想像力太豐富了。

    ” “袁術想長生不老,請幾個江湖術士煉丹,長生不老藥沒有求到,丹房卻發生了爆炸,燃起大火,在場的人都死了。

    如果我們能掌握這爆炸的秘密和規律,用在戰場,可能會創造奇迹。

    ”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機智勇敢,是個難得的将才。

    他跟随孫堅征讨黃巾軍,大敗呂布和董卓,都立過大功。

    孫堅死後,他在袁術的軍營裡,拒絕了袁術的高官厚祿的引誘,堅決不離開孫堅的舊部。

    孫策起兵時,他全力追随,從不思慮自己安危和前途。

     因此,孫策對程普十分尊敬,私下裡将他當作長輩。

     周瑜籌建水軍,程普則分管陸軍。

     他對孫策和孫權那麼器重周瑜,不以為然,覺得周瑜隻是詭詐之計多一些罷了,平日與他相見,頗為不屑。

     周瑜很大度,怕孫權夾在中間為難,就從不和他計較。

     以前,都是孫策治理軍隊和排兵布陣,周瑜制訂未來戰略和作戰計劃,各盡所長,合作無間。

    孫策死後,治理軍隊的重任就落到了戎馬一生的程普身上,但與孫策比,相差甚遠。

     對此,孫權十分憂慮。

     “公謹大哥,江東要有一個治軍有方的人,這很急切啊!” “這談何容易啊!治理軍隊,首先要有足夠的德望和權威。

    隻憑這一點,能擔當此重任的人就寥寥無幾。

    ” “那你的水軍呢?” 周瑜一聽,也愁上眉頭:“我精于智謀和戰略,卻不擅長治軍。

    伯符一死,這個問題就日益突出了。

    ” “公謹大哥,你的學識和智慧,江東人士無人能及,這個重任,我看非你莫屬。

    ” 周瑜恍然大悟:“哦,仲謀,你繞了這麼大一個彎,是這個意思。

    ” “軍隊的治理是打仗的根本,這是頭等大事,交給别人,我不放心,你能放心嗎?這幾年,江東不會有大的戰事,小股叛亂,殺雞不用宰牛刀,我自會率兵平定,無需勞你的大駕。

    你正好可以潛心研究治軍之術。

    ” 周瑜稍一思想,就沒再推辭,擔當起治軍的大任。

     對于儒學,周瑜一度抛棄。

    近幾年,他又覺得在亂世之中,儒學并非一無用處。

     天下再亂,人再沉淪,在每個人的内心深處,都有對“善”的向往和尊敬,隻要能夠培養和引導,這種“善”将大放異彩,重新主